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和屋禅意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式和屋的禅意之美
【摘要】日本自古以来与中国交往密切,对中国古老繁华的向往衍生出佛学的东传。
日本禅宗审美观的形成是中国佛学与日本本国现状的融合的产物。
这种精神上的审美对日本社会各个层面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禅宗造就日本人民性格的同时,也是日本社会风格的全部体现。
禅宗美学在日本和屋设计中体现出“空”、“寂”、“悟”、“境”的禅味。
在这种禅风雅韵的建筑里,人们远离喧嚣,精神与思维在空寂悟出的禅境里无限的驰骋。
【关键词】日本禅宗;建筑;精神与思维
一、日本禅宗审美的来源
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是中国古老的文明与印度佛教相融合而发展成的中国民族性宗教之一。
佛教作为一种能够为人民普遍接受的文化载体,在古代文化交流中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
历史上,佛学对日的传播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这种内容丰富的文化复合体,代表了他们所憧憬的先进文化。
它通过祈祷与供养给人们带来精神上与灵魂上的安慰。
禅宗思想在当时对日本政治起到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的同时,其理念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深深渗透到了文学和艺术等各个社会领域。
以至于最终影响了日本人民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方式,成为造就和表现日本人性格的主流思想。
日本在审美性格上的表现与其天然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一个大海中的岛国,四面环水,有着广袤的高山,看起来就是美丽而脆
弱的。
台风、海啸、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是日本人民经常遭受的磨难。
稍纵即逝的生命给人们的启发即是美丽就是短暂的繁华,是令人心痛又凄凉的。
人类在大自然的无情面前总是渺小无助,以至于更加崇拜自然。
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于是禅宗美学自然与日本人民的审美感情相遇。
禅宗中所引导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深深吸引着这个岛国的人民,他们从禅宗里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得出了关于美的新解,即了悟空寂才能释然欣赏的境界。
日本民族在学习禅宗精神的同时,并没有把本国文化同化,而是用“复合变异”的手法把这种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身体里,从而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审美。
这种审美倾向下衍生出的文化艺术在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本文就禅宗美学在日本传统和屋中的审美观来探讨日本禅宗美学的“空”、“寂”、“悟”、“境”。
二、空,“空相”的枯山水庭院
弘忍禅师在回答询问者为什么人要成才必须隐居幽谷的问话时认为,成才必须要在心静之处,通过安宁的心态,颐养性情。
古人对于环境对人的影响理念尚且如此,何况是几乎无法远离喧嚣的现代人呢?日本人民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是不可能藏入幽谷去修身养性的。
这种情况下,日本设计师们就以禅宗美学的设计理念,把禅宗中“空”性表现的“枯山水”搬入和屋内,通过这小小的景观把人们从纷乱中带入一种可以暂时安抚内心与精神的幽玄之境。
枯山水起初是沿袭了中国造园艺术的精髓,但由于日本本土地理
条件的影响,这种园林设计就不可能像中国园林设计那般宏大幽深。
天才的设计师把三维的中国园林设计转换成“枯山水”这种依靠视觉感官来冥想思索的微观型景观。
“枯山水”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无”的创作,让观者在类似中国山水画般的二维艺术品中得到精神上无限的“有”。
日本和屋园中的“枯山水”景观主要以各色的顽石、温润的细沙或小石子、潮湿的苔藓为素材。
顽石在景观中代表着绵延起伏的高山,其间铺撒细小的沙石,象征着水面,苔藓点缀其中。
通过这种景观,让人们在自家园中也可以感受到湖光山色的美景,有些石块下方的石子被耙出各种波纹,象征着惊涛拍岸。
“枯山水”设计中一般很少加入植物,就算有,也只是苔藓或低矮的灌木,表现出日本人心中矮小为美的观点。
枯山水整体是表现出一种“空相”、“无相”的境界。
使人们从和屋园里的小型景观空间进入庞大的精神空间,从有限到无限,达到一种“空”的意趣。
三、寂,寂静的光与色,净与静
涅槃本身就是寂,即净与静,寂指对佛性的觉悟。
从审美经验上看,寂(清净)是彻底的空,是最高的境,是心之光明,人的心灵世界于是被淘洗一过。
安藤忠雄说:“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光线是色彩影射在人类大脑中的最主要媒介。
日本和屋设计中对于色彩的应用其实是有一些崇尚阴霾之美的,设计中常常喜欢运用阴
影来创造一种柔和、暗淡、寂静、朦胧、无力又安稳的境地,就像是在描绘一幅具有有东方禅味的水墨画。
因此,大大的和屋屋顶往往有深长的屋檐,以此向房间内部投射下大片的阴影,建筑材料上拒绝使用反光和放光太过于强烈的物体。
门和窗并不会太过于通透,一般使用传统和纸代替玻璃。
就算门窗通透,窗外、门外也会种有大片繁茂的植物,创造出一种枝头光影动,闲寂透窗来的境界。
室内照明灯带的外部也多使用吸光、亚光材料,使得室内在这种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派天真、淡薄、潇洒又雄浑的景象。
四、悟,顿悟的形态,(室内装饰,插花等)磐涅
悟是佛教中教授给人类品格的最重要的东西,禅的特点便是“悟”。
可以说,悟是禅的灵魂所在。
悟的美学是看空的美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世事中的各种假象,在内心用精神世界感受出其原本的真实所在,就好像是忽然看到的光明是佛性中个人放逸自由的境界。
日式和屋的内部装饰中,很多东西都是要通过悟去感受它的美感。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日本室内常见的摆设品——插花。
作为对于禅宗美学在植物上的诠释,花道便成了和屋室内不可缺失的绿化装饰手段。
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事活动,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就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
花道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其标准的理论意义上说是人们对于四季转换和时间变化的表现手段,是为了便于人们进行静思与冥想的一种形式。
它强调线条美,其艺术造型十分讲究,力求均衡和比例统一的造型美。
一件完美的
插花作品,是把花瓶、根茎、叶子和花朵都包含在内的完整系统。
是禅宗的“天人合一,宁静致远”思想的艺术品表现形式。
这种禅宗思想始终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花道艺术并不在于植物本身,而在于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创造。
插花的材料除了各种花草外,一些干花,竹子、树枝蒿草等,都可以作为花道的运用来源。
各种花道,其表现出的外部形态往往是非对称式的,标准意义中的花道通过三根树枝来表达这个世界,最高的一支代表天,中间代表人,最底的是地面。
通过这种造型,禅宗美学的天、地、人,以及天人合一的概念被极好的诠释出来。
但是有时候,自然感要求花道也以笨拙粗糙的另类美感呈现在人们面前,更加显示出花道重视内部精神高于外部形态的特点。
五、境,形态中的意境
境也是意境,它是中国古代美学在禅、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艺术感悟的整体感觉。
意境理论,首先在唐代,由王昌龄提出概念性的意境论。
意境的本质特征只能是蕴含无穷意蕴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感觉。
日本的建筑形态在早期模仿中国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但是这种中式的传统布局在经过日本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后,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渐渐消失了,到公元13世纪大多数寺院都采用了非对称布局。
日本多山多丘陵,这种依山就势的不对称布局适应了日本的自然地形,也和日本人的精神信仰直接相关。
和屋的形态大多是非对称布局的。
非对称形态的物体,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残缺与不完美。
日本向来崇尚残缺之美,从花道、枯山水、以及一些色彩上的简素中都体现出不华丽的残缺之美。
把自然的心归于自然时就可以看到,世间的万事万物,在其自然的发生过程中不停的经历着自身的轮回。
无论是怎样美好的事物,都经不起时间与岁月的考验,一切最后总会归于宇宙的平静之中。
盲目的追求事物外部完美的形态便会徒增烦恼,不如以一颗清净的心去面对残缺的事物,珍视这种形态的美丽,从它们的朴素生动上,去体悟生命与物质的磨砺与消耗,并把着生命的痕迹之美转化为一种再创造的动力,才能得到圆满之境的感悟。
六、独树一帜的审美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审美观念,在当代仍然牢固地根植于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
中国佛教的禅宗思想对日本民族的想象力、直觉领悟力和审美思想中对意境、意象的追求,对空寂、闲寂、枯瘦、幽玄美学思想的形成,对以禅喻诗、对自然万物的有情众生的情感等都有极大的深化作用。
这一伟大的文化,不仅重叠在日本的社会机构上,他又巧妙地和它适合,完全地和它结合,结果连接缝也消失了,形成了日本民族独树一帜的审美思想。
参考文献:
[1] 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
[2] 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
[3] 彭修银.《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j].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刘毅.《禅宗与日本文化》[j].《日本学刊》.1999(2)
[5] 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6] 杨曾文.《日本佛教史》[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7] 小泉八云.《神国日本》[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9
[8] 佐藤素子.《中国佛学的东传与日本民俗》[j]中华书局1988.10
[9] 熊仓功夫.《日本的茶道》,《农业考古》,1992年,第28期,第247-251页
[10] 仓泽行洋.《论“茶道”》,《农业考古》,1997年,第48期,第49页
[11] 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4
[12]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