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案例分析
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研究与实施——基于机械臂自动化生产线管理实例
![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研究与实施——基于机械臂自动化生产线管理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09cac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a.png)
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研究与实施——基于机械臂自动化生产线管理实例摘要: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传统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正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更替。
伴随工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将受信息化影响发生巨大的更替和改变。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需要更深层次地推动信息技术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引领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研发,成功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本文先从理论层面总结两化融合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涵义及主要内容,然后通过一企业机械自动化生产线两化融合管理实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政府和企业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提高工业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PDCA引言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两化融合的内容:首先是生产方式的融合。
信息化时代浪潮下,传统生产方式被新的生产方式取代。
工业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中融入了信息化,有条件实时监控整个生产过程,让生产流程自动化得以实现,即时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细化了企业分工,新生产体系得以建立,可以定制化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是产业之间的融合,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工业制造的服务化及服务产品化,推动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的迈进。
最后是制度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也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问题复杂,这需要制度的持续创新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
二、案例描述武汉鑫力源科贸有限公司发展历程武汉鑫力源科贸有限公司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成立于1994年,公司厂房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专业从事家用电器配件(冲压件含焊接)生产的企业,工程技术实力雄厚,各类机械加工设备设备齐全,主要客户为武汉美的、武汉格力等。
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及相关案例
![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及相关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328027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e.png)
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
经验做法及相关案例
我市认真贯彻关于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以积极创建两化融合试验区为载体,通过强化两化融合资金支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加强两化融合评估考核、开展信息化助企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具体经验做法
(一)积极创建两化融合试验区。
我市成为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市以来,建立了完善的两化融合领导和工作机构,成立了市“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各区县建立了工业和信息化专职工作部门,为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为高水平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我市开展了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先后选定了某区、某市和某县作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开展两化融合探索,总结两化融合的经验,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达到3个。
又选定某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探索产业集群两化融合整体。
两化融合案例
![两化融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00946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a.png)
两化融合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日益加深,两化融
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两化融合的成功案例。
首先,以工业制造业为例。
在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引入智能制造系统。
通过将传感器、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与生产设备相结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比如,某汽车制造厂引入了智能生产线,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实现了生产计划的动态调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以农业领域为例。
随着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也迎来了新的
变革。
例如,某农业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农田的精准化管理。
通过在田间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指导,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者,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例。
随着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传统的医疗模式也
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比如,某医院引入了远程医疗系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服务。
患者可以在家通过手机或电脑与医生进行线上诊疗,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方便了患者就医。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为经济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相信两化融合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c7cc6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6.png)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3~2018年)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和《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进一步发挥两化融合对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到2018年,两化融合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
区域层面:省级以上(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达到较高水平,建成一批面向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两化融合重大应用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两化融合评估、诊断、辅导与咨询服务工作机制。
行业层面:传统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入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通道;主导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两化融合支撑下快速发展。
主要工业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8%、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80%;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95%以上。
企业层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电子商务应用率达88%以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各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逐步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转变。
二、主要任务重点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快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消费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机械、石化、冶金、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和流程,加快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系统的综合集成。
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案例分析完整版
![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案例分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12ce5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a.png)
GEMS项目,锅炉烟气除尘及脱硫改造项目、废白土自劢装车系统、脱硝系统改造项目、蒸汽综合利用项目、吹式罗茨风机输灰系统、洗涤水回收项目
生产经营协同管控能力
BI、SAP、TWMS、FWMS、供应商管理系统
X生产仓储物流精细 化
SAP、QDMS、GAM、TWMS、FWMS、二维码整合管理系统
可持续竞争优势
敏捷服务优势
营销服务 客户服务快速响应能力
拟打造
质量精细化优势
生产管控 X绿色生产管控能力
已具备
高效经营管控优势
经营管控 生产经营协同管控能力
拟打造
供应链协同优势
供应链管理 X生产仓储物流精细化管控能力
申请评定
案例分析——XXX拟打造新型能力与实施项目对应关系
客户服务快速响应能力
CRM、SAP、益分销、MDP、BPM
、年总产量、年加工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战略重点•营销策略•生产策略
03
•以绿色科技创新打造中高端市场。
•运营策略
案例分析——xxx
战略举措——营销策略
构建完善的经销商体系,不大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客户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丌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通过开展产品推广会、客户联谊会等方式,不大客户建立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细分市场;
建立客户信息化平台,及时拥抱互联网浪潮,通准确掌握客户的需求变化,过多类型多渠道的探为公司营销战略提供数据支索,丌断拓宽企业营撑;加强客户售后管理能力,销边界,培养企业内快速响应,产品可追溯,改部创新营销思维。善客户体验,提供更优质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
案例分析——xxx
战略举措——生产策略
为实现满足现代市场众多产品的需求,XXX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业链延伸的方式作为生产 策略。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丌断改进、研发新的 生产技术,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打造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31e46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4.png)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一、引言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信息化以其高效、智能的特点,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工业化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然而,单一的信息化或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需要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来推动经济、社会、科技的全面发展。
二、两化融合的意义1. 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工业化产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
2. 推动产业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提升管理效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生产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满足市场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践案例以我国制造2025为例,该战略旨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方向发展。
在推动我国制造2025战略实践中,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它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管理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双赢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化两化融合的实践探索,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案例
![两化融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000a3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7.png)
两化融合案例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了两大主题。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两化融合可以带来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更便捷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两化融合的成功案例。
首先,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两化融合已经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比如,中国航发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中国航发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比如,某汽车制造企业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的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避免了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中断,提高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某化工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了调整,避免了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市场需求,指导生产,降低了生产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比如,某电子制造企业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两化融合将会在更多的企业中得到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各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两化融合带来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方案
![两化融合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1a62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5.png)
两化融合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两化融合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实施两化融合,提出了一系列方案,旨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本文将介绍两化融合方案的概念、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概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和交叉,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工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高效、智能、绿色的新型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二、目标1. 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循环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产业安全防护。
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体系,提高企业信息化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
4.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促进创新设计、研发和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三、政策和措施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制定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法规,推动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 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
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专业人员。
3. 推进数字化转型。
鼓励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强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加密和备份,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5. 营造良好环境。
搭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打造良好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制造工艺的数字化管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预测和监控,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轨道交通行业两化融合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轨道交通行业两化融合创新实践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69855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6.png)
轨道交通行业两化融合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也在不断进行两化融合创新实践。
这种以信息化和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两化融合,正在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介绍一些轨道交通行业两化融合创新实践的优秀案例。
上海地铁是国内较早进行两化融合创新实践的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上海地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车辆智能管理和运行调度,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上海地铁还实现了无人售票和智能安检等创新服务,为乘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北京地铁在两化融合创新实践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北京地铁利用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了全网统一的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了对地铁设备和设施的实时监测和预测维护。
这种智能化的运维模式,大大提高了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乘客提供了更安全和舒适的出行环境。
广州地铁也在两化融合创新实践中积极探索。
广州地铁利用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列车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调度管理。
广州地铁还推出了智能导航和乘客服务机器人等创新应用,提高了地铁的服务水平和便利性。
轨道交通行业的两化融合创新实践正在取得显著成果,为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了更高效、智能、安全和便捷的服务。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行业的两化融合创新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章结束】第二篇示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也在逐渐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
两化融合创新实践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了更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轨道交通行业两化融合创新实践的优秀案例。
北京地铁的创新实践。
北京地铁一直致力于将智慧科技运用到地铁运营中,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引入智能化车站系统、智慧调度系统、客流预测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地铁运营的数字化管理。
北京地铁还通过手机APP、自助售票机、自助服务亭等设施,为乘客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燃料部两化融合具体案例分析
![燃料部两化融合具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dceb7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78.png)
燃料部两化融合具体案例分析通过“两化融合”的推进,优化了工艺流程,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例如钢后MES系统的投入运行,大大提升了公司信息化水平;自主开发多个项目,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节约了大量开发费用……“两化融合”让萍安钢铁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在国家大力推行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趋势下,方大萍安钢铁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完美结合,助推企业不断迈向优强。
2018年7月26日,由该公司自动化部开发的原燃料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新开发的整个系统包括原燃料厂外物流在途管理、原燃料进销存管理、原燃料货款结算管理、原燃料运费结算管理4大模块,实现了原燃料进厂、收货、验收、入库、出库、结算等全流程的物料数据链管理。
改变了过去依靠人工填制报表、人工传送单据、电话口头沟通等方式进行的原燃料管理工作,规范了各种操作行为,也降低了人工操作出错的概率,并且节约了数十万元的开发费用。
原燃料管理系统只是萍安钢铁众多“两化融合”项目之一。
仅2018年,该公司就重点完成了原燃料管理系统、湘东生产区钢后MES、安源高线一拖二MES、OA办公系统及安源、湘东炼钢厂风动送样改造、检测部湘东片汽车自动取样等一系列信息化、自动化“两化融合”开发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信息化重要项目共完成18个,15个为自主开发项目,完成自动化重点项目23个。
自助计量效率高。
2018年12月15日,萍安钢铁湘东生产区6#汽车衡自助计量开磅,以此为标志,该公司11个远程汽车磅全部实现ATM机自助计量,开启了计量新时代。
在自助计量前,从上磅司机插卡到司磅员远程操作,需要1分钟左右时间。
一车多卡、一卡多预报的内部倒运车辆,还需通过语音来确认信息,容易引发排队堵磅现象。
ATM机自助计量后,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在车辆称重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做到自动采数、识别、指挥、控制、智能报警等功能,8个高清探头全方位、全程监控,车头、车厢、车尾、车顶四面图像即时抓拍,可随时随地掌控过磅动态,杜绝各种作弊行为。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案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e3376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a.png)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案例在汽车制造这个传统的工业化领域,有一家名叫“酷车制造”的企业,他们的故事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超棒案例。
以前呢,酷车制造的工厂就像一个超级传统的大作坊。
汽车生产线上,工人们每天忙得晕头转向。
设计部门画出汽车图纸后,要通过纸质文件传递给生产部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
比如说,某个零件的尺寸在传递过程中被抄错了,结果生产出来的零件装不上,整个生产线就得停下来等新零件,那损失可不小。
但是,酷车制造可不想一直这么落后。
他们决定拥抱信息化。
他们建立了一个超级厉害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汽车制造的“大脑”,设计部门的所有图纸、数据都存放在这个系统里。
生产部门可以直接从这个系统里获取准确的信息,再也不用担心数据传递错误了。
就像给汽车制造的信息传递建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而且还是全封闭、不会出错的那种。
然后呢,他们在生产线上引入了大量的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
这些传感器就像汽车制造的小眼睛,到处观察生产线的情况。
比如说,某个焊接机器人,以前都是按照固定的程序工作,有时候焊接的质量好不好全靠运气。
现在有了传感器,它可以实时监测焊接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如果发现有一点不对劲,就会立刻调整。
这就好比是一个厨师在做菜的时候,不仅有菜谱,还有一个智能小助手在旁边时刻提醒他盐放多了还是少了。
还有,酷车制造搞了一个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
以前,他们跟供应商的沟通也是乱糟糟的。
比如说,零部件库存不够了,通知供应商补货总是很慢。
现在这个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情况,当库存快见底的时候,就自动给供应商发送订单,而且还能根据生产计划预测未来的需求,提前让供应商准备好货物。
这就像是给汽车制造这个大机器的各个零部件供应环节装上了一个超级协调员,让一切都井井有条。
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和工业化的生产相结合,酷车制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大截,以前一个月只能生产1000辆车,现在能生产1500辆了。
工信部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最佳实践案例
![工信部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最佳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0a69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2.png)
工信部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最佳实践案例【工信部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最佳实践案例】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逐渐融合,形成了“两化融合”的新趋势。
作为中国工业领域的权威部门,工信部在2021年向各行业推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最佳实践案例,以帮助企业在融合发展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从不同行业的案例入手,深入探讨工信部的最佳实践,并分享个人对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案例回顾与总结1.1 制造业领域的最佳实践案例工信部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力,降低成本,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
在某汽车制造企业的实践中,他们建立了一个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数字化监控和协调。
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企业能够实现零库存生产和智能物流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 服务业领域的最佳实践案例除了制造业,服务业也可以通过两化融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以某电商平台为例,他们通过智能化分析用户行为和数据运营,将在线购物的全过程数字化。
通过人工智能的支持,平台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购物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销售转化率。
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两化融合在服务业中的巨大潜力。
1.3 建筑业领域的最佳实践案例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在两化融合中也不甘落后。
在某大型建筑工程中,企业采用了数字化的设计和施工模式,实现了工程期间的集成化管理和实时协调。
通过虚拟仿真、工程协同和智能设备的应用,企业能够在设计阶段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工程变更和成本增加。
第二部分:个人观点与理解2.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工信部提出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为了推动数字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目标。
这种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它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和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两化融合实施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两化融合实施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b72a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9.png)
两化融合实施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技术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许多创新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探讨其在两化融合实施中的价值和作用。
案例一: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以某家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在生产线上安装传感器设备,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传感器设备通过将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平台,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物联网技术,该企业实现了智能调度、智能预测和智能维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案例二:智慧交通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某个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统为例,通过在交通信号灯、路况监测器等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对交通流量、路况和车辆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
通过物联网技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实时监测交通状况,进行智能调度和优化。
同时,通过车载终端和手机App的无缝连接,驾驶员和乘客能够随时获取最新的交通信息,选择最佳出行路径,提高了出行效率,减少了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案例三: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以某个农场为例,通过在农田、温室、牲畜圈等地安装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农作物、水质、环境温湿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借助物联网技术,农场主可以随时获得关键数据,进行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
通过智能灌溉、温控和饲喂系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提供农产品溯源和质量监管等功能,增强了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市场竞争力。
案例四:智慧健康物联网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为人们的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手段。
以某个医院为例,通过在病房、手术室等地方安装传感器设备和云计算平台,实现了对患者生命体征、病历和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测与管理。
两化融合案例
![两化融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9fef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c.png)
两化融合案例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两化融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工业化发展,通过工业化手段推动信息化发展,实现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发展模式。
下面我们将就两化融合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制造业的案例。
某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同时,企业引入了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
这样的两化融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个关于服务业的案例。
某家物流企业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货物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企业还引入了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调度,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样的两化融合,不仅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体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农业的案例。
某农业企业在种植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土壤、气候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同时,企业还引入了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设备技术,对种植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智能化决策,实现了种植过程的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调控。
这样的两化融合,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农业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竞争优势。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化融合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推动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在两化融合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两化融合案例】宝钢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两化融合案例】宝钢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327a14146bd97f192279e986.png)
【两化融合精选】宝钢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推进“两化”融合应该牢牢掌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长远出发,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放在促进工业发展上。
宝钢在“两化”融合方面的体会,就是要将“两化”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目标。
自建厂来,宝钢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设钢铁产品生产线的同时完成了工艺设备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实现了从各过程控制系统到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了“集中一贯”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的高效整合。
纵观宝钢的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创新,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没有信息化建设,就没有宝钢今天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宝钢进行了信息技术领域产业化能力的孵化和培育,对“两化”融合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一、宝钢两化融合概述建厂三十年来,宝钢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程同步的理念,坚持信息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同步并支撑管理创新的原则,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局面,为钢铁行业探索了一条从现场到市场、从制造到经营管理,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两化”融合新道路。
1、信息化在钢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在钢铁企业中,从原料、高炉、炼钢,一直到最后的轧钢以及轧钢的后处理线,各工艺线基本都会配备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
彻底解决管理和现场“两张皮”问题,是信息化真正与工业化融合的最终纽带。
多年来,宝钢十分注重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和提高,随着各产线的自动化系统形成完整体系,各种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宝钢自动化水平,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工艺,也为宝钢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信息化在每个钢铁基地制造管理和经营管理上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宝钢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制造基地级制造管理系统,从产线级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生产控制系统MES、到制造管理系统,建成了自下而上纵向集成的四级计算机体系。
两化融合贯标典型案例
![两化融合贯标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2d9b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7.png)
两化融合贯标典型案例一、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智能电网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与控制。
通过智能电网,电力企业能够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优化电力调度与供应,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将传感器、机器人、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制造过程中,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灵活化和高效化。
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
三、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利用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四、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智慧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交通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六、智能医疗智能医疗是医疗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医疗过程的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
智能医疗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改善患者的诊疗体验。
七、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家庭生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智能家居可以提高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节约能源,提高生活品质。
八、智能教育智能教育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通过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两化融合教育案例幼儿园(2篇)
![两化融合教育案例幼儿园(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80b0b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幼儿园教育中,两化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篇关于幼儿园两化融合教育案例的详细描述。
一、案例背景某市XX幼儿园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示范性幼儿园。
近年来,该园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号召,积极探索两化融合教育模式,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二、两化融合教育实践1. 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XX幼儿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育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了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具体措施如下:(1)开发数字化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数字化教材,包括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2)搭建资源库:建立幼儿园数字化资源库,收集整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备课工具。
(3)开展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家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教学模式的创新XX幼儿园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措施如下:(1)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翻转课堂:将课堂与课后学习相结合,让幼儿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实践和讨论。
3. 家园共育的加强XX幼儿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期发布幼儿在园情况、教育资讯等,方便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2)开展线上家长会:利用网络平台,召开线上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
(3)家长课程: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设计,共同开展教育活动。
三、案例成效1.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通过两化融合教育,XX幼儿园的幼儿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背景和典型案例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背景和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684a1e6c175f0e7cd137f0.png)
狭义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
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两化融合内涵”: 要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方式来创新企业的新品研发、生产设计,实现产品、技术升级,并强化生产流程、产品检测、产品 销售和服务等等的管理。
Copyright © 2012 govmad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对实施“宽带中国”工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 信息化、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加快安全能力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Copyright © 2012 govmade All rights reserved.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研发、生产、服务 不断向全球化方向整合,组织形式也突破了以往 立足本国的局面,出现了加工外包、原始设备制 造、原始设计制造、原始品牌制造等战略合作联 盟的新形式。
工业化以来,世界环境正在经历极其复杂的变化, 如能源枯竭、温室效应、恶劣天气等,越来越多的 影响人类生活。工业是造成这些影响的主要原因, 尤其重化工业的影响尤为严重。利用信息技术可以 促进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
7
Copyright © 2012 govmade All rights reserved.
领导与专家观点
工信部部长苗圩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牢牢地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
国脉互联 —— 网络价值构建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xxx
总体战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
总体战略
• 满足企业的合规性要求。
01
• 建立有效的梯队人才培训机制,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 建设x的理想
战略目标
02
• x年营业收入50亿,年总产量35万吨,年加工量45万吨,3年内年营业收 入
、年总产量、年加工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X生产仓储物流精细 化 管控能力
SAP、QDMS、GAM、TWMS、FWMS、二维码 整合管理系统
案例分析——XXX
申请评审的新型能力——X生产仓储物流精细化管控能力
实现生产、仓储与物流的精细化管理,促进管理系统化、操作信息化、生产智能化、储运自动化、数据智慧化,增强生产计 划安排,消除线边库存,提高生产、运输、仓储、配送效率,压缩订货周期,从而减少成本,降低库存水平,使整个供应链 高度透明化,提高工厂生产、仓储和物流效率。
通过开展产品推 广会、客户联谊 会等方式,与大 客户建立合作, 进一步开拓市场、 细分市场;
建立客户信息化平台,及时 拥抱互联网浪潮,通 准确掌握客户的需求变化, 过多类型多渠道的探 为公司营销战略提供数据支 索,不断拓宽企业营
撑;加强客户售后管理能力, 销边界,培养企业内 快速响应,产品可追溯,改 部创新营销思维。 善客户体验,提供更优质服
总体业务流程优化图
案例分析——XXX
项目成效
在新型能力打造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访谈、管理变革、流程优化、技术创新和数据开发利用,取得如下成效:
减少重复性劳动工作人员 新增信息化工作人员
人力成本下降率达
库存周转率上升为
一次性合格率高达
单个订单生产周期缩短为
谢谢
优化管理创新项目,制 定公司关键的运营指标, 保证供应的及时性和充 分性,提高客户的满意 度以及忠诚度
案例分析——XXX
可持续竞争优势识别与新型能力策划
依据《新型能力策划控制》的规定,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完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技术趋势、政策环境、经济形势、社会现状、 竞争对手、行业标杆、公司现状等),并识别出公司当前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在最高管理者确认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基础上,由IT部组织相关部 门 负责人分析并识别出相应的新型能力,以支撑公司稳定、充分获取这些可持续竞争优势。
务,提升顾客满意度;
案例分析——xxx
战略举措——生产策略
为实现满足现代市场众多产品的需求,XXX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业链延伸的方式作为生产 策 略。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不断改进、研发新的 生 产技术,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打造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
0
所用原料均为绿色资源,加强资源利用,如对浓香型小榨菜籽油等的研发,在二
• 以优品质、高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战略重点 • 持续市场精细化、渠道下沉建设。
03
• 营销策略
• 以绿色科技创新打造中高端市场。
• 生产策略
• 运营策略案例分析——xxx战略举 Nhomakorabea——营销策略
构建完善的经销商体系,与大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客户信息化平台, 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新型能力 客户服务快速响应能力
2017
能力打造期
2018
2019
2020
实施项目 CRM、SAP、益分销、MDP、BPM
X绿色生产管控能力 生产经营协同管控能力
GEMS项目,锅炉烟气除尘及脱硫改造项目、废白 土自动装车系统、脱硝系统改造项目、蒸汽综合利 用项目、吹式罗茨风机输灰系统、洗涤水回收项目
BI、SAP、TWMS、FWMS、供应商管理系统
1
次加工和相关副产品等均实现产品多元化。
0
购进先进设备以及改造现有生产线,不断提升加工生产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
2
智能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战略目标。
根据AIB标准,实施精益管理活动,努力建设X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对产品实现 全
0
3
过程监管,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断加强科研创新,打造新工艺、新技术、新应用,建设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可持续竞争优势
敏捷服务优势 质量精细化优势 高效经营管控优势 供应链协同优势
能力分类
营销服务 生产管控
新型能力
客户服务快速响应能力 X绿色生产管控能力
经营管控
生产经营协同管控能力
供应链管理 X生产仓储物流精细化管控能力
能力状态
拟打造 已具备 拟打造 申请评定
案例分析——XXX
拟打造新型能力与实施项目对应关系
0
4
高质高效的绿色生产,达到持续扩大市场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案例分析——xxx
战略举措——运营策略
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沟通等方面不断提升效率、水平,引入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对公司 各环节进行系统的控制。
完成核心业务数据的电 子化工作并与生产、管 理 、 物流 、 资 金 等 方 面 高度集成
完成生产过程的精细化 以及管理的系统化工作, 将产品的制造过程可视 化并且将供应链以信息 化方式处理
打造从原料管理、生 产加工、物流仓储以 及终端服务的完整供 应链管理体系,加强 各环节的系统控制
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 货物的准时送达、减 少产品的损耗率,降 低运输成本,不断提 升前端供应与后端销 售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