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2

0c s 1u bh f M αα= (9-1-1)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RE

2

0c s 1E u /γααbh f M = (9-1-2)

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 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uE RE u ,Max M M M γ= (9-1-3)

比较39和表43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故表39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RE γ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CD 跨:

f 31l b ='=3=; 1

.00f ≥'h h ,

故取f b '=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一排钢筋取0h =700-40=660mm , 两排钢筋取0h =700-65=635mm, 则

()2f 0f f c h h h b f '-''=×1860×130×(66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BC 跨:

0f 31l b ='=3=; n f s b b +='=+;

m

h b b f f 86.113.0123.012=⨯+='+=';

1.00f ≥'h h ,

故取f b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0h =550-40=510mm , 则

()

2f 0f f c h h h b f '-''=×1000×130×(51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49及表50。

表格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续表49

续表50

2. 表中弯矩不带“*”者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RE 后的值。

3. BC 跨跨中弯矩较小,表中未列出。

框架梁斜截面设计

按照“强剪弱弯” 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梁剪力设计值应按式(9-1-4)计算,为简化计算,近似按下式确定梁剪力设计值。

()

E Q G Gb n b b b 3.16.02.11.11.1V V V V l M M V r

l

++=⎪⎪⎭⎫ ⎝⎛++= (9-1-4) 也即将表45中的剪力组合值放大倍,作为梁端剪力设计值。 1)剪压比验算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AB 跨及CD 跨梁的最大剪力在CD 跨首层左端,Vmax=; BC 跨各层梁的最大剪力在五层右端,Vmax= , 根据式(9-1-5),有 AB 跨及CD 跨: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AB跨及CD跨梁的最大剪力在CD跨首层左端,

max

E

V=× =;

BC跨各层梁的最大剪力在首层右端,

max

E

V=×=,

各梁跨高比均大于,

根据式(9-1-6),有

AB跨及CD跨:

BC跨:

各跨层各层梁剪压比均满足要求。

2)箍筋计算

为简化计算,先根据“强剪弱弯”的要求,按加密区构造要求设置箍筋,计算其受剪承载能力,然后与最大剪力设计值进行比较,不足者再作调整。

加密区箍筋取双肢?,8@100,各跨受剪承载能力计算如下: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根据(9-1-7)式即:

AB跨及CD跨:

BC跨: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根据公式(9-1-8)

AB跨及CD跨:

KN V KN

E RE

28

.

291

1.1

07

.

353

75

.0

00

.

343

660

100

3.

50

2

270

25

.1

660

300

43

.1

42

.0

=

=

=

+

=

γ

?

BC跨:

即,除BC跨外,各跨各层梁箍筋均满足要求。

进一步分析计算可知,BC跨首层及二层需加大箍筋直径,采用双肢?,10@100。其余各层仍采用双肢,8@100。

AB 跨及CD 跨非加密区箍筋取双肢,8@200,BC 跨全长加密。最小配箍率根据公式(9-1-9):

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

框架柱

按照“强柱弱梁”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柱端弯矩设计值计算,实际就是将表46~表49中的柱端弯矩设计值乘以放大系数。

轴压比验算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底层柱最大轴力为C 柱,KN N 59.3075max =; 混凝土强度:C30 轴压比

柱轴压比满足要求。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根据柱端内力组合值选取最不利内力设计值,并选取柱上端和下端内力设计值的较大值作为截面配筋的计算依据。

选取内力时,应先求得柱的界限受压轴力,以确定柱各截面的偏心受压状态。柱同一截面分别承受正反向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

混凝土强度:C30;钢筋强度:HRB400,因此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根据公式(9-2-1)计算,即:

则界限受压轴力为:

本工程中,柱截面控制内力均来自于有地震作用组合工况。因此,荷载组合效应需乘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γ。

当截面轴力设计值?b RE N N 〈γ时,截面为大偏心受压状态;当截面轴力设计值?b RE N N 〉γ时,截面为小偏心受压状态。但无论哪种偏心受压状态,轴力相近,则弯矩越大,配筋量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