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房屋简史

合集下载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被动式建筑在欧美1991年,最早一批被动式建筑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

之所以叫“被动屋”,是因为这种建筑采取了特殊设计,使得室内取暖主要来自“被动源”,如太阳光、室内电器的散热以及居住者本身散发的体温。

“被动屋”的墙壁可达50厘米厚,中间10厘米为实墙层,实墙的内外层各20厘米,均为隔热纤维材料。

窗户也改过去的两层隔热玻璃为三层,并在夹层中充氩或氪等稀有气体。

为实现节能目标,“被动屋”采用了“可控室内通风装置”,使室内废气中的80%以上可以转换为热能,同时,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

室内几乎没有灰尘,一年四季都有“春天般的空气”,许多用户感觉“完全与五星级宾馆房间一样”。

由于空气流动和墙体保温,房屋内的物品也绝不会发潮、生霉。

“被动屋”冬天也可以借助地热进行辅助供暖,耗电量很小。

1996年冬天,德国奇冷,但即使没有这样的热能泵,20平方米的房间只要安装两个75瓦的白炽灯,室温仍可达到20摄氏度,而此时室外温度为零下14摄氏度。

换句话说,只需一个吹风机的用电量,即可满足整个房屋的取暖要求。

1996年“被动式节能屋研究所”(P assivhaus-Institut)在达姆施塔特成立,该所致力于推广和规范被动式房屋的标准。

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被动式房屋落成。

作为被动式建筑的诞生地,所以德国的探索与实践也最为前沿。

一般而言,这类建筑往往使用超厚的隔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来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

即便是需要提供其它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他们采用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150~200mm厚的建筑外墙外保温,三层玻璃等保温、遮阳系列措施来降低建筑围护墙体传热能耗,同时再通过围护墙体蓄热设计来提供冬夏两季的冷热源,例如夏季每天凌晨2~8时通过通风给围护墙体蓄冷,冬季则白天通过射入窗户的阳光给室内墙体蓄热。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历程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历程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历程说起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家可能有点懵,心想这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

它就是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和技术,让建筑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简单来说,就是让房子自己“省电”。

别看这个名字挺复杂的,实际原理并不难懂。

我们都知道,天气一冷家里就得开暖气,天气一热空调不能停,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多建筑都像是“能量大漏斗”?暖气、空调的热量和冷气都跑了,能效不高,电费一大堆。

被动式建筑呢,就是要避免这种“浪费能源”的局面。

这种建筑方式最早起源于德国。

那会儿,欧洲很多国家都被冻得瑟瑟发抖,能源紧张得不行。

德国就开始琢磨怎么做一栋房子,既能保持室内温暖,又能不让热量像漏水一样流失。

于是,1980年代,德国的“被动房屋”概念诞生了。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增加建筑的保温性,减少对外界的热量需求。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给房子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袄?但是这个棉袄可不是一般的棉袄,隔热、保温、通风都能做到超一流,让你夏天不闷热,冬天不寒冷。

随着技术的进步,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节能大潮”。

到了21世纪初,被动式建筑的概念在欧洲风靡一时。

不光是相关部门开始支持,连普通民众也越来越喜欢这种既环保又省钱的建筑方式。

其实你想想看,谁不想住进一个既舒适又省钱的家呢?但要把这种技术推广开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毕竟,想让建筑商、设计师和普通老百姓都接受这种新颖的理念,得花点力气。

你可能会有点疑惑,为什么叫“被动式”?这其中有点门道。

被动式并不是指房子在“躺着不动”,相反,它是指通过设计上的巧妙布局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建筑尽可能减少对外部能源的需求。

它不像传统的建筑那样依赖空调、暖气,而是通过厚实的墙体、三层玻璃窗、良好的密封性等手段,让室内温度稳定舒适。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聪明的“自我调节系统”。

就好像一只聪明的小狐狸,外面再冷,里面依旧温暖如春,外面再热,里面依然清凉宜人。

在技术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节能设计。

(完整word版)被动房

(完整word版)被动房

(完整word版)被动房被动房1.被动房概念的提出被动式建筑或者被动房的概念在德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

世界第一幢被动式标准的建筑是位于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城区的一幢普通的三层高居住建筑,1991年经过节能改造以后投入使用,年终端耗能降低了约78%,从年能耗略高于160千瓦时每年每平米(kWh/m2a)(按照德国热保护条例95标准建造)降到1992年以后的年均约35千瓦时每年每平米。

实测结果除1992年因墙体升温等原因略高之外,其余各年均达到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参数。

建筑节能与气候保护的紧密关系更加确立了其在能源战略中重要地位,被动式建筑概念也随之开始走红,并在德国开始大面积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海德堡市(Heidelberg)火车总站南侧的新城区总面积达到116公顷。

这个城市发展项目将全部采用被动式建筑标准建设,2009年开始地面施工,项目开发期为15到20年,目前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群。

其口号为“核心社区、能源高效、自然绿色”。

说实话,刚刚接触到『被动式建筑』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有些异样,颇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感觉,经过查阅资料最后总结出:『被动式建筑』就是被动方式利用太阳能,这个说法也基本为专家人士所赞同。

但是细究,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被动利用太阳能?什么是主动利用太阳能?屋顶架设太阳能板(发热或发电)并为建筑供能算是主动还是被动?时下各种保温窗户(甚至被动式窗)是否属于主动利用太阳能?带着这些问题,我曾经查阅了关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的被动式建筑研究所的资料。

众所周知,被动式建筑在德国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最常见几项技术参数指标如:供暖需热量* < 15 kWh/m2a(终端能源Endenergie),压力测试换气次数n50 < 0,6 h-1,一次能源(Prim?renergie)需求量* (包括热水供应和家电用电等全部需能量) < 120 kWh/m2a等(*供暖居住面积)(注:在以后文章里将陆续介绍终端能源与一次能源的区别)。

被动式房屋技术简介

被动式房屋技术简介

被动式房屋技术简介1 被动式房屋概述被动式房屋指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建筑物对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

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被动式建筑手段,如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来实现室内舒适的热湿环境和采光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或完全取消这类设施。

德国最早提出该概念,德国从1977年颁布第一部保温法规到2012年进一步修改建筑节能条例(EnEv),共经历了六个节能阶段,建筑采暖能耗已由最初的200kWh/(m2a)下降到目前45kWh/(m2a)的水平。

2011年德国提出了新的房屋节能目标:自2019年1月1日起,将政府办公建筑建成近零能耗房屋;自2021年1月1日起,将所有新建房屋建成近零能耗房屋。

德国Rongen Architekte 建筑师事务所提供的德国被动式房屋主要指标见表1和表2。

表1 德国被动式房屋主要指标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Passive HouseInstitute)的认证指标如表2。

表2 德国被动房认证指标2 被动式房屋的核心技术被动式房屋诞生于德国,德国气候与我国北方相似,属于寒冷气候区,采用主要高新节能技术包括无热桥的高效外保温系统、采用双Low-e高性能保温隔热外窗、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房屋良好气密性、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化控制。

(1)无热桥的高效外保温系统屋顶、外墙和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要满足K≤0.15W/(m2.k)。

非透明外围护结构需要用较厚的保温材料完整包覆,不得出现由梁、板、柱等形成的结构性热桥,不得出现结露发霉现象。

对于不可避免的由金属连接件造成的热桥要采取阻断热桥设施。

这种构造措施使得整个外围护结构起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2)采用双Low-e高性能保温隔热外窗外窗具有良好的采光、隔热和保温性能。

外窗要满足传热系数K≤0.8W/(m2.k)、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0.35、玻璃选择性系数S≥1.25的性能要求。

被动房的概念

被动房的概念

被动房的概念、发展、要求发展历史"被动房" 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 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 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 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

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Passive House DarmstadtKranichstein),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办公楼energon于2002年建于德国的乌尔姆。

按照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要求,建筑必须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被动房"。

"被动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

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的标准要求,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共计有6000多栋被动房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投入使用。

而"汉堡之家"将成为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

2009年6月,德国能源署在"德中同行--沈阳站"的活动中,大力宣传了"被动房"理念。

项目案例汉堡之家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汉堡之家是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是上海世博会德国汉堡市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

"汉堡之家"每平米一年消耗相当于50度电的能量,仅相当于普通办公楼的1/4。

它在屋顶上安装的光能利用设备可以提供建筑所需电能的90%,而地源热泵装置则为整个建筑的制冷和供暖供给能量。

被动房简史

被动房简史

被动房简史关于被动房的发展史,估计大多数小伙伴不一定会知道,第一个符合被动房要求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而是弗莱姆(Fram)号极地探险船,由探险家福瑞德约夫·南森(Fritjof Nansen)于1883年建造。

弗莱姆(Fram)号极地探险船他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墙面覆盖着煤焦油毡,里面填满了软木屑,外包一层软杉木,软杉木外面还有一层厚厚的油毡,之后是油布做的气密层,最后再用木头包裹作为外墙面。

窗户由3层玻璃或者其他方法保护,以防止霜冻进入室内。

即使温度计显示外面是5℃或者-30℃,我们都不需要火炉来供暖。

通风是完美的······因为它完全依靠通风设备来抽取室外的冷空气。

这样一来我觉得可以把炉子灭了,它只不过是个累赘而已。

”直到100年后,在沃尔夫冈·菲斯特(Wolfgang Feist)教授的长期推动下,“被动房”的概念才被世界广泛了解和认可,菲斯特教授因此为誉为世界“被动房之父”。

作为当代被动房的发明奠基人和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HI)的所长,从菲斯特教授近三十年的努力可以看得出:长期地坚持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必然会产生价值。

世界被动房之父—WolfgangFeist自1988年起,菲斯特就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设计能使建筑更具可持续性、更加节能,在建筑师Bott和Ridder的帮助下,菲斯特于1991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世界上第一栋被动式房屋,展示了他对未来建筑的构想。

该建筑为联排式房屋,共有四户,集节能、舒适、经济、高保温隔热的门窗及建筑墙体、具有热回收的通风系统以及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于一体。

1995年,美国能效先驱Amory Lovins去参观了该项目后说,“这并不仅仅是一次科学试验,这是一个解决方案。

通过重新设计细部构造来减少成本增量是完全可行的”。

世界第一栋被动式房屋在这个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菲斯特教授于1996年在德国创立了被动房研究所(PHI),致力于研究被动房技术、制定被动房标准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被动式建筑建造技术。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被动式建筑在欧美1991年,最早一批被动式建筑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

之所以叫“被动屋”,是因为这种建筑采取了特殊设计,使得室内取暖主要来自“被动源”,如太阳光、室内电器的散热以及居住者本身散发的体“被动屋”的墙壁可达50厘米厚,中间10厘米为实墙层,实墙的内外层各20厘米,均为隔热纤维材料。

窗户也改过去的两层隔热玻璃为三层,并在夹层中充氩或氪等稀有气体。

为实现节能目标,“被动屋”采用了“可控室内通风装置”,使室内废气中的80%以上可以转换为热能,同时,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

室内几乎没有灰尘,一年四季都有“春天般的空气”,许多用户感觉“完全与五星级宾馆房间一样”。

由于空气流动和墙体保温,房屋内的物品也绝不会发潮、生霉。

“被动屋”冬天也可以借助地热进行辅助供暖,耗电量很小。

1996年冬天,德国奇冷,但即使没有这样的热能泵,20平方米的房间只要安装两个75瓦的白炽灯,室温仍可达到20摄氏度,而此时室外温度为零下14摄氏度。

换句话说,只需一个吹风机的用电量,即可满足整个房屋的取暖要求。

1996年“被动式节能屋研究所” (Passivhaus-Institut) 在达姆施塔特成立,该所致力于推广和规范被动式房屋的标准。

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被动式房屋落成。

作为被动式建筑的诞生地,所以德国的探索与实践也最为前沿。

一般而言,这类建筑往往使用超厚的隔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来达到咼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

即便是需要提供其它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他们采用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150〜200mm厚的建筑外墙外保温,三层玻璃等保温、遮阳系列措施来降低建筑围护墙体传热能耗,同时再通过围护墙体蓄热设计来提供冬夏两季的冷热源,例如夏季每天凌晨2〜8时通过通风给围护墙体蓄冷,冬季则白天通过射入窗户的阳光给室内墙体蓄热。

图说被动房的前世今生

图说被动房的前世今生

图说被动房的前世今生房子作为人赖以生存的居住空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建筑风格更新换代,进入百花齐放阶段直到被动式建筑出现,让建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历史上第一次被动式理念探索是通过一搜极地考察船恒温恒湿的舒适船内体验,萌发了人们对建筑功能性的探索,这在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动式建筑理念被正式提出1980年代,德国建筑物理学家F博士正式提出被动式建筑理念。

这掀起建筑史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意味着全新的生活时代到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首个真正意义的被动式建筑诞生1991年,世界上第一座被动房建筑终于在年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建成,而且从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千禧年,在德国首个被动房社区形成2000年,在德国建成首个被动房小区,低能耗、生态绿色的建筑,在德国掀起一场健康生活运动。

被动式建筑的影响力开始向世界蔓延。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名为“汉堡之家”的高节能建筑备受瞩目因其建造成本低,节能减排效果好,室内恒温、恒静让参观者印象深刻,这便是被动式建筑第一次在中国亮相。

2014年浙江我国首个被动式建筑酒店建成该酒店大楼共计五层,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36间一室的员工公寓、6间两室的行政套房,以及4间三卧室的样板公寓组成。

2014年,新疆“幸福堡”落成新疆气候多变,但被动式建筑也不甘落后,临街商业独栋,室外气温零下20℃内,也无需供暖,被动式建筑保证室内四季如春。

2016年,PHI系统培训在中国全面铺开2016年始,绿色建筑研习社首期全中文考试,共有45名专业人士通过考核,获得PHI设计师/咨询师国际认证,这标志在中国超低能耗建筑人才培训进行规模式发展阶段。

2016年,被动房在山东省全面发展山东省是国内被动式建筑示范区,其中山东城建学院被动式教学楼,是示范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被动式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左右。

被动房基础知识

被动房基础知识

被动房基础知识“被动房”在中国的学名被称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通过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和气密性,使建筑对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依靠太阳辐射、地热等增温和建筑室内人体和设备的散热,来维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可降低建筑能耗90%以上。

“被动房”的概念始于1996年,最早的‘被动房’建于德国1999年,每户为90平方米的三居室,主体为木质结构。

这种房屋建筑成本仅比普通房屋高7%,但运行成本非常低,利用太阳能供热,供电可自给自足,2004年全年一户的供暖、供水、供电仅为114欧元。

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办公楼energon于2002年建于德国的乌尔姆。

按照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要求,建筑必须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被动房”。

“被动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

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的标准要求,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目前共计有6000多栋被动房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投入使用。

汉堡之家是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是上海世博会德国汉堡市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

“汉堡之家”每平米一年消耗相当于50度电的能量,仅相当于普通办公楼的1/4。

它在屋顶上安装的光能利用设备可以提供建筑所需电能的90%,而地源热泵装置则为整个建筑的制冷和供暖供给能量。

被动式建筑概念的核心标准包括:1、能耗需求标准是15千瓦小时每年每平方,即保持室内温度在22-26℃的恒温区间内,制热和取暖需求为每年每平方消耗不多于15度电。

2、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的年一次能源消耗≤120kWh/(平方米每年)3、气密性:n50≤0.6/h“被动房”建筑经过欧洲国家不断研究与实践,已经发展出比较成熟的设计、建造和评价体系。

从大量建成项目的效果看,“被动房”建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被动房技术介绍

被动房技术介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 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主旋 律。
被动房能耗是我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1/3以下, 被列为“十二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建设领域节能低碳发展的 重要内容。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空气质 量、温度、湿度无不与我们的生活密 切相关。以室内环境为例,研究证实 人的一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 的,老人和儿童的时间更是长达90% 以上。
被动房体型系数
一、被动房基础知识
外围护节能系统
部件 屋面 外墙
节能建筑(中国) U< 1.0W/(m2K) U<0.7W/(m2K)
常规建筑(德国) U< 0.20 W/(m2K) U< 0.28 W/(m2K)
被动式建筑 U< 0.15 W/(m2K) U< 0.15 W/(m2K)
一、被动房基础知识
市场人员口述 销售良好
被动房热桥
一、被动房基础知识
女儿墙热桥 地下室顶板热桥
阳台板热桥
百叶窗热桥 外墙底部热桥
一、被动房基础知识
气密性设计 气密性指标:鼓风门测试值(n50 < 0,6 h-1)
为什么要重视气密性
避免建筑损坏:
防止结露产生的建筑损坏
提高能效:
降低通风热损失
居住质量和舒适度:
避免穿堂风
保证热舒适度,避免“冷空
第一个真正功能性意义的被动房不是房屋, 而是一艘极地考察船: Fridtjof Nansen (1893)
一、被动房基础知识
被动房发展背景
50% 的能源消耗来自建筑的建造和使用
中国每年新增20亿平方米建筑,占到世界总量 的50%
中国46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5%为非节能 建筑,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普及知识】什么叫被动式房屋?

【普及知识】什么叫被动式房屋?

【普及知识】什么叫被动式房屋?1一、简介1、被动式节能屋(德语:Passivhaus)又可译为被动式房屋,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节能建筑物。

被动式房屋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

被动式房屋不仅适用于住宅,还适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幼儿园、超市等。

被动式房屋的概念最早源于瑞典隆德大学的Bo Adamson教授和德国达姆施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Institut für Wohnen und Umwelt)的Wolfgang Feist博士在1988年5月的一次讨论。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德国黑森州政府的资助,被动式房屋的概念逐步确立起来。

1990年最早的一批被动式房屋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

1996年(Passivhaus-Institut)在达姆施塔特成立,致力于推广和规范被动式房屋的标准。

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被动式房屋落成。

2、19世纪70年代,建筑师和科学家就开始研究零能耗的房屋,把能耗降到零是十分苛刻的,尽管从理论的角度它是可行的,但是因为极高的造价和复杂的工艺,至今为止还只是停留在科研项目层面。

低能耗建筑(供热能源需求用量< 70 kWh/m²a),因其优越的性能价格比,所以很快的普及开来。

)【金土地】随着节能的需求更为迫切,被动式节能屋发展开来。

如果把被动式节能屋结合上更多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那么也就实现了“零能耗”的房屋,因为没有谁愿意住在一个没有冰箱和电视的房子里。

3、截止至2010年,仅在德国就有13000多座被动式节能屋投入了使用(2012年全世界有37000座),有独栋房屋、公寓、学校、办公楼、游泳馆等。

特别是多层建筑,更能体现它的优势,例如位于Innsbruck的能容纳354个住户的“Lodenareal”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建筑。

【新能源开发】4、被动房屋的基本原则就是能效。

杰出的保温墙体、创新的门窗技术、高效的建筑通风、电器节能都是解决能效的基础。

被动式房屋概述

被动式房屋概述

所谓被动式房屋指仅依靠建筑本身的构造设计,就能到达舒适的室内温湿度,满足…冬暖夏凉‟的要求,不需要单独再供应能量(如:电、热、冷等)的建筑,即:不需要…主动‟提供能量的这样一种建筑”。

其实,也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所谓“被动式房屋”,就是采用现代保温隔热技术手段,建造的新一代的节能建筑。

被动式房屋不仅适用于住宅,还适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幼儿园、体育馆等。

世界第一座被动式房屋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式房屋( Passive House Darmstadt Kranichstein),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96 年,Wolfgang Feist博士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创建了被动式房屋研究所(Passivehouse Institut ,PHI),该研究所是目前被动式建筑研究最权威的机构之一。

如今,在欧洲很多国家和美国都建立了被动式房屋的研究机构。

被动式房屋发展被动式房屋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住宅,目前已经广泛的用于世界范围内不同气候条件的下的各类建筑,其中包括公寓、学校、超市、工厂、写字楼等。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万栋被动式房屋,其中大约5600栋已经获得PHI认证(来源:PHI2013年4月统计数据)。

被动式房屋的优点能耗低高性能的外保温,无热桥设计、气密性良好的外围护结构这三大特征,是影响被动房能耗的关键因素。

被动式房屋与传统建筑相比能节约90%的能耗,较新型建筑也能节约超过75%的能耗。

舒适性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被动式房屋并未以牺牲舒适性为代价。

相反高性能的外维护结构就如同给整个房屋穿上了羽绒服,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同时通过室内的新风系统提供足够的、清洁的新鲜空气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

可持续性极低的能源消耗,使得被动式房屋大大降低了非再生能源的消耗,再通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从而使得被动式房屋有效的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大气保护做出来重要的贡献。

你不能不知道的关于被动房的前世今生

你不能不知道的关于被动房的前世今生

被动房起源于欧洲的德国,从第一个被动房建成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

如今,被动房标准的建筑物,在德国已经成为新建建筑的基准。

德国的建筑节能指标,是直接用建筑物一次能源消耗指标来衡量的。

从德国的近几十年的节能要求变化来看,世界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直接持续到今日,你会发现,被动房确实已经成为建筑节能要求的基准。

我国对于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是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子能耗为基准条件,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建筑节能指标要求。

大体上来说,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从1986年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步,1986年建设部颁发《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1986,目标是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采暖能耗基线的基础上实现节能30%;第二步,从1986年开始,在第一步节能目标的基础上节能30%,节能率达到50%;第三步,在第二步节能目标的基础上再节能30%,节能率累计达到65%。

采取以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率先推行,逐步向其他省市扩展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市以及南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建筑节能都已到了第三步。

北京市颁布的新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则标志着75%节能率时代的到来。

以北京市为例,我们将北京市地区的建筑节能发展历程,选择其中的关于墙体外围护传热指标和门窗传热指标要求等三个数据作为评比对象,来判断我国的建筑节能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通过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到,随着节能率不断推进,建筑外围护各项设计指标也更加严格,逐渐接近德国被动房设计指标要求的水准。

如果按照本阶段比上一阶段的节能率提升30%的发展速度,75%的下一阶段应该是82.5%的节能设计水平,但是也未必达到德国被动房设计指标。

德国将从2020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被动房设计标准,而我国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则可能在2025年~2030年实现被动房设计标准强制化。

可见,现在很多新建项目按照被动房设计的理念已经超前了10年以上。

"被动式建筑"发展史

"被动式建筑"发展史

"被动式建筑"发展史被动式建筑,来自德语passivhaus的翻译。

“被动房” 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 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 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 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

被动房”通过提高建筑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再通过新风系统对热、冷进行循环回收,打造出典型的舒适“梦想房”,并实现热循环回收75%,建筑节能92%的环保节能效果。

这种建筑冬季无需供暖,依靠人体、洗衣做饭、家用电器等散发的热量,平稳保持22-25摄氏度最佳室温;它有高舒适度,40%-60%的室内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000ppm。

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Passive House DarmstadtKranichstein),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办公楼energon于2002年建于德国的乌尔姆。

按照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要求,建筑必须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被动房”。

2009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建设部开始合作,在中国推广被动房。

2011年,德国提出节能目标: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办公建筑将成为零能耗;自2021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建筑将建成零能耗;2050年,所有建筑要节约80%一次能源。

“被动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

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的标准要求,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截止2012年共计有37000多栋被动房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投入使用。

(完整版)被动房

(完整版)被动房

被动房1.被动房概念的提出被动式建筑或者被动房的概念在德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

世界第一幢被动式标准的建筑是位于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城区的一幢普通的三层高居住建筑,1991年经过节能改造以后投入使用,年终端耗能降低了约78%,从年能耗略高于160千瓦时每年每平米(kWh/m2a)(按照德国热保护条例95标准建造)降到1992年以后的年均约35千瓦时每年每平米。

实测结果除1992年因墙体升温等原因略高之外,其余各年均达到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参数。

建筑节能与气候保护的紧密关系更加确立了其在能源战略中重要地位,被动式建筑概念也随之开始走红,并在德国开始大面积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海德堡市(Heidelberg)火车总站南侧的新城区总面积达到116公顷。

这个城市发展项目将全部采用被动式建筑标准建设,2009年开始地面施工,项目开发期为15到20年,目前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群。

其口号为“核心社区、能源高效、自然绿色”。

说实话,刚刚接触到『被动式建筑』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有些异样,颇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感觉,经过查阅资料最后总结出:『被动式建筑』就是被动方式利用太阳能,这个说法也基本为专家人士所赞同。

但是细究,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被动利用太阳能?什么是主动利用太阳能?屋顶架设太阳能板(发热或发电)并为建筑供能算是主动还是被动?时下各种保温窗户(甚至被动式窗)是否属于主动利用太阳能?带着这些问题,我曾经查阅了关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的被动式建筑研究所的资料。

众所周知,被动式建筑在德国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最常见几项技术参数指标如:供暖需热量* < 15 kWh/m²a(终端能源Endenergie),压力测试换气次数n50 < 0,6 h-1,一次能源(Primärenergie)需求量* (包括热水供应和家电用电等全部需能量) < 120 kWh/m²a等(*供暖居住面积)(注:在以后文章里将陆续介绍终端能源与一次能源的区别)。

【HVAC】探寻被动式建筑的前世今生

【HVAC】探寻被动式建筑的前世今生

【HVAC】探寻被动式建筑的前世今生“Why So Passive!”被动式建筑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早期,是人们改善生存条件,抵御恶劣环境的必然选择。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空调的出现,才为人们随心所欲改善室内环境提供了可能。

而在此之前,人们只有选择尽可能地利用室外环境和建筑结构来维持相对舒适的室内环境,这种建筑也就是如今被动式建筑的雏形。

简单地说,被动式建筑就是在寒冷或炎热的天气条件下,建筑不采取供暖和制冷,通过保温和通风措施来提供良好的室内温湿度。

他是相对主动设计房屋物理环境的“Active House”而说的,经过被动设计的“Passive House”。

被动式建筑发展史■ 1933年,美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太阳能采暖住宅,并提出了“太阳房”概念。

■ 1973年,丹麦科技大学教授Vagn Korsgaard系统使用模拟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优化,建造了零能耗建筑。

■ 1974-1975年,H. Höster,B.Stei nMüller 等在德国联邦政府资助下建立起超绝热实验房——飞利浦实验房,进行系统研究建筑能效。

■ 20世纪70~80年代,北美进行了一系列超级隔热房屋研究。

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的Bo Adamson和被动式房屋研究所的Wolfgang Feist正式提出被动式节能房屋的概念。

被动式房屋的结构基本要求■ 保温隔热■ 被动窗■ 风热回收的通风技术■ 气密性■ 无热桥被动房不对实际建筑能耗进行要求,但是为了保证对被动房的认证结果权威性,德国被动式研究所开发了PHPP(Passive House Planning Package)用于模拟计算其他参数进行辅助认证。

PHPP是一个能够对建筑热工、冷/热负荷、能耗、通风等进行计算的工具包。

被动式房屋的发展过程■ 1988年在被动式建筑概念提出后,1990年由德国黑森州政府资助,开始了系统研究建筑能耗和建筑部件工作。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被动式住宅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被动式住宅

被动式住宅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著名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

这类住宅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即便是需要提供其他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建筑师为房子设计了密封的外壳,所以房屋几乎没有任何热量散失,也没有任何冷风吹进来。

“被动式房屋”不仅能够通过阳光加热,甚至可以利用家电或居住者身体释放的热量保温。

在德国,“被动式房屋”的建筑成本仅比传统房屋高出5%-7%。

新型设计采用了精巧的中央通风系统,进气管和排气管并排安置,温暖空气排出去的同时,清洁的冷空气引进来,热交换效率可达90%。

据《纽约时报》报道,全世界大约有15000座“被动式住宅”,绝大多数建在德语区国家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991年,德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费伊斯特(Wolfgang Feist)建造了第一座“被动式住宅”。

但是由于语言的关系,“被动式住宅”理念的传播受到了延缓。

“被动式住宅”行业在德国已经蓬勃发展,法兰克福的学校就采用这种技术建造校舍。

此外,其流行范围正在扩展。

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正推动该类房屋的建筑,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也提议,在2011年之前新建筑要符合“被动住宅”标准。

如今,Passivhaus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标准,其要求是每平米每年的采暖能耗低于10度电。

这个标准非常高,比德国的平均标准低18倍,比英国低16倍。

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老式房屋的浪费有多严重!Passivhaus达到这一目标靠的是5条:1,墙体隔热;2,减小窗户面积;3,接缝处密闭;4,杜绝不必要的空气交换通道;5,通风前对空气进行热交换。

据Feist计算,建造一幢独门独院的Passivhaus所花费用比普通房屋贵15000欧元,节约的能源按照今天的价格需要12年就能收回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房”是建筑节能理念和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使采暖消耗的一次能源不超过15千瓦·小时/平米的房屋。

如此低的能耗标准,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实现。

技术参数被动式建筑概念的核心标准包括:1.能耗需求标准是15千瓦小时每年每平方,即保持室内温度在22-26℃的恒温区间内,制热和取暖需求为每年每平方消耗不多于15度电。

2.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的年一次能源消耗≤120 kWh/(m2.a)3.气密性: n50≤0.6 / h所有热桥的热桥损失系数<0.01W/(mK)对应的面积为能量参考面积,是在维护结构内的使用面积发展历史“被动房”的概念始于1996年,最早的‘被动房’建于1999年,每户为90平方米的三居室,(青岛)被动房主体为木质结构。

这种房屋建筑成本仅比普通房屋高7%,但运行成本非常低,利用太阳能供热、供电可自给自足,2004年全年一户的供暖、供水、供电仅为114欧元。

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办公楼energon于2002年建于德国的乌尔姆。

按照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要求,建筑必须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被动房”。

“被动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

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的标准要求,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目前共计有6000多栋被动房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投入使用。

而“汉堡之家”将成为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

2009年6月,德国能源署在“德中同行——沈阳站”的活动中,大力宣传了“被动房”理念。

(金土地)法规支持德国《能源节约法》(EnEV)于2002年2月生效,它取代了以往的《供暖保护法》和《供暖设备法》,制定了新建建筑的能耗新标准,规范了锅炉等供暖设备的节能技术指标和建筑材料的保暖性能等。

按照新法规,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6年,德国再次推出了更为科学的ENEC2006节能新规范,开始从整体考虑建筑外部的能源输入值。

实际上,2002年2月德国实行的新建筑节能规范EnEV2002,已体现了德国最新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成果,它不但控制建筑某一方面的能量消耗,对建筑的整体耗能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能量已放在一起考虑。

实际操作中,一是对建筑能耗量化,采用建筑能耗证书系统;二是新建住宅必须出具“采暖能耗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这两项是建筑物耗能的主要数值。

此外,还需出具一系列的证明,包括建筑每年所需的能量,制成建筑能耗计算表。

新法规规定,2006年底前,在1978年10月1日前安装的约200万个采暖锅炉必须报废,由新型节能锅炉取代。

在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在住宅供暖市场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2006年新的节能规范则属于一体化的节能标准,涉及空调、通风、采光各个方面,主要强调改善建筑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开发)在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难点并不在于技术或者产品,投资问题往往是最令人头疼的。

为推动旧房改造工程,德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如KfW基金,对改造工程提供资金上的优惠。

到目前为止,德国共投入近百亿欧元低息贷款用于旧房改造工作。

国家银行系统还对符合节能标准的新建建筑提供低息贷款,以帮助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

同时政府还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适当提高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以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

消费者在德国购买住宅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源消耗证明”。

该证明清楚地列出了该住宅每年的能耗,提高了建筑的能耗透明度。

自1995年开始,德国法律就要求新建筑必须说明其能耗状况。

随着新的建筑节能法规(EnEV 2002)的实施,需要说明的主要能耗指标范围也随之扩大。

汉堡之家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汉堡之家是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是上海世博会德国汉堡市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

“汉堡之家”每平米一年消耗相当于50度电的能量,仅相当于普通办公楼的1/4。

它在屋顶上安装的光能利用设备可以提供建筑所需电能的90%,而地源热泵装置则为整个建筑的制冷和供暖供给能量。

在德国,“被动房”消耗的外部能源一般只有普通房屋的10%,由于上海的光照条件优于德国,所以“汉堡之家”所需的外部能源可能更少。

“汉堡之家”的墙体用砖表面上看与一般红砖无异,但隔热保温性能极好。

窗户采用3层特制玻璃,木质窗架中有特别的隔热材料,保温和气密性好,如此设计降低了冬季和夏季的采暖、制冷能耗。

此外,阳光、人体或室内电器等热源能满足屋内大部分热需求,中央通风设备可以为所有房间提供经过加热或冷却的除湿新风。

考虑到上海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设计人员将玻璃幕墙安装在“汉堡之家”北面,西面和南面则安装特制的窗户,能根据阳光的照射情况自动开关,从而更好地隔热。

汉堡之家是以位于汉堡“港口新城”沙门码头的“被动房”H2O大楼为原型所建。

采用了“被动房屋”的节能建筑原则,即不需要外部能源的房屋。

“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次汉堡以这样一栋代表性建筑参与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

汉堡之家是一座体现了最高环保技术水平的创新建筑,同时也为生态建筑树立了新的标准。

”汉堡发展和环保部部长Anja Hajduk 女士说。

太阳能设备供电5月1日,这座体现顶级节能技术水平的建筑及其内部的展示空间将正式对外开放。

参观者可以切身体验到节能环保的商住两用的建筑方式。

据汉堡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潘桦介绍,汉堡之家建筑外形极富北德地区风格,这种红色砖墙是北德特有的。

当然,并不是红色砖墙就代表着被动屋。

潘桦女士解释说:被动屋是结合各种建筑节能技术为一体的范例,简而言之,被动屋的概念是指在建造房屋之后不再主动向外要求能源。

除了建造时的能源需要,设备调试,太阳能的启动,在初期使用外部能源后便能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汉堡之家的屋顶装有450平米的光伏发电设备,可以提供建筑运行和使用所需电能的80%左右;再加上具有良好保温和气密性的外墙结构,这使得“被动房屋”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室内舒适度,还将大幅度降低能源需求。

地下水泵取暖制冷“被动房屋”内没有空调,但通过几种技术的结合实现冬暖夏凉,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地下水泵,它位于35米的地下,其中管道把地下水循环利用,用于采暖和制冷。

同时,建筑的通风装置也与热循环系统相连,汉堡之家采用了一台德国运来的具有热回收、制冷和除湿功能的通风装置,其热回收功率和制冷在80%到90%,最大限度减少了能量损失。

潘桦表示,“被动房”并非只是概念,还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如“被动房屋”对能源的需求是每年不超过50千瓦时每平方米,采暖需求则是每年每平方米15千瓦时以下。

相比之下同等规模建筑每年的能源需求至少要300千瓦时每平方米。

除了电力供应自己资助,汉堡之家原本还打算把多余的电能返还给电网。

德国达姆施塔特被动房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的第一座“被动房”建筑中,外墙采用275mm的EPS聚苯保温板,其传热系数为0.14W/(m2·K);屋面采用了445mm的岩棉保温,其传热系数达到0.1W/(m2·K)。

在其他已建成的“被动房”项目中,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通常都在0.1W/(m2·K)左右。

Bo01住宅示范区地处北欧的瑞典在马尔默市建设了闻名于世的“Bo01住宅示范区”。

这个小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度地降低了碳排放量。

其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提高住宅围护结构的节能降耗效果,增加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外窗遮阳设备;利用自然通风和新风系统,置换室内空气;建设2兆瓦风力发电站,可满足小区99%的用电需求;安装12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14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可满足小区1%的用电需求;利用地源热泵解决冬季供热、夏季制冷问题,可满足小区85%的供热需求、100%的供冷需求。

被动式住宅的通用技术在这里集成整合,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限公司)加拿大木结构案例:木结构被动房项目“被动房”概念源于欧洲,是一种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标准,该标准的重点在于显著减少建筑物用于维持室内恒温而主动制冷/热的能耗。

相同规格下的木结构被动房比普通的木结构房屋要节能90%以上,并且如果在房子上安装了可再生能源设施,如太阳能光伏板,被动房甚至能够成为“零能耗”的建筑,即房子的能量供给全由自身生产,同时达到“零碳排”。

众所周知,木材是一种天然的隔热材料,实验证明,木结构墙体比普通混凝土墙体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保温能力要高7倍左右。

被动房与普通的北美木结构建筑采用的是同一种结构体系,只是保温、隔音、气密等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建筑物需要有精密的建筑设计、极好的气密性、超强的保温性以及热回收通风系统等等,通过全面提升建筑技术,才能够达到严格的“被动房”标准——制冷与采暖年平均能耗小于15kWH(m2a)。

Austria Passive House奥地利作为在此领域的科技领先国,通过2010温哥华冬奥会的平台,在加拿大卑诗省惠斯勒度假村建造了第一栋被动房——“奥地利被动房”,向世界展示了这项绿色建筑技术。

随即,Durfeld Constructors建筑公司作为奥地利被动房项目的加拿大合作方,就此开启了被动房在加拿大以及北美地区的建造与推广,该项目也成为Durfeld Constructors建筑公司转向绿色节能建筑领域的里程碑。

考虑到被动房的经济可行性,房子的墙体、屋顶以及楼板都会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搭的方式进行建造。

“彩虹被动房”项目是加拿大第一个自产自建的被动房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各种结构部件都在距离项目工地几百公里的工厂里事先制作完成,仅仅用了4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二层木结构的现场拼装。

房子采用了2×10(英寸)规格的墙体,是常规北美轻木结构墙体的2倍,这样就能在墙体内填充更多的保温材料,完成后的墙体R值约为50,而常规加拿大建筑对R值的要求仅为20。

房子还采用了三层玻璃的窗户,以保证它的保温性。

在这个项目中,CLT交差层积材木板(Cross Laminated Timber)替代了常规的木框架搁栅,这种新型的工程木产品具有更优的刚性和强度及更好的防火性能,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4层以上的木结构建筑中。

最后,彩虹被动房将安装地缘热泵,它会事先加热将要进入房子的新鲜空气。

如果在夏天,空气同样也会经过预冷再进入房间。

整个项目预计今年12月竣工。

Rainbow Construction Site随着人们环保知识的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和过度消耗能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全球建筑能耗占了全球总能耗的40%,低能耗建筑是节能减排时代的最重要战略,被动房系统为显著减少建筑能耗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