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知识 1

合集下载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针灸学重要知识点1.经络证治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经络辨证。

2.治疗脾病,首选的穴位是:章门。

3.诊断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均匀一致性的血性脑脊液。

4.合谷、复溜均可治疗的病症是:汗证。

5.头痛位于前额者,其病变的经脉是:阳明。

6.内踝尖至胫骨内侧牌下方的骨度分寸是:13寸。

7.针刺治疗喘急不能平卧取天突穴,其操作方法是:先直刺0.2寸,然后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方针刺1.0~1.5寸。

8,交接于足小趾端的两条经脉是: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9.手少阴心经的终止穴是:少冲。

10.治疗寒邪所致的疼痛宜选用的灸法是:隔姜灸。

U.肌无力危象叮胆碱能危象的最主要区别是:新斯的明不足。

12.第一个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王惟一。

13.治疗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首选的脸穴是:那穴。

14.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的辅助检查是:脑CT015.同时针刺中皖、章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宜选择的体位是:仰卧位。

16.合并肺部感染的重症肌无力病人,针对其肺部感染,应选用:青霉素。

17.治疗行痹取血海、膈俞的目的是:活血养血。

18.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9.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

2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完全恢复的时间应在:24小时内。

21.手三里在前臂,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22.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治疗最佳补钾方法是:口服。

23.推-基底动脉系统TlA的特征性表现是:跌倒发作。

24.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突触后膜乙猷胆碱受体敏感性降低和受体数目减少。

25.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最主要区别点是:有无局灶性定位体征。

26.梗死灶继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指明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再闭塞的概率约10%~20%,发病机制不清,也是溶栓治疗的并发症,而血管痉挛不属于溶栓的并发症。

27.根据五输穴的主病特点,治疗1•体重节痛”应取:输穴。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1.最小的经络:孙络。

2.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3.六对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

4.络属关系:肺属肺络大肠,大肠属大肠络肺,胃属胃络脾,脾属脾络胃,心属心络小肠,小肠属小肠络心,膀胱属膀胱络肾,肾属肾络膀胱,心包属心包络三焦,胆属胆络肝,肝属肝络胆。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及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6.十二经脉分布规律:手部太厥少,肺包着心,阳少太大焦小;足部:阳少太,胃胆膀,内踝高点上八寸,上部太厥少,下部厥太少。

7.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手足+阴阳+脏腑。

8.前胸腹部的经络分布:任脉正中,从内向外依次是肾胃脾肝①腹部:任脉旁开0.5寸是肾经,旁开2寸是胃经,旁开4寸是脾经。

②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是肾经,前正中线旁开4寸是胃经,正中线旁开6寸是脾经。

9.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①兰花指:肺大包焦心小肠,食指无名与小指。

②脾胃肝胆大内外,肾膀相交在小趾2)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①头面部:鼻外内,阳少太。

(鼻旁、目锐眦、目内眦—阳明、少阳、太阳)——手止足起。

②手太阳小肠经过目内外眦3)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心脾相交在心中,肺肝相交在肺中,肾与心包胸中交。

10.胃与大肠上下齿11.连舌本:脾,挟舌本:肾。

【一个连上两个挟】;绕肩胛:小肠;绕阴器:肝;12.十二正经中贯脊的经络是:足少阴肾经。

原因:肾主骨生髓奇经八脉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

督脉:起于胞中,止于系带为“阳脉之海”。

一源三歧冲脉: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

冲脉与肾经同行(冲同肾走为血海)1.阴阳跷脉:调节肢体活动、嗜睡与失眠。

(司寤寐,司眼睑开合)2.阴阳维脉:联络各经,“溢蓄气血”。

针灸入门基础知识

针灸入门基础知识

针灸入门基础知识针灸,这一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想要了解针灸的朋友来说,掌握一些入门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针灸的基本概念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则是用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二、针灸的历史渊源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当时的人们在劳作和生活中,偶然发现身体某些部位受到刺激后,疼痛或不适能够得到缓解,于是逐渐积累了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针灸理论记载,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针灸的作用原理针灸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来发挥作用。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着脏腑和体表。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经络气血的运行就会出现异常。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的目的。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平衡。

四、针灸常用的针具1、毫针毫针是最常用的针具,其针身细长,针尖锋利。

根据针身的粗细和长度不同,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

2、三棱针三棱针针尖呈三棱形,主要用于放血疗法,以祛除瘀滞的血液。

3、皮肤针皮肤针也叫梅花针,其针头呈小锤状,通过叩刺皮肤来刺激穴位。

五、针灸常用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 500 多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效。

一些常用的穴位包括:1、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1 横指处。

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

2、合谷位于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可以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涌泉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能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针灸学基本知识

针灸学基本知识
调节气血:经络系统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使气血畅通,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 抗病祛邪:经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祛除病邪,保持身体健康。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诊断疾病:通过观察经络系统的变化,可以诊断出许多 疾病,如针灸科医生常通过观察腧穴的压痛点来诊断疾
病。
养生保健:通过刺激经络系统和腧穴,可以调和气血、 调节阴阳,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现状
目前,针灸学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通用的医学方法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针灸治疗,并 建立了相应的学术机构和法规制度,进一步促进了针灸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学也 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经络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生理系 统,它是由经脉、络脉和腧穴三个部分 组成。
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与挑战
总结词
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包括理论创新、技术更新、临床实践规范 化等。
详细描述
针灸学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和技术更新 ,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针灸临床 实践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针灸 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针灸学还需 要加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
腧穴:腧穴是经络系统的关键部分,它 们是经脉和络脉的交会点,也是针灸治 疗的主要刺激点。
络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它们连接经 脉和腧穴,使经络系统更加丰富和复杂 。
组成
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们连接全身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 整的循环系统。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沟通内外:经络系统是人体内外沟通的桥梁,它通过经脉和络脉的连接,使体内各 个组织和器官相互联系,保持内外平衡。

针灸学知识点

针灸学知识点

针灸学知识点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是通过运用针灸技术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学知识点涉及到针灸的历史、理论基础、经络与穴位、操作技术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

本文将对针灸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针灸的历史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夏朝时期,就有关于使用石、骨、丹等材料进行刺血疗法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系统。

二、针灸的理论基础针灸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和脏腑学说等。

其中,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指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传导和调节人体的气血活动,实现调整和平衡身体功能的作用。

三、经络与穴位经络是人体内部运行气血的通道,是针灸治疗的重要依据。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内共有十四条经络,包括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

而穴位是经络上特定的部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针灸操作技术针灸操作技术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插针、刺血、灸疗、拔罐等多种技术方法。

其中,插针是最常见的针灸治疗技术,具有调整气血、舒缓病痛的作用。

刺血则通过取出患者一定量的血液来达到疏通经络、解毒折疮的目的。

灸疗是利用燃烧中草药的热力刺激穴位,以治疗病痛。

拔罐则是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或其他部位放置容器,制造负压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五、针灸的应用范围针灸学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

在内科方面,针灸可以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在外科方面,针灸可以应用于创伤、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缓解和康复。

在妇科、儿科和皮肤科方面,针灸也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通过针灸的手段,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完整版针灸学——知识点

完整版针灸学——知识点

完整版针灸学——知识点针灸学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促进身体健康。

尽管针灸学在现代医学界有争议,但它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在针灸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和部位需要掌握。

首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能量通道。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上有12个正常经络和8个奇经八脉。

这些经络分布在全身,连接了各个器官和部位。

穴位是经络上特定的点,每个穴位有不同的功能。

针灸师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

接下来是针灸师需要掌握的一些重要穴位。

例如,气海穴位于脐部附近,对改善消化和缓解腹胀有益;合谷穴位于手背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对缓解头痛和改善眼睛疲劳有帮助;涌泉穴位于脚底中央,对缓解失眠和焦虑有益。

除了穴位,针灸学还涉及一些特殊的技术,其中最常见的是刺激和转动针。

刺激针是将细针直接插入穴位以刺激经络。

刺激可以通过轻微的震动、旋转或推拿来实现。

这种刺激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代谢和内分泌。

转动针是在穴位上插入针后,再以一定的速度和深度进行旋转。

这种旋转可以调整经络的能量流动,帮助平衡身体。

针灸学在现代医学界中仍然有争议,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证据来支持其疗效。

然而,许多针灸师和患者认为它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仍然是有效的。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缓解疼痛、减少恶心和呕吐、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心理健康。

不过,针灸学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疾病,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病和癌症,针灸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西学中”——针灸基本知识

“西学中”——针灸基本知识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2019/10/6
35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部分(前侧面)腧穴
2019/10/6
25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
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2019/10/6
26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医生手>3指0消mi毒n 针刺部药位液消浸泡毒消毒法 75%酒精 30-60min 治疗室煮内沸消消毒毒法 水沸后15-20min
2019/10/6
31
(二)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3、 针灸治病有累积效应:对于一些慢 性疾病的治疗,针灸疗效逐渐积累,最 后发挥良好的治本效果,累积时间因人、 因病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019/10/6
11
4、针灸治病的双向调节作用:针灸可以 调节机体脏腑组织自身的功能,补其不 足,泻其有余,从而使阴阳平衡,达到 治愈疾病的效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如:针灸可以治疗便秘,也可以治疗腹泻; 针灸既可升高血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 以降低血压。

针灸推拿学知识点

针灸推拿学知识点

针灸推拿学知识点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学科,通过运用针灸和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以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针灸与推拿是中医学的两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学科,两者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介绍针灸推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针灸学知识点1.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针灸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针灸技术记录于《黄帝内经》等古籍中,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2. 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经穴学说、气血学说和阴阳学说等。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实现人体各器官的联系和调控;经穴学说则认为穴位是经络上的特殊点位,能够调节气血,治疗疾病;气血学说和阴阳学说则是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等方面。

3. 针灸的操作技巧针灸的操作技巧包括选穴、插针、刺激等步骤。

选穴是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在经络上确定合适的穴位;插针是将针具精确地插入穴位中,通过刺激产生疗效;刺激则是指对已插入穴位的针进行不同的手法刺激,如转针、提针、按揉等,以调节气血、祛除病邪。

4. 针灸的临床应用针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例如,针灸在疼痛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以用于头痛、颈肩痛、腰背痛等;针灸还可用于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二、推拿学知识点1. 推拿的起源和发展推拿作为一种身体疗法,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是一种以手法施加于人体体表的方式。

推拿的方法和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 推拿的基本理论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推拿手法学说、气功学说等。

经络学说与针灸学中的经络学说类似,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推拿手法学说则指导推拿师在操作时的手法技巧,如推、拿、拉、揉等;气功学说则是指通过练习气功来提高推拿师的治疗效果。

3. 推拿的操作技巧推拿的操作技巧包括抚摩、揉捏、推拿、推敲等手法。

中医针灸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中医针灸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中医针灸科护理知识点总结一、针灸科简介中医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

其中针灸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针灸科护理知识点1. 针灸学基础知识(1)穴位:在人体上具有一定生理功能和治疗作用的定位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疾病。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

(2)经络:人体内部流动着气血,通过一定的路径流动,这些路径称为经络。

经络上有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3)针灸器械:针灸科常用的器械主要有针、灸盒、拔罐器、刮痧板等。

2. 针灸治疗护理知识(1)术前准备:在进行针灸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脉诊等。

同时要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2)操作规范: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选穴、刺激力度、插针深度等。

同时要严格控制患者的疼痛感,避免因疼痛而出现过度紧张。

(3)术后观察:在进行针灸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观察患者的疼痛感、局部出血情况、皮肤反应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针灸治疗后护理知识(1)术后保健:在进行针灸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保健工作,包括局部保暖、避免受凉、饮食调理等。

同时要告知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观察复查:针灸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观察和复查工作,包括观察病情的变化,观察疗效,必要时进行复诊。

4. 针灸科护理注意事项(1)消毒措施:在进行针灸治疗前,需要对针灸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2)安全防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患者的伤害。

(3)知识普及:针对针灸科患者,要加强针灸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患者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和作用,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针灸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它利用人体经络和腧穴的特定部位,通过针刺或灸疗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针灸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针灸学的基础理论1.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络脉等。

2. 腧穴理论:腧穴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是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点。

3.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用以解释和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治疗原理1. 调和阴阳:通过针刺或灸疗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疏通经络:通过刺激腧穴,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经络阻塞。

3. 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正气,驱除病邪,恢复健康状态。

针灸学的操作方法1. 针刺法:包括直刺、斜刺、平刺等不同针刺角度和手法。

2. 灸法: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条,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腧穴。

3. 电针法:通过电针仪将电流引入针体,增强针刺的效果。

针灸学的主要腧穴1. 常用腧穴:如足三里、合谷、太冲等,这些穴位在治疗多种疾病中都有广泛应用。

2. 特定病症的腧穴:如治疗头痛可选用百会穴,治疗腰痛可选用命门穴等。

针灸学的临床应用1. 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外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疼痛等。

3.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规律、痛经等。

4. 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哮喘等。

针灸学的注意事项1. 针刺禁忌:如皮肤感染、高热、孕妇等情况下不宜针刺。

2. 灸法禁忌:如阴虚火旺、皮肤破损等不宜使用灸法。

3. 操作规范:确保针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

针灸学的现代研究1. 机制研究:探讨针灸如何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发挥作用。

2. 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验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在现代医学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针灸学:针灸学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

针灸学:针灸学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

针灸学:针灸学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1、名词解释委阳正确答案: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

阳,指外侧。

穴在腘窝正中委中穴之外方。

2、名词解释三阳络正确答案:三阳,指手太阳、阳明、少阳三经。

络,联络,维系。

与手三阳经(江南博哥)皆有联系之意。

穴位依傍会宗,在阳明、太阳之间,故一名大交脉,与三阴交可以互观。

3、名词解释廉泉正确答案:廉,见上下廉条。

泉,见各泉穴条。

廉泉,水名。

穴当喉结上缘有棱之处,有如吐液之泉源。

为唾液所聚之处。

4、名词解释颊车正确答案:颊,面颊,此处指上颔骨。

车车轮,指下颔骨。

颊车,即下颔关节可以转动之处。

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

而颊车穴则是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5、名词解释意舍正确答案:意,意念,意志。

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

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

脾藏意。

意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

6、名词解释章门正确答案:章,文采貌;山丘上平者亦曰章;又是障的意思。

门,为守护与禁要之处。

指季肋形如平顶之丘,穴在其下方,为章身之衣与屏障内脏的门户。

7、单选患者,女,18岁。

过食生冷后腹泻,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

A.内庭B.神阙C.支沟D.中脘E.肾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过食生冷后腹泻,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说明此症为泄泻病,又伴有未消化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所以此为饮食停滞。

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是中脘穴。

故本题选D。

8、名词解释脑户正确答案:脑,颅脑。

户,可以通过之处。

督脉上行至风府,入属于脑,此处犹如入脑之门户。

9、问答题太冲的定位、主治。

正确答案:定位:足厥阴肝经,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10、名词解释头窍阴正确答案:头,相对于足而言。

针灸学基础

针灸学基础

针灸学基础
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精深的医学知识,它涉及到生理学、解剖学
和药理学,从细节上来看,它还包括针灸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关针灸的基础知识是每个新针灸治疗者必须要掌握的,所以本文中将
会简要介绍针灸学基础知识。

针灸是一种用针入皮和穴位,或者在特定部位配合手法刺激,以
达到调节机体内分泌、调节机体功能平衡,来改善机体症状和促进健
康的体外疗法,可以应用于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古人们发现此法在治
疗一些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所以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疗法和学术
体系。

针灸学的基础包括:针灸理论、针灸技术、穴位学和针灸名称等。

针灸理论:指针刺时机体经络和穴位的作用,以及针灸治疗的机理。

针灸技术:涉及用不同类型的穴位以及用不同类型的针刺术,使
针刺的力量和效果达到最佳。

穴位学:涉及体内穴位和体表穴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常用的经络,穴位的名称,功能,经络的连接,穴位的部位和疾病的治疗。

针灸名称:涉及不同类型的针刺方法,以及各种针灸工具的重要性,如银针、玉兔、玉珠、醉金劒、砭石、针罩、自针等。

学习针灸,需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才能真
正掌握和运用针灸技术,更好地提供有效的针刺治疗。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知识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知识

针灸学重点笔记第一部分一、针灸发展简史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3、王唯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明代是针灸学最昌盛的时期。

5、李学川〈针灸逢源〉列出361个穴位。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3、主客原络配穴法: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

4、骨度分寸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

6、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7、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

8、循经取穴: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9、得气:亦称针感、气至。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的感应。

10、十四经: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

简称“经穴”。

11、前后配穴法:又叫腹背阴阳配穴法。

前后穴配合使用。

12、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部、躯干部。

13、十二经别:从十二经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针灸学基本知识

针灸学基本知识
柄、针尾5个部分 。
精选可编辑ppt
20
(一)毫针的构造
▪ 毫针的形状
▪ 1.环柄针(圈柄针),即针柄用镀银或经 氧化处理的金属丝缠绕成环形者;
▪ 2.花柄针(盘龙针),即针柄中间用两根 金属丝交叉缠绕呈盘龙形者;
▪ 3.平柄针(平头针),即针柄也用金属丝 缠绕,其尾部平针柄者;
▪ 4.管柄针,即针柄用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
精选可编辑ppt
21
(二)毫针的规格
▪ 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 ▪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38
毫米)和长短为1~3寸(25~75毫米)者最 为常用。 ▪ 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浅在部位的腧穴作 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 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之用。
精选可编辑ppt
28
(三)自身练习
▪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 的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 针练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 感觉、行针的手法等。
▪ 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 微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 捻转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 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 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
2. 活动标志
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等—咬肌 、耳屏与下 颌关节之间
精选可编辑ppt
15
三、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1.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掌 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 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精选可编辑ppt
16
2. 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 度作为1寸。
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 起的上端将针刺人。 ▪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 堂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要知识点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少阳三焦经穴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2.主治概要
头、目、耳、颊、咽喉病证,胸胁病证,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手少阴三焦经腧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2.主治概要
心、心包、胸、胃病证,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针灸理论科普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针灸理论科普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针灸理论科普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五十二病方》D. 《神农本草经》答案:C解析:针灸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

2. 以下哪部著作确立了针灸学的理论体系()A. 《针灸甲乙经》B. 《黄帝内经》C. 《难经》D. 《针灸大成》答案:B解析:《黄帝内经》确立了针灸学的理论体系。

3.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是()A. 经络学说B. 腧穴学说C. 刺灸法D. 针灸治疗学答案:A解析: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4.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A. 头部B. 胸部C. 腹部D. 四肢末端答案:B解析: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5. 以下哪条经脉的循行“上挟咽,系目系”()A. 手少阴心经B. 足少阴肾经C. 手厥阴心包经D. 足厥阴肝经答案:A解析: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上挟咽,系目系”。

6. 手太阴肺经的起止穴是()A. 中府、少商B. 天府、商阳C. 云门、少泽D. 侠白、关冲答案:A解析: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7. 位于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A. 内关B. 外关C. 神门D. 通里答案:A解析: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8. 足阳明胃经在腹部的循行距前正中线()A. 0.5 寸B. 1 寸C. 2 寸D. 4 寸答案:D解析:足阳明胃经在腹部的循行距前正中线4 寸。

9. 以下穴位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A. 公孙B. 丰隆C. 足三里D. 阴陵泉答案:A解析:公孙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

10. 位于犊鼻下3 寸,胫骨前缘外1 横指的穴位是()A. 上巨虚B. 下巨虚C. 足三里D. 条口答案:C解析:足三里位于犊鼻下3 寸,胫骨前缘外1 横指。

11. 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位是()A. 隐白B. 公孙C. 大敦D. 涌泉答案:A解析:足太阴脾经起始于隐白穴。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

针灸学知识点整理好嘞,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关于针灸学的知识点:针灸这玩意儿,可真是一门神奇又有趣的学问。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长期伏案工作,脖子和肩膀那叫一个酸痛。

朋友就带我去看了一位针灸师傅。

那师傅先是仔细地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让我躺在治疗床上。

他轻轻捏着我的肩膀,找准穴位,那手法娴熟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在处理食材。

只见他拿起银针,迅速而准确地扎了下去。

一开始我还有点紧张,但是没过一会儿,就感觉一股温热的气流在酸痛的地方游走,慢慢地,那种紧绷和疼痛的感觉竟然减轻了不少。

咱们先来说说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这就好比是给身体内部的“交通网络”进行疏导和调整,让气血能够顺畅地流动,各个“部门”都能正常运转。

再说说穴位吧,穴位就像是身体上的一个个小开关,每个穴位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比如合谷穴,它在咱们的虎口位置,要是头痛或者牙痛,按一按这个穴位,说不定就能缓解不少呢。

还有足三里穴,就在膝盖外侧下方,经常按摩或者针灸这个穴位,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让人少生病。

针灸的手法也是有讲究的。

有提插法、捻转法等等。

提插法就像是在穴位里上下“跳舞”,通过轻轻提起和插入银针来刺激穴位;捻转法则像是在穴位里“扭转乾坤”,通过转动银针来发挥作用。

针灸用的针也是各种各样。

有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等。

毫针是最常用的,又细又长,扎进去的时候感觉不太明显;三棱针呢,一般是用来放血的,看着有点吓人,但在一些特定的病症中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皮肤针就像个小刷子,轻轻敲打皮肤,能起到调节经络的作用。

针灸可不是随便就能扎的,得找准穴位,把握好深度和角度。

要是找不准,那可就麻烦啦。

而且,针灸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比如说孕妇,就得特别小心,不能随便针灸。

还有身体特别虚弱的人,也得谨慎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针灸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像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失眠、痛经等等,都能通过针灸来缓解症状。

我就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个阿姨常年被失眠困扰,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基础知识-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1.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分数:2.00)A.疾病过程的症状B.疾病过程中的体征C.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D.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解析:2.“阳中求阴”治法的病理基础是(分数:2.00)A.阴偏胜B.阳偏胜C.阴偏衰√D.阳偏衰E.阴阳两虚解析:3.肝病及脾的理论依据是(分数:2.00)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母子相及解析:4.在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分数:2.00)A.调畅情志B.调节血量C.调节脾胃D.疏通水道E.调畅气机√解析:5.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分数:2.00)A.小肠之泌别清浊B.肺之通调水道C.脾之运化水液D.肾之蒸腾气化√E.肝之疏泄功能解析:6.元气运行的道路是(分数:2.00)A.心脉胸腔B.C.全身D.脉外E.三焦√解析:7.下列各项,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肺朝百脉B.脾主统血C.肝主藏血D.心主血脉√E.肾主纳气解析:8.奇经八脉中的“阳脉之海”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阳维脉解析:9.最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分数:2.00)A.风邪B.寒邪C.燥邪D.湿邪E.火邪√解析:10.风邪伤人,导致易汗出的致病特点是(分数:2.00)A.风性善行B.风性数变C.风为阳邪D.风性开泄√E.风性轻扬解析:11.外感病常出现实证的阶段是(分数:2.00)B.发病初期C.各个阶段D.病证中期E.初期或中期√解析: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适用的病机变化是(分数:2.00)A.阴偏盛B.阴偏衰√阳偏衰C.D.阴虚致阳亢E.阳虚致阴盛解析:13.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除哪项外,其余均是五脏功能系统的具体内容(分数:2.00)A.五脏的功能所主B.五脏的阴阳属性C.五脏与五体联系D.五脏与五华联系E.五脏与六腑及奇恒之腑的联系√解析:[解析]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藏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与体表组织的通应关系;②五脏的阴阳属性;③五脏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14.根据《素问·痹论》所述,以游走性疼痛为特点的痹证是(分数:2.00)A.皮痹B.行痹√C.痛痹D.著痹E.筋痹解析:15.据《素问·咳论》篇“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论述,冬季肺受邪而病,是从何脏传来(分数:2.00)A..心B..肺C..肝D..脾E..肾√解析:16.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当选用(分数:2.00)A.桂枝汤B.五苓散√C.大青龙汤E.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解析:17.大陷胸汤证的证候中不包括的是(分数:2.00)A.心下硬痛B.短气烦躁C.舌上燥而渴D.不大便,日晡所小有潮热E.身黄,小便不利√解析:[解析] 《伤寒论》134条云:“……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故大陷胸汤证的证候中不包括“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18.据《伤寒论》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分数:2.00)少阴病A.B.厥阴病C.太阴病√D.霍乱E.阳明病解析:19.“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指的是(分数:2.00)A.内热偏盛B.湿热较盛C.阴虚较盛D.热与水结较盛E.邪在阳,表不解√解析:[解析] 《伤寒论》386条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热多”是与“寒多”对比而言的,指表邪未解而里寒较轻,用五苓散健脾温阳化气,内调脾胃外解表邪;寒多是言其较五苓散证里寒为甚,虽有表证亦当急救其里,故用理中丸主之。

20.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治用(分数:2.00)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C.瓜蒌瞿麦丸D.茯苓戎盐汤E.肾气丸√解析:21.湿病,风湿在表,表气已虚,治用(分数:2.00)A.桂枝附子汤B.白术附子汤C.甘草附子汤D.防己黄芪汤√解析:[解析] 湿病,风湿在表,表气已虚的证候,当治以防己黄芪汤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防己、白术祛风除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22.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因病机是(分数:2.00)A.风寒湿邪外侵,渐次化热伤阴√B.寒湿留于关节,经脉痹阻不通C.风寒湿邪外侵,气血运行不畅D.外感寒湿,经脉痹阻E.肝肾阴虚解析:[解析] 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麻黄、防风辛温发散,祛风除湿;附子散寒除湿,通经止痛;白术、甘草、生姜除湿健脾和中;芍药、知母养阴清热;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全方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故能治风寒湿邪外侵,渐次化热伤阴的证候。

23.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区别,主要是前者有(分数:2.00)A.身热夜甚B.谵语C.脉数D.出血√舌绛E.解析:24.秋冬发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体酸痛,胸闷,脘痞,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苔腻,脉濡数,诊断与辨证分别为(分数:2.00)A.伏暑(卫气同病) √B.伏暑(卫营同病)C.湿温(邪遏卫气)D.暑温(暑热夹湿,困阻中焦)E.伏暑(邪郁少阳)解析:25.产于江苏的道地药材是(分数:2.00)A.川芎B.薄荷√C.细辛D.阿胶E.生地黄解析:26.淬法属于的炮制方法是(分数:2.00)A.修治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其他制法解析:27.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分数:2.00)A.寒、热B.寒、凉√C.温、凉D.温、微寒E.温、平解析:28.淡味药的作用是(分数:2.00)A.能和能缓B.能下能软C.能燥能泄D.能收能涩E.能渗能利√解析:29.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分数:2.00)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相恶E.解析:30.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麻黄√B.桂枝C.细辛D.生姜E.香薷解析:31.具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羌活B.紫苏√C.细辛D.桂枝E.生姜解析:32.具有清实热,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石膏B.知母√C.黄芩D.苦参E.栀子解析:33.治疗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应选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黄连B.黄柏C.知母D.黄芩√E.艾叶解析:34.蕲蛇具有的功效是(分数:2.00)A.祛风通络,利水B.舒筋活络,止痛C.祛风,通络,止痉√D.补肝肾,强筋骨E.祛风湿,退虚热解析:35.秦艽具有的功效是(分数:2.00)A.止痹痛,治骨鲠B.通经络,利水C.止痹痛,解表D.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E.止痹痛,安胎解析:36.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薏苡仁√B.车前子C.木通D.茯苓E.滑石解析:37.茵陈具有的功效是(分数:2.00)A.利水渗湿,安神B.清利湿热,解毒泻火C.利水渗湿,除痹D.清利湿热,利胆退黄√E.利水通淋,祛风湿解析:38.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肉桂B.干姜C.吴茱萸D.丁香E.细辛√解析:39.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的药物是(分数:2.00)A.人参B.肉桂C.鹿茸D.附子√E.干姜解析:40.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干姜B.沉香C.川楝子D.丁香E.乌药√解析:41.具有凉血止血散瘀功效,尤善治尿血的药物是(分数:2.00)A.白茅根B.小蓟√C.血余炭D.地榆E.茜草解析:42.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红花√B.丹参C.泽兰D.鸡血藤E.益母草解析:43.白芥子具有的功效是(分数:2.00)A.清热化痰B.燥湿化痰C.降气化痰D.温肺化痰√E.润肺化痰解析:44.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石决明B.夏枯草C.龙骨√D.朱砂E.菊花解析:45.治疗血不养心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之证,应选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酸枣仁、柏子仁√B.石菖蒲、远志C.牡蛎、龙骨D.朱砂、磁石E.珍珠母、磁石解析:46.具有平息内风,祛除外风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羚羊角B.天麻√C.钩藤D.地龙E.蜈蚣解析:47.地龙与僵蚕具有的共同功效是(分数:2.00)A.息风止痒B.息风止痛C.息风止痉√D.息风明目E.息风平喘解析:48.具有清热定惊,平喘,通络利尿功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地龙√B.全蝎C.蜈蚣D.钩藤E.僵蚕解析:49.石菖蒲具有的功效是(分数:2.00)A.解郁行气B.清热止痛C.活血散瘀D.化湿和胃√E.止痛,催产解析:50.人参具有的功效是(分数:2.00)A.润肺止咳B.安神增智√C.养血益阴D.止汗安胎E.托毒生肌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