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精品讲义】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古代汉语-第五讲古代汉语的词汇共20页文档
![古代汉语-第五讲古代汉语的词汇共2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ae416d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a.png)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பைடு நூலகம்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古代汉语-第五讲古代汉语的词汇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https://img.taocdn.com/s3/m/abfcf183551810a6f4248659.png)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嘉耦曰妃,怨耦曰~。
”
“与子同~。
”引申为仇恨。
“仇”读如“求”(现
文档大全
? 388.(一)变换地方,迁移。
诗经卫风氓:我贿~。
”楚辞哀郢:“方仲春而东~。
“不~怒,不贰过。
” (二)〔官吏〕调职。
有时指升官。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则差别较大。
“迁”原指由下到上的迁移(说文:“迁,登也”)。
所以诗经小雅伐木说:“出自幽谷,迁於乔木。
”又易经益卦:
?br> (二)留下来的。
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列子汤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男。
(三)读w èi ,去声,留给,送给。
左传隐公元年: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之。
?br> ch ù,居住的地方。
司马迁报任安书:长干行:“君家住何~?”
(三)读ch ǔ,治,作,施行。
老子:之事,行不言之教。
”引申为安排,安置。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精讲讲义(第5讲 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聋说趟太后)【圣才出品】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精讲讲义(第5讲 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聋说趟太后)【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f591c965727a5e9856a61bb.png)
第5讲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聋说趟太后庄辛说楚襄王(楚策)[1]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2],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3],专淫逸侈靡[4],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5]!"襄王曰:"先生老悖乎[6]?将以为楚国祅祥乎[7]?"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8],非敢以为国祅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9],楚国必亡矣!臣请辟於赵[10],淹留以观之[11]。
"[1]庄辛,楚人,楚庄王之后,因而以庄为姓。
说(shuì),劝说,说服。
楚襄王,就是楚顷襄王,怀王的儿子,名横。
怀王被秦昭王扣留,死在秦国。
襄王不思发奋图强,反而亲信小人,荒淫自恣,结果遭到秦国的连年进攻,兵败地削。
本文就是写这次大失败前后庄辛的两次谏诤。
文中用层层比喻说明了只图目前享乐,对敌人丧失警惕,就必然招致严重后患的道理。
[2]你左面有州侯,右面有夏侯(意思是州侯夏侯整天不离你的左右)。
州侯、夏侯,都是襄王的宠臣。
[3]车后跟随着鄢陵君和寿陵君。
辇(niǎn),上古用人拉的车子。
秦汉以后才专指君王坐的车子。
从(zòng),跟随,侍从。
注意:是鄢陵君等跟随楚王,不是楚王跟随鄢陵君等。
鄢陵君、寿陵君,也都是襄王的宠臣。
[4]一味地放荡奢侈。
淫,一切都越过常度。
逸,放纵。
侈,奢侈。
靡,浪费。
"淫逸"指行为放荡,"侈靡"指生活上浪费。
[5]郢(yǐng)都,楚国的国都郢,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6]老悖(bèi),年老而糊涂。
悖,惑乱。
[7]还是认为我这种行为是楚国不祥之兆呢?将,还是,选择连词。
祥,吉凶的预兆。
祅(同妖)祥,不祥的预兆。
[8]我的的确确看到你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啊。
[9]卒幸,始终宠爱。
者,代词,用在主谓结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
衰,减。
[10]辟,躲避,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41ca73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0.p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ae49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9.png)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篇:古代汉语讲义古代汉语讲义1.《尔雅》13年我国第一部词汇学、训诂学专著,第一部词典,分为两部分,前三篇重在解释一般词汇,后十六篇具体解释古代典籍制度。
开创了“类聚群分”体例来释词,对后代辞书的编纂有着重要影响。
历代“《尔雅》之学”有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2.二义同条(二义不嫌同条):本是《尔雅》的一种体例,指在《尔雅》部分条目中出于同一条目的若干个被解释的字在含义上分为不同的两组,而用同一个字来解释,因而这个解释的字也相应地表示两种不同的含义,最早提出二义同条的是清王念孙之子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尔雅》。
如:林、烝、天、帝、王、后、辟、公、侯、君也。
君有二义,为君上之君,天、帝、王、后、辟、公、侯是也;为群聚之群,林,烝是也。
古者,君与群同声,故可得和而释之。
(洪城《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开部首检字的先河。
全书共15卷,把不同于小篆的古文等异体字列为重文,所收字体是研究上古文字的重要依据,创立540部首,再“据形系联,引而申之”,归并为14大类,“举一形而统重形”系统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六书秦汉间学者分析汉字结构的特点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按照许慎《说文序》的名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顺序,他们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即为“四体二用”。
5.(三国魏)李登《声类》,是我国最早的韵书,“始判清浊”。
6.(梁)顾野王《玉篇》体例仿《说文》,但《说文》只讲本义,着力于字形,《玉篇》则侧重于字义的说明,并广泛征引。
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古代汉语词汇-PPT
![古代汉语词汇-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6ef4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b.png)
仿佛、彷佛、髣髴
32
2、重言词
重迭两个相同的音节而形成的词,两个音节重迭后 往 往产生新义。前人称作重言,有的教科书把它们归 入 联绵词。例如: 杨柳依依。依依:飘动貌。 雨雪霏霏。霏霏:雪大貌。 信誓旦旦。旦旦:诚恳貌。 彼黍离离。离离:行列貌。 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 四牡翼翼。翼翼:整齐的样子。
33
3、派生词
又称附加词,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词根 是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缀是表示附加意义 的语素,词缀又分前缀和后缀。 (1)前缀加词根构成的派生词 如:
有苗、有司、阿谁、阿爷 (2)词根加后缀构成的派生词 如:
勃然、沃若、涣乎 率尔
34
4、复合词
有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的词称作复合词,古汉语 中的复合词一般是双音节的。复合词的词义和语 素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语素义与语 素义的简单相加,机械拼合。复合词的词义是两 个语素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特定的意义,它既不 同于两个语素义,又和它们有联系。如: 社稷:不表示“土地神和谷神”而是表示古代帝王、 诸侯统治的国家, 布衣:不表示“布料衣服”,表示“无功名的平 民”。
25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③疾病: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 为 殉。”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 《左 传·宣公十五年》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 吕 氏春秋·知解》 ④响应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
26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⑤扫除 赵王扫除自迎。《史记·信陵君列传》 ⑥睡觉 云髻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长恨歌 》 ⑦种树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 始 皇本纪》
35
复合词按照组合结构可以分为五类: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f4b24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3.png)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文化词汇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 和价值观念。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词汇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政治文化相关,如“皇帝”、“臣子”、“官职”等,这些词 汇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01
文化词汇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词汇,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特点
02 文化词汇具有特殊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词汇也有所不同,是语言中文化信息的载体。
举例
03
如“礼”、“乐”、“仁”、“义”、“忠”、“孝
”等。
行业词汇
定义
行业词汇是古代各行各业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词 汇,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之”、“何”、“若”等 。
词的搭配与组合
动词与名词搭配
如“吃苹果”、“骑马”等。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
如“大房子”、“美丽的花朵”等。
副词与动词搭配
如“快速地跑”、“慢慢地走”等。
代词与动词、名词搭配
如“他来了”、“这是什么”等。
词序与句法结构
主语+谓语:如“我爱吃 苹果”。
同义词与反义词
要点一
同义词
意义相近的词,如“高”和“上”,都表示位置较高的意思。
要点二
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如“大”和“小”,表示大小相对的概念。
词义的演变与转移
词义的演变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 仅指妻子。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https://img.taocdn.com/s3/m/d2a4d79ca98271fe900ef9a6.png)
28
• 履舃交错,杯盘狼藉。(《史记·滑稽列 传》)
• 流涕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 《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
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 狼藉、狼籍、狼疾、狼戾、梁厉
29
• 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三国志·蜀 书·马超传》)
26
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故 写法比较自由。
•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诗·邶·谷风》 •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礼记·檀弓下》 •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
策·秦策》 • 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史记·苏
秦列传》 • 蒲伏、扶伏。
27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 鸷鸟休巢,征马歭躇。(李华《弔古战场文》) • 逍遥携手,踟跦步趾。(成公绥《啸赋》) • 羸豕孚蹢躅。(《易·姤》) • 是以冯异西征,得以数千百人踯躅三辅。(《后
入,故称屋的西北角为屋漏。)
39
• 单音词 • • • 复音词 • • • • •
单纯词 合成词
叠音词 联绵词
粘附式 并列式 偏正式 支配式 主谓式
40
正确区分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
• 貌似双音词的两个单音词
• ①酒数行,腊起曰:“天下国家,本同一
理。”(《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21
联绵词不能分开解释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水》
• 《释名·释姿容》:“羊,阳也,言阳气 在上,举头高,若望之然也。”
• 望洋、望羊、望阳、茫洋、望羊、“盳 (盲的异体字)羊”。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031ed9f78a6529657d53cf.png)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绪论和工具书第一节绪论讲授主要容: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要求。
一、古代汉语的概念1、广义的古代汉语:广义的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是指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大致说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是唐宋以来以北白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狭义的古代汉语:狭义的古代汉语即指“文言”。
是古代汉语课学习的主要对象,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作品。
重点是先的典作品。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目的1、工具性古代汉语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获得打开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2、基础性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乃传统国学,又被称为“小学”、“朴学”,也是就其基础地位而言的。
3、综合性古代汉语课以古代文献典籍为学习对象,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面面。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1、是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2、是提高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能力的需要。
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博古通今、古为今用”四、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为了研究的需要,罗常培先生把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上古汉语(两汉)2、中古汉语(唐宋)3、近古汉语(明清)五、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面)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文言作品,并且能解决中学文言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面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及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两汉散文为主,适当兼顾唐宋散文,常用词不单讲,要结合文选学习。
六、古代汉语的学习法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2、系统掌握通论知识,精读文选,积累常用词;3、大量阅读古代文献典籍,记诵、熟读一定数量的文选。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什么?第二节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1、编排式:(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部首的概念,部首的数目);(2)按音序排列:平水韵106韵,古汉语声母,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3)按排列:通常使用的是四角。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288defe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9.png)
古汉语词汇古汉语词汇共讲5节:第一节:古汉语词汇概说; 第二节: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第四节: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第五节:同义词与同源词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概说一、古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类型及其演变和发展。
亦即由单向复转化过程中构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及其规律。
这些规律对复音词的构造方式、表义特点的变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二)研究古汉语复杂的词义系统。
如本义与引申义;原始义与派生义,古义与今义,以及每组词义各自形成了依存、互补或转换的关系,而三组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要研究古汉语词义变化的深层结构及规律,注意总结特殊性。
(三)研究汉语特有的文字与词汇关系。
如字与词的区别,区分到何种程度,对单音词、复音词、连绵字、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同音词、通假字、古今字等研究至关重要。
(四)研究词与词之间构成的同义、反义、同源关系。
以及音同义无关的同音关系。
(五)考察古汉语词汇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修辞学、语法学之间的关系。
例如:《左传?哀四年》:“以两矢门之,众莫敢进。
”《左传?襄二年》:“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
”其中的“门、肉、小”皆语法所谓活用。
而从词汇上说可以是“守门、长肉、看轻”之意。
再如:玉――“玉音”,美好言词;“玉食”,珍类食品;“玉容”,美丽容貌;皆由“玉”的美好义得来。
虎――虎劲,虎将。
牛――牛劲,牛脾气。
大夫――古代官名,宋代医官设有官阶,分为大夫、郎,医效,祗侯等。
于是便成了医生的代称,沿用至今。
二、古汉语词汇学研究方法古词汇研究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借用现代词汇学;二是沿用传统训诂学;三是创造新法,各有局限。
应当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借用与创新结合。
客观方法:(一)历时与共时结合。
“综合、立体、动态”是其特点。
如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演变与发展等。
(二)综合考察与典型分析相结合。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d06f2b66ee06eff9aef807ff.png)
1、基本词汇保持不变。
如 “人”、“手”等。这类词数量不多,
却是汉语的基本词汇
2、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①任何新事物、新思潮的出现,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新 词来表达,就会产生很多新词;
②同时反映旧有事物或概念的词的改换、更新,也会产 生新词。而新词产生后,往往导致旧词的消亡。如:
“舟——船”、“梁——桥”、“足——脚”、
有缓急非有益也。
词义辨析练习一:请解释下面加横线词的词义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4、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5、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6、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 8、其游戏,好种树麻菽。 9、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 10、动静有常,大小殊异。 11、非常之事,常人所骇。
为词义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
显著的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
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例如: 古义
今义
恨 遗憾、不满
痛恨、怨恨
怨 怨恨、痛恨
埋怨
诛 责备
杀戮
感激 愤激
感谢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
古
今
谣言
中性 贬义
下流
中性 贬义
吹嘘
如:信誓旦旦 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
伐木丁丁 关关雎鸠
杨柳依依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咄咄逼人
在古汉语中,此类叠音词应用较广,但是,叠 音词的两个字只表示音节,只有重叠起来才表示特 定的意义,与分开后的单字意义无关。
(2)联绵词:一般是由两个音节组成,这两个音 节在语音上大多有联系,表示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 类型:①双声联绵词:参差、仓促、琵琶、伶俐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6919841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9.png)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詞義的異同第一節詞彙的繼承和發展語言的詞彙是發展變化的。
閱讀古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古今詞義差異所帶來的理解障礙。
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一、舊詞不斷消亡1、歷史事物的消亡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詩經豳風七月)觥是古代一種有獸頭形的器蓋或整個器物象獸形。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
(韓非子五蠹)(觥籌交錯)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飲食神的節日。
臘,古代陰曆十二月的一種祭祀。
(臘月)長沮、桀溺耦而耕。
(論語微子)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為耒。
(易經系辭下)玦: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項羽本紀)(玦為環形而有缺口的玉;璧為平圓形,中間有孔。
)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優,回也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筑: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
(史記刺客列傳)2、表示過去的思想意識的詞語薨: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禮記曲禮下)弑:臣弑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來漸矣。
(易經坤文言)3、被別的詞語所取代舊詞所反映的事物、觀念仍然存在,但後代改變了說法。
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蓄之,流俗之所輕也。
(報任安書)倡優-藝人、演員4、有些詞語,古代和現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義和今義卻迥然不同。
《說文示部》齋,戒潔也。
本指古代祭祀或典禮前清心潔身,以示虔誠。
殺之府舍,而丞相奉齋酧(chou4醇酒)入廟祠(漢書趙廣傳)魏晉時期,“齋”有了居室、房舍的意思。
如:吳郡太守張懋聞齋內床下犬聲。
(搜神記)再如:我決起而飛,搶楡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逍遙遊)搶(qiang1):觸碰,今:搶劫李廣軍極簡易。
(李將軍列傳)簡易:怠慢、輕慢的意思,與今義無關。
二、新詞不斷產生電原為閃電義,今以電為首的字越來越多。
德律風麥克風第二節古今詞義的變化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個詞有本義,還可以有引申義,形成一詞多義現象。
在詞典中表現為義項。
有的產生,有的消亡。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4e4c494d172ded630a1cb637.png)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https://img.taocdn.com/s3/m/b057fe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e.png)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一) 60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古汉语的词类PPT讲稿
![古汉语的词类PPT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95f86feefdc8d377ee320f.png)
四、辅助性代词 者和所
• “者”和“所”施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不
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它词、词组的前面 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
诈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韩非子》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胡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 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张仪陈轸列
传》
•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
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 上》)
• 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三) 指代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乌)、 焉
• 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 学恶乎始?(《荀子·劝学》)
向的问话。
•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於礼为
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 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世说新语· 惑溺》
3.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史记·项羽本纪》) 4.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汝、尔、若”四个为常见。翻译为“你、你们、你 们的”。
•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往往用于对对方不
需要讲礼貌的情况以及说话的双方关系亲昵 到了不拘泥礼节的场合。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
年》)
•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
•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 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左传·僖公四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8f672b52d380eb63946d1b.png)
(一)词义的扩大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焚: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也。”
治。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说 文》:妇家为婚,壻家为姻。
饑馑
朱熹《论语集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朋友
《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恭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集 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③《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④贾谊《鹏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耳,果然。
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⑦《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 守真。
⑧ 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 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汉语中,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复音词中有些也是单纯词, 如:
•
踌躇、彷徨、单于、可汗、翩翩、霏霏
•
从音节上说,它们属于复音词,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只
有一个语素的单纯词,即复音单纯词。
•
古汉语中,复音单纯词不多,并且以双音词居多,有少
量的三四个音节的单纯词。复音单纯词又可分为:
•
• (1)叠音词:主要用于描写性状、摹拟声音、增强 语气。
• “巡抚”、“乡试”等。
• 3、大多数词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 4、词的多义化。 • 5、词语的复音化。 • 以上这些特点,就形成了古今词汇的不同面貌。因此,学
习语言,词汇应是重点。基本词汇懂得少,读懂古籍就会很 困难。 如:
•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
•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 二、 古今词义的变化
• 如:信誓旦旦 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
• 伐木丁丁 关关雎鸠 杨柳依依
•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
从词的构成上看,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 1、单纯词
•
即由一个语素(词素)构成的词。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
位,是最小音、义结合体。但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
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如:
•
出嫁、嫁接、元旦、元凶
• 等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一个词。词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 运用的语言单位。
• 池—护城河 去—离开 访—咨询 • 涕—眼泪 冠—帽子 伐—攻打 • 冢—坟墓 畏—恐惧
• (3)在原有的单音词基础上,加上一个(个别为数个)意义 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
• 衣——衣服 国——国家 民——人民 • 朋 ——朋友 军——军队 功——功勋 • 宣——宣誓 鳏——鳏寡孤独 • (4)在原有的单音词基础上,加上一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
保存着。如:
若即若离 揭竿而起 举世无双
• 走马观花 赴汤蹈火 穷途末路 • 痛心疾首 顾影自怜 短兵相接 • 总之,由于词义的发展和演变,造成了许多词古今意义的差异。学习
古汉语,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比较。
①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 ②厉王虐,国人谤王。
• (二) 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 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为词义范围的化,而且
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 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
•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 在古代汉语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 况,有的两个字连在一起,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现 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乃至用今义去解释它。
• 如 :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 “云髻半偏新睡觉。” • “地方千里”, • 2、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四条主要途径: • (1)在原有的单音词上加上词缀。 • 鼠—老鼠 师—老师 妹—阿妹 • 石—石头 锄—锄头 桌—桌子 旗—旗子 • (2)更换一个新的复音词,用以取代原有的单 音词。
音词,词义为二词意义的综合或引申。
• 往来 乾坤 天地 左右 • 长短 是非 朝夕 好歹 •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原有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被淘汰,
不能单独使用,但作为语素,仍然保留在语言中,有着极强 的构词能力。
• 冠——冠军、张冠李戴、桂冠 • 虑——考虑、忧虑、思虑 • 履——履行、步履蹒跚、如履薄冰 • 元——元旦、元凶、元宵、元首
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显著的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 轻重的不同。
• 1、词义轻重变化
• 例如: 古义
今义
• 恨 遗憾、不满 痛恨、怨恨
• 怨 怨恨、痛恨 埋怨
• 诛 责备
杀戮
• 感激 愤激
感谢
•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 如:
古
今
• 谣言 中性 贬义
• 下流 中性 贬义
• 吹嘘 中性 贬义
• 1、基本词汇保持不变。
• 如 “人”、“手”等。这类词数量不多,却是汉语的基本词汇
• 2、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 ①任何新事物、新思潮的出现,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新词
来表达,就会产生很多新词;
• ②同时反映旧有事物或概念的词的改换、更新,也会产生 新词。而新词产生后,往往导致旧词的消亡。如:
• “舟——船”、“梁——桥”、“足——脚”、 • ③旧事物的消亡也会引起一些旧词的消亡。如:
• 爪牙 褒义 贬义
• 锻炼 贬义 褒义
• 复辟 中性 贬义
• 二、词的类型
• (一)概述
•
汉语中的词,按语音形式可分为单音词和复
音词两大类。
• 1、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 以复音词为主。
•
单音词,由单个音节组成的词。
•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 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音
• 例:
•
古义
今义
• 嘴 鸟嘴
所有动物的嘴
• 响 回声
响声
• 江 长江
泛指江河
• 唱 领唱
歌唱
• 洗 洗脚
清洗
• 稀 苗稀
稀疏
• 菜 蔬菜
所有的菜
• 2、词义缩小
• 指一个词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即词义包括的范围缩小 了。例:
•
古义
今义
• 宫 房屋
帝王的房屋
• 瓦 陶器
盖房子的材料
• 臭 气味
•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它同语音、语法共同构成语言的三要 素,直接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上的变化。所以,词汇也是三要 素中最敏感的、变化最快的。
• 一、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一般来说,语言中的语音、语法变化不大,只有词汇改变最大、 最快。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词义范围和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不同二方 面。
•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就一个词的本身来说的。由于词义的引申、虚化或 修辞等原因,一些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 1、词义扩大
• 指一个词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减少,外延扩大,即词义包括的范围扩展 了。
臭味
• 金 金属
黄金
• 祥 预兆
吉兆
• 3、词义转移
• 指词义所表示的概念由原来的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即词的中心意义发 生了变化。
•
古义
今义
• 走跑
行走
• 脚 小腿
足
• 涕 眼泪
鼻涕
• 骄 高大的马 骄傲
• 闻 耳听
鼻嗅
• 行李 出使的人 旅行衣物
• 凡词义演变了,却又不属于扩大、缩小的,都可以看作是转移。 • 词义的演变一般是新义取代了旧义,但旧义在一些成语或俗语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