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财政学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政府失灵的基本内涵

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益的政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益的决策

2、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工作缺乏竞争、缺乏激励机制,运行成本偏高,监督管理乏力2政府政策偏差

3政府政策低效率:不能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具有时滞和效率的限制

4政府的寻租活动

5政府的内在性扩张

3、政府失灵的原因

见手机图片

第二章

1、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定义

可以有市场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公共产品。

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公共产品。

2、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的区分

第一,准公共产品是具有外部性的私人产品。

第二,准公共产品是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或者具有消费的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

第三,准公共产品是“俱乐部物品”。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活动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无法通过市场手段给予纠正的现象。

外部性与准公共产品的关系

政府对于正外部性的纠正和对负外部性治理、消除就是准公共产品的提供,由此构成了外部性与准公共产品的关系。

外部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人们的共同需求扩展而扩展的,不同社会对外部性的认识和评价也存在差异性。

外部性的扩展会导致准公共产品范畴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外部性判定准公共产品范畴,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标准。

第三章

1、公共选择的含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产品的需要、供给和产量的集体选择,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历史背景:1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2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3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2、寻租的含义

广义: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狭义:非生产性追求经济利益行为,是利用法律手段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第四章

1、国家预算的含义

国家预算,又称政府预算、公共预算,是指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由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组成。

2、特征

1. 公共性

2.法律性3计划性4集中性5年度性。

3、组织形式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它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预算收入和支出汇列于单一的预算收支表格内,而不区分各类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

复式预算:即在每一预算年度内,将财政收入与支出按其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预算表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4、原则

(一)完整性原则(二)法治性原则(三)统一性原则(四)公开性原则

(五)收支平衡原则

5、功能

1、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规范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2、调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3、实现服务职能,促进社会进步

4、加强政权建设,服务国防建设

5、利于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国民经济实行监督

6、分税制的含义、主要内容、作用以及影响

含义:分税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按照税种划分收入来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权限和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的预算管理体制。

主要内容:1. 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财政支出范围。2. 对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划分。3. 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确定。4.建立较规范的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补助制度。5.设国税和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强化各级预算约束,逐步实现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作用:有利于我国分级财政的真正建立,而且有利于加强中央对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7、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为均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力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进行的政府间财力转移的预算调节制度。

分类: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纵向转移支付的方式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特殊性转移支付

第五章

1、公共支出增长模型与因素分析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他认为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成长间,也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

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皮考克与威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N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其理论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喜欢多开支,公民不愿多纳税。政府决定预算规模时,应注意公民能容忍的税收水平,而这就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这个假设为基础,他们做出了经济发展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呈线性关系,这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在非常时期公共支出上升的压力骤然增大,这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皮考克和威斯曼利用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即置换效应、审视效应以及集中效应,分析了非常时期的公共支出增长过程。

(一)置换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

置换效应包括对以前公共支出水平的置换和对私人部门支出的置换。前者是指在危机时期,新的、较高水平的支出(税收)替代了以前的、较低的支出(税收)水平;而在危机时期过后,这种新的支出有所下降,也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后者是指在社会总资源的配置中,私人部门的份额因公共部门的份额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在危机时期,公共支出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取代私人支出,而且公共支出的增加呈阶梯状。

(二)审视效应

社会动荡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迫使政府和公众重新审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职责,认识到有些社会经济活动应当纳入政府的活动范围,公共部门需要提供一些新的公共产品。与此同时,随着公众觉悟水平的提高,可容忍的征税水平在危急时期过后明显上升。这样,公共部门规模的扩张、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

(三)集中效应

在非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要集中较多的财力,甚至会发行大量的公债以满足其猛增的需求。不仅如此,即使在正常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央政府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也具有明显提高的倾向。

第六章

1、税收及其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主权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以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收的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