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纤维的脱胶共28页

合集下载

大麻脱胶方法综述

大麻脱胶方法综述

大麻脱胶方法综述开吴珍【期刊名称】《《染整技术》》【年(卷),期】2019(041)007【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大麻纤维; 生物酶脱胶; 化学脱胶; 机械脱胶; 高温蒸煮; 蒸汽爆破; 残胶率【作者】开吴珍【作者单位】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2.5大麻又名汉麻、火麻,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的大麻主要有线麻和魁麻2大类,其中线麻为早熟品种,品种优良,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魁麻为晚熟品种,纤维粗硬,含胶量较高[1]。

大麻纤维是各种麻纤维中最细软的一种,细度仅为苎麻的1/3,化学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其次为木质素等。

相对亚麻和苎麻,大麻纤维坚韧、耐久、耐腐蚀性强、吸/排湿快、强度高,可开发多种环保型的纺织和非纺织制品,其中纺织纤维既可以与棉、麻、丝、毛及化纤混纺,也可以纯纺,所得的纺织品风格别致“挺而不硬、轻而不飘、爽而不皱”,悬垂性、抗静电性、吸/排湿性都较好,穿着舒适。

与棉织物穿着相比,体感温度低5 ℃左右[2]。

此外,大麻织物还具有抗霉抑菌、防腐防臭、防辐射、坚牢耐用等其他纺织品不可比拟的优点,而且没有亚麻、苎麻等织物穿着时的刺痒感。

作为一种生态纺织原料,大麻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要将大麻作为纺织原料,必须对原麻作适度脱胶得到精麻。

大麻纤维由于单纤维过短(一般为12~25 mm)、纤维整齐度差、纤维素质量分数相对于其他麻类低,木质素、果胶和半纤维素的质量分高达40%,增大了脱胶的难度,严重影响纤维的可纺性,可以说脱胶的好坏决定了纤维(束)的长度、细度和断裂强度等,对稳定和提高后道工序的产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业界对大麻脱胶的研究主要基于3 类方法: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法和物理脱胶法。

1 化学脱胶法化学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麻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对碱、无机酸和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不同,以化学方法去除原麻中的胶质成分,保留纤维素成分。

国内苎麻脱胶技术

国内苎麻脱胶技术

国内苎麻脱胶技术1. 引言苎麻,又称亚麻、亚麻麻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苎麻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广泛用于纺织、建筑、医疗等领域。

然而,在苎麻纤维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脱胶处理,以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和杂质,提高纤维的质量和纯度。

国内苎麻脱胶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对国内苎麻脱胶技术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

2. 脱胶技术的意义脱胶技术是苎麻纤维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高苎麻纤维的质量和纯度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意义如下:2.1 提高纤维质量通过脱胶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苎麻纤维表面的胶质和杂质,提高纤维的质量和纯度。

脱胶后的苎麻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种纺织加工和应用领域。

2.2 降低生产成本脱胶技术可以减少后续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可以更好地吸收染料和化学药剂,降低了染色和后续处理过程中的用量和成本。

2.3 促进苎麻产业发展苎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苎麻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脱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苎麻纤维的附加值,促进苎麻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3. 国内脱胶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苎麻脱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目前,主要的脱胶技术包括机械脱胶、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等。

3.1 机械脱胶技术机械脱胶技术是最常用的脱胶方法之一,通过物理摩擦和冲击力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和杂质。

常用的机械脱胶设备包括刀式脱胶机、锤式脱胶机等。

机械脱胶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但脱胶效果受纤维质量和设备性能的影响较大。

3.2 化学脱胶技术化学脱胶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苎麻纤维进行处理,去除胶质和杂质。

常用的化学脱胶方法包括碱法脱胶、酶法脱胶等。

化学脱胶技术具有脱胶效果好、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需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和化学药剂的安全性。

麻类脱胶方法

麻类脱胶方法

麻类脱胶方法
一般在麻茎上剥取的麻皮就是这类物质组成的纤维束层及其表皮、角质层、木栓组织等包覆组织的总称。

因此显得粗硬。

这种粗麻皮除少数直接用于制作绳索等用途外,必须经过剥制或脱胶等过程,才能作为纺织原料,以及制作渔网、麻线等。

麻类初步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品质和使用价值,因不同种类、不同用途以及当地条件和习惯等而有不同的加工方法。

主要有生物脱胶、化学脱胶和机械脱胶等方法。

1.生物脱胶生物脱胶是利用微生物分泌的果胶分解酶,使生麻中除纤维以外的物质溶解或分离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许多细菌和真菌,都能分泌出一种果胶酶,称为果胶分解菌,它们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各种麻类都有它最优良的果胶分解菌品种。

生物脱胶的方法可分为露浸法、堆积发酵法、冷水浸渍法、温水浸渍法、人工培养细菌法和酵素浸渍法等。

冷水浸渍法是利用天然水域和麻皮上细菌分泌的酵素进行脱胶的,广泛用于汉制红麻、黄麻、大麻等,是利用天然河、湖、池沼及人工建筑汉麻池驱麻。

2.化学脱胶麻类的化学脱胶,主要是使韧皮纤维中所含非纤维素物质和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脂肪及蜡等溶解于碱或酸溶液并漂白、通氯,使非纤维素分子和纤维素分离,从而使精麻适于纺织。

化学脱胶过程,一般先将原料放于碱液中在高压或常压下蒸煮,再经过打纤、浸酸、水洗、脱水、浸油软化和去色,最后日晒或烘干。

化学脱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3.机械脱胶主要是利用机械的作用使麻茎的包覆组织(韧皮纤维作物)或叶肉(叶纤维作物)与维分离的加工过程。

如兰麻的初加工,一般先剥取麻皮,再刮去麻壳和部分胶质,即可供手工织造。

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机械用于脱胶。

纺纱麻纤维脱胶与绢丝精练

纺纱麻纤维脱胶与绢丝精练
烘干
(2)特点:
➢ 精干麻质量好,适用于纺低线密度纱,但工艺流程长,生产 成本较高
(二)精干麻品质评定
1. 内在品质:粗细、强度、白度、回潮率、含油率、残胶率。 2. 外观品质:长度、色泽、气味、手感、疵点。
四、亚麻细菌脱胶
(一)亚麻初步加工的工艺流程:
亚麻原茎 入库养生
选茎与束捆 浸渍(沤麻) 干燥 碎茎 打麻 打成麻和落麻
第二章 纺纱原料的准备
教学单元3 麻纤维脱胶与绢丝精练
第三节 麻纤维的脱胶
➢ 苎麻、黄麻、洋麻、大麻、亚麻、剑麻等 剥皮(与麻杆分离) 刮麻(除鲜皮) 脱胶(去除胶与杂质) 精干麻 进入纺纱系统
一、麻纤维的成分与性质
➢ 大约70%是纤维素,30%为胶质—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 质素、脂肪蜡质、灰分。
三、精干绵品质检验
1. 理化测试 2. 外观检验
色光、蓬松度、手扯强力、均匀度、绵结数、油味等。
➢ 长度及其均匀度、纤维强度、可挠度、油性、纤维分裂度、 纤维的成条性、含杂、色泽和吸湿性。
亚麻打成麻
亚麻纤维
脱胶后(精干麻)起出
亚麻脱胶前后比较(白为脱胶后)
打成麻分束
苎麻喂入脱胶
苎麻打纤
苎麻漂洗
苎麻喂入烘干
第四节 绢纺原料的精练
一、绢纺原料
(一)桑蚕绢纺原料
1. 茧类;2. 丝吐类;3. 滞头;4. 茧衣类
精练前处理包括原料选别、扯松和除杂。
(四)精练
1. 化学精练:利用化学药剂的作用,使绢纺原料脱胶,去脂。
(1)碱精练:加入碳酸钠或硅酸钠等碱性盐及表面活性剂等,使丝 胶油脂去除。
(2)酸碱练:在练液中加入硫酸,使丝胶去除。
2. 生物化学精练 (1)原理:利用酶使丝胶油脂水解而去除; (2)方法:

《麻纤维的脱胶》课件

《麻纤维的脱胶》课件

3
生物脱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 环境因素,以确保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
常用的生物脱胶菌种
常用的生物脱胶菌种包括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等 。
不同的菌种对果胶质的分解能力不同,因此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菌种。
选择菌种时需要考虑其酶活性、生长速度、耐受 性等因素,以确保脱胶效果和生产效率。
化学脱胶的优缺点
缺点:化学脱胶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可能对环境造成 污染,同时脱胶后的废水中也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需 要进行环保处理。
03 麻纤维的生物脱胶
生物脱胶的基本原理
1
生物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 生的酶,分解麻纤维中的果胶质,使其与纤维分 离。
2
微生物通过分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等酶类,将 果胶质水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而达到脱 胶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脱胶设备
机械脱胶设备
利用机械作用力将纤维与 胶质分离,如打浆机、揉 搓机等。
热力脱胶设备
利用高温使胶质软化、熔 融,再通过机械作用力与 纤维分离,如蒸煮罐、热 风循环脱胶机等。
超声波脱胶设备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空化 作用使胶质松散并与纤维 分离。
物理脱胶的工艺流程
预处理
根据需要,对原料进行浸泡、 蒸煮或其他预处理,以提高脱 胶效果。
04 麻纤维的物理脱胶
物理脱胶的基本原理
01
物理脱胶是通过物理方法,如机械、热力、超声波等,使麻纤 维中的胶质与纤维分离,从而达到脱胶的目的。
02
物理脱胶不涉及化学反应,因此对纤维的损伤较小,能较好地
保持纤维的品质和性能。
物理脱胶的原理基于胶质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差异,通过施加
03
外力或改变环境条件使胶质从纤维上分离。

第三章 苎麻脱胶

第三章 苎麻脱胶

• 脱胶是苎麻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脱胶效果 的好坏,直接影响纺纱质量。
一、苎麻脱胶的要求
• 苎麻单纤维长度很长,平均长度在60mm以上。苎麻纤维强 度是天然纤维中最高者,长度和强度足以满足纺纱加工的 要求,所以,为纺制细度细、均匀度好的苎麻纱,苎麻脱 胶时应全部脱去胶质而获得单纤维,即采用全脱胶的方法。 苎麻纤维单细胞在韧皮中互相疏松地排列结构,也使全脱 胶成为可能。在脱胶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损伤纤维, 获得尽可能高的制成率。
存在的问题
• 迄今为止,国内苎麻生物脱胶法还未能普及,国外也仅仅停留在试验生产阶 段。脱胶菌种产酶能力低,菌种脱胶关键酶活力不高或分泌的酶系不全、脱 胶效果不稳定等使脱胶处理达不到麻对纤维残胶率的要求,主要原因有:
• (1)苎麻胶质成分十分复杂,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需要相应的复杂酶系。 而自然界的菌株往往只有一种或几种相关的酶类,或者缺少脱胶关键酶。故 需要复合菌群的作用降低苎麻胶质,达到脱胶的目的。
• (2)节能、环保优势
苎麻生物脱胶较化学脱胶
可节约脱胶用水30%以上,节约能耗15%以上,污 水排放能够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约束性指 标。脱胶剂投入减少80%。化学脱胶中原麻的木质 素,依靠酸、碱、氯等化学药品对其氯化,产生 大量的色素,而生物脱胶中的污水色素大量降低, 在污水整理中生物脱胶废水的色度处理较为简单。
二、脱胶方法
主要有两种: 1、化学脱胶 2、生物脱胶
(一)化学脱胶
• 化学脱胶是根据原麻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化学性质的 差异,以化学处理为主去除胶质的脱胶方法。由前面 分析可知,纤维素和胶质对烧碱作用的稳定性差异最 大。因此,苎麻化学脱胶只能以碱液煮练为主的方法 进行。其它化学药剂的处理,如酸和氧化剂的处理, 以及机械物理方法的处理等,是获得优良质量的精干 麻的辅助手段,化学脱胶可以去除原麻中绝大部分胶 质,达到全脱胶的要求。所以,目前国内外工业脱胶 基本上采用化学脱胶的方法。

苘麻纤维脱胶实验及性能研究

苘麻纤维脱胶实验及性能研究

苘麻纤维脱胶实验及性能研究黄伟韩;喻红芹【摘要】对苘麻脱胶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采用碱氧一浴法、碱煮法、预尿氧法分别对苘麻进行脱胶,并对纤维的微观形态、细度、残胶率、成分、断裂强度、红外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碱氧一浴法脱胶效果最好,其最优工艺参数为:浸酸时间1 h(温度50℃、H2SO4、浓度2 g/L),NaOH浓度12 g/L,H2O2浓度14g/L,沸水煮练2h.在此条件下,麻纤维残胶率为10.1%,细度为2.6 tex,断裂强度为43.72 cN/tex.【期刊名称】《中原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3)003【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苘麻;脱胶;性能;测试【作者】黄伟韩;喻红芹【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2.55苘麻,又名白麻,为锦葵科苘麻属植物,在中国的种植和利用已有悠久历史.苘麻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纺织原料,具备了麻类纤维吸湿散湿快、透气性好、纹理自然、色调柔和、风格独特等优点.苘麻韧皮须经过脱胶去除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才能获得具有可纺性的纤维.因此,脱胶是苘麻纤维制取的重要环节,脱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麻纤维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常见的苘麻纤维脱胶方法有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法,但脱胶技术仍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化学脱胶工艺流程长,非常耗时,易损伤纤维,且环境污染较大;而生物脱胶处理温和,效果不令人满意,达不到纺纱要求,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小试阶段,再加上成本高等原因,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应用.鉴于此,本文就苘麻的快速脱胶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原料为苘麻韧皮.碱煮法工艺流程为:浸酸→水洗→碱煮→水洗→酸洗→水洗→晾干.预尿氧法工艺流程为:预尿氧处理→水洗→碱煮→水洗→酸洗→水洗→晾干.碱氧一浴法工艺流程为:浸酸→水洗→碱氧一浴→水洗→酸洗→水洗→晾干.苘麻成分测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889-86《苎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取样及测试;细度测试采用中段切断称重法;强力测试使用INSTRON 万能强力仪;红外测试方法为溴化钾压片法(Bio-Rad FTS-40FTIR (Cambridge,MA,USA)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表1显示了苘麻与其他麻类纤维的成分含量.由表1可知,苘麻原麻化学成分中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水溶物等含量都较其他麻类高.水溶物、果胶在脱胶过程易溶解或降解去除,而木质素含量高且难去除.这些较多的胶质成分导致了苘麻含胶率较高.此法为传统的煮练法,先经过预酸处理,H2SO4浓度2g/L,浴比1∶20,温度50℃,处理1h.碱煮时,NaOH 浓度分别为8g/L、10g/L、12g/L、14g/L (助剂Na2SiO3浓度为3g/L、NaSO3浓度为3g/L),浴比为1∶30,沸水煮练2h.处理后的重量损失率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重量损失率虽逐渐增加,但其值仍较小,说明残胶含量较高,脱胶效果不够理想.预尿素法是利用尿氧溶液对苘麻的渗透、溶胀作用,对苘麻纤维进行前处理.碱煮时,NaOH浓度为12g/L(助剂 Na2SiO3 浓度为3g/L、NaSO3 浓度为3g/L),浴比为1∶30,沸水煮练2h.处理后的重量损失率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采用预尿氧法处理时,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重量损失率逐渐增大,胶质不断被降解,说明此法脱胶效果尚好.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脱胶时间对重量损失率的影响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碱煮时间的延长,苘麻的重量损失率上升很快,而2h后变化不大.这是因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煮练时间越长,胶质降解越多,脱胶效果越好;但时间过长,残余的胶质为结构稳定的木质素,脱胶效果则不明显,且耗时会增加成本.因此,煮练时间确定为2h.NaOH浓度对脱胶效果的影响情况如表5所示.在脱胶处理过程中,苘麻纤维的细度先是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在NaOH浓度为12g/L时已逐渐趋于稳定.NaOH浓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脱胶反应的进行.如NaOH浓度太小,很难去除胶质,从而使苘麻束纤维不能充分分离;如NaOH浓度太大,苘麻纤维的细度没有明显变化,且易使纤维素溶胀或生成碱纤维素.因此,碱煮脱胶过程中,NaOH浓度定为12g/L.H2O2浓度对脱胶效果的影响情况如表6所示.随着H2O2用量的加大,苘麻纤维的细度逐渐减小,而后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以看出,苘麻纤维细度与H2O2的用量并不成正比关系;H2O2的用量如果超过某一特定量,苘麻纤维的细度将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反而会增加成本.因此,确定H2O2的最佳用量为14g/L.对以上几种实验方案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碱氧一浴法脱胶效果相对较好.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浸酸时间1h,H2SO4浓度2g/L,浴比1∶20,温度50℃.碱煮条件为:NaOH 浓度12g/L,H2O2用量14g/L,浴比1∶30,沸水煮练2h.在此条件下,苘麻的脱胶效果最好.苘麻原麻及最佳条件下处理后的纤维横向形态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看出,苘麻纤维截面均为不规则多边形,有空腔;脱胶前空腔大而明显,但脱胶后由于纤维的溶胀,空腔明显变小.经碱氧一浴法最佳方案处理后,所得苘麻纤维的残胶率为10.1%,细度为2.6tex,断裂强度为43.72cN/tex,断裂伸长率为2.71%.此细度达到了工艺纤维纺纱的细度要求,且强度较高.苘麻原麻和最佳条件下处理后的纤维的红外测试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苘麻原麻和最佳条件下脱胶后的麻纤维在2 920cm-1左右区域内呈现一个波峰,该处的吸收峰是由于非纤维素多糖的C-H不对称伸缩和对称伸缩振动产生的.根据苘麻的成分可推测出,此处的波峰可能归因于较高的蜡质和半纤维素含量.在1 733cm-1左右区域的吸收峰表示酯化羧基的伸缩振动,它为水溶性物质的特征峰,反映了包含羧基的糖醛酸含量.由图3和图4可知,原麻在此处具有明显的特征峰,而脱胶后的纤维在此处不存在特征峰.这表明在脱胶过程中,水溶物得以去除[1-4].由此可知,在脱胶过程中,大部分胶质得到了去除.由以上几种实验方案的结果及分析可知,碱氧一浴法脱胶效果相对较好,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浸酸时间1h,H2SO4浓度2g/L,浴比1∶20,温度50℃.碱煮条件为:NaOH 浓度12g/L,H2O2浓度14g/L,浴比1∶30,沸水煮练2h.在此条件下,苘麻的脱胶效果最好,残胶率为10.1%,细度为2.6tex,断裂强度为43.72cN/tex.Absteact: Retting of chingma fiber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Alkali-H2O2one-bath processing,NaOH boiling and pre-Urea-Hydrogen are involved in experiments,shape observation,fineness,residual gum content,ingredient,tenacity and infrared spectra a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lkali-H2O2one-bath processing is the best method,theoptimal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the acidic scouring time is 1h (temperature 50 ℃,H2SO42g/L),NaOH 12g/L,H2O214g/L,treatment time 2h.Residual gum content of fiber treat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is 10.1%,fineness is 2.6tex and tenacity is 43.72cN/tex.【相关文献】[1] Blackwell J,Vasko P D,Koenig,J L.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a of the Cellulose from the Cell Wall of Valonia Ventricosa[J].J.Appl.Phys.,1970,41:4375-4379. [2] Tsuboi M,Infrared Spectrum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Cellulose[J].J.Polym.Sci.,1957,25:159-171.[3] Sao K P,Mathew M D,Ray P K.Infrared Spectra of Alkali Treated Degummed Ramie[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1987,57:407[4]于世林,夏心泉,李寅蔚,等.波谱分析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48.。

9麻纤维的生物脱胶解析

9麻纤维的生物脱胶解析

• 苎麻茎的解剖结构由外向内分为表皮、皮 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 韧皮部分称原麻,木质部分称为麻骨。
• 苎麻韧皮纤维单细胞呈圆筒形或扁平带状,没有 天然扭曲,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
• 单纤维细长,纤维强度是天然纤维中最高者。长 度和强度足以满足纺纱加工的要求, • 质地轻、吸湿散湿快,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 右。
• 再用化学的方法,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除去生物 脱胶后残余的胶质而且所用碱液的浓度也较低。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从自然源分离筛 选的β–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产生菌, 经发酵制备的酶制剂对苎麻脱胶,然后采用化学 法对经酶处理的苎麻精炼,使化学工艺与酶法工 艺形成互补,对酶不能降解的木质素和甲基化的 果胶用助剂进行降解。
• 工艺:生苎麻扎把一装笼一生物脱胶一碱煮一洗 麻机洗麻(或拷麻)一酸漂洗一脱水一抖麻一渍油 一脱油水一抖麻一烘干。 • 脱胶过程中用生物的方法取代了化学脱胶过程中 的一次碱煮,降低了二次碱煮中碱的浓度并缩短 了碱煮的时间。
⑶ 微生物一化学联合脱胶法 • 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脱胶酶 定向破坏苎麻胶质的主体结构,使胶质的 聚合度下降,然后用稀碱经短时处理将残 胶除去。
聚半乳糖醛酸酶 (Polygalacturonases),PG) • 此类能水解聚半乳糖醛酸中α-1,4键(优先对甲酯 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作用),其应用最为广泛。
聚甲基半乳糖醛酶(PMG)
• 能水解甲基半乳糖醛酸基中的 a-1,4键,其又可分 为:
• (1)内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Endo PMG)
• 存在流程长、工序多、手工操作多、劳动 强度大、脱胶工艺时间长、能耗高等问题, 不能适应高档、高支织物纺织的需要。

9麻纤维的生物脱胶解析

9麻纤维的生物脱胶解析

⑴ 果胶酶
• 是分解果胶质的多种酶的总称,主要是原果胶酶 和果胶酶。
• 原果胶酶:催化不溶性原果胶分解出游离水溶性 果胶质的酶
• 果胶酶:催化可溶性果胶的各种酶的总称。 • 果胶酶主要由植物和微生物合成,果胶酶随来源 不同,其种类和组分有所不同,酶学性质和作用 方式亦有差异。
• 按对果胶底物作用的方式果胶酶分为:
– 原果胶酶 – 聚半乳糖醛酸酶(PG) – 裂解酶(PL) – 果胶酯酶(PE)
原果胶酶(PPase)
• 是一类能把不溶于水的原果胶转变为可溶性果胶。
• 分为两种酶:
• A型原果胶酶主要作用于原果胶的内部,也就是多 聚半乳糖醛酸的区域。 • B型原果胶酶主要作用于外部,也就是连接聚半乳 糖醛酸链和细胞壁组分的多糖链。 • A型原果胶酶作用后产生的果胶分子量较低,而B 型原果胶酶产生的果胶分子量较大。
• 为纺制细度细、均匀度好的苎麻纱,苎麻 脱胶时应脱去全部胶质而获得单纤维,即 采用全脱胶的方法。
• 苎麻纤维单细胞在韧皮中互相疏松地排列 结构,也使全脱胶成为可能。 • 在脱胶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损伤纤维, 获得尽可能高的制成率。
2.1 苎麻化学成分与脱胶的关系
• 苎麻原麻中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大约70%是纤维 素,30%是非纤维素成分,通称为胶质。
• 工艺:生苎麻扎把一装笼一生物脱胶一碱煮一洗 麻机洗麻(或拷麻)一酸漂洗一脱水一抖麻一渍油 一脱油水一抖麻一烘干。 • 脱胶过程中用生物的方法取代了化学脱胶过程中 的一次碱煮,降低了二次碱煮中碱的浓度并缩短 了碱煮的时间。
⑶ 微生物一化学联合脱胶法 • 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脱胶酶 定向破坏苎麻胶质的主体结构,使胶质的 聚合度下降,然后用稀碱经短时处理将残 胶除去。

大麻韧皮UV-冷冻-骤热脱胶工艺的探讨

大麻韧皮UV-冷冻-骤热脱胶工艺的探讨

大麻韧皮UV-冷冻-骤热脱胶工艺的探讨张城云;罗玉成;魏丽乔【摘要】采用UV-冷冻-骤热脱胶(UVHF)新工艺对工业大麻进行处理,探索了双氧水的质量浓度,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UV-辐照时间、冷冻温度、骤热温度等对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双氧水12g/L、氢氧化钠12g/L、UV-辐照40min、冷冻温度-55℃、骤热温度120℃;UV-冷冻-骤热脱胶后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为2.95%,木质素含量降低到0.75%.%A new combined technology, named UV-Freezing-Heating (UVFH), was applied in hemp degumming. The effects of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sodium hydroxide concentration, UV -radiation time, frozen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residual gum content were discussed.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hemp fiber after being degumm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 (FT-I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ow residual gum content of 2.95% and residual lignin of 0.75% were obtained under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of 12 g/L, sodium hydroxide concentration of 12 g/L, UV-radiation time of 40 min, freezing temperature of -55℃ and heating temperature of 120℃.【期刊名称】《中国麻业科学》【年(卷),期】2012(034)003【总页数】5页(P130-133,137)【关键词】工业大麻纤维;脱胶工艺;UV-辐照时间;冷冻温度;骤热温度【作者】张城云;罗玉成;魏丽乔【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030024;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北京100742;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3.3脱胶工艺一直是关乎工业大麻纤维加工质量的关键技术。

欧洲大麻纤维的组成结构及脱胶研究

欧洲大麻纤维的组成结构及脱胶研究

欧洲大麻纤维的组成结构及脱胶研究李芳;刘柳;李贝;张瑞云;王妮【摘要】大麻纤维的品质既取决于原麻品质,又与其脱胶工艺息息相关.原麻纤维会因产地不同而带来化学成分含量等的不同,因而将欧洲大麻与其他产地,包括黑龙江、六安及东营的大麻纤维的化学成分、形态和聚集态结构进行了对比,并采用超声波-微波工艺对欧洲大麻进行了后续的脱胶研究.结果表明:原麻品质方面,欧洲大麻的纤维素含量较高,与东营大麻的纤维素含量相差无几,木质素含量最低;脱胶工艺方面,经超声波预处理后的欧洲大麻纤维的微波最佳脱胶工艺为碱液浓度为10 g/L、微波时间为50 min,最终大麻纤维的胶质去除率和残胶率分别为77.45%和7.50%.【期刊名称】《纤维素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9(027)002【总页数】7页(P24-30)【关键词】欧洲大麻;产地;组成;结构;脱胶【作者】李芳;刘柳;李贝;张瑞云;王妮【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620;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21.9大麻纤维是纺织纤维里极其重要的原料,是较早为人类所利用的纺织纤维之一,如今其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亚洲、美洲、东欧各国和法国等地较为集中,中国种植大麻纤维历史最为悠久,且产量位于世界首位[1]。

由于其纤维固有的刚硬、易皱等特点,外加大麻中含有的四氢大麻酚(THC)可以被用来制造兴奋剂和毒品,因此近百年来逐步被棉花和化纤所取代[2],应用逐年下降。

现如今大麻显著的独特性能正在被不断认识和发现,如其不规则多角形横截面和中空结构使其具有快速的吸湿、放湿和透气能力,使得它在医用纺织品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提高了皮肤病治疗的效率[3];此外,大麻纤维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BA Khan等[4]研究了大麻秆芯粉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在热处理消除自身污染的前提下,揭示了大麻秆芯粉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牵伸
七、麻纺的粗纱加工
八、麻纺的细纱加工
湿式牵伸使用在亚麻纺纱时的细纱机上。 亚麻纺纱有干纺和湿纺两种方法,主要 适合亚麻等含有胶质的纤维纺纱。所谓 湿式牵伸就是在纺纱过程中,采用润湿 剂浸润粗纱,并对润湿状态下的粗纱进 行牵伸。
谢谢!
化学脱胶是根据原麻中纤维素和胶质成 分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化学处理为主去 除胶质的脱胶方法。由前面分析可知, 纤维素和胶质对烧碱作用的稳定性差异 最大。因此.化学脱胶采用以碱液煮练 为主的方法进行。
(三)苎麻化学脱胶
苎麻化学脱胶的原理比较简单。要完成 苎麻的全脱胶,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还 需要多道工序和较长的作用时间才能完 成。
(二)脱胶的原理
脱胶有微生物(细菌)脱胶和化学脱胶两 种方法。微生物脱胶是利用微生物来分 解胶质,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将某 些脱胶细茵加在原麻上,细菌利用麻中 的胶质作为营养源而大量繁殖,在繁殖 过程中分泌出一种酶来分解胶质。
另一种途径是将能脱胶的细茵培养到细 菌的衰老期后产生大量粗酶液,粗酶液 可用来浸渍麻,也可将其提纯浓缩为液 剂或粉剂,再将酶剂稀释在水中,浸渍 麻来进行脱胶。一般经微生物脱胶后的 麻还含有较多的胶质,主要原因是菌种 的菌活力还不够高以及胶质的种类很复 杂。
亚麻原茎→选茎与束捆→浸渍(沤麻) 干燥→入库养生→碎茎→打麻→打成麻 和落麻
打麻后的亚麻通常称为打成麻,打成麻 再经过手工梳理.分号成束后打成包, 即可发往亚麻纺纱厂。打成麻经过手工 梳理后落下或梳下的紊乱亚麻纤维,俗 称一粗。打麻中产生的落麻经过落麻(短 麻)处理机械处理后,即成为俗称的二粗。
苎麻化学脱胶最主要的工序是碱煮.但 不管采用何种工艺脱胶,碱煮前后还必 须施予多道工序的处理,方能达到纺纱 用精干麻的质量要求。一般将碱煮前的 工艺称为预处理工艺,而将碱煮后的工 艺称为后处理工艺。
除了以上一些工艺外,有时工厂还采用二煮二 漂及二次打纤等工艺,以加强对胶质的去除, 提高精干麻的质量。
二、麻纺纺纱系统
麻纺有苎麻、黄麻、亚麻三种纺纱系统。 (一)苎麻纺纱系统 一般借用精梳毛纺或绢纺系统,只是在
设备上做局部改进。原麻先要经预处理 加工成精干麻,其纺纱流程如图1—11所 示;而短苎麻、落麻一般可用棉纺纺纱 系统进行加工。
(二)亚麻纺纱系统
亚麻纺纱的原料是打成麻,利用亚麻 长麻纺纱系统加工,其纺纱流程如图1— 12所示,其中,长麻纺的粗纱要经过煮 练后再进行细纱加工。长麻纺的落麻、 回麻则进入短麻纺纱系统,其流程如图 1—13所示。
一般来说.只要工艺条件掌握恰当,采用的工 序越多,精干麻的质量越好。但过于冗长的工 艺流程,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 率。选择工艺的原则,应根据原麻的品质和对 精干麻的质量要求而定,生产厂还应根据设备 条件来选定具体工艺。
(四)亚麻细菌脱胶
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的亚麻初步加工 的工艺流程如下:
· 一般来说,一粗和二粗亚麻通称粗 麻.经打包后可发往纺纱厂或其他工厂。
以上的工艺流程均是指正常质量的亚麻 干茎,而对于在浸渍(讴麻)过程中所产生 的质量很差且紊乱不堪的干茎,可以直 接经过短麻处理机械处理后,制得亚麻 粗麻(短纤维)。
由上可见,亚麻的干茎,经过初步加 工后,基本上可得到两种形式的产品, 即长的打成麻和短的粗麻(短纤维)。
(三)黄麻纺纱系统
黄麻纺纱的工艺流程为:原料→原料 准备→ 梳麻→并条→细纱。
综上所述,不同纺纱系统的加工设备各 异,但所有的纺纱过程都需经过开松、 除杂、混和、梳理、牵仲、加捻设备的 加工。
三、麻纺原料的开松与除杂
在麻纺(包括绢纺)中大多使用梳针滚 筒开松,滚筒上包覆有针布或针板。根 据麻、绢原料中纤维大多集合成束状、 块状,且纤维束不完全平行伸直的特点, 用梳针滚筒对纤维束进行分扯和梳理, 开松作用缓和、细致,可减少纤维的损 伤。梳针密度随着开松的进行逐渐增大, 以增强开松程度。
亚麻的细菌脱胶主要指利用微生物破坏 麻茎中的黏性物质(如果胶等),使韧皮层 中的纤维素物质与其周围组织分开,达 到亚麻纤维脱胶的目的。常用以下几种 方法:雨露浸渍法、冷水浸渍法、工业 温水浸损法和嫌气性空气沤麻法。
经过脱胶后的打成麻的品质指标包括: 长度及其均匀度、纤维强度、可挠度、 油性、纤维分裂度、纤维的成条性、含 杂、色泽和吸湿性等。品质指标综合反 映打成麻的可纺性能、柔软程度和表面 润滑程度,也是亚麻初步加工工艺与质 量的综合体现。
四、麻纺和绢纺原料的梳理
麻纺原料是在栉梳机上梳理的。 绢纺原料是在绢纺机的操作中有一部分仍然为 手工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因此在部分麻、 绢原料的加工中已经广泛借用毛型精梳机。
麻纺和绢纺精梳前的配套工序基本同于毛精纺 的上述工序,但一般在麻、绢纤维加工时,因 纤维伸直状态好,前准备工序采用二道针梳机, 其中,头道工序有时使用双胶圈并条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