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式微(市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式微(市一等奖)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3.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

2.教师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诗人。

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

二、朗读指导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三、诗歌大意1.《式微》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2.《子衿》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诗意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式微》中“微君”一词的双关意蕴,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词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将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的了解,增强文化底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子衿》和《式微》,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经》中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古诗词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它们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子衿》和《式微》这两个具体案例。这两首诗词分别展示了古代恋人间的相思之情和社会动荡时的忧虑,体现了古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本节课将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古诗词朗读节奏、韵律,能准确表达诗词的情感。
-例如:《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朗读,要求学生注意“青青”与“悠悠”的韵律对应,以及诗句的平仄规律。
2.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学会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式微》《子衿》 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

《式微》《子衿》 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三、重难点
内 容
突破方法
重点
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朗读法
难点
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教师引导
四、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导入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4.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拓展阅读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五、板书设计(流程)
式微 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
子பைடு நூலகம் 对恋人的焦灼思念
六、目标检测设计(当堂)
共 案
个 案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子衿》
学习
《式微》
1.《诗经》知识复习
2.《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式微》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式微》教案设计

式微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把握诗歌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课时:共1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认知学习目标1.新课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

2.齐读学习目标。

二、预习成果展示1.复习《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三、课堂学习研讨1.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词语解释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3)古今对译式微式微,胡不归?Array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3.重点赏析(1)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2)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四、当堂训练检测1.《诗经》是我国,被奉为经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学设计

《子衿》《式微》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子衿》出自《诗经·郑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子衿》一.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二.了解《诗经》《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

《诗经》“六艺”:所谓《诗经》中的“六艺”,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氓》、《七月》等。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3﹑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八年级式微教学设计

八年级式微教学设计

八年级式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式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启发学生思考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中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视频,引出课题《式微》。

提问学生:看到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体裁、内容、艺术特点等。

讲解《式微》这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

4、诗歌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讲解“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中的重点字词,如“式微”“胡”“微”“中露”“泥中”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无奈。

5、情感分析提问学生: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诗歌中所表达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朗诵诗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的处理。

式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式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式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式微》的背景和作者,明确作品主题和分析方法。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心理。

3.掌握小说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学作品内涵和外延。

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加强对人们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反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式微》的分析方法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

2.教学难点:以人物行为为突破口,探究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了解小说《式微》通过教师讲解、生动的语言和图片、视频展示等,使学生了解《式微》的背景、作者、文本版本、主题等。

2. 探究小说人物通过学生分组阅读小说,选择不同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从心理、行为、语言等多个角度进行讲解。

3. 解读主题和内涵从人物行为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并引发对于人类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4. 学生阅读和讨论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深化对小说的理解和把握,提高阅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5. 作品分析和总结针对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讨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角度,并对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教育手段1.多种教育手段,如课堂讲解、图片、视频展示、讨论等,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方法论素养。

五、教学评估1.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否提高。

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主题和内涵。

3.学生作品分析和总结是否准确、严谨。

4.学生在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课程效果的满意度和学生反馈的评价。

八下《式微》《子衿》一课时比较阅读教案

八下《式微》《子衿》一课时比较阅读教案

八下《式微》《子衿》一课时比较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比较阅读八年级下册《式微》与《子衿》两首古诗。

这两首诗分别选自《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和《国风·郑风》。

《式微》通过描写宫女命运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而《子衿》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式微》与《子衿》两首古诗的字词、句意及诗歌背景。

2. 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字词、句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经》及两首诗的背景。

3.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字词解析:解释两首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5. 例题讲解:分析《式微》中的“宫女何时得见天日?”和《子衿》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两句诗的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两首诗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比较两首诗,进行小组讨论。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两首诗的《式微》《子衿》2. 诗歌背景:周南、郑风3. 字词解析:生僻字词及解释4. 比较阅读: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翻译《式微》与《子衿》两首诗。

2. 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写一篇比较阅读的文章。

答案:1. 略。

2. 示例:《式微》与《子衿》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但《式微》以宫女命运为线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而《子衿》则以女子思念心上人为主题,表达了纯真的爱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式微》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式微》教案、教学设计
2.课文填空:根据《式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中的填空题,巩固重点词汇和诗句的掌握。
3.情感表达:请同学们结合《式微》的诗意,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微”为主题,写一篇日记或短文,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思考。要求:不少于400字,真实反映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角色扮演,录制一段朗读视频。要求: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内容要展示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素养:1.通过学习《式微》,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人性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4.借助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面对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并分析诗人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情感。
4.解读课文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涵,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内容、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发现并解决问题。
3.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夕阳余晖、落叶纷飞等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式微”的氛围,进而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诵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同时注意字音、字义的掌握。
2.讲解重点词汇: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成语进行讲解,如“式微”、“落霞与孤鹜齐飞”等,并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式微》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式微》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式微》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式微》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万物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和一些古代文化知识。

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感慨。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式微》。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如“式微”、“夕阳”、“万物”等。

2.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自主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诗的全文、译文、相关图片等。

2.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如诗人的介绍、诗词鉴赏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夕阳西下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式微》。

2.呈现(5分钟)展示诗的全文,让学生自读,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

之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诗文,尝试翻译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找寻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人的感慨。

《式微》示范教案

《式微》示范教案

《式微》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如果说中国古代诗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那么《诗经》就是这条河的源头。

《诗经》之美,在于现实生活的朴素生动,在于真挚感人的抒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去体味三千多年前古人的吟唱吧!二、文学常识(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知识链接①从表现内容上来分《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1/ 3“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②从表现手法上来分《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③《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

《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二)写作背景《式微》选自《邶风》,邶国之风也。

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

《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

知识链接①“邶”是什么意思?邶,周代诸侯国名,位置在今河北省。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式微》译文、欣赏、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式微》译文、欣赏、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式微》译文、欣赏、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式微》译文、欣赏、教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式微》译文、欣赏、教案式微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式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式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式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熟悉“式微”的基本信息,理解其中的哲理思想;2.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3.掌握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分析本课选择的课文是《南京城里的和尚》的故事,该故事所传达的主题是“式微”。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道场的和尚,将日益衰败的道场交由外来和尚打理,结果却导致道场的人气更加低落的故事。

通过这则故事,讴歌了自力更生,守正出奇的主题。

2.2 教学过程Part 1 导入环节在开始本课的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入课文:1.课文的名称是什么?请简述其所讲述的故事情节;2.人们常说的“式微”,这个词语你是否了解其含义?对于一个国家、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人,式微的表现形式有哪些?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了解。

Part 2 讲解在讲解本课的内容时,需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解析,在解析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故事情节;2.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3.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Part 3 练习在练习环节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和难度给予不同的题目和作业,使得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以下是一些练习题目:1.简述本文的主题和思想,并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2.比较和尚之间的不同,分析文化差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3.叙述一个你观察到的式微的例子,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Part 4 总结归纳在本课的总结环节,可以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回顾:1.在认识式微方面,你有哪些新的认识?2.你对于文学创作学习中的修辞手法有了哪些了解?3.你对于和尚该如何避免式微的问题有哪些思考和看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运用讲解、解析、提问等多种方法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2.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分析和创作文学作品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训练;3.互动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地思考和探究。

式微教案一等奖

式微教案一等奖

式微教案一等奖《式微》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为啥这么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得会读会写这课的生字词,像“式微”“胡不归”这些词,得知道啥意思。

为啥要定这目标呢?因为这是学古诗的基础呀,不认识字词,咋理解诗的内容呢?比如咱学其他古诗,要是生字词都不认识,那肯定读不懂。

还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式微》。

朗读背诵可是学古诗的重要环节,能帮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就像唱歌,旋律好听,我们就爱唱,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多读读背背,对它的理解就更深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为啥要这样呢?反复诵读就像吃饭细嚼慢咽,能把诗的味道品出来。

小组讨论呢,大家各抒己见,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比如讨论“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句,小组里不同同学可能有不同看法,一交流,理解就更全面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能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像从诗里能知道他们干活辛苦还回不了家,咱现在生活多幸福呀。

而且感受古诗的魅力,也能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喜爱,说不定以后就爱上读古诗啦。

二、教学重难点是啥。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这是重点是因为学古诗就是要知道写了啥,表达啥感情。

《式微》里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抱怨、无奈都在内容里藏着呢,理解了内容和情感,这首诗就学懂一大半啦。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为啥这是难点呢?深层情感有时候比较含蓄,不像大白话那么直接。

艺术特色,像这首诗的反问手法,得好好琢磨才能明白它的妙处。

就好比做菜,深层情感和艺术特色就是调料,得细心品味才能尝出味道。

三、教学方法咋选。

诵读法。

让学生多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中感悟。

读多了,诗的韵味和情感自然就体会到了。

比如读“式微,式微,胡不归”,多读几遍,那种急切回家的感觉就能读出来。

讨论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式微》网课教案20200302

《式微》网课教案20200302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我看到统治者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一声令下,多少百姓告别家园,前往目
的地。

男子们风餐露宿啃馒头,统治者们玉盘珍馐,莺歌燕舞。

两幅画面很有讽刺性。

(2)追问:能不能改成男子在田间忙碌,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坚持在那里耕作的场景。

小结:不行,这里的画面是有组织,有意识的结合,如果不是天黑了回不了家这个大背景,不是远方的人在翘首以盼,我们只会看到他们的勤劳而看不到他们的忧伤和愤懑。

这样的画面叠加在元曲《天净沙》中尤为明显。

带着想象,带着画面,闭上眼睛读一遍。

四、学程拓展
唱曲调
这个遍读得真好,已让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这幅思归图,我的脑海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把它跟大家分享一下。

独白:昏黄的夕阳恋恋不舍地藏在在青山背后,只露出一点微光。

后来见大势已去,便毫不留情地甩开了群山的怀抱,消失无踪了。

天顿时黑了下来,暮色苍茫,一片静寂。

村庄里的烛火一盏,两盏,逐步多了起来,邻居家的炊烟也开始袅袅升起,唯有女子的家中一片漆黑。

她独自一人,踮起脚尖,双眉紧蹙地眺望远方,唱出了她的辛酸与思念。

播放音频。

跟唱。

五、学程小结
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诗歌短而质朴
作业:调动想象,描写男子劳动的画面,和女子在家等待的画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微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把握诗歌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
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共1课时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知学习目标
1.新课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

2.齐读学习目标。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复习《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
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三、课堂学习研讨
1.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词语解释
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3)古今对译
式微式微,胡不归?Array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3.重点赏析
(1)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2)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四、当堂训练检测
1.《诗经》是我国,被奉为经典。

原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

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篇,
分为“”“”“”三个部分。

2.《诗经》以为主,兼有。

在结构上多采用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五、反馈小结升华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六、新课预习指导
1.背诵并默写会《式微》
2.读熟《子衿》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