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五年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回眸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1-04-15 08:47:18
定格火红年代见证奋斗历程
——新中国十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回眸
历史的使命召唤着我们
宏伟的蓝图鼓舞着我们
人民的期待激励着我们
……
今天,当我们回顾11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五”到“五五”计划主要为学习苏联发展模式;“六五”到“九五”计划则强调中国式发展,“十五”到“十一五”规划则提升为科学发展。

在发展战略方面,“一五”到“五五”计划重点实施工业化战略,实现四个现代化;“六五”到“九五”计划重点实施市场化战略,建设小康社会;“十五”到“十一五”规划则转向完善市场化,积极推进新工业化城镇化与国际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筚路蓝缕中寻求兴邦之道,到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从探索前行的“计划”,到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下的科学“规划”;11个“五年”,见证了奋进,见证了危机,见证了转折,见证了亿万人民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大国崛起的征途步伐。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成为我国工业化起点
“一五”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2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它包括序言、总纳、国家机构、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4章,共106条。

1955年:克拉玛依——戈壁中崛起的绿色油城
1955年7月6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开钻,10月29日完钻,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

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创举,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年~1962年)
1958年:一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全国掀起“大跃进”潮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同时,1957年又成功完成了“一五”计划,开始进入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研制成功
1953年,“中国自己的汽车厂”一汽在长春奠基;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研制成功;同年,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

1958年:第一艘万吨远洋轮下水
1958年11月27日,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远洋货轮命名为“跃进号”。

这艘远洋货轮载货量达13400吨,排水量为22100吨。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石油实现自给
1959年4月,位于黑龙江省境内松辽盆地大同镇的“松基三井”开钻,最终导致大庆石油会战并发现了大庆油田。

1960年:计划严重脱离实际
中央提出“八字方针”
三年“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局面。

1960年9月,中央首次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1970年)
1966年:“三五”计划实施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应届大中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升学,经济的停滞不前又使得城市就业问题空前严重。

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学生又被当作“再教育”的对象。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68年12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最大的现代化桥梁——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时代。

1970年:决定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1970年12月25日,中央批准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提出的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报告。

该工程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1年~1975年)
1971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制定,“四三”方案形成
1971年4月1日,中共中央转发了余秋里起草、周恩来批准的《1971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和作为附件的“四五”计划指标,“四五”就以纲要草案形式指导着年度计划的编制。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

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4年:胜利油田建成投产
胜利油田在1960年开始钻探,1961年4月钻遇油层,发现工业油流。

1964年4月中央决定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

1966年开始开发,当年原油产量达到134万吨。

1974年胜利油田建成。

1975年:邓小平对各方面整顿,经济状况趋于好转
1975年: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建成
1975年7月5日,宝(鸡)成(都)在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部建成。

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使这条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改造为先进的、高效能的运输大动脉,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向现代化跨进了一步。

第五个五年计划
(1976年~1980年)
1976年:“五五”计划安排在十年规划之中
1975年10月,国家计划拟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五五”计划没有单独编制,而是安排在十年规划之中。

1976年: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1976年7月6日,我国西南边疆又一条公路干线——滇藏公路建成并正式通车。

这条公路是继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之后,从内地到西藏的第四条公路干线。

1977年:恢复高考
1977年冬天,“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考试,它所恢复的不单单是当年570万考生的信心与希望,更直接地改变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决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0年:我国运载火箭首飞太平洋成功
1980年5月18日至21日,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在进行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之后,我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又一新的重要成就。

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1年~1985年)
1981年:“六五”计划是继“一五”后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
“六五”期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10.72%,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8%,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6%。

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所致的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2年:我国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
1982年10月12日15时1秒,渤海某水域,由我国首行研制的第一代固体潜地运载火箭破水而出直上蓝天……中国首次用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开展下一步工作。

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年~1990年)
1986年:“七五”计划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遵循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由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变。

198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获重大突破
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印发国务院住房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

1988年: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1982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这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运营。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正式运营。

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1年~1995年)
1991年:“八五”计划提出今后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方针
1990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4年:分税制诞生
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

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事权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

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宣布三峡工程动工兴建。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最大的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经济效益的特大水利工程。

1995年:京九铁路全线铺通
1995年11月16日上午11时35分,纵贯南北九省市的京九铁路最后两节轨排在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的定河桥南端连接完毕。

第九个五年计划
(1996年~2000年)
1996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个中长期计划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在2000年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

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1999年:神舟一号升空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0年:我国第一台新时速交流电动车组竣工
2000年9月3日上午,我国第一台交流传运高速电动车组动力车在株洲电力机车厂竣工,这台外观如一颗“子弹头”的动力车设计时速为305公里,是当时我国设计时速最高的电力机车。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年~2005年)
2001年:青藏铁路全线开工
2001年7月4日,青藏铁路全线开工。

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迎来“阅尽人间春色”的历史一刻。

在雪域高原建设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是党中央三代领导人的夙愿。

2001年:“十五”计划开始实施,中国加入世贸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同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2002年:“十六大”确定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六大”作为进入新世纪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着眼于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21世纪头20年,全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2003年:神舟五号神州圆梦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火箭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2006年:“十一五”规划制定,公众首次广泛参与建议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中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2006年:三峡大坝的奇迹
2006年5月20日14时,在中国长江西陵峡三斗坪,一个跨越时代的水利奇迹,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毕,举世无双,横锁长江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长江三峡为之巨变。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全线开工
京沪高速铁路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新建双线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项目建成后,乘坐火车从北京至上海只需要5个小时。

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盛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北京欢迎您”成为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志愿者精神传遍华夏大地。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举行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

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展望·跨越·征程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展望“十二五”规划远方的征程,我国深深懂得,这已经不可能等同于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寻常的五年规划,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这将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必须完成再一次转型的攻坚时期。

与过去逐步释放经济活动力、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不同,再次转型所要面对的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和社会心理层面都将更为复杂、联动,其所累积的体制压力也必须更加深刻。

但是,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谋国家发展之幸和民众富裕之福。

五年的道路,不进则退!五年希望,宏图铺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