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说主旨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二、内容简介
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
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1 、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的情节.( 100 字以内)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
答:一个秋雨的深夜,马斯洛娃赶到涅赫柳多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在灯光明亮的车厢内,她看到他正坐在丝绒的椅子上喝酒找乐.火车就要开动了,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沿着月台拼命追去.列车走了,她仍旧在跑.雨中哭泣的她本想卧轨自杀,想到腹中的孩子又平静了下来,只是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了.
玛丝洛娃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就赶去见他.这是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她在树林里迷了路,赶到火车站时,她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可是他没有看到她.她来不及和他说一句话,火车就开动了.她仍旧往前跑,直至放声
大哭.她真想自杀,可怀里的孩子让她平静下走回家去.( 135 字)
2 、简述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卡秋莎)的情节.( 100 字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
3 、简述《复活》的故事梗概.
答: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农奴少女玛丝洛娃,又将她遗弃,使之后来成为妓女并被人诬告谋财害命而判流放.成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因良心受谴责而帮她,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玛丝洛娃虽受感动,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而与另一犯人结婚,而聂赫留朵夫最后也抛弃了贵族生活,从而使二人的灵魂得以"复活".
4 、《复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场面.简述《复活》中一次相见的情景.
答: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厌你 -- 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开始批判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感到寄生生活的可耻,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5 、简述你对玛丝洛娃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答:玛丝洛娃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故意装作没有看见聂赫留朵夫伸给她的手,匆匆离开.来病房差点跌倒,她和病孩子一起大笑,挨护士骂也不在意,回家几次拿出聂留赫朵夫带来的照片"欣赏地看一眼".写出玛获爱情的欢乐.
6 、简述《复活》中的主人公的性格.
答: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也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7 、简述让涅赫柳多夫感觉对马斯洛娃有负罪感的事件经过.
答:马斯洛娃十六岁时,爱上了前来做客的女主人的侄儿、年轻的贵族涅赫柳多夫,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和美好.四年后,这个年轻人在从军时顺道来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马斯洛娃被他诱奸.临别,他塞给马斯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后来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女主人嫌她败坏了自家的名声,便把她辞退了.
8 、简述马斯洛娃被涅赫柳多夫抛弃沦落妓院的经过.
答:马斯洛娃被女主人赶出门之后,在一个警察局长家做了使女,局长一味地调戏她.不久,她分娩了,孩子也死了;在林务官家当佣人时遭到强奸;在一个太太家做女仆也受到骚扰.她的
姨母让她到自家的小洗衣店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她也曾爱过一个店员,可店员不辞而别了.于是她借酒浇愁,走投无路,落入了妓院.
玛丝洛娃十八岁时,被聂赫留朵夫诱奸并怀孕,最终被赶出庄园.为了生存,她只好去给人家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后来到乡下生下的孩子也死了.她习惯于饮酒作乐的生活,不安于作苦工,最后她交出公民证,住进了基塔耶娃妓院.( 113 字)
9 、简述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答: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贪心的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马斯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马斯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很想摆脱他,于是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10 、《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答: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她又爱他了.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风情.流放途中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11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的主要过程.
答:大学时代的他善良有理想,后来在军营里堕落了.之后与马斯洛娃的巧遇,使他开始对自己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但内心的情感仍是复杂矛盾的.对监狱状况的了解以及田庄之行使他认识到贵族阶级的腐化,彼得堡之行更让他对整个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西伯利亚之行,与革命者的接触让他的思想进一步升华.
12 、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西蒙松这个人物.
答: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人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为此他被捕了.
13 、一开始涅赫柳多夫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的想法坚定吗?作品中有哪些体现?
答:不坚定.出于忏悔,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然而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裕的贵族生活,涅赫柳多夫的内心很矛盾.同时,马斯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了,这使得涅赫柳多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14 、简述马斯洛娃从拒绝涅赫柳多夫到
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经过.
答:探监时,涅赫柳多夫的求婚让她认为他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愤然拒绝.后来他为她奔走上诉,她又重新爱上他,但是不愿意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幸,依然没有答应他.在流放途中她遇到政治犯西蒙松,他正直善良,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而且认为她是个不平常的女人,所以她最终选择跟了西蒙松.
在押赴西伯利亚的途中,玛丝洛娃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这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任过乡村教师,并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这时,玛丝洛娃必须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之间作出选择.她不能接受所爱的人为她作出的牺牲,于是接受了西蒙松的爱.
15 、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请简述一个关于揭露沙皇专制黑暗的片段.
答:监狱里人满为患,臭气熏天,阴森可怕.男女犯人混杂在一起大小便,拥挤不堪,走路无法下脚,竟有人睡在流淌臭水的粪桶旁.监狱看守随意毒打犯人,稍有不满就将其打死.流放犯的押解军官为所欲为,凶恶残忍;临盆生产的妇女得不到照顾;不准父亲抱着孩子走路;一路上许多犯人被折磨死.
16 、简述一个有关聂赫留朵夫反叛性格的故事
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
17 、简述一个故事揭穿《复活》中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虚伪.
法庭审判要玛丝洛娃.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审完.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了一整晚的酒,案子的卷宗还没有看.这里岂是庄严神圣的法庭?这是由骗子、酒鬼、淫棍来主持的审判,多腐败、虚伪的统治.
18 、简述《复活》中玛丝洛娃的故事.
农妇的女儿玛丝洛娃收养在聂赫留朵夫的姑妈家,十八岁时,她被聂赫留朵夫诱奸并怀孕,最终被赶出沦落到妓院.八年后,她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陪审员聂赫留朵夫认出,她在聂的奔走下被改为流放.面对聂的求婚,她拒绝了.在流放途中,她被政治犯西蒙松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 133 字)
19 、简述聂赫留朵夫的经历
青年贵族聂赫留朵夫到姑妈家渡假,爱上并诱奸了玛丝络娃,给她一百卢布就走了.八年后,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意外认出被控告为杀人犯的玛丝络娃.他认为判决不公为之奔走,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他追随被流放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最后,他从《圣经》得到启示,精神
得以复活.( 134 字)
20 、简述玛丝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
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不佳,或酒醉未醒,对案件审理都心不在焉,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最后,由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图,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图",这样玛丝洛娃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132 字)
21 、简述玛丝洛娃流放的过程
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是个天气炎热的七月,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当场中暑倒毙了.在聂赫留朵夫活动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中.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不再受男人的纠缠.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在这里她认识了革命者西蒙松并与他相爱.( 129 字)
22 、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
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的灵魂进行了强烈的斗争.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开始忏悔,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并决心帮助玛丝洛娃.( 122 字)
23 、简述聂赫留朵夫贱价出租土地的故事.(简述聂赫留朵夫赎罪的一个故事.)
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出租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
24 、简述《复活》中卡秋莎和涅赫留朵夫在草地玩"捉人"游戏情节.
答:一次女邻居到涅赫留朵夫姑姑家,喝完茶后到草地玩"捉人"游戏,也带了卡秋莎,玩了几回也轮到卡秋莎和涅赫留朵夫一起跑,他们拍了三下手,卡秋莎格格的笑,一直跑花坛后面.卡秋莎向他示意,涅赫留朵夫心神会,涅赫留朵夫不小心摔进小沟,卡秋莎笑迎面上相互握紧手,两者贴近,涅赫留朵夫吻了好她,从此他们形成了纯洁的爱恋.
25 、简述列夫·托尔斯《复活》所批判的内容.
答:《复活》的情节本身就带有批判意义,列夫·托尔斯通过《复活》暴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暴露了俄国官办教会的欺骗性,否定了俄国的反动统治.
①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一方面是写地主、资产阶级的寄生、腐朽、罪恶.另一方面是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人民.
②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从法庭活动开始.根据法官的面目可以得知这是一个颠倒是非的法庭.
③对官办教会的深刻披露.小说描绘了监狱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替沙皇反动政府的罪恶勾当作辩护的.
④《复活》中描绘的是一个美与丑、善与
恶、是与非完全颠倒的俄国,讽刺了颠倒社会的法律和法庭.
26 、《复活》是如何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揭露和批判的 ?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 , 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1 )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 , 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 , 这包括对法庭上一群法官的揭露 , 对中高级官吏 ( 副省长、典狱长 , 看守长 , 前国务大臣、将军、大法官 ) 的揭露 , 对监狱的可怕和丑恶的揭露.作者指出 , 许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的原因是他们妨碍了官吏和富人们享有特权 , 而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
(2) 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3 〉《复活》中的贵族已经没有优秀人物 , 他们都是一些空虚、腐朽 , 伪善的寄生虫 , 托尔斯泰的同情完全在农民一边.在《复活》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 , 并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制.
27 、简析《复活》的艺术特色.
①在艺术上突出特点是对俄国黑暗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②单线索的情节,以聂赫留朵夫为玛斯洛娃申诉四处奔走为主要情节线索,将全书的人物事件串成一体.
③鲜明的讽刺色彩.对神职人员、俄国宗教服务的反动本质的揭露都充满讽
故事梗概: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律师告
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