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合集下载

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柱小关节紊乱脊柱小关节紊乱,是指因脊柱小关节的解剖位置改变,而导致脊柱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本病多由脊柱小关节滑嵌顿和因部分韧带、关节囊紧张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致使关节面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致。

本病属中医学“错缝”范畴,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解剖生理】脊柱由椎体、椎间盘及椎旁韧带所组成,三者共同维护脊柱的形态并构成其功能活动的解剖基础。

前、后纵韧带对椎间盘和椎体起保护作用,并对其运动范围加以约束;棘上韧带对棘突的活动有限制作用,保证各小关节活动于正常的范围之内。

同时脊柱的正常运动又依赖于肌力的平衡作用。

脊柱小关节即关节突关节,由上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椎体的上关节突及关节囊所组成。

具有稳定脊柱、引导脊柱运动方向的功能。

颈椎小关节的排列接近水平位,因此比较容易发生半脱位。

胸椎间关节面呈额状位,故胸部脊柱只能做侧屈运动而不能伸屈。

腰椎间关节面呈矢状位,因此其活动范围较大,可侧屈和前后屈伸。

腰骶关节的小关节面呈斜位,即介于冠状和矢状位之产是,关节囊较为松弛,可做屈伸和旋转各种运动。

腰骶关节是先天性生理变异的好发部位。

【病因病机】因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腰背肌肉捩伤或脊柱小关节错位,滑膜嵌顿从而破坏了脊柱的力平衡和脊柱运动的协调性。

同时,各种损伤刺激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而起起疼痛并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肌肉痉挛进而可引起关节解剖位置的改变,发生交销或扭转。

长期的交锁及各种炎性反应的刺激均可导致小关节粘连而影响其功能。

【临床表现】(一)颈椎小关节紊乱:此病多由外伤引起,故起病较急,伤后颈部疼痛,转动不便,活动时疼痛加剧,颈部酸痛无力,肌力减退,持物落地。

(二)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在突然外力作用下有过度前屈或后伸肩背运动的受伤史,伤后即出现胸背疼痛,痛连胸前,有背负重物之感,坐卧不宁,走路震动、咳嗽、喷嚏、深呼吸等均可引起疼痛加重。

常可出现胆囊、阑尾、胃区的疼痛。

(三)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大都有腰部扭挫、闪伤的病史。

脊柱关节炎怎么治好?

脊柱关节炎怎么治好?

脊柱关节炎怎么治好?脊柱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关节部位由于炎症影响出现病变,使患者遭受比较大的痛苦,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脊柱关节炎是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针对脊柱关节炎的治疗措施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针对脊柱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措施,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什么是脊柱关节炎?(一)脊柱关节炎的概述脊柱关节炎属于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在临床医学中也被称为“脊柱关节病”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等,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具有非常巨大的损伤和影响。

通常脊柱关节炎的高发期是青年阶段和中年阶段,男性患者数量远高于女性患者,同时脊柱关节炎具有非常强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人员发现,脊柱关节炎与人体的HLA-B27基因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HLA-B27阳性的人容易得脊柱关节炎,但这个病并不是一个遗传病,它的发病与环境因素、肠道的炎症、肠道细菌等等都有关系。

患脊柱关节炎后会导致患者产生多种身体上的不舒服危害患者健康,因此脊柱关节炎需要及时治疗。

(二)脊柱关节炎的临床病症1.中轴受累脊柱关节炎最常见的临床病症是中轴受累,其中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最容易出现中轴受累的两个疾病。

所谓中轴受累,是指患者的脊柱部位受到疾病侵犯,包括腰椎、胸椎、颈椎,还会出现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该病有自己的特征,一般是从下往上发展,腰椎先受累,进而由下向上出现胸椎颈椎的问题。

该病多为隐匿性起病,刚开始症状比较轻,很少急性起病,如果急性起病要与腰椎间盘突出、肌肉扭伤等进行鉴别。

脊柱关节炎早期出现下腰部疼痛,患者夜间睡眠时疼痛明显,影响翻身,甚至可以出现“半夜疼醒”情况,需要起床活动活动,疼痛减轻再次入睡,早上醒来仍感觉疼痛明显,早起活动后可以减轻;活动可减轻是我们这个病很重要的特点,患者久站、久坐不动时也会出现下腰痛,依然是活动后症状减轻;这种特点的下腰部疼痛也是我们区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的重要依据;除下腰痛以外,早起患者会觉得腰部僵硬,随着起床活动僵硬感减轻。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

题目
• 1、腰背肌筋膜炎旳病因1 111111、222222 • 2、腰椎小关节紊乱旳临床体现:11、22、
33 • 3、腰椎滑脱常发生在111和222之间 • 4、腰椎滑脱分度:1、2、3、4、5 • 腰椎滑脱旳康复治疗有哪些?
病理
• 人体旳腰椎,其后关节由上位椎骨旳下关 节突和下位椎骨旳上关节突所构成。小关 节面有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周围 有关节囊包绕,其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 液,以利关节运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旳 排列则为半额状位及半矢状位,其横切面 近似弧形,对屈伸、侧屈及旋转均较灵活。 因为腰骶部活动范围较大,所以腰骶后关 节较为松弛。
手术后注意事项
• 1、防止伸张、扭转、弯曲或摇动背部肌肉, 以免扭伤腰部
• 2、手术后3-6个月内勿提重物。 • 手术后4-6周可做办公室工作,3-4个月后才
可做出力旳工作。 • 采用渐进式增长活动量,防止剧烈运动。 • 需穿硬背架者,要先穿好才可下地活动。 • 一年内防止过分劳累,维持合适旳体重。
病因病理
• 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 韧带松弛,椎间隙不稳,小关节增生变大 及软组织黄韧带肥厚向中线接近棘突根部 变宽向椎管内突,追板增厚变硬而不规则, 椎板间隙变小,有时相互重叠成瓦状变化。
• 一般以为,第四腰椎旳活动范围最大,第 五腰椎次之,故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之间 发病最多,女性比男性发生退行性前滑脱 者较多。
临床体现
• 疼痛:伤后即痛,腰痛难忍,表情痛苦, 不敢活动,惧怕别人搬动自己身体,稍微 挪动下肢则疼痛难忍。
• 功能丧失:全部腰肌处于紧张僵硬状态, 腰部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 待嵌顿解除后腰痛可自行缓解或转变成腰 扭伤痛
治疗
• 以整脊旳手法为主。

骶髂关节紊乱症

骶髂关节紊乱症
10
(二)检查: 1、病史:急慢性外伤史。 2、骶髂关节位置错动的检查: 两侧对比高与低、区分骶髂关节前错位
或后错位是手法复位治疗的主要依据。 据临床观察统计:右侧骶髂关节以前错 位居多,左侧以后错位多见。
11
3、骨盆扭转的各种试验检查: (1)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2)单髋后伸试验 (3)“4”字试验 (4)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 (5)床边试验 (6)髋后伸试验
4
因此,没有强大的外力,骶髂关节是不 易扭伤而发生错位的。该关节的功能只 有少许的前后旋转的微动关节,以缓冲 弯腰和负重时脊柱所承的外力。
青春期后的女性,此关节的活动范围比 男性大,故患骶髂关节紊乱、损伤者比 男性多。
5
三、病因病机
(一)急性损伤: 突然滑倒,单侧臀部着地,或弯腰负
重时突然扭闪,使骶髂骨间韧带受到损 伤,由于韧带被牵拉,使骶骨滑离与其 相对应的骶骨关节面,使关节扭错移位。 产妇在分娩时扩张骨盆也可以引起扭 伤,甚至使骶髂关节出现半脱位。
该病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因外力而 造成该关节及其韧带损伤,引起局部疼痛和功 能障碍。
近年来有人称为骶髂关节错缝或半脱位。实乃 本病的并发症。
本病临床上常好发于青壮年妇女。若耽误治疗, 可引起持久性下腰痛,亦可继发致密性髂骨炎。 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范畴。
3
二、局部解剖与生理功能
骶髂关节是人体最坚固、最稳定的 关节,位于骶骨的侧面与髂骨之间,是 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贴而构成 的。其相吻处关节面凹凸不平,在组成 关节时彼此是凹凸相嵌,紧密相贴。此 关节前后均有坚强的韧带加固,借以稳 定关节。它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骶髂前后 韧带和骶髂间韧带,
(三)手法:滚、按、揉、扳、擦、牵拉和 抖法。

掌根按法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掌根按法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 第 6 卷第 6 期2019 Vol.6 No.659掌根按法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韦殿清(安龙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 552400)【摘要】掌根按法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大力推广,患者对掌根按法的接受度以及满意度很高,尤其是在脊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由于是常见的临床并以及多发病,在无法自行复位的状况下,采用掌根按法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减小病痛,有利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质量。

作为整脊疗法的一种,掌根治疗主要是在垂直方向按压震动脊柱,刺激脊椎周围软组织的活动,缓解劳损、紧张等,微调紊乱的脊椎关节,可以在社区以及家庭保健中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掌根按法在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结合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现状,探讨如何利用掌根按法实现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有效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掌根按法;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6.59.01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日益增加,表现为后背痛,不能含胸,更有甚者影响呼吸,出现呼吸痛、胸闷、心慌等。

为了有效地通过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笔者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和致病机制、手法治疗现状以及手法治疗原理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症状以及治疗现状脊椎作为人体骨骼中轴在,作为整个躯干的支撑结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治疗以及缓解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尽快恢复以及缓解疼痛。

脊椎神经上达人体中枢神经,下至各个器官以及肢体,一旦出现位错或者是分泌紊乱,不仅会影响到周围的组织或者是肌肉等等,由于脊神经的压迫导致与神经传导末端相连的器官以及肌肉、腺体等等出现问题,导致人体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紊乱。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作者:邓强等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有较大疗效,尤其是中医手法治疗。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治疗进展。

【关键词】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033-03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又称“腰椎后关节微移位”、“腰椎后关节炎”、“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是脊柱小关节紊乱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认为脊柱小关节紊乱症称之为“腰椎小关节错缝”、“弹背”、“闪腰”等。

腰椎小关节紊乱常可引起急性腰痛等症状,患者不适症状较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和体征的改变为主,而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尚无诊断标准,但其诊断意见可以排除其他相关疾病。

本病主要机制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时,其水分、蛋白质及多糖大量丢失,椎间隙狭窄,相邻关节突相互靠近,关节摩擦力增加,关节面磨损严重;另外,大的椎间盘承受重量的能力下降,身体部分重量由小关节承担,因此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小关节受损情况会越来越重,患者自觉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从中医角度出发,本病的基本机理是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外邪入侵或外伤、劳累等。

本病目前主要的中医治疗手法如下。

1 挟脊振筋手法年轻、病情轻的患者取坐位,高龄、剧烈疼痛等病情较重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

术者取双手拇指或单手示、中指第二指间关节背侧顺患者脊柱两旁的肌肉自上而下进行挟脊振筋,每次2~3min为宜,充分放松两侧肌肉组织,达到止痛、通经活络的目的,并应仔细感受手指下的筋位[1]。

该手法的优势在于手指的触觉是非常灵敏的,而且手指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进行操作,此外手指的面积较小可以集中用力,作用的范围非常集中作用力可以深入患处。

脊柱相关疾病的手法特点

脊柱相关疾病的手法特点

合筋手法
• 运用手肌肉,韧带,肌腱轻度撕裂伤,通常在分 筋理筋手法后,用双手拇指从损伤两侧向中 挤压,达到整合作用,恢复其生理结构.
镇痛手法
• 在分筋.理筋.合筋手法使肌肉恢复生理解剖 位置后,再用单拇指在患处按压10-20秒钟, 可达到解痉镇痛的目的.
脊柱小关节紊乱(错位)手法
• 颈椎旋转牵引复位法 • 胸椎小关节紊乱复位法 • 腰椎复位手法 • 骶髋关节复位法
扳压棘突复位法
• 以腰椎棘突右旋右偏为例,操作与推棘突 法相反。医者以左拇指低压患棘突右侧, 右手从患者右腋下穿上搭其左肩颈部,患 者腰前屈并右旋转至力点落在患椎时,双 手同时配合整复。
双手抱膝屈髋滚动法
• 患者屈髋双手抱膝仰卧,医者站立于患者 左侧床边,右手掌心托在患者背上,左手 掌扶在患者双膝下,当医者右手掌上托患 者时,左掌同时下压,使患者在抱膝状态 下向前滚动,然后左手掌上托患者膝,让 患者仰面后滚动,反复多次,使脊柱呈过 屈状态下滚动,此法适宜于无骨折的腰椎 滑脱。
腰椎旋转复位法
• 推棘突复位法 • 扳压棘突复位法
推棘突复法
• 以椎体棘突右旋右偏为例患者端坐,双脚 固定,医者坐在患者身后,右手拇指指腹 低压侧偏棘突右侧,左手从患者腋下穿上 搭在其右肩颈部,复位时患者上身前屈并 左旋至力点落在患椎时,双手同时配合整 复,复位时医者不可感觉患椎棘突有移动, 并有“咔嗒”响声。
2.新旧有别、缓急各异:选择手法治疗时,必须
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新伤旧患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手 法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新伤、急症期,手法 宜轻,以理筋为主,若局部肿胀严重者,还可先采用针 灸、药物、理疗等手法治疗后再采用手法治疗;反之, 旧患、局部无急性炎症反应者的手法治疗,则可采用分 筋手法为主,分理并用。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8-31T10:04:50.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作者:毛宇非[导读]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毛宇非(北京按摩医院;北京100035)胸椎小关节紊乱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笔者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采用常规按摩手法配合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进行临床观察,对于恢复胸椎功能活动、减轻疼痛,缩短疗程、改善胸段脊柱的平衡等,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病例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来源于北京按摩医院门诊,采集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

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46例。

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病程为一周到五年。

1.2病例选择标准1.2.1诊断标准:(1) 胸椎小关节紊乱按照《推拿治疗学》诊断标准【1】拟定:患椎及其相邻胸椎棘突上或棘突旁有压痛,并可摸到筋结、条索等软组织异常改变。

患椎棘突略高或偏歪,与上下椎体棘突的距离变宽或变窄。

关节滑膜嵌顿者可见胸椎后凸或侧倾的强迫体位。

(3)X线片示胸椎生理曲度和序列改变,或伴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

1.2.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5岁。

1.2.3 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疾患者;(2)具有严重骨质疏松者;(3)颈腰椎手术史者;(4)肿瘤、结核、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5)其他不适于接受手法治疗者,以及未按规定治疗无法统计疗效者。

1.2.4 剔除标准(1)观察中发现不符合入选标准;(2)因不可预料的原因需要中断治疗;(3)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 治疗方法2.1 胸椎常规操作手法:(1)掌根按揉胸椎两侧肌肉和肩胛骨内侧缘3~5遍。

(2)双手拇指在胸椎两侧竖脊肌处做弹拨法3-5遍,在条索或硬结处重点施术。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1页
【定义: 】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小关节在外力 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 顿而形成不全脱位,亦或伴有不一样程度急慢性 肋间神经痛和胸腹腔脏器功效紊乱等症状,不能 自行复位一个病症。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 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神经官能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7页
❖ 肋横突关节从第1至第10肋由每肋结节关节与 横突肋凹组成,关节结构亦不稳定。 在外伤、 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 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 平衡失调,进而造成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 位而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造成神经、血管等 周围软组织功效受到伤害而出现对应症状和体 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常见 症状是脊背疼痛。
第37页
❖ 但因为胸椎小关节错位程度和对周围神经、 血管影响不一样,临床除表现为常见脊背疼痛 外,还可表现为不一样程度急、慢性肋间神经 痛和胸腹腔脏器功效紊乱等症状,而这些症状 又常被误诊为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 从局部解剖和关节结构能够看出:胸椎小关 节错位方式多见--旋转式、侧弯侧摆式、倾 位仰位式和复合式错位,胸椎小关节紊乱常见 原因: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28页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29页
❖ 肌连接; ❖ 上方,至头8~9肋骨侧面中心 ❖ 下方,肩胛骨上角和下角以及介于期间内侧
缘。 ❖ 功效; ❖ 旋转肩胛骨并将其向前拉,抬高肋骨。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30页
❖ 肋间肌:有呼吸和维持姿势双重作用功效,而 且它们实际功效是相当复杂。主要是,它们控 制肋骨活动,包含吸气和胸部转动。所以,放 松缩短肋间肌是胸部按摩主要工作。

国医大师韦贵康运用韦氏奇穴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经验

国医大师韦贵康运用韦氏奇穴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经验

•209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丨年4月第36卷第4期CJTCMP,April 2021,Vol.36, No.4•临证经验•国医大师韦贵康运用韦氏奇穴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经验陈龙豪,周红海,韦贵康,陆延,田君明(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南宁530001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国医大师韦贵康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并着重介绍韦贵康教授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运用奇穴的经验韦贵康教授把脊柱中椎体错位引发的一类疾病称为脊柱相关疾病在临证时韦贵康教授从整体观念出发,提出脊督一体论,抓住督脉不通的病机基础,倡导“以通为用”的治法,根据不同病证选取体表反应点——奇穴,并进行手法治疗,令其经筋疏通、血行恢复。

文章就韦贵康教授运用韦氏奇穴治疗颈椎相关疾病、胸椎相关疾病、腰椎相关疾病临床经验和学术特点作以下阐述,与同道共勉关键词:国医大师;韦贵康;韦氏奇穴;手法;脊柱相关疾病基金资助: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开放课题(N o.2019X K028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N〇.Y C S Y2020009, N〇.Y C S W2018172),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课题(N〇.P140024)Experience of T C M master W E I Gui-k a n g in treaing spine-related diseases withW E I s9 extra-ordinary pointsCHEN Long-hao,ZHOU Hong-hai,WEI Gui-kang,LU Yan,TIAN Jun-ming(College of Orthopedics.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China )A b s tr a c 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spine-related diseases of the TCM master WEI Gui-kang, andfocuses on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WEI Gui-kang in using extra-ordinary points to treat spine-related diseases. Professor WEI treata class of diseases caused by the diskx:ation of the vertebral body in the spine as spine-related diseases.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professorWEI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ridge and meridian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concept, grasped the pathogenesis basisof dysphagia, advocate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taking the whole vein as the use', selected the bt)dy surface response point: extra­ordinary 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ease syndromes, and carried out manipulation treatment, so as to make it clear through thetendons and restore blood circulation. In this paper, professor WEI Gui-kang'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treatment of cervical spine related diseases, thoracic spine related diseases and lumbar spine related diseases by using WEIs' extra­ordinary points theory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and we will encourage them together.K e y W O rdS! TCM master; WEI Gui-kang; WEIs' extra-ordinary points; Manipulation; Spine-related diseasesF u n d i n g:Guangxi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pen Project (N〇.2019XK028), Project Supported by Guangxi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gram (N〇.YCSY2020009, N〇.YCSW2018172),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eyProject (No.P 140024)国医大师韦贵康行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以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而著称,坚持传统理论和现 代技术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医学手法理论体系和学 术特色m。

骨,关节系统

骨,关节系统
完整,可变薄,但无破坏 无 多无肿块 如有其边缘清 楚
迅速,侵蚀
早期累及,破坏 一般至肺 长入软组织 形成肿块与周 围组织分界不清
1、良性骨肿瘤
骨软骨瘤(外生骨疣 )单发或多 发,10~20最常见,男>女, 常见膝关节各骨的干骺端。 X线表现:①干骺端骨性突起, 界限清楚②背离关节生长, 宽基底或 带蒂 。 ③ 内含松 质骨及密 质骨 , 外 有一层 薄的骨皮 质 。④ 顶 部有软 骨帽,<1cm,可钙化→不 规则斑片状。
(二)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 1、关节肿胀
关节腔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 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 原因:炎症,外伤,出血性疾病,肿瘤 X线表现: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各软 组织层次变模糊。大量关节积液——关 节间隙增宽。

2、关节破坏
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 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X线表现 ① 关节面间隙变窄(软骨破坏) ② 骨质破坏和缺损(骨性关节面破坏)。 ③ 常合并软组织肿胀 ④ 病理脱位 ⑤ 结局为强直
骨 变 形
佝 偻 假 性 病
骨 折
• 3、骨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代替而造
成的骨质消失。 X线表现:局部骨密度减低,骨结构模糊, 皮质缺损、消失。境界清晰或模糊不清。
• 4、骨质增生硬化 定义: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表现
① ② ③ ④ 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骨骼增大; 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 骨小粱增粗、增多; 长骨:骨干粗大,髓腔变窄或消失
葱皮型:
呈多层状与
骨干平行
花边型:
骨膜外缘 呈花边状或 锯齿状



• 6、骨内或软骨的钙化:
• 软骨类肿瘤、骨栓塞、退行性变。X线表 现: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 分布较局限。

脊柱小关节紊乱ppt课件

脊柱小关节紊乱ppt课件
腰椎小关节
呈矢状位,椎间关节限制了向前方的平移,因 此其活动范围较大,可侧屈和前后屈伸。对旋 转活动有限制作用。
一般腰椎运动节段的脱位是沿着椎间关节的方 向的。 。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耦合运动:一个物体围绕或沿着一 个轴平移或转动的同时,也围绕 另一个轴平移或转动。
颈椎的旋转运动伴有侧屈耦 合运动。
耦合运动的方向通常与主运动 的方向相反,例如:环椎向左侧旋 转伴随向右的耦合侧屈运动。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腰骶小关节】
呈斜位,即介于冠状和矢状为之间,关节囊较为 松弛,可做屈伸和旋转各种运动。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脊柱小关节紊乱
一、定义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介绍责任那些事浅谈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法律责任和案例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设施红地球葡萄栽培培训材料

李建仲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验举隅

李建仲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验举隅

李建仲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验举隅张勇;李建仲;张俊龙【摘要】李建仲,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师承山西省推拿界老前辈王中衡先生,学习通督按摩法,同时博采百家之长,整复手法挥洒自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有幸位列师门,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介绍李教授在临床中采用通督正脊术中特有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其中坐位推正法为其特色,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满意的疗效.【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23【总页数】2页(P3406-3407)【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通督正脊;李建仲;名医经验【作者】张勇;李建仲;张俊龙【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山西省中医院推拿科太原030012;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当前很多腰背痛的患者并发内科疾病,如心悸胸闷、胃肠道疾病等,往往会与单纯内科疾病所混淆,极易忽视另一多发因素,即胸椎小关节紊乱,也是类似内科疾病的常见病因。

李建仲教授师从山西名宿推拿大师王中衡老先生(已故),深得老先生的真传,对胸段小关节紊乱的纠正有其独特的手法,在王老的悉心指导下和30多年的临床操作中对此手法理解透彻,手到病除,深得患者的称赞。

笔者有幸跟随李教授学习,受益匪浅,对此手法由衷的敬佩,现将李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步:基础手法:首先采用中医传统手法中的基本手法,揉法、拿法、拨法、法、一指禅推法自项部到腰部进行基本手法放松,重点沿膀胱经和夹脊穴两侧进行点按,拨揉。

其次采用通督正脊术中的触诊法,医者站患者左侧,右手的中指轻放于棘突上,食指和无名指顺势置于棘突两旁,余指、手掌、掌根平放于胸背上,中指、食指、无名指自第6颈椎顺势向下沿着脊柱触诊至第5腰椎,逐一触摸棘突和椎旁关节,检查是否有压痛,并用笔标记部位。

在临床中一般会触到局部有条索状硬结和压痛,对压痛不明显者,可嘱患者左手(右手)搭右(左)肩部,使肩胛骨外上移,再进行触诊,此时紊乱的胸椎小关节会有明显的压痛。

脊柱小关节紊乱ppt课件

脊柱小关节紊乱ppt课件
52
二、三步定位诊断
53
三、美式整脊兄弟椎
v 兄弟椎:是彼得·里顿(Peter Teighton D.C.)所提倡的,它告诉我们脊椎两端存在互 动的关系。
v 譬如治疗颈椎第一椎时(C1)时,如能在腰 椎第五椎(L5)同时矫正,其效果更好。矫 正时同侧兄弟椎同方向矫正,而对侧兄弟椎 反方向矫正。
54
后屈
绕 Z 轴的旋转
轴向旋转
前伸
侧屈 绕 X 轴的旋转
绕 Y 轴的旋转
6
Ø 平动:某物体在运动时,所有质点相对一固定点在同一时间内其运动 方向不变。
脊椎发生平动在临床上就称为半脱位。
一例外伤性齿状突骨折伴环枢椎半脱位手术前后的照片
Ø运动范围ROM:指平动和转动的生理极限。平动用米表示,转动用角度表示。
2. 下位颈椎
侧屈运动(Qz):枕环
Ø 最大运动范围发生在C5、C6之间 Ø 侧屈和轴向旋转范围越向下部活动范围越小
3. 胸椎
矢状面屈伸:T1-T12,4-12° 冠状面侧屈:T1-T10,6 ° ;T11, 8 °; T12, 9 ° 轴向面旋转:T1-T9, 8-9°;T10-T12,2 °
4. 腰椎 矢状面屈伸: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比其它节段活动度大
2
【脊柱生理解剖】
Ø 坐标系统:建立坐标系统有利于精确地描述脊柱的运动,采 用直角坐标系描述人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
冠状面X:将躯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向面 Z :将躯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矢状面Y: 将躯体分成左、右两部分 3
【脊柱生理解剖名词】
Ø 运动节段:脊柱的运动节段系指上下椎体 及其相连的软组织,运动一般是相对于下 位椎体而言。
27
【检查】

《胸椎小关节紊乱》PPT课件

《胸椎小关节紊乱》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8
精选ppt课件
29
❖ 肌连接; ❖ 上方,至头8~9肋骨侧面的中心 ❖ 下方,肩胛骨上角和下角以及介于期间的内
侧缘。 ❖ 功能; ❖ 旋转肩胛骨并将其向前拉,抬高肋骨。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多 裂 肌
精选ppt课件
13
多裂肌
❖ 上方:至所有上方椎骨的棘突,包括枢椎 ❖ 下方:从骶骨和骶髂韧带,腰椎横突,胸椎
横突和最后4个颈椎的关节突。 ❖ 功能:伸展,旋转并稳固脊柱 ❖ 是人体中最强的肌肉之一
精选ppt课件
14
回旋肌
❖ 上方:至上方靠近的2或3椎骨的棘突根部。
精选ppt课件
7
❖ 肋横突关节从第1至第1Fra bibliotek肋由每肋结节关节与 横突肋凹构成,关节结构亦不稳定。 在外伤、 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 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 平衡失调,进而导致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 位而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神经、血管等 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到伤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和体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 的常见症状是脊背疼痛。
❖ 下方:自一个椎骨的横突
❖ 功能:双侧,伸展脊柱

单侧,旋转椎骨

本体感受器,精细的调节功能,主要
在胸部。
精选ppt课件
15
竖脊肌
❖ 竖脊肌是用于伸展和维持脊柱和胸廓平衡的 肌群的集合词汇。它们在咳嗽和肠道运动紧 张时也发生强力收缩,它们分为三群:髂肋 肌、最长肌和棘肌,起至骶骨、髂骨和腰椎 横突。
精选ppt课件
25
肌连接: ❖ 下方,至下5或6个胸椎和腰椎的棘突,骶骨上

胸椎后关节紊乱

胸椎后关节紊乱
4. X线平片:部分患者有患椎棘突偏歪改变。X-ray线虽不作 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但可排除胸椎的其他疾病(如胸椎结核、 肿瘤、骨折等),有助于鉴筋活络,理筋整复。
二.目的: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治疗软组织病损。
三.部位及取穴:错位棘突部位及其周围软组织,一阿是穴为主。
(3)端坐顶推法:a.患者端坐于矮凳上,医者端坐患者身后高櫈上,双手自患者两肩外侧环 抱于患者上胸,双掌交叉相握置于患者胸骨上端。嘱患者后仰,上身背靠医者膝顶部,头 置于医者右肩。医者右膝顶住患者棘突,在患者呼气末时,双手用力往后下压,右膝往前 上方顶推,此时可闻及关节整复的响声。b.患者端坐于矮凳上,双手手指交叉握于颈项部, 医者于其后,双手自患者两腋下绕过握住患者两腕关节,或膝顶住患椎棘突。嘱患者低头, 医者双手和右膝同时用力压,此时可闻及关节整复的响声。此法适用于上段胸椎的调整。
诱因:突然的外力牵拉、体位变换不当、扭转、劳损,甚至 咳嗽、打喷嚏等。
临床表现:典型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可闻及胸椎后关节在突然 错位时的“咯嗤”声响,轻者发生关节劳损,表现错位关节 局部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 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背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 胸闷、胸部压迫阻塞感,入夜翻身困难,以及相应脊神经支 配区域组织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肋椎关节:由肋小关节和肋横突关节组成。
肋小头关节:由肋骨小头关节面与胸椎肋凹及椎间盘组成。
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关节面与胸椎的横突肋凹构成。
胸椎间关节面呈额状面,故胸部脊柱只能做侧屈运动而不 能屈伸。
肌肉: (一)背部浅层肌,有四块: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二)背部深层肌:骶棘肌、夹肌。
急性胸椎后关节紊乱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 困难,常保持固定体位,不能够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 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时疼痛更甚;棘突触诊 时常有偏离脊柱中轴线、隆起或凹陷之感;受损节段椎旁软 组织可有触痛、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