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广东梅州长潭水库水环境生态健康评估

合集下载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入库营养盐总量控制研究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入库营养盐总量控制研究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入库营养盐总量控制研究蔡临明;劳国民;何锡君;孙国敏【摘要】长潭水库是浙江省典型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台州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对长潭水库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和污染物现状负荷量的调查分析,采用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计算,提出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入库营养盐总量控制方案,为水库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15【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营养盐;总量控制【作者】蔡临明;劳国民;何锡君;孙国敏【作者单位】浙江省水文局,310009,杭州;浙江省水文局,310009,杭州;浙江省水文局,310009,杭州;浙江省台州市水文站,318000,台州【正文语种】中文长潭水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永宁江上游,流域面积443.1km2,总库容7.32亿m3,正常库容4.57亿m3,供水能力 94 万 m3/d(P=95%),年供水量26932万m3。

长潭水库作为浙江省典型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供应台州市近300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台州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近年长潭水库水质呈现夏季富营养化程度加重趋势,深入开展水库入库营养盐控制研究十分必要。

一、长潭水库水质监测情况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长潭水库及上游库区划定为源头水保护区,水体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标准。

1.水质监测长潭水库在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处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站,具有pH值、DO、CODMn、NH3-N 等多参数在线监测功能。

为开展深入研究,对水库水域新增设立体布点监测,分别在水库主要入口、中心区、饮用水水源取水口、水库出水口布设水质采样断面,各断面均按表层、中层、深层分别采样,代表水库内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水质;在7条主要入库支流柔极溪、永宁溪、日溪、上洋溪、小坑溪、洞外岙溪和龙腾溪均布设水质采样断面。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的季节演变分析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的季节演变分析
人 民珠 江
2 0 1 3年 第 5期 ・ P E A R L R I V E R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9 2 3 5 . 2 0 1 3 . 0 5 . 0 1 9
长潭 水库 富营 养化 的季节 演变分析

( 1 . 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广东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水 库 富 营 养 化 状 况 评 价 根 据 水 体 中总 磷 和 叶绿 素 a的含 量 的 计 算 ( 表1 ) , 得 到
断输入的条 件 下 , 水 库水 质 出现 了较 严 重 的恶 化 情 况 , 自
图1 调查 断面和调查点位布置
基金项 目: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 O l 1 0 1 0 2 0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3 1
作者简介 : 黄鹤 , 女, 河南 商丘人 , 主要研究流域水 资源 、 水环境保护与管理 。
由 于长 潭 水 库 集 雨 面 积 大 部 分 在 福 建 境 内 , 占总 集 雨 面
积 的三分之二 。近几年来 , 福建省龙岩市 武平县的养殖业大 力发展 , 其废水经过排 水渠汇人 中山河 ( 石窟河 上游河段 ) , 最后进 入长潭水库 , 在当地 特殊 的气候条 件和污染源持 续不
以期为长潭水库的富营养 化控制 、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及 调 查 过 程
1 . 1 研 究 区 域 概 况
梅州蕉岭 中亚热 带气 候 区南缘 , 蕉 岭 为南 亚热 带气 候
区, 近临南海 、 太平 洋和 山地 的特定地形影 响 , 形 成夏 日长 、 冬 日短 , 夏季气 温高 、 光照充 足 、 气 流闭塞 、 雨水丰盈且 集 中 的气候 。长潭水库属季调节水库位 于蕉岭县长潭镇 , 集水面 积为 1 9 9 0 k m , 总 库容 1 7 2 0 0万 m’ , 多年平 均流量 5 5 . 8 0 m / s , 为蕉岭县备用水源地 , 是 一座 以发电为 主兼有 防洪 、 灌 溉、 供水 、 旅游等功 能为一体 的大 型水库 。已划 分 2个 水功 能 区: 其 中水 库库 区处 于长潭水 库保 留区; 水 库库尾则 处在 两省交界处 , 设 置石窟河 闽粤缓 冲区。

广东长潭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广东长潭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长潭 水库水体 富营养状态在 4 、 1 0和 1 2月处 于 中营养 级 , 7月份处 于 富营养 级 , 营养指 数从 库 区一中游一上游 逐渐 降
低; 观 测 期 间共 检 出 浮 游 植 物 4门 1 1科 1 6属 , 通 过 丰 度 比较 , 发 现 长 潭 水 库 以 绿 藻 为 优 势 种 , 并 且季节 变化 明显 ,
Ab s t r ac t : I n o r d e r t o un d e r s t a n d e u t r o p h i c a t i o n l e v e l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p h y t o p l a n k t o n d i s t ib r u t i o n i n C h a n g t a n Re s e r v o i r i n Me i z h o u Ci t y,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a n d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i f c b a s i s f o r c o n t r o l l i n g o f a l g a e b l o o m ,p h y s i e o - c h e mi c a l d a t a,p h y t o p l a n k -
G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WANG Ch a o ,GAO Yu e c h a o 一,WANG P e i f a n g 一,Z HANG S o n g h e 一,HOU J u n &QI , AN J i n ,
游禽畜养殖废 水. 关键 词 : 浮游植物 ; 富营养化 ; 长潭 水 库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黄 岩 长 潭 水 库 位 于 浙 江 东 部 , 州 市 黄 岩 区 西 台
田乡 等 2 个 村 , 口共 约 9 0 人 , 会 生 产 、 活 3 人 95 1 社 生
部 ,9 4年建成 , 区集雨 面 积达 4 1 3k 年 平 16 库 4 . m ,
均 径 流 量 5 6 m , 库 容 7 3 0 正 .5X1 0 总 . 2X1 m , 常 蓄水量 4 5 . 7×1 m 。 是 一 座 以 供 水 、 洪 、 0 防 灌
体水 质先 降后 升 , 文因 素非 常 明显 。 目前 富营 养化 程度 为 中营 养 , 要 污染 因子 波动 指 标 为 T 、N 叶绿 素 ap 水 主 PT 、 H值 几 个项 目。 x
同时 分析 了污染 因子 波 动 的原因 以及 氮 、 的来 源 。根据 当地 环境 、 济状况 , 出了控 制水 体 富营 养化 的建议 、 磷 经 提 方法 。 关 键 词 : 质 ; 营养 化 ; 策 水 富 对
a d Lf ce c ,S a g a e nUnv ri ,S a g a 0 6,C ia n i S in e h n h i e Oc a ies y h n h i 0 t 21 3 hn )
A BSTRA CT :Th d oo y,f n to nd s ca nvr n ntlo a g a s r orwe e ito u e e hy r lg u c in a o ile io me a fCh n t n Re e v i r n r d c d. Th trq l y d ci e e wae uai e ln d t
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 库水富营养化 问题也 日益突 出。 跟踪 、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探讨成因 , 而提 出预防 进

梅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调控防治对策

梅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调控防治对策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水 环 境 质 量 监 测 与 分 析
11监测 断 面 .
图 1 梅 江 流 域 水 质监 测 断 面 设 置 为 采 水 点 )
12监 测 指 标 与监 测 结果 分 析 .
结 合 梅 江 流 域 特 点 与监 测 项 目的 可 行 性 与 科 学 根据 梅江 流域 自然 概况 . 虑监测 结果准确 性 考 与 监 测 过 程 的 可 行 性 , 合 监 测 目的 、 的用 途 、 结 水 水 性 ,根据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 ( B 8 8 20 )中规 定 的基本 项 目:水 温 、H p 和废水 的均匀 性及人力 物力等 因素 . 同时照顾采 样 准 》 G 33 — 0 2
2水 环 境 质 量 评价 及 结果 分 析
以《 表水 环境质 量标 准 )G 3 3 — 0 2中的 地 ) B 8 8 20 ) ( I 类 水 质 标 准 作 为 评 价 标 准 对 梅 江 流 域 水 环 境 质 I I 量进行评 价 , 评价方法采用地表水综合 污染指数法 。 其分级标准 ( 见表 2 , )其计算公式 为 :
式 中 :_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 i 污 染 物 的 污 染 指 尸 P- 项
数 ;厂 i C 项污染 物 的监测平 均值 ; i 污染物 的 C 项 评 价 标 准 [.
表 2 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标准
标 准 <0 2 0 2~ . 04— . 07—10 . 2 0 . . 0 4 . 0 7 . . 10— . > . 20
P ∑ , _
=i , C
级别 清洁 较清洁
轻污染
中污染 重污染
严重污染

河道型水库水动力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

河道型水库水动力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

1 4 %和 4 9 %, 入库径流分别减少 了 2 3 %和 6 2 %, 水库 出库坝址附近水龄分别增 大 了6 6 %和 2 4 7 %, 支流区域水龄增 幅可 达8 1 %和 2 9 0 % 左右 , 可见水库水动力特征受气候条件影 响很 大 , 而支流区域受气候条件影 响更显 著. 不同气 候条件下 , 河道型水库分别呈现出河道 和深水湖泊 的双重特性. 丰水年时 , 坝址附近垂 向上水体 交换频繁 , 水龄 均匀 , 呈现 出河道 的 特性 ; 平水年与枯水年时 , 坝址 附近水体垂 向交换较弱 , 逐渐 呈现 出深水湖泊 的垂 向分层 特性. 另外, 流域分 布式水文模 型S WA T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 型 E F D C的联用 , 为弥补历史长系列 高频 监测资料的缺失 , 提高湖库水动力模型模 拟的精
◎2 0 1 3 b y J o u r n a l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L ak e S c i e n c e s
河 道 型 水 库 水 动 力 特 征 与 气 候 条 件 的 响 应 关 系
李 一平 , 滑 磊 , 王 沛芳 , 王 超 , 谈 永锋
( 1 : 河 海 大 学 浅 水 湖 泊 综 合 治 理 与资 源开 发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南京 2 1 0 0 9 8 )
( 3: N a n j i n g Wa t e r P l a n n i n g a n d De s i g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C o . L t d . , Na n j i n g 2 1 0 0 0 6, P . R . C h i n a )
双重特点 , 受气候 条件 的影 响则更为显著. 本文 以广东 省梅州 的河道 型水 库—— 长潭水库 为例 , 耦合 流域分布 式水文模 型S WA T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E F D C, 研究了河道型水库水动力特 征( 以水龄表征 ) 与气候 条件的响应关 系. 根据梅县

梅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07-2020年)

梅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07-2020年)

梅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07-2020年)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梅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8年6月目录1 总论 (1)1.1 规划目的 (1)1.2 规划原则 (2)1.3 规划编制依据 (3)1.4 规划范围与目标 (4)1.4.1规划范围 (4)1.4.2 规划期限 (4)1.4.3 规划目标 (4)1.5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5)2 社会经济概况 (6)2.1 城市自然地理概况 (6)2.1.1 地理位置 (6)2.1.2 自然环境概况 (7)2.2 社会经济概况 (9)2.2.1 人口增长趋势分析 (9)2.2.2 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0)2.2.3 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趋势分析 (13)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15)3.1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15)3.2 城市经济发展相关规划 (25)3.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28)3.3.1保护区土地利用调查方法 (28)3.3.2土地利用结构及面积 (28)3.3.3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评价 (28)3.4 社会经济发展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 (29)3.4.1 水资源供需预测 (29)3.4.2 经济发展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 (30)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31)4.1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 (31)4.1.1 评价指标 (31)4.1.2 评价方法 (31)4.1.3 水质评价结论 (36)4.1.4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污染类型 (37)4.1.5 不达标水源地数量、供水量及影响人口 (37)4.2 入河(库)水体水质现状评价 (38)4.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分析 (39)4.3.1 水质不达标水源地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分析 (39)4.3.2 水质不达标水源地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39)4.3.3 湖库型水源地生态现状分析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9)4.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价结论 (42)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分析 (43)5.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章建筑物调查分析 (43)5.1.1一级保护区 (43)5.1.2 二级保护区 (43)5.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源污染调查 (43)5.2.1城镇生活污染源 (43)5.2.2 工业污染源 (44)5.3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调查分析 (45)5.3.1 农村生活污染源 (45)5.3.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 (46)5.3.3 农田径流污染源 (46)5.3.4 城市径流污染源 (47)5.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预测 (47)5.5污染源调查分析结论 (48)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 (49)6.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 (49)6.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现状 (49)6.2需重新核定的水源保护区情况 (50)6.3保护区划分与核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5)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容量总量控制 (56)7.1进行容量计算水源地筛选原则 (56)7.1.1需进行容量计算的水源地数量和类型 (56)7.1.2不合格水源地水质类别和需要削减的主要污染物 (56)7.2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环境容量计算 (56)7.2.1.天然容量 (56)7.2.2理想容量 (57)7.2.3可利用环境容量的计算 (58)7.2.4各控制单元容量允许排放量的计算 (58)7.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及削减要求分析 (59)7.3.1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59)7.3.2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污染负荷削减分析 (59)7.4二级保护区容量计算及削减分析结论 (60)8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61)8.1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方案及投资 (61)8.2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61)8.2.1隔离防护措施 (61)8.2.2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61)8.2.3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63)8.2.4其他污染治理工程 (64)8.2.5保护区入河(库)污染物控制 (64)8.3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64)8.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65)8.4.1基本要求 (65)8.4.2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65)8.4.3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66)8.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67)8.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67)9 项目可达性分析 (71)9.1项目投资及预期效果 (71)9.2一级保护区整治方案可达性分析 (71)9.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71)9.4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73)10 规划投资及效益评估 (74)10.1规划项目投资与实施计划 (74)10.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分期投资情况 (74)11 规划实施保障 (75)11.1 资金和用地保障 (75)11.2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75)11.3组织和管理保障 (76)11.4规划中期评估 (77)附图1:梅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现状)图 (78)附图2:梅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划)图 (78)1 总论1.1 规划目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

梅州市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

梅州市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
相应一级保护区水域两岸河堤外坡脚向陆纵深1000米陆域范围。
粤环函[2002]102号
——
——
取消
原有宁江上取水口已取消多年,对应的水厂位置已建成小学。
6.2
新增
兴宁市溜石塘溪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
——
——
——
溜石塘溪吸水点下游100米起至福利水电站拦水坝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相应一级保护区水域两岸向外50m的陆域范围。
相应一级保护区陆域外边界向陆纵深1000m的陆域,相应二级保护区水域外边界向陆延伸至河堤外坡脚线,以及河堤外坡脚线向陆纵深1000m的陆域范围。
粤府函(2009)26号
——
——
取消
准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水域上游边界上溯7000m河段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相应准保护区水域外边界向陆延伸至河堤外坡脚线,以及河堤外坡脚线向陆纵深1000m的陆域范围。
相应一级陆域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水域两岸向陆纵深1000m或至沿河第一重山脊线分水岭集雨区内陆域保护范围。
准保护区
坳背轮泵站至良背约1.6km河段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坳背轮泵站至良背约1.6km河段向沿河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的集雨陆域
——
——
4
取消
五华县城
琴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一级
琴江大桥上溯2800m河段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整合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增取水口,按照防洪堤划定。
新增取水口位于原先梅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因此,整合原先保护区,新增取水口和原取水口均按照技术规范(国标2018)要求划定保护区域。
新城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起至下游100m多年平均水位对应的高程线下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广东梅州长潭水库水环境生态健康评估

广东梅州长潭水库水环境生态健康评估

广州 5 1 0 6 3 5 )
( 1 . 珠 江 流域 水 资 源 保 护 局 , 广 东 广 州
5 1 0 6 1 1 ; 2 . 华 南 师 范大 学 , 广东
要: 为尝试依 据水利部《 河流健康评估指标 、 标准 与方法 ( 试 点工作 用) 》 ( 1 . 0版) 和S L 3 9 5 -2 0 0 7《 地表 水资
恶化 、 河流形态结构破 坏 、 生境退化 , 以及重要或 敏感水 生生 物消亡 等问题 。河流健康 问题 十分 突出 , 河流生 态完整性 遭
到严重破 坏 , 严 重 影 响河 流 对 人 类 社 会 及 生 物 多 样 性 的支 撑
密度达 1 0 ’ 个/ L, 属较严重水华 。2 0 1 2年 9月 6日长潭水库 发生的蓝藻水华叶绿素浓度普遍 较高 , 在两个蓝 藻的集 中爆 发区都到 2×1 0 个/ L , 其 中在 库 首 段 甚 至 超过 了 6×1 0
谷段 中, 位 于 闽 粤 赣 3省 交 界 地 区 , 库尾与福建武 平县交接 , 涉及广东梅州蕉岭县 、 平 远 县 和 福 建 武 平 县 。长 潭 水 库 是 一
着人类社 会 , 也养育 着众 多的生物 。 长达 3 0余年 的我 国经济社 会 的快速 发展 , 全 国各 地 河 流不 同程 度地承受着过度排污 、 过度 引水 、 河 道结构 破坏 、 过 度捕捞 等多重胁迫 , 相应 地 出现 了水 文情势 显著 变化 、 水 质
为定期开展我 国重要江河湖库 “ 健 康诊断” 提供坚 实基 础 , 为
用) 》 ( 1 . 0版 ) ( 以下简 称《 方 法》 ) , 并 结合 珠江 湖库健 康 的
特色 , 水库 健康评估 指标体 系见表 1 , 包括 4个类 别 , 即水库 形态 , 水文情势 , 水质 状况 和水 生生 物针对 梅州 长潭水 库进

对长潭水库水环境质量的调查与监测

对长潭水库水环境质量的调查与监测
ຫໍສະໝຸດ 1 ∑I / ) n l
1= 1
其 中 : 为 污 染 物 的单 项 污 染 指 数 , 算 公 式 为 : i l P某 计 P C C; =/ 式 中 G 为 污 染 物 实 际监 测 浓 度 , 标准 浓 度 , C为 n为评 价 指 标 数 目, 据 计 算 的 各 监 测 断 面 的平 均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 照 分 级 标 根 对 准 进 行 地 表 水 污染 程 度 分 级 ( 如表 1 示 ) 所 。
4 水 库 水 环 境 质 量 的 评 价
根据水库污染源类 型、 藻爆发 时间、 模及监测 结果, 蓝 规 确 定 评 价 水 质 的 项 目主 要 包 括 总 磷 ( P 、 炎 ( N 、 炎 ( H 一 T)总 )氨 r N N 、 学 需 氧 量  ̄ O o 由于 水 库 是 饮 用 水 源 一 级 保 护 区 , )化 C D)。 选 择《 地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 33 — 0 2 1类对 上 述 水 体 常 规 (B 8820)1 指标进行评价。 根据 水 库 水 体 功 能 , 评 价 采 用 平 均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对 水 库 本 水 环 境 质 量进 行综 合 评 价 , 计算 公式 如 下 :
学 对 界 长 厶 墨 与古 环_ ~潭 技一 月 一 隼

库水 环 境 质 量 的调 查 与 监 测
李灿 光 方 洪 波
摘 要 : 文 通 过 分 析 长潭 水 库 , 水 环 境 造 成 的危 害 进 行 了论 述 , 本 对 分析 认 为 城 市 河 流 水 质 污 染 形 式 严 重 , 文 通 过 实例 提 出 了 防 治对 本 策。 关 键 词 : 环 境 ; 质 污 染 ; 状 ; 治对 策 水 水 现 防

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案例分享

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案例分享一、背景介绍水利工程在解决人们生活用水、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案例。

二、案例一:梅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梅江流域位于广东省的梅州市,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域。

由于过度开发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梅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修复梅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实施了梅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河道的清淤和固边工作力度,减少了水土流失的情况。

其次,在流域内增植了大量的湿地植物,提高了水域的生态环境。

此外,政府还注重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经过几年的努力,梅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了恢复。

水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湿地植被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加。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措施,水利工程的生态修复是可行的。

三、案例二:三峡枢纽区域生态修复三峡枢纽位于重庆市的长江中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由于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库充溢区面积增大,枢纽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修复三峡枢纽区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湿地恢复工程,增加了湿地的面积。

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能够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其次,政府推行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了水库的排放量,保护了下游河流的生态环境。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生态修复专家团队,对枢纽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经过多年的努力,三峡枢纽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修复。

湿地的生态系统逐渐完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提高。

这个案例表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和专业团队的参与。

四、结论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是解决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后坝体工程的运行及安全评价

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后坝体工程的运行及安全评价

的运 行情 况及 其 安全 性 能进行 分 析和 评价 ,得 出了坝体 运行 平稳 和 安全 达到 设计要险加 固;坝体 ;安 全评 价
中图分 类号 :TV697.3
文 献标 识码 :A
DOI编号 : 14025/j.cnki.jlny.2016.05 037

长潭水库 除 险加 固后 坝体 工程 的运行及安全评价
郑 翔
(台州 市黄岩 区长潭 水库 管理 局 ,浙 江 台州 318020)
摘要 :长 潭水 库是 浙 江省 的 大型水 利 工程 ,于 2002年  ̄2004年进行 了除险 加 固工程 。本 文基 于除 险加 固后 的坝 体监 测数 据 ,对 坝体
1概 况 长 潭 水 库 位 于 黄 岩 城 区 西 江 以 西 20公 里 处 的 永 宁 江 上
游 ,水 库 于 1958年 10月动 工 兴 建 ,1964年 】2月 竣 工 ,水 电 站 1967年并 网发 电。建 库初期 ,水 库功能 以防洪 、灌溉 为主 ,结 合 发 电 、养 殖 。库 容 为 6.91亿 立 方 米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104.27万 亩 ,灌 区 涉 及 三 区 二 市 (黄 岩 区 、椒 江 区 、路 侨 区 、温 岭 市 、临 海 市 沿 江 乡 镇 )。
大 坝 为粘 土斜 墙 砂 卵 石 坝 ,坝 基 高 程 7.55米 ,坝 高 36 5 米 ,坝 顶 高 程 44.05米 ,坝 顶 长 480米 ,宽 7米 。在 坝 顶 建 有 混 凝 土 挡 浪 墙 一 道 ,高 1.2米 ,迎 水 面 为 混 凝 土 预 制 块 上加 混 凝 土 大 栅 格 ,背水 坝 面 为 花 岗 岩 粗 料 石 护 。防 渗 方 面 ,大 坝 目前 采 用粘 土 斜 墙 、塑 性 混 凝 土 防 渗 墙 、截 水 槽 、铺 盖 『]_[I者 联 合 的 防 渗 措 施 。 2 大 坝 运 行 分 析

长潭水库水源地致污因素及保护策略定量分析

长潭水库水源地致污因素及保护策略定量分析
05 . 04 .5
至坝址 全 长 3 , m, 设 计 总 库 容 6 9 亿 m , 溉 面 积 0 6k 原 .1 灌
6 1 .3h 灌 区 范 围包 括 黄 岩 区 、 江 区 、 桥 区 、 岭 95 3 3 m , 椒 路 温 市 及 临 海 市 的 红 光 镇 。 由 于 安 全 原 因 , 库 于 20 水 0 2年 1 0月 1 6日开 始 进 行 除 险 加 固 ,0 5年 3月 通 过 竣 工 验 收 , 程 完 20 工
全体市民的心 。研究立足于水库 的实际情况 , 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 法 , 对水源地 近年来水质 指标变
动情 况 、 要致 污 因素 定 量 分 析 测 算 , 提 出 了防 治 策 略 , 水 源 地 水 质 保 护 提 供 依 据 。 主 并 为
关键词 : 长潭水 库; 水质状况 ; 致污 因素 ; 保护策略 中图 分 类 号 :V 2 T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总磷 的指标 波 动较 大 , 总氮 超 Ⅱ类 水 质 标准 的 占了全 年 的
13 总磷 的指 标 基 本 上 达 到 Ⅱ类 水 标 准 , 与 库 区 2 0 /。 这 0 6年
圈 3 0 8— 0 9取水 口水 质取 样总磷变化图 2 0 2 0
[ 收稿 日期 ]00— , 17 , 浙 经济师 , 士研 究生 , 硕 主要从 事水库运行、 管理研 究。
85 . 8
7. 5



・ 2 0年 一 08 ・一 2 ( 年 ・ 0) 9
库管理局 的中心工作 。经浙 江省水 资源 监测 中 心台 州分 中
心 每 月 采 样 分 析 可 知 , 20 自 0 3年 起 , 库 的水 质 基 本 符 合 饮 水 用 水 源 功 能 区 要 求 , 体 达 到 Ⅱ类 水 质 标 准 , 别 指 标 ( 总 个 总 磷、 总氮 ) 过 Ⅱ类 水 质 标 准 , 他 指 标 均 能 达 到 I类 水 质 标 超 其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2.31•【字号】梅市府函〔2015〕238号•【施行日期】2015.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梅市府函〔2015〕2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现将《梅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环境保护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31日梅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和《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粤府〔2015〕131号)部署,深入推进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巩固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水十条》的各项要求,坚持“水系入手、截污为先、方式多样、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对水环境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多赢,建设富庶、美丽、幸福、和谐梅州。

(二)编制原则。

1.质量主线、协调发展。

以水质目标管理为主线,按照“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要求,确定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城市水体等水体质量巩固与改善目标,明确我市实施《水十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

第30卷第8期2 0 1 2年8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8Aug.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8-0041-04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郭 鑫,姜翠玲(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针对近年来长潭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现象,分析了三个常规监测断面2007~2011年间各项水质指标年际变化趋势,利用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对长潭水库水质的营养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其水体现状为中营养状态,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上游来水携带的污染物,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素,并从控制污染源及清除底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质;营养化;成因;对策;长潭水库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1-11-16,修回日期:2012-02-22作者简介:郭鑫(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水科学,E-mail:hehaiguoxin@163.com 长潭水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地处括苍山东南、永宁江上游黄岩西部,距市区22km,是浙江省台州市和温岭市几百万人口生活用水和数万家企业生产用水及农业用水的水源。

库区集水面积441.3km2,水域面积45km2,总库容7.32×108 m3,最高水位42m,正常水位36m。

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 935mm,径流量5.56×108 m3。

水库集雨区包括平田乡、上郑乡、上垟乡、屿头乡、富山乡、宁溪镇和北洋镇部分区域,库区主要三条入库支流分别为宁溪镇的黄岩溪、屿头乡的柔极溪和上垟乡的上垟溪。

宁溪镇、屿头乡、上垟乡三个乡镇共有104个行政村,居民67 092人,分别占水库集雨区总行政村和总人口的59.78%、61.98%,说明长潭水库三大入库支流流域居住了集雨区的大部分人口,并以农业生产为主。

梅州城区后备水源地水文地质环境评价

梅州城区后备水源地水文地质环境评价
象 。通 过论 述 、评 价 ,最 终 认 为 该 项 目可 行 。
关键词 后备饮 用水 水源地
水文地质 自然地 理环境
水质
梅州
梅州 城 区位于 梅江 中游 ,依梅 江两岸 而建 ,是 梅州 市 的政 治 、经 济 、文 化 、交 通枢 纽 中心 和世
界 客家文 化 中心 。 2 0 年 8月之前 ,梅州城 区以梅江为饮用水 水源 ,清凉 山水库供水 工程建 成后 ,已成 为梅州 城 区 02
梅州 市气 候 属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 日照 、雨 量 充 足 ,年 平 均 气 温 2. ℃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12
14 2 9mm, 均相 对湿 度 7 ,多 年平均蒸 发量 在 9 6 14 6mm 之 间 。 7 . 年 8 9 ~ 0
拟建 的叶 田水 库 、梅南 水库 、蓝溪 水库 和大 密水库 ,分别 位 于梅 江 右岸 一 级支 流 莲江 河 ( 江 莲 溪) 、龙 岗河 ( 屋水 ) 古 、罗 田河 和大 密河 的中上 游 ,距 梅州 市 区 8~ 4 m,与 清 凉 山水 库 同处 莲 0k
最终评 述 “ 后备 水源 地” 的建设 是否 可行 。
1 工 作 区 自然 地 理 环境
工作 区位 于梅州市 区南部 的梅 县 畲江镇 、梅南 镇 和梅 江 区长沙 镇 ,地 理坐 标 :东 经 160 2~ 1。23”
1 61 0 、北 纬 2 。71 2 。 15 1 。2 1 35 2~ 41 3。属低 山丘 陵 区 ,地貌 形 态 以 山体 大 、地 势 高 峻为 特征 ,千 米 以上 山峰颇 多 ,植被 发育 ,莲花 山脉 是梅县 与 丰顺 县 的 自然 分界 。
万 r。 n ,大大超 过清 凉 山水 库供 水工 程现有 的年 供水 能力 ,显 然 不能 满足 梅 州城 区发展 的需水 要 求 ,

长潭水库生态湿地建设构想及效益分析

长潭水库生态湿地建设构想及效益分析

长潭水库生态湿地建设构想及效益分析
蒋思军;张君伟
【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为最大限度减少长潭水库主要入库溪流携带污染物入库的总量和浓度,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保障入库水质安全。

根据长潭水库实际情况,对溪流入库口建设生态湿地提出了设想,并对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总页数】3页(P21-22,30)
【作者】蒋思军;张君伟
【作者单位】黄岩长潭水库管理局,浙江台州3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7.21
【相关文献】
1.天津市于桥水库生态湿地建设构想
2.长潭水库城镇管道供水效益分析及展望
3.长潭水库生态湿地建设构想及效益分析
4.长潭水库生态湿地建设构想及效益分析
5.环保、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生态湿地营造——以长潭水库小坑溪与象岙溪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梅州长潭水库水环境生态健康评估黄鹤1,李冬2,赵晓晨3(1,3.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广州,510611;2.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5)摘要:本文采用采用水利部《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试点工作用)(1.0版)》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对湖库富营养化的评价要求,对韩江流域广东梅州长潭水库2011年流量实测数据、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和浮游植物监测数据等对长潭水库水环境、水生态状况进行健康评估。

关键词:长潭水库、健康评估、富营养化1.前言河湖水系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由河湖水系所支撑的河湖生态系统是地表最富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也养育着众多的生物。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达30余年的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河流不同程度地承受着过度排污、过度引水、河道结构破坏、过度捕捞等多重胁迫,相应地出现了水文情势显著变化、水质恶化、河流形态结构破坏、生境退化,以及重要或敏感水生生物消亡等问题,河流健康问题十分突出,河流生态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河流对人类社会及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在面临着“水多、水少、水浑”等传统水问题外,更日益面临着“水丑、水死”的严峻问题。

河湖健康的保持及恢复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及河湖健康的维持和恢复近年来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河湖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被全社会所认可。

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健康的代言人,我国水利部门除了承担着防洪兴利的传统任务外,河湖生态恢复及河湖健康的守护重任也责无旁贷。

河湖健康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流域综合管理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对河湖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评价,还可以为河湖生态修复的进程进行监测,从而不断地为河湖健康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是河湖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21世纪初开始陆续引入河湖健康评价的理念,并在水利系统和其他部门迅速得到积极的回应。

国家和水利部门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水和谐的理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思路。

2.调查评价对象及评价方法梅州长潭水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石窟河长潭峡谷段中,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库尾与福建武平县交接,涉及梅州蕉岭县、平远县和福建武平县。

长潭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库,亦为蕉岭县备用水源地。

近年来,长潭水库水质的持续恶化,2008年11月份,长潭水库库尾粤闽省界至下游白沙塘之间漂浮大面积蓝绿色薄膜,此次微囊藻水华细胞密度达109个/L,属较严重水华。

2012年9月6日长潭水库发生的蓝藻水华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在两个蓝藻的集中爆发区都到2×108个/L,其中在库首段甚至超过了6×108个/L。

水体发生蓝藻爆发的频率增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已经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文根据《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试点工作用)(1.0版)》(以下简称《方法(1.0版)》),并结合珠江湖库健康的特色,水库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1所示,包括四个类别,即河湖形态,水文情势,水质状况和水生生物针对梅州长潭水库进行水环境生态健康评估。

表1水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表评价水体健康要素指标类别评价指标长潭水库河湖形态(RM)湖滨带状况(RS)湖滨带状况河湖连通性(RC)连通阻隔指数水文情势(HR)流量过程(FD)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偏离指数生态流量(EF)日径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比率水质状况(WQ)DO水质(DO)DO耗氧有机物(OCP)COD、BOD5、氨氮富营养化(EU)总磷、总氮、叶绿素a、COD 水生生物(AL)浮游植物(PP)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3.长潭水库健康评价内容1)河湖形态评估(1)湖滨带状况(RS)长潭水库湖滨带状况评估于现场查勘了7个调查点,见图1,分别为水质检测点位的W2-W8。

图1梅州长潭水库水环境、水生态调查点位图根据长潭水库库区消落带调查表中的数据,参照湖滨带状况的计方法,可得出长潭水库库区的湖滨带状况分数,如表2所示。

表2长潭水库湖滨带状况评估分数表序号消落带调查点位消落带状况分数RSr1W272.02W368.53W472.04W570.55W669.06W770.57W868.5注:岸坡稳定性指数(BKS评估要素包括:湖岸坡倾角、湖岸高度、基质特征岸、湖岸坡植被覆盖度和坡脚冲刷强度。

(2)连通阻隔状况(RC)由于长潭水库没有设置鱼道,并对部分鱼类迁移有阻隔作用,连通阻隔状况分数为25分。

(3)形态评估赋分(RM)长潭水库河态评估赋分见下表4所示。

表4长潭水库形态评估分数表序号消落带调查点位RSr RSw RCr RCw RMr1W272.00.7250.357.92W368.50.7250.355.53W472.00.7250.357.94W570.50.7250.356.95W669.00.7250.355.86W770.50.7250.356.97W868.50.7250.355.5注:RMr=RSr*RSw+RCr*RCw,式中RSw和RCw分别为湖滨带状况和河湖连通性指标权重,权重分别为0.7和0.3。

2)水文情势评估(1)入库流量过程变异程度评估长潭水库入库流量变异程度评估结果见表5。

从中可以看出,长潭水库入库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指标为1.42,得分仅为39分,说明与天然流量相比,评估年长潭水库入库流量变异程度较大。

表5入库流量过程变异程度评估结果表评估水体FD FDr长潭水库 1.4239注:FD指现状开发状态下,水库评估年内实测月径流过程与天然月径流过程的差异。

(2)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评估根据长潭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推求水库水位-面积曲线关系,并对面积求二阶导数后得知,在Z=144.2时,ΔF/ΔZ出现最大值,则按照形态分析法确定最低生态水位ZminE为144.2m,高于死水位(136.5m)。

长潭水库评估年份内60日平均水位低于ML,故长潭水库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为0分。

图2长潭水库水位-库容曲线(3)水文情势评估结果水文情势评估结果见下表6所示。

表6水文情势评估结果评估湖库FDr FDw EFr EFw HRr长潭水库390.300.712注:HRr=FDr*FDw+MLr*MLw,式中HRr为水文情势评估分值,FDw、MLw分别为入库流量过程变异程度、生态水位满足程度的指标权重,分别取0.3、0.7。

3)水质状况评估长潭水库水质指标状况赋分结果见表7;长潭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赋分结果见表8;长潭水库水质状况评估结果见表9。

表7长潭水库水质指标耗氧有机物OCP赋分结果序号水质监测断面DO赋分COD BOD5NH3-H OCP赋分1W21001001001001002W31001001001001003W41001001001001004W51001001001001005W61001001001001006W71001001001001007W895100100100100注:监测结果优于水质目标标准限值,则赋分100,若低于V类标准值,则赋分0,在此区间采用插值法赋分。

表8长潭水库水质指标富营养化状况赋分结果序号监测断面总磷总氮叶绿素a COD MN 富营养化程度值EU赋分1W272.8062.6747.0044.0056.6243.42W373.3061.6741.3341.5054.4545.53W470.5061.6742.8340.5053.8846.14W572.9061.0042.1741.5054.3945.65W672.3061.3342.0039.5053.7846.26W768.6060.6744.8340.0053.5346.57W867.5060.6739.5041.5052.2947.7注:富营养化指标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中提出的标准。

表9长潭水库水质状况评估结果序号监测断面DOr OCPr EUr水质状况赋分结果1W210010043.443.42W310010045.545.53W410010046.146.14W510010045.645.65W610010046.246.26W710010046.546.57W89510047.747.7注:水质状况指标之间的评估采用最差值法,即取各类指标赋分值的最差值作为该库区水质状况的评估分值。

4、水生生物长潭水库浮游植物共检出蓝藻门、緑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裸藻门5门33种。

大部分种类属于硅藻和绿藻,其中,绿藻13种(占总数的39%),硅藻9种(占总数的27%),其它3个门2~6种(合计占总数的34%)(图3)。

图3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示意图根据对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进行计算,由结果可知,浮游植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1.77~3.06,均值2.65(见表10及图4)。

均匀度指数为0.48~0.77,均值0.68(图5)。

表10长潭水库枯水期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指数W2W3W5W7多样性指数 3.01 1.77 2.76 3.06均匀度指数0.770.480.710.75图4长潭水库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图5长潭水库均匀度指数根据上述数据,对长潭水库浮游植物指标进行赋分,赋分结果见表11。

表11长潭水库浮游植物评估结果序号监测断面多样性指数分值均匀度指数分值浮游植物赋分1W2 3.011000.77100100.02W3 1.77560.489676.03W5 2.76910.7110095.54W7 3.061000.75100100.05、指标体系综合评估本次水库健康评价分为5级:理想状况、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80~100之间为理想状况,60~80之间为健康,40~60之间为亚健康,20~40时间为不健康,0~20为病态。

本次长潭水库指标体系四大指标综合评估结果见表12所示,由表可知,长潭水库综合评分为48.3分(<60分),属亚健康。

表12长潭水库综合评估结果序号监测断面RMr RMw HRr HRw WQr WQw ALr ALw综合评估1W257.90.2120.243.40.3100.00.357.0 2W355.50.2120.245.50.376.00.350.0 3W457.90.3120.346.10.4//39.44W556.90.2120.245.60.395.50.356.1 5W655.80.3120.346.20.4//38.8 6W756.90.2120.246.50.3100.00.357.7 7W855.50.3120.347.70.4//39.3总分48.3图6长潭水库健康评估报告卡参考文献[1]《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试点工作用)(1.0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