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 (2)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发展学
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1)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主线、具体线路,将知识点串联
◆要准确、明确(具体)
所谓“准确”,就是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 教材,既不能任意拔高要求,也不能随意降低 标准。
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 制作角”(角的初步认识)
◆明确的行为目标,要包括下列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习者。 “学生应该……”,诸如,“使学生…….”或“教给学 生……”都是不妥的。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 体行为。
分为含糊的和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 解、掌握等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 选出、认出、辨别、设计、对比等等。
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 制或范围等。 如,“借助计算器,探索……”“给出一条直线和直线 外的一个点,能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 “在实际情 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初步感 知面积的含义”等。
关于情境创设的教学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 学生整体观察情境,围绕数学主体,在独 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表达、 交流和评价,避免偏离主题的泛谈。
◆数学课应有数学课的 特色,不要过多的纠 缠于情景上的细节而 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 识的掌握”,“没有聚 焦的发散是低层次的 发散”
◆给学生提供的情境,有 必要让学生整体观察,体 现主题,有时也不排除教 师的适时引导。
• 1.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整体目标 •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安排
数学活动。 • 3.教学设计要关注目标达成度的测评
(抓落实)
1.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整体目标
◆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与教材要 求适宜、与教学内容贴切、落实在学生最 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整体目标
◆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活动,往往是为活动而活 动,形式多于内容,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实效 性差。
◆应该避免设计过多的缺少数学元素的游戏 以及缺少思考价值的讨论等等。
◆每一项活动的设计,应该尽量考虑活动的多 种价值,比如,既能使数学活动在体现自主探 究方面发挥作用,又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方面发挥作用。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数 学活动。
• 教学情境的设计 • 数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能用“一 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知道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领悟到 可能性大小与其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合理 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3.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解释生活中可能 性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合作能力。在收集、 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1.能说出除了时和分以外,时间单位还有秒,知道60 秒=1分,能举出秒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
2.通过观察、体验的数学活动,初步建立1秒、1分 等的时间观念。
3.在学习中,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安排 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确定的同时,教学的情境和活 动的形式及过程也就基本明晰了。
多数练习重在知识巩固,而疏于 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许多课堂中,学生练习量不够,练习的反 馈不够,及时的指导不够,知识与技能的目 标难以达成。
◆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如果关注了目 标的具体和可测的特点,设计练习时的针对 性就会强些,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会客观 的得到反映。
二、强化目标意识,精心组织教学(实 施层面)
1.教师有效参与(组织与调控)
◆实验中出现一种偏向,有的老师发现学 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时,怕伤害学生的自 尊心,不及时纠正;
◆有的老师认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 生的看法,遇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 也不及时地评价和讲解,成为教学中的旁 观者;
◆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过多 的包办代替,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 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叙述为: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作为知识发生过程的情境创设,是一种以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目的)的刺 激性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 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生成数学知 识的载体。
关注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 根本原因是问题。
◆问题情境只要能让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 衡”,引起思维冲突,就能激起其好奇心、求 知欲。 ◆衡量一个问题情境的优劣,不在于问题呈现 方式的差异,而应归结为有无引起学生主动做 出反应,并在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愿意 解决的求知状态。
◆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情境不 应只是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还必须包含着数 学问题。
◆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必须引 导与众不同;
◆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教学重点时,必 须引导转向;
◆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或思考不到位 时,必须进行点拨指导。
(3)教师必须重视情感交流,增强学生 的内部动力
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没有学生的情 感投入;
没有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没有民主、 有效的教学。
2.采用有效形式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 示它的1/2? 2.出示操作要求:先折一折,再用水彩笔将它 的1/2涂上颜色。 3.学生动手操作并表示长方形纸的1/2。 4.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5.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 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数学活动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能偏离数学主题。设计每一项活动时,既 要认真计划好具体的步骤,也要确定每项活 动应该达到的效果,应该明确活动后需要得 出的结论。
所谓“明确”,就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应 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检测)。
通过多种活动,初步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
均分成几份时,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 之一表示”
(轴对称图形)
能从一组图形 中找出轴对称图 形并能用轴对称 图形的基本特征 加以说明,会设 计制作简单的轴 对称图形
能描述角的基本特征,能正确的辨认角,
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相互交换 一下意见,看看有什么疑问、说明、 建议和问题
和别人分享工作,你的收获将远甚 于各部分之和
如果你需要帮助,在问老师之前先 问问小组同学
给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言的机会
为了获得外在的激励,如分数、表 既有额外的奖励,也有内部激励 扬等
◆合作意识是指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表 现出来的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与讨论, 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同伴一起 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意愿。
◆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围绕知识与技能 的目标),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侧重地确 定某一方面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力求实现(抓落实) ◆过程、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的目标---力 求体现(有侧重、不堆砌)
比如:(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看待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不仅仅只是完成教材上的内容
◆计划完成的教材上的内容肯定应该是教学 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计划的教学内容,经常不能在规 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话,我们就不能理直气壮 的讲,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过分的依赖模仿与 记忆的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 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式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仍然是数学学习 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专注于学习内容;
◆有些学习既要掌握学习结论,又要达到培 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注重学习过程的目的;
◆有些学习其内容结果只需要达到记忆就可 以;
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 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层面)
二、强化目标意识,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层面)
数学问题来自两个方面,有来自数学 外部的(即现实生活),也有来自数学 内部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紧紧围绕主题的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 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落实学生的参与行为,增加学生的体验并 使知识的获取过程富有探究性。
◆数学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 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 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 度。
三、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研究层 面)
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围 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层面)
◆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 结果。
◆教学目标有指导测量与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的评定)、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 习三大功能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纲,纲举目张
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围绕 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层面)
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 准,用以衡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至少说出解答应用题的三个主要步骤”“三 分钟内完成20道百以内的加法计算试题,90%的题都 能算对”等。
(2)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发展学生的数 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
极的情感态度。
◆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 强的问题意识,合适的的学习任务,积极的 教学评价。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基 础上。
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把内容、要求交代 清楚;
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捕捉 有效信息,及时辅导学困生;
1.教师有效参与(组织与调控)
• (1)教师必须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 • (2)教师必须捕捉有效信息,指导学
生学习 • (3)教师必须重视情感交流,增强学
生的内部动力
(1)教师必须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
◆ 数学教师的组织工作主要应该包括: 组织学生观察情境、活动探究、合作交流、 练习反馈等。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强化教 师的组织工作。
关注数学探究活动的组织
◆ 活动前应该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步 骤,该示范的要示范;
◆活动中应该进行有效的“调控”,当 学生的学习情绪将要失控时,教师应进行 “冷处理”,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当学 生超前或滞后时,必须及时的加以调整;
◆活动后组织学生有效的交流、评价并形 成结论。
(2)教师必须捕捉有效信息,指导学生 学习
◆强化目标意识,有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
对思维活动进行调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及 低效性。
◆强化目标意识,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 任务,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 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掌 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二、强化目标意识,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层 面)
• 1.教师有效参与(组织与调控) • 2.采用有效形式 • 3.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形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形 式为内容服务)。
◆ 既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更要关注教 学的实效。
2.采用有效形式
• (1)合作学习 • (2)数学游戏 • (3)评价激励
(1)合作学习
◆ 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
合作能力; 二是增强信息交流密度,满足学生表现
◆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重点关注问题的设 计,因为问题的价值左右活动的效果。
3.教学设计要关注目标的达成的测评 (抓落实)
◆有效的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达成 (目标是否实现或得到了体现),教学设 计中应该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测查的方式 和方法。
◆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应该有这样的几个途 径: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表达与思考)、 学生课堂的反应(表情)以及学生练习的 情况(书写)。
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三是合作解难,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
快乐。
两类课堂若干特征比较
不鼓励合作的课堂
合作的课堂
眼睛看着自己的,不要看别人
不要交头接耳
每个人干自己的 如果需要帮助请向老师提出来 每个学生都争着吸引老师的注意
看看同伴正在做什么,这样你就可 以向他学习,帮助他,并分享他的 观点和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