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

合集下载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引言农村地区是我国广大人民生活的根基,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大力扶持和鼓励,村民自治建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村民自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

村民自治建设存在的问题1. 权力过于分散村民自治建设本意是为了让村民们对自己的事务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但是现实中却存在一些村委会成员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的现象。

例如,有些村委会成员会随意更改规划设计,不顾及村民的利益和意见,从而使得自主权和决策权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村民手中,甚至成为少数人的私利。

2. 村民自治意识淡薄即使村委会成员们高呼“人民当家做主”的口号,但真正能够参与自治决策的村民数量其实并不多。

一些村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生活的村庄是一个自治社区,他们有权利也应该有义务去参与村庄的决策和建设。

3. 认识水平不高许多村民不了解自治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他们的权利和利益由村委会去维护和保障就行了,自己无需参与。

同时,村庄中还存在一些村民缺乏那些和城市相似的社区公共设施与服务,例如住宿、餐饮、文化活动等,这会导致村民自治建设的发展受限,难以有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

村民自治建设中的对策措施1. 加强村民自治情感教育教育是培育自我自治意识的重要方法。

需要针对村民间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同,提供多种多样的自治情感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有关部门可以在村庄内设置各类自教室、自学堂等自治建设培训场所,邀请专业讲师为村民提供培训。

2. 建立更好的村民自治决策机制村民自治建设应当依法规范发展。

村庄内应有站位固定、职责明确的村自治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自治决策。

同时,应当加强权力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村委会应当接受村民的监督,遇到有影响整体决策的事情,应当公布,让全体村民有表达意见的机会,从而形成村民自治决策机制。

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

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

05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对农村村民自治的总结与评价
• 成果显著: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农村村民自治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 村民参与度高: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在于村民的广泛参与。在实践中,村民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体现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
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
汇报: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 推进农村村民自治的对策 • 实施农村村民自治的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农村村民自治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农村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地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对村级公共 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
• 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如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等制度 的建立与完善,为农村基层民主提供了有力保障。
•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农村村民自治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村民参与意识不强、村级组织建设有待加强、民 主监督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农村村民自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提高村民自治意识
宣传教育
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提高 他们对自治理念、自治权利和 自治责任的认识,增强参与自
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主体意识
引导村民树立主体意识,认识到自 己是农村治理的主体,积极参与农 村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发挥主 体作用。
推广成功经验
将其他地区或村庄成功的自治经验 和做法向广大农村推广,激励村民 学习和效仿,提高自治意识和能力 。
民自治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浅谈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肖真亮

《浅谈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肖真亮

《浅谈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肖真亮第一篇:《浅谈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肖真亮目录一、当前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选举秩序混乱,选举程序复杂化 (2)2、两委关系未能理顺,制约着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 (3)3、乡村关系不顺,出现“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问题 (4)4、经济文化落后,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自治意识薄弱 (5)二、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6)1、完善制度法规,在源头上防止不利因素对村民自治工作的干扰 (6)2、理顺乡镇政府、村委会、党支部三者之间的关系 (7)3、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引导村民使用民主权利增强自治能力 (8)4、疏通信访渠道,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发挥民主监督机制 (9)0 浅谈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肖真亮【内容摘要】作为我国民主建设的“试验田”,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村民自治既是农村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20多年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己充分展现了村民自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正对我国农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村民自治工作中的“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倾向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和手段不规范甚至违法操作等具体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村民自治工作真正沿着民主、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村民自治问题及对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本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村民自治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不仅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并且有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提高农民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加强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村民自治实效性。

标签:村民自治;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干部队伍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村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是人民公社解体后国家与农村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

村民自治制度对推动农村政治民主发展、完善我国农村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村民自治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从探索、发展到逐步壮大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村民自治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有的是新问题,有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有一些农村特有的矛盾和问题,现对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稍作阐释。

(一)村民自治形式大于内容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

如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村委会选举不按法定程序办事、进行违法操作等。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3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

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选举不让村委会主持的现象,有的地方则是村选举委员会由乡镇政府、村党支部指定:有的是村支部提名、报乡镇同意后直接张榜;有的是村支部提名、由选民签字后公布,结果由此引起群众大规模上访。

①在某地,当村民选出村主任后,乡政府竟然以不是党员为名不让其上任[1]。

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此外,村务公开方面有一定的虚假性,形式主义严重。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在1998年的正式颁布以及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农村村委会1998年的换届选举,标志着我国村民民主自治体制的确立。

这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当前村民自治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应予以充分注意,并根据各方面的条件逐步使之完善。

一、问题及原因(一)认识不到位,行为不适应。

一是一些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村民自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组织法》的刚性及精神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认识不足。

因此,对村民自治不重视、不支持,甚至认为“多此一举”,抱抵触情绪。

特别是有的乡镇政府的领导同志,对村务由过去的领导地位变成现在的“指导”地位转不过弯来,不习惯、不顺劲。

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没有认识到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善和发展。

觉得过去是“一统天下”,现在竟然“一分为二”,会“天下大乱”,抱怨上头乱搞“名堂”,心里很不舒服,行动上很不适应。

即使是身兼村委会主任的村支书,对如何搞好村民自治心中也没章法,领导方式、工作方法还未转变,与民主自治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村委会成员及村民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和长期处于无自主权的地位,如今被“解放”出来,自己管理自己,一时找不到应有的位置,无所适从。

甚至认为这是上头“糊弄人”,“什么不是上头说了算?”,自治不过是“口号”。

(二)工作力度不够,进展不平衡。

虽然目前全国各地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据调查,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县市还有百分之几的村庄没有建立起村委会;8%左右的村委会的成员还没有选足选全。

二是村委会的工作开展不平衡。

县市与县市、乡镇与乡镇、村庄与村庄之间差距甚大。

就乡镇来讲,至今还有1/4左右的停留在一般号上;就村庄来讲,1/3的流于形式。

村民自治问题及整改措施

村民自治问题及整改措施

村民自治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地区,村级居民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的方式,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过程,对村庄的管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村民自治面临诸多问题,如权力滥用、利益纷争等,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促进村民自治的良好运行。

问题分析1. 权力滥用在部分农村地区,村级干部滥用职权、权力寻租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村民自治的顺利进行。

这些干部往往将村级资源和利益据为己有,不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2. 利益纷争村级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纷争是村民自治中的另一个难题。

由于资源有限,往往会引发村级居民之间的争斗和矛盾。

部分村民为了争夺资源,不择手段,导致村级自治难以进行。

3. 决策过程不透明在一些地方,村级决策的过程缺乏透明度,村民无法了解决策背后的原因和考虑。

这导致部分村民对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对村级自治的信任度下降。

4. 村民参与度低虽然村级居民有权参与决策过程,但实际上,很多村民对村级事务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他们对自己的权益和福利缺乏认识,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村级事务,使得村级自治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整改措施1. 建立监督机制为解决权力滥用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村级干部监督机制。

可以通过选举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级干部的行为,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

2. 强化决策公开为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村民自治应加强决策公开机制的建设。

可以通过村庄公告牌、村级网站等渠道,发布村级决策的内容、原因和考虑。

同时,鼓励村民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3. 健全资源分配机制为解决利益纷争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分配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规则,明确村级资源的使用原则和标准,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或偏袒。

同时,加强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保障村民的利益。

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1998年11月正式实施以来,中国农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活动中,进行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伟大实践。

10年来,广大村民的民主热情空前高涨,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在自治中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村干部自己选,村里大事自己讲了算,村里开支村民代表审了算,村里的政务、财务开始在阳光下操作;10年来,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焕发出空前的生机活力,广大农村的干群关系得到实质性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内容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村民自治的伟大实践给中国农村带来惊人的变化,去认识村民自治以及怎样发展村民自治,这些都是当前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经济上要保护广大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要尊重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

” 1980年至1982年全国开始的村民自治试点是村民自治的萌芽时期,1982年至1987年为村民委员会建立时期,1990年以后,成为村民自治活动深入开展和基层民主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时期。

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体的经营机制,政治上实行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显著特征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存在决定意识,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实行村民自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从1987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到1998年11月4日正式修订颁布这部法律,使我国的村民自治有法可依。

到2008年,我国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实践已进行了七次,从我们灵璧县的实践看,农民群众对依法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一次比一次关心,参选热情一次比一次高涨,参选的竞争一次比一次激烈,选举的程序一次比一次规范,直选的实践一次比一次成熟,基层民主实践一次比一次进步。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有关“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措施有关“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措施如下:1.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力量。

要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明确各自职责,强化自治功能。

同时,要加强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程序,提高自治组织的运行效率。

2.推进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要完善选举制度,规范选举程序,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利。

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确保选举的公正、公开、公平。

同时,要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加强选举工作的宣传教育。

3.推进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核心。

要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规范议事规则和程序,保障村民的决策参与权。

在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上,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多数人的意愿。

同时,要加强对决策过程的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4.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

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管理程序。

要加强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提高村务管理的效能。

5.推进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村民监督机制,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的监督。

同时,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村务信息,接受村民的质询和监督。

此外,还要加强审计和问责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6.加强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自治意识。

同时,还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通过教育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有担当的村民自治队伍。

7.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同时,还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经济发展,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只有经济发展了,村民自治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8.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而村民自治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引导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推动村民自治的发展。

本文将就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1. 村民自治组织存在薄弱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村民自治组织存在着薄弱的现状。

一些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形式单一,领导班子不够稳定,人员结构较为松散,导致组织发挥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一些小范围的村民自治组织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督,难以有效地履行承担好农村社会管理的责任。

2. 村民自治意识不够强在农村地区,一些村民对于自治意识不够强烈,对于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度不高,导致村民自治的基础薄弱,自治参与度低。

一些村民对于村务事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村民自治组织的实际参与度不高。

3. 村民自治的法治意识不够在一些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的法治意识还不够强。

一些村民自治组织在处理村务事务上存在着不合法的情况,缺乏有效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导致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探讨1. 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为了推动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培养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人才,提高自治组织的组织效力,加强自治组织的基础建设。

可以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指导,指导其规范化、专业化和法治化建设,提升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

2. 提高村民自治的参与度为了增强农村地区村民对于自治组织的参与度,我们需要在加强村民自治教育和宣传基础上,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和事务,培养村民自治组织的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通过编制村级自治章程,明确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责和权利,鼓励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务事务管理中来。

3. 强化村民自治的法治意识要推动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发展,我们需要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培养村民自治组织的法治意识,规范村民自治组织的行为,确保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村民自治保障措施

村民自治保障措施

村民自治保障措施一、规范农村组织建设农村的自治组织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机构。

为了确保村民的自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应当规范农村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首先,应当建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参与决策。

其次,要加强村级团结互助组织的建设,促进农民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最后,要加强农村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农民自治的权益得到真正保障。

二、加强农村安全知识教育农村地区相对较为落后,缺乏安全知识的普及。

为了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应当加强农村安全知识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安全演习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常见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预防、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

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消防设施建设,确保农民在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援。

三、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监测系统为了及时掌握农村地区的安全状况,我们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包括对自然灾害、疫病疫情、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测与预警机制。

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报警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农村地区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加强农村安全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村交通设施的建设,如修建安全的道路、铺设照明设施等,以提高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

其次,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遇到洪涝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得到及时的保障。

最后,要加强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农民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安全可靠。

五、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

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农村警务队伍建设,增加警力配置;加强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宣传和预防工作,提高农民的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群众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等。

六、加强农村法律援助服务为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我们应当加强农村法律援助服务。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法律援助中心、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村民自治 实施方案

村民自治 实施方案

村民自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村民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自治意识淡薄、自治机制不健全、自治能力不足等,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增强村民自治的主体性和积极性;2.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自治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规范;3. 增强村民自治能力,促进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施措施。

1. 宣传教育。

加强对村民自治意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自治意识培训,引导村民树立自治意识,提升自治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 健全机制。

完善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自治机构,规范自治程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 增强能力。

加强村民自治能力建设,鼓励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提升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实施保障。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村民自治的权利和义务,为村民自治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2. 资金投入。

加大对村民自治的资金投入,支持村民自治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保障村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自治工作的规范运行和有效实施。

五、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预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民自治能力,促进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六、总结建议。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宣传教育、健全机制、增强能力等方面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说起咱们村里的村民自治,那可真是个热闹事儿!就好比自家后院开了个大会,大家伙儿都跃跃欲试,想为自己的“小日子”加点料。

不过嘛,这热闹背后,也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麻烦,咱们就来捯饬捯饬这些问题,再找找逗趣的解决办法。

首先说说“没头苍蝇”现象——决策时七嘴八舌,却没个主心骨。

这就像家里吃饭,每个人都说自己爱吃的菜,结果厨房里忙成一团糟。

怎么办呢?咱们得设个“村长小助手”,就是个小型的议会筹备组,提前收集大伙儿的意见,整理成册,开会时一条条过,这样既公平又能提高效率,保证每个人都能被听到。

再聊聊“事后诸葛亮”——事情干完了,有些人跳出来指指点点。

这时候咱们需要一个“村里表扬大会”,不管事做得好坏,都给上台机会,做得好的说经验,没做好的说教训,这样一来,既给了鼓励,也促进了反思,下次谁还愿意当事后诸葛亮呢!
还有啊,“各扫门前雪”的心态也不少见。

村里卫生、治安,光靠几个人可不行,得大家一起上!咱们可以搞个“邻里互助月”,今天你帮我浇浇水,明天我帮你看看门,这种小事儿做多了,大家的心也就聚到一起了,总比靠罚款来得人情味十足!
最后说说资金问题,那可是自治建设的“命根子”。

不妨试试“乡村众筹”新概念,村里有个什么大项目,比如修条小路,大家可以按能力出钱出力,筹到的钱透明公示,这样大伙儿都有参与感和成就感,项目自然顺利推进。

总之,村民自治就像自家后院种菜,既要用心去照料,也得讲究方法。

只有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咱们的村庄才会越来越美,生活越过越有味儿!。

加强农村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

加强农村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

加强农村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农村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空间。

加强农村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既是保障农民群众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农村村民自治和农村治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路径以及改善农村治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村民自治和农村治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农村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居民根据自身权益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自治活动的权利和能力。

农村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农民群众等相关利益主体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而进行的各种管理和协调活动。

农村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农村村民自治与农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村民自治能够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自治能力和意识,促进背靠山、面向农民的决策机制的形成。

其次,农村治理是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加强农村治理,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二、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路径为了加强农村村民自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增加农民群众的自治空间。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规环境,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自主权。

例如,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政府可以推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民群众有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农村发展。

2. 加强农村居民的自治组织建设。

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支持和帮助农村居民建立自治组织,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能力和自治水平。

这些自治组织可以通过选举或自荐等方式产生,代表农民群众的意愿,推动农村自治的进程。

3. 加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教育。

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只有让农民群众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才能更好地行使他们的自治权利,参与农村治理。

三、改善农村治理的措施为了改善农村治理,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完善农村治理体系。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进程。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本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认真分析研究并加以解决,村民自治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一、村民自治在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使广大村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特别是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但目前村民自治在运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1、观念意识上的阻碍。

中国有极为漫长的君主专制集权的历史,而无民主法制的传统与经验,农民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管理,习惯于对清官式政治的渴求,并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清官统治上。

在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中,民主观念的缺失使自治的主体——村民往往对自治感到冷漠,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候选人由本村选民直接提名”,也就是说,有选举权的村民都可以联名提名候选人。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口数千人的村,收到的村民自发候选人推荐票却寥寥无几,要么由乡镇提名推荐,要么在党支部做了动员工作后才能收到推荐票,村民往往显得很被动。

部分村民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的积极性不高。

在村委换届选举中,一些村民漠视村委会民主选举的重要意义,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往往是一包烟、一瓶油就可以改变他们的初衷,对选谁当自己的村主任关心不够,持无所谓的态度,致使很多坚持原则、责任心强、有能力、素质高的干部落选。

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实施方案2篇

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实施方案2篇

关于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实施方案 (2) 关于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实施方案 (2)精选2篇(一)要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案:1. 加强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制定法律法规,明确村民自治的权力和义务,并确保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和制度:设立村委会,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和委员,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参与决策的方式和程序。

3. 加强村民培训和教育:组织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高村民自治的意识和水平,增进村民对自治的理解和支持。

4. 鼓励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建立健全村民议事机制,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让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增强村民自治的实质性。

5. 加强村民的财务监督: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加强村民对村庄财务的监督,提高村民自治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6. 加强社会监督和评估:建立村民自治的绩效评估机制,组织社会各界对村民自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推动村民自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7. 支持和保护村民自治的权益:加强对村民自治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护,保障村民自治权益的实施,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促进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利的实施,推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实施方案 (2)精选2篇(二)为了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案:1. 建立村民自治组织:设立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负责制定村庄的自治规章制度,制定村民自治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权。

2. 村务公开透明: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向村民提供村庄财务、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等重要信息,确保村民了解村庄的事务,并有权参与和监督。

3. 民主选举村委会: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全程民主选举,确保村民可以自主选举村委会成员,并要求村民委员会及时向村民报告工作情况和决策结果。

4. 加强村民参与: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设立村庄公民社区组织,建立村民议事平台,提供村庄事务的参与渠道。

村乡村治理好做法

村乡村治理好做法

村乡村治理好做法
1.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

村民自治是村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和自治精神,促进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等基本价值体系的建设。

2.实行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村民权利和义务,规范村民行为,维护村庄秩序。

3.建立村务公开制度。

村务公开是村民参与管理的重要方式,应该建立公开制度,公开村务信息、村务收支、村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促进村民参与治理。

4.发展乡村经济。

乡村经济是村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应该发展乡村产业,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增强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村级组织是村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培养村级干部和村民代表的能力,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村乡村治理的水平,促进村庄的发展和繁荣。

- 1 -。

农村工作中的村民自治实践经验分享

农村工作中的村民自治实践经验分享

农村工作中的村民自治实践经验分享一、建立良好的组织机制在农村工作中,村民自治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组织机制。

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由村民自行选举产生代表,代表村民的利益和需要。

村委会在组织村民讨论决策事项时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村民自治的民主决策。

二、提倡公平公正的决策过程在村民自治实践中,重要的一点是提倡公平公正的决策过程。

通过开展公开透明的会议,鼓励村民参与决策事项,并确保各个意见都得到合理的关注和辩论。

决策过程中需要注意公平性,并确保决策结果符合村民的共同利益。

三、积极参与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的实践还需要积极参与经济发展。

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形式,加强村民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四、强化法律意识和纠纷解决机制村民自治的实践中,要加强法律意识和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

通过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引导村民依法行事。

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在促进村民自治的同时保障村民的权益。

五、加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村民自治实践中,要加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鼓励村民参与环保、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公益事业的效益和覆盖范围,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六、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与发扬农村工作中,传统文化是村民自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凝聚村民的共识和认同,增加村民的归属感。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人才培育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七、加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民参与基层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参与活动,鼓励村民参与村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增强村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村庄的整体发展。

八、加强对村民自治的宣传和培训村民自治还需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通过宣传村民自治成功案例,分享经验和成果,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我国村民自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其发展与实践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尽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等相关法律文件对村民自治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给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带来了困难。

2.村民自治参与度不高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村民对村民自治的参与度不高,对村民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分地区的村民委员会甚至存在以权谋私、腐败问题,使得村民自治的实践受到影响。

3.民主决策机制不畅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村民委员会的成员普遍存在了一些不良的权力关系,导致一些村民自治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真正符合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使得基层民主治理体系存在较大的隐患。

二、对策探讨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应当加强对于村民自治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村民自治的主体、范围、程序、原则等内容,为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增强村民自治意识为了提高村民的自治素养和参与度,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对于村民自治事务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增强村民自治意识。

要注重培养村民自治的领导班子,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管理能力的村民担任村委会成员,进而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工作。

3.改进决策机制在村民自治决策机制方面,应当倡导和鼓励广泛的村民参与,建立起一套真正反映村民意愿的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村民议事规则,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确保村民自治事务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4.发展乡村治理新模式借鉴国外乡村治理的先进经验,可以尝试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中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农村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赵胤[内容提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业已充分展现其生命力和有效性。

但缘于这种渐进性的制度性革命势必对传统的政治文化与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根本性的冲击,随之引发一系列带有根本性质的利益调整等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也必然面临着一系列来自体制内外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在总结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进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简要的探索。

[主题词]村民自治制度变革政策分析一、当前村民自治存在问题概要村民自治制度是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作为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也是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推进的。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萌芽,到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并正式颁布,村民自治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即从体制的确立到全面试行,再到规范完善。

在发展过程中,村民自治最终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制度体系,和以"海选"为典型代表的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缘于多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也必然面临着如下问题和困难。

一是依法选举操作难。

首先,当选人的素质难保证。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由于对候选人的标准规定不够细化,如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文化要求、遵纪守法的标准,也没有授权给县乡制定细则,造成当选人的素质难以保证。

尤其是难以保证坚持原则、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当选。

其次,村干部的力量难分配。

现在农村村委会往往由几个自然村组成,为了工作的便利,一般在每个自然村安排一个村干部,但是实行选举后,自然村大的比自然村小的要占据优势,难以在各自然村中进行力量分配,使没有村干部的自然村的村民产生抵触情绪。

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

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

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关键词:村民自治;选举;民主建设;法律建设所谓村民自治,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并获得这一区域相应身份的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渠道的形式,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组织,对本区域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依法进行管理、参与的群众性自治活动。

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1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几经曲折。

建国初期,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的是行政村体制。

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民公社在农村占主导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农民主意识增强,日益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

于是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诞生了。

特别是自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农村村民自治逐步深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在实行村民自治过程中,由于村级事务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广大农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4项民主权利与民主制度的实践,逐渐认识了现代民主运作的基本制度及基本技术、基本程序,民主管理能力大大提高。

农村村民自治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养成民主习惯,学会民主管理,锻炼和提高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可以这样说,搞好农村村民自治,就等于办好了中国大部分农民的民主培训班。

农村村民自治推动了农村社会民主的发展,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社会民主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了国家制度的民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村民自治对策与措施摘要:村民自治是国家与农村社会进行互动的一个主要形式,它们之间互动的状况如何。

将关系到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能否合理调控。

文章就当前我国村民自治中的问题。

尝试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促使村民自治能更好地良性发展。

关键词:村民自治;选举;民主建设;法律建设所谓村民自治,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并获得这一区域相应身份的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渠道的形式,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组织,对本区域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依法进行管理、参与的群众性自治活动。

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1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几经曲折。

建国初期,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的是行政村体制。

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民在农村占主导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结束了人民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农民主意识增强,日益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

于是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诞生了。

特别是自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农村村民自治逐步深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在实行村民自治过程中,由于村级事务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广大农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4项民主权利与民主制度的实践,逐渐认识了现代民主运作的基本制度及基本技术、基本程序,民主管理能力大大提高。

农村村民自治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养成民主习惯,学会民主管理,锻炼和提高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可以这样说,搞好农村村民自治,就等于办好了中国大部分农民的民主培训班。

农村村民自治推动了农村社会民主的发展,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社会民主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了国家制度的民主化。

另一方面,村民自治重构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秩序,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相对稳定,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域和人口为主导的超大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而这正是中国民主建设赖以顺利推进的社会基础。

此外,农村村民自治还有利于防止国家公务员腐败,缓和了一些社会矛盾。

人民直接的参与监督,使一些腐蚀社会主义的“蛀虫”难以下手。

2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2.1制度方面(1)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矛盾突出,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脱节。

乡镇政府过度干涉导致村委会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乡镇政府同村委会之间本该是“指导”非“领导”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指出,政府仅仅是对村民委员会工作给与指导、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服从领导,而仅仅是协助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而现实中人民常常把乡镇政府错误的看作是领导。

村委会逐渐异化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村委会的成员也逐渐异化为乡镇政府的代理人而不是村民的代理人。

(2)村委会过度越权。

自治权本应该由村民行使,但在实践中,权力往往集中在村委会主任一人手中。

村干部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制约,一些民选的干部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

在处理村里的重大事项上,很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只有村委几个人决定,甚至是村委会主任一人说了算,经常造成决策失误,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

(3)村委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关系错综复杂。

许多农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在农村就是坚持党支部的领导。

那么党支部书记还是村民的一把手,村委会主任应该听党支部书记的。

这种矛盾严重阻碍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

2.2具体运作方面(1)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政治素质偏低,当家作主意识不强。

村民参与度低。

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则流向了发达地区,使得村民自治落实度降低,参与度低。

(2)村民对村民自治态度冷漠,影响到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及作用的发挥。

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冷漠主要表现在村民对于村委会选举的态度上。

根据调查,只有刚满1/10的村民对选举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而近一半的村民对民主选举持冷漠态度。

村民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否会受到损害,而很少有热情去参与村级政治事务和关心村集体的公益事业。

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法律意识,不注意珍惜自己的政治权利。

(3)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差,凝聚力不强,许多村庄处于瘫痪状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付诸实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治性,但在某些程度上注重了个人生产经营,却忽视了集体经济的创造。

其实,集体经济是村民自治正常运转的后盾,现实中,村组织凝聚力的缺乏,使得农村村民自治难以付诸实践。

村民罢免不了村主任,暴露了法律制度在设计和执行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

2.3民主选举工作(1)贿赂问题。

在很多地方换届选举中,送钱、送物,拉拢选票等现象广泛存在,但真正受到查处的却屈指可数。

(2)非正式组织及家长制的参与,在广大农村姓氏、血缘和姻亲,依旧是维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

同姓人、同族人之间产生了相互保护、联合的关系,投票时,村民往往局限于熟人圈子里,他们相信这样的投票会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

这种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民主的选举发展。

(3)乡镇府不合理介入。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选举委员会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产生,有些地方图省事,往往由乡镇政府直接指派或由党支部村委会直接确定。

有些地方用一纸“文件”强行将自己认为不称职的村委会干部停职、撤职等等。

(4)村民流动性强,很难展开选举,农村社会出现空心化。

农民离开村庄越远,参与村民自治成本(车费、来回花销等)就越大。

有很多村庄参加会议仅是一些妇女和年迈的老人,他们的议事和决策能力相对较低,很难展开选举。

3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3.1制度方面的对策建议3.1.1改善乡村关系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立法,用法律保护村委会的自治权,防止村委会自治权受到行政权不适当的干预。

要用法律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使指导而不是管理关系,要明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程序、步骤。

同时,要使乡镇政府明确意识到其在农村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以及与村委会的关系,使其意识到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组织,不能对村委会职能的实施加诸不适当的干预。

由于村委会在某些决策上的局限性,乡政府应该以“查、缺、补、漏”的方式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和必要的补充。

其实,所谓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主要是指在一个村的村务范围内而言,但是如果超出了一个村的范围,涉及到全乡(镇)、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事务,如计划生育、扶贫、征兵、收购等工作,村委会则应在乡镇的领导下协助乡政府去完成,因此,村民自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能完全不要上级政府的领导。

3.1.2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要建立适合村民实行民主监督的硬性规定。

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要积极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要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3.1.3规范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有许多地方采用的是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的模式以此来解决村级党政关系。

这样就减少了树干部的数量,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工作效率。

但这种做法只能暂时解决二者关系。

因为村委会主任任职资格并不要求一定要是党员,而在实际中,许多村委会主任根本就不是党员。

在“一肩挑”的情况下,可能排斥非党员当选村委会主任,这就违背了民意和村民自治的精神。

从长期来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使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关系规范化、制度化之后,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逐步考虑“一肩挑”,这样,既减少了村干部数量,又保障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适当的时候,要实现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功能转换。

村级党组织功能转换内容就是要把直接管理生产和全面干预农村社会事务的功能转变为以农村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的功能结构。

而村委会则应该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动村民各项活动,带领村民治理好村务,尽量使二者和谐相处;3.2具体运作方面的对策建议(1)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建立先进的农村社区文化。

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政治参与要求有很大差距,远不能适应政治参与的需要,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文化水平落后的地方,民主制度、民主观念和民主作用都很难树立,而愚昧、盲从现象却盛行,这样,务必制约村民自治活动的进行。

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培养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2)采取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手段,提高村民对农村自治的热情,大力引导村民参与农村自治。

村民之所以对农村自治存在冷漠,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身边的村民自治组织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此,在加强思想教育,改变村民传统观念,使村民认识到农村自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农村自治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奠定村民积极参与农村自治的物质基础。

另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鼓励农村各种农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自治组织的发展,提高村民自治能力,使村民真正感受到自治的好处,从而逐步改变村民对自治的冷漠态度,使村民真正参与到农村自治中来。

(3)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

当前中国村级干部普遍的低素质构成了影响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另一个障碍性因素。

村级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需要党支部的于部与村委会的成员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去把握和处理,‘而中国农村村级干部素质相对不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村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培训就非常重要了。

一般来看,村里两委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在支部身上,因而尤其要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

3.3规范民主选举的对策建议(1)加强法治,强化监督。

在确定为候选人和正式选举期间,上级应该专门设立临时督察小组,对候选人进行监督。

科学、有效的监督应当是自上而下的下行监督与自下而上的上行监督有机统一的双向运动过程。

一经发现并查实不当行为,立即取消被选资格,同时,村民也要积极举报并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

(2)对家长制残余比较严重的村庄的村民进行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民主选举是为了实现他们自身长远利益,不能因为一时的“压力”、“面子”、“交情”而置本村的长远发展于不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