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学061
学号13
姓名沈建明
实验名称 络合物的磁化率的测定 日期 2009.4.20 同组者姓名 史黄亮 室温 22.5℃ 气压 101.6 kPa 成绩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古埃(Gouy )法磁天平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对一些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推算其不成对电子数,判断这些分子的配键类型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磁性一般可分为三种: 顺磁性, 反磁性和铁磁性。
a .反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反时所产生的磁效应。反磁物质的χD < 0(电子的拉摩进动产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矩,导致物质具有反磁性)。
b. 顺磁性是指磁化方向和外磁场方向相同时所产生的磁效应,顺磁物质的 Xp > 0。(外磁场作用下,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固有磁矩产生的磁效应)。
c. 铁磁性是指在低外磁场中就能达到饱和磁化,去掉外磁场时,磁性并不消失,呈现出滞后现象等一些特殊的磁效应。
d. 摩尔磁化率: 古埃法测定物质的摩尔磁化率( )的原理
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到的力,求出物质的磁化率 。
把样品装于园形样品管中,悬于两磁极中间,一端位于磁极间磁场强度最大区域 H ,而另一端位于磁场强度很弱的区域 H 0,则样品在沿样品管方向所受的力F 可表示为:
M χH
F mH
Z
χ∂=∂P P D M χχχχ≈+=
其中:m 为样品质量,H 为磁场强度, 为沿样品管方向的磁场梯度。
本实验用摩尔氏盐(六水合硫酸亚铁铵)标定外磁场强度H 。测定亚铁氰化钾
和硫酸亚铁的摩尔磁化率,求金属离子的磁矩并考察电子配对状况。
三、仪器、试剂
MB-1A 磁天平(包括电磁铁,电光天平,励磁电源) 1套 软质玻璃样品管 1只 角匙 1只 漏斗 1只
莫尔氏盐(NH 4)2SO 4·FeSO 4·6H 2O (分析纯) FeSO 4·7H 2O (分析纯) K 4Fe(CN)6·3H 2O (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1. 磁场强度(H )的测定 :
用已知摩尔磁化率的莫尔氏盐标定某一固定励磁电流时的磁场强度(H ).励磁电流变化0A →3A →3.5A →4A →3.5A →3A →0A ,分别测定励磁电流在各值下的天平的读数(4A 的值可以不读,持续2分钟左右,消磁),用同一仪器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后续的测定。 具体操作如下:
(1)把样品管悬于磁场的中心位置,测定空管在加励磁电流前,后磁场中的重
量。求出空管在加磁场前,后的重量变化管 ,重复测定三次读数,取平均值。
(2)把已经研细的莫尔氏盐通过小漏斗装入样品管,样品高度约为8m (此时
样品另一端位于磁场强度H=0处)。读出样品的高度,要注意样品研磨细小,装样均匀不能有断层。测定莫尔氏盐在加励磁电流前,后磁场中的重量。求出在加磁场前后的重量变化样品+管,重复测定三次读数,取平均值。
2.样品的莫尔磁化率测定:
把测定过莫尔氏盐的试管擦洗干净,把待测样品 ,分别装在样品管中,按着上述步骤(1),(2)分别测定
H
Z
∂∂[]462()3K Fe CN H O
⋅4
2
7FeSO H O
⋅
在加磁场前,后的重量。求出重量的变化(管和样品+管),重复测定三次读数,
取平均值。
五、原始数据
T=22.5℃ h=8cm
M FeSO4·7H2O=278.02 g/mol
M K4Fe(CN)6·3H2O=422.39 g/mol
M莫尔氏盐=392 g/mol
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
电流/A 0 3 3.5 3.5 3 0
空管/g 19.9507 19.9569 19.9568 19.9558 19.9562 15.9569 莫尔氏盐+管/g 25.6558 25.7470 25.7818 25.7880 25.7542 25.6560
FeSO
4·7H
2
O+管/g 25.7229 25.8470 25.8881 25.8942 25.8492 25.7232
K
4Fe(CN)
6
·3H
2
O+管/g 25.2363 25.2352 25.2346 25.2345 25.2352 25.2364 六、数据处理
室温: 22.5℃填料高度: h=8cm
空管
(g)
空管+莫尔氏盐
(g) 空管+FeSO
4
·7H
2
O(g) 空管+K
4
Fe(CN)
6
·3H
2
O(g)
I
=0
19.957
25.6558 25.7229 25.2363
I
1
=3.0
19.956
9
25.7470 25.8470 25.2352
I
2
=3.5
19.956
8
25.7818 25.8881 25.2346
I
2
'=3.
5
19.955
8
25.7880 25.8942 25.2345
I
1
'=3.
19.956
2
25.7542 25.8492 25.2352
I
'=0
19.956
9
25.6560 25.7232 25.2364
△
m(I
1
)
0.0004
0 0.09470 0.12505 0.00055
△m(I
2)
0.00060.12900 0.16810 0.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