必修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课共35页PPT资料
(3)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 验和教训。
风淋室 klcfilter 空调过滤器 gd-klc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3、总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观点
3、科技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科技在管理中广泛 运用,使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科学与管理相结 合,使生产力实现了大发展。 总之,它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 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
风淋室 klcfilter 空调过滤器 gd-klc
5、必须正确认第识3的课几汉个代观的点思想大一统
(1)新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成功
一亿次的计算机。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 制成功
每秒运算 130 亿次 的计算
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 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
飞船安全返回
础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神舟” 六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在“大跃进”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 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 临崩溃边缘。
3、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1)“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明确
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科学革命、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二、学习目标:1. 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2. 了解牛顿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历史地位。
3.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4. 知道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现代科学革命1.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1)经典物理学达到顶峰:19世纪,在经典力学基础上,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新兴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2)经典物理学面临的挑战:19世纪,物理学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物理学面临着危机与挑战,使物理学孕育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一系列的新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暴露了经典物理学理论中的隐患,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这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面临着挑战。
2.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1)相对论的提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2)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
(3)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3. 量子理论中的微观世界(1)量子理论的诞生与发展:1900年,为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技战略1、1949年11月,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出任院长;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有突破性进展3、1978年以后:1978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为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综合科技竞争力,国家制定了并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4、成就:21世纪初60%以上的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方面,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火箭和导弹研制方面,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一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地球卫星方面:在酒泉发射中心,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注意: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神州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扬利伟升上了太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 中国近代化科技的发展。
•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 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的发展。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
质基础。 •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 的知识移民政策。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解析:第(1)问“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根据“弃其所短,取之所 长”归纳为“扬长避短”;根据“有谠(正直)言直谏……当拭 目以师友待之”归纳为“虚怀纳谏”;根据“爱而知其恶,憎 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归纳为“知人善任”;根据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归纳为“任 人唯贤”。第(2)问“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的变化”,获取和 解读图表信息:先降后升,直至最高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变化的主要原因”,从选官制度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盛行到唐 宋科举制的发展的角度作答。第(3)问“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 院系调整”抓住时间信息“1952年”“改革开放后”概括作答。 “目的”分别从经济建设需要和人文素养提高的角度作答。 “理念”概括图片文字信息即可。第(4)问“评析罗斯福政府的 知识移民政策”,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实施、影响 的角度作答,并阐明对该政策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人民版)一轮复习总结课件: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同时,倡导 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 ”。 (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加大西部地区教 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
展。
知识梳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识研读
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领域
核技 术
航天 技术
时间 1964年
1970年 2003年
成就
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 功
一 黑 瓷 盒 西 红柿辣 酱,一 碟调小 葱的干 菜。 都 是 陕 北的 好吃喝 !那干 菜的特 殊 的 酸 味 儿 使我垂 涎,我 又想起 前些年 在山沟 蹲点的 日月。 “ 娃 娃 呀 !”大 娘 是 这 么 稀 罕地招 呼我——尽 管 我已四 十大几 了。“ 没甚好 吃喝, 白米白 面怕你
在 城 里 吃 惯 了,猪 肉羊肉 怕也不 稀罕, 给你做 些变样 饭。” 连 着 土 炕 的锅揭 开了,一股
A.“双百”方针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例2】(2008广东文基,26)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 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首次人工合成_结__晶__牛__胰__岛__素__
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 技术居世界前列,加速 国家信息化发展。
(1)开辟了_人__工__合__成__蛋__白_ _质_的时代。 (2)有助于提高国民_生__活_ _水__平_和健康。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 勃发展,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 术的发展。
四、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 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 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 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 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 略。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三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时空坐标
主干整合
知识网络
精华模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空坐标
知识网络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主干整合
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点与表 现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出现的主 要原因 1.两个高峰 一个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 放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辉煌成果。
2.主要原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 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 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 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 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
党中央提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
教育者在德、智、
针,中国文艺创作获
体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等方针,中国
得大丰收,主要成就
有文学作品《茶馆》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蔡文姬》《青春之
歌》等
“文化大 革命”时
一部分科学家排除干扰,1966年夏,高考制度 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第 被废止。70年代初, 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袁 高等院校开始招收“
邓小平提出“三个 面向”指导方针, 党中央提出“科教 兴国”战略,完善 教育立法。中国教 育事业成就斐然, 实现“两基”,中 等职业教育、高中 教育、成人教育发 展迅速;高等教育 已成体系
邓小平提出“二为 ”方向,恢复“双 百”方针,中国文 化事业迎来新的发 展春天,如设立各 种文化艺术奖项(鲁 迅文学奖、茅盾文 学奖等)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学习总结
知识结构
知识线索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阶段
科技事业
党中央制定“重点
发展,迎头赶上”
新中国成立初
期至“文化大 革命”前
等方针,取得了巨 大成就,如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9~1966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岛素等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党中央提出“使受
正确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D项 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 排除
故D项错误
解题技巧
概念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选择题多运用以下方法: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 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 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 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岳麓版一、考纲与课标1.这一专题知识面比较广,涉及到科技、学术、艺术和教育等方面,知识也比较零碎,考生要注意整理。
2.当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考生要注意分领域整理现代科技的发展,注意不同阶段的国家政策和有关成就。
3.考生要注意“双百方针”对中国当前的学术和艺术的影响,注意“双百方针”的发展与当前的学术腐败的比较,注意不同时期的表现。
4.本专题要求学生掌握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三、知识要点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科技发展成就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2.1966年我国第一战略核导弹。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
4.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东方魔稻”。
5.我国1978年开始研制巨型计算机,1983“银河-Ⅰ”诞生,1997年“银河-Ⅲ”诞生。
6.中国于xx年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7.xx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送杨利伟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1956年提出,1957反右扩大化后被抛弃,改革开放后重新被作为指导方针;2.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指学术科研领域;3.在双百方针鼓励下,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文艺、学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三、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即开始扫除文盲,1982年宪法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要扫除文盲,xx年1月1日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1986全国人大通过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制;95年党和中央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1月1日实现普九;3.1952年错误仿造苏联改造高等院校;1977年冬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4.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知识深化一、发展“两弹一星”有何意义:⑴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最新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学讲义ppt
3、表现:
国家相继成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 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百花奖
金鸡奖 梅 花 奖
金鹰奖
贯彻“双百”方针经验教 训
1、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2、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要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4、勇于创新 5、要防止“左”、“右”倾错误的影响
考点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试说明:
1、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个面向”方针;“科教兴国”战略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 义。
1、新中国1957年教育方针:
1)背景: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提出: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内容 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 4)作用: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
①实现“双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②职教、普教并举,成教发展 ③初步形成多层次、学科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考点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考试说明: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杂交水稻技术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 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一、“双 百”方针: 百(三家)齐恢放, 百复1、发家背展争景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
(1978年 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后): 2、“二为”方向:
高三学一轮复习 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岳麓版必修3
高三学一轮复习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岳麓版必修三【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二、学习目标:1. 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吸取其经验教训。
2.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方针及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挫折。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 两弹一星(1)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①增强国际现代化的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新中国成立后,“冷战”加剧,美苏争霸,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历程(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3)意义:打破了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 “东方魔稻”(1)中国的农业现状:中国有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却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
(2)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突破“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要点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复习要点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要点
(第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了解“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
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4、2003年,“神舟”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
空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年以来选育了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
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
(第二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了解我国的“双百”方针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生产力水平低,中国开始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制定:1956年,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实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成: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第三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义务教育法》。
(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专题五_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②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 大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济效益不明显; ③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与社会主义国家性 质和国家的支持、投入分不开,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 要是民间行为。
核技 术
1964年
航天 技术
1970年
2003年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领域 农业 科技 计算 机技 术 时间 1973年 2001年 1983年 成就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 南优2号 ” 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成功研制“ 银河—Ⅰ号”巨 型计算机 成功研制“ 银河—Ⅱ号”巨 型计算机 意义 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人 的吃饭问题,更有助于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 技术居世界前列,加速 国家信息化 发展。
知 识 研 读知识梳理 Nhomakorabea4.初期成就 (1)戏剧:老舍的话剧《 茶馆》,郭沫若的历史 剧《 蔡文姬》。 (2)小说:杨沫的《 青春之歌》。 (3)文艺期刊数量增加。 5.遭受挫折 文化大革命 ”到 (1)原因: 政治运动扩大化和“ 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2)表现:一些优秀作品 被错误批判;自然科学 和 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影响。
疑难突破
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 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同的经济就已跃居世界前列。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
受教育者在德、
立初期至 上”等方针,取
文艺创作获得大丰收,主
智、体几方面都
“文革” 得了巨大成就,
要成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学作品《红岩》
得到发展”等方
前
如第一颗原子弹
《红日》,电影戏剧作品
针,中国初步形
(1949~ 爆炸成功、人工
《上甘岭》《南征北战》
成了比较完整的
1966年) 合成结晶牛胰岛
(1978
如设立各种文化
宙飞船发射成功,信息技术 中等职业教育、高中
年至
艺术奖项(鲁迅
领域里的巨型计算机,生物 教育、成人教育发展
今)
文学奖、茅盾文
工程领域里的基因测序等 迅速;高等教育已成
学奖等)
体系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Ⅲ,31)右图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
B项 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 排除
图片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
图片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
C项
正确
受教育时的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
D项 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 排除
高分策略指导 ——论证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1)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分为两类: ①在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学生在备选项中 选出与之相符合的论据或结论。 ②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 或历史现象而得出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相关考点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4.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三次科技革命)6.李四光(选修4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了解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基本观点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重点梳理[复习要点]科技战略科技成就作用【突破】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
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60年代我国制定“两弹一星”科技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分析】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第二,“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有那些新突破我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维护世界的主要做法如何【分析】突破:中国在“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举措:对核的研究应用于和平事业,如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表明了中国一贯坚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突破】材料一:恩格斯说:“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
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
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三: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倍。
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1)请回答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分析】重大影响:18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时代推进到了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了电器时代;20世纪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信息技术、计算机时代。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分析】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分析】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反过来科技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促进。
【突破】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分析】区别及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
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补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①建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远景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功等。
(3)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文革”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①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新的春天。
②1985年,在科学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突破】1918年,李四光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写道:“今天,我们要求新兴一代的‘黄帝’子孙,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并非为时过晚。
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去解决有关工业的问题”。
(1)“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李四光是怎样实践的【分析】创建地质力学;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创立蜓科化石签定标准。
(2)“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去解决有关工业的问题”,李四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分析】运用其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提出一整套寻找石油的理论与方法。
我国勘探部门据此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等大油田,使我国一举摘掉“贫油”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贡献;对地震预报工作展开了有效研究。
(3)你怎样评价他的一生【分析】奉献;不迷信外国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与杰出成就;“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4)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科学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回到祖国。
你能说出几位吗【分析】如华罗庚、钱学森等【典例】《试题调研》P52第8题、P99调研4;《备考指南》P218第26题;《全案》P260例4、P262第21题2.“双百”方针与科技文艺的发展[复习要点]背景内涵目的成果经验教训【突破】材料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材料二:自以为还有反对劳动人民的资本的社会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党派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还多一种资本:他们的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着他们。
——— 1957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经过12年的锻炼,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工知识分子。
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材料四: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对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有何重大意义【分析】变化: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共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2分)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2分)1962年周恩来重新提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2分)1978年邓小平更加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共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