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25a1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a.png)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药用植物学概述1.1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1.2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1.3 药用植物学的历史与发展1.4 药用植物学的意义与应用第二章: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2.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2 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2.3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4 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第三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3.2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3 药用植物的生殖方式3.4 药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四章: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4.1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类4.2 常见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作用与用途4.3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方法4.4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第五章: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5.1 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5.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5.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5.4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第六章: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6.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6.2 药用植物的鉴定技巧6.3 常用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实例6.4 药用植物采集与鉴定的注意事项第七章: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7.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7.2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7.3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实例7.4 药用植物繁殖与栽培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8.1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8.2 药用植物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8.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实例8.4 提高药用植物质量评价准确性的措施第九章: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1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9.2 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3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9.4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进展与趋势第十章: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10.1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的意义与价值10.2 药用植物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3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实例10.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药用植物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现代医药的贡献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难点解析: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识别技巧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难点解析:了解药用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难点解析:记忆和理解药用植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和应用五、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难点解析:平衡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难点解析:掌握正确的药用植物采集和鉴定技术,确保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七、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难点解析:了解和应用不同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八、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难点解析:准确分析和评价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九、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合理应用于临床治疗十、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难点解析:掌握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的策略,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分类识别、生长发育、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采集鉴定、繁殖栽培、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abb4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f.png)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原理,为后续的中医药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3.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4. 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 各类药用植物的特点3. 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科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1.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2.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3. 实例分析:人参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1.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2. 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的应用3. 实例分析:甘草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2. 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3. 药用植物的加工方法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1.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3. 实地考察:药用植物园的识别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特点及应用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及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药用植物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用植物学》2. 课件:药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3. 药用植物园:用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4. 网络资源:药用植物数据库、相关研究论文等七、教学安排1.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课时)2. 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2课时)3. 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2课时)4. 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2课时)5. 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2课时)6. 第六节: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2课时)7. 第七节: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2课时)8. 第八节:药用植物的应用实例(2课时)9. 第九节: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药用植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3. 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过程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的理解2. 建议学生参加药用植物园的实地考察活动,提高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教案全集
![《药用植物学》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5d7729fe2f60ddccdb38a001.png)
药用植物学教案第一讲( 2学时)〔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2、了解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慨况3、掌握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4、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绪论从古至今中药对人们的医疗保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中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药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植物(约占总数的87%)。
因此,我们在研究应用中药及学习有关学科时,必须首先掌握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
一、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多种多样,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已有记载的药用植物为11000种。
其中有植物体构造比较简单的藻、菌、地衣类植物,如:海带、灵芝、松萝等;也有苔藓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如:地钱、卷柏、银杏等。
分布最为广泛,资源最为丰富的是被子植物。
它是中药的主要来源,许多名贵中药都取自这些植物的野生品或栽培品。
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主要分布有人参,五味子,细辛;内蒙古气候干燥分布有防风、黄芪、甘草等;河南的地黄、山药、牛膝、菊花质量为全国之冠,被称为“四大怀药”;四川不仅药用植物种类多,而且产量大,如黄连、川贝母、川芎等;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南部属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繁殖。
云南植物种类最多,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著名的药用植物有三七、木香、云南马钱等;广东有花植物就有千种,许多重要药用植物都分布在这一地区,如广藿香、阳春砂、槟榔等。
另外,浙江的浙贝母、安徽的芍药、福建的泽泻、甘肃的当归、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西藏的冬虫夏草、山东的珊瑚菜,江西的酸橙、贵州的杜仲、江苏的薄荷等,都是全国著名的药用植物。
二、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概况我国药用植物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和《尔雅》中,就分别记载过远志、菟丝子、益母草等药用植物。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记载药物365种,其中药用植物237种,为后人用药及编写本草著作打下了基础;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的《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多数为植物。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c5d6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3.png)
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需求, 进行土壤改良,如添加有机肥、调整酸碱度等。
播种、育苗及移栽技术
播种
选择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处理, 如消毒、浸种等。根据药用植物 的生长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适
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育苗
在温室或苗床中进行育苗,控制好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促进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根据需要将干燥的药用植物切 成片或粉碎成粉末,以便于制 剂和提取。
筛选与分级
将切片或粉碎后的药用植物进 行筛选和分级,去除不符合要
求的杂质和碎片。
贮藏条件及注意事项
贮藏条件
药用植物应贮藏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注意防鼠 、防虫和防火。
注意事项
在贮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药用植物的干燥度和是否有霉变、虫蛀等现象。如发现问题 ,应及时处理。此外,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应分类贮藏,避免混淆。对于易碎或贵重的
药用植物,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进行贮藏。
05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
资源现状及其价值评估
资源现状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极 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 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许多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濒危和灭绝 的风险。
VS
价值评估
药用植物在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药用植物还具有生态价值 和文化价值,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传承民族 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主要讲解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 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资源分布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实验教学则是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案例(2篇)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d13aa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植物药开发利用以及植物药资源保护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随着现代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活动。
二、案例目标1. 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识别方法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深化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实施(一)实践地点选择选择具有丰富药用植物资源的地区进行实践教学,如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保护区或药用植物种植基地。
(二)实践内容1. 药用植物识别训练:通过实地观察、比较和标本采集,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药用部位。
2. 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指导学生采集药用植物标本,学习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组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和利用情况。
4. 药用植物保护教育:通过参观药用植物保护区,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三)实践步骤1. 前期准备:- 组织学生进行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讲座,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实践地点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
- 准备实践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植物标本夹、放大镜、记录本等。
2. 实践过程:- 指导学生进行药用植物识别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比较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 组织学生采集药用植物标本,学习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 分组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和利用情况。
- 参观药用植物保护区,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知识和方法。
3. 总结与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分享实践心得和体会。
- 对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案例效果通过本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学会了药用植物的基本识别方法和特点;2. 增强了学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3. 提高了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深化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875096daef5ef7ba0d3c7c.png)
2、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25min
3、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15min
4、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10min
5、植物细胞的模式结构10min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意义。(难点)
2、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重点)
通过实物图片给学生一直观影响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中药、本科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史。
2、明白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意义。
3、掌握药用植物学的性质,任务及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掌握细胞构造。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4、观察薄荷厚角组织
二、实验报告:绘出实验晶体的形态图100min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理解机械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分布及作用(难点)。
机械组织定义,组织的类型与特点(重点)。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姚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李正理译.《种子植物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姚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李正理译.《种子植物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复习思考题
1、薄壁组织的细胞特征。
2、保护组织的细胞特征。
3、保护组织的部位。
4、常见的气孔类型。
药用植物学 教案
![药用植物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00cd5c5acfa1c7aa00cc77.png)
药用植物学教案绪论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18种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
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04bb4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e.png)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了解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第三章: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
•第四章: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
本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
1.授课
2.课堂演示
3.实验操作
4.讨论研究
5.期末报告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2.熟悉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
3.熟练操作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评
价。
教学难点
1.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在实践中的操作技术。
2.对药用植物复杂体系思考的逻辑和科学性。
五、教学评价
本教学设置学生的期末报告作为综合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药用植物现代分析技术的研究报告,除此之外,还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学生能否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2.学生能否熟悉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
3.学生能否熟练操作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与活性评价。
4.学生的报告撰写和交流能力。
5.学生各项作业和考试成绩。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f0eed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f.png)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简介本篇文档将对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已成为现代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主要涵盖了植物的分类、解剖、生理、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贮藏、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内容:1.对药用植物学的认识与了解2.掌握药用植物分类、解剖、生理、药理、毒性等方面的知识3.了解药用植物的贮藏、生产、质量控制等技术特点4.能够进行药用植物基础研究和开发教学内容第一章植物的分类与基础本章将介绍植物的基本分类、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解剖和组织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环境•熟练掌握植物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第二章植物的生理与生物活性成分本章将介绍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和其中所涉及的功能性成分。
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熟练掌握植物的功能性成分第三章药材的提取、精制及质量控制技术本章将介绍药物的提取、制备、精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教学重点:•掌握药材的提取、制备、精制和质量控制技术•了解药物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方法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练习、辅导、实践等多种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多种方法,如演讲、问答、讨论、模拟等方式。
教学要求1.课前要认真预习课文,理解课程内容2.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多与教师交流、讨论3.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练习,巩固巩固课上知识,提高学习水平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分为两个部分:课堂评价和期末考试。
课堂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平时成绩、听课情况、作业质量等。
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结语药用植物学作为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
通过本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药学人才,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初中生物药用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药用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71e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7.png)
初中生物药用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药用植物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及其提取方法。
3. 了解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及其应用。
4. 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药用植物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及其提取方法。
教学难点:1. 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及其提取方法。
2. 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药用植物图片、实物或模型。
2. 药用植物药用成分提取实验器材。
3. 药用植物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植物有些可以用来药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药用植物。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药用植物的概念:药用植物是指那些具有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作用的植物。
2. 讲解药用植物的种类:根据药用部位,药用植物可分为根茎类、花类、果实类、叶类等。
3. 讲解药用植物的作用:药用植物可以通过其所含的药用成分,对人体的某些疾病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三、药用成分及其提取方法(15分钟)1. 讲解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是其具有药用价值的关键,如人参中的皂苷、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等。
2. 讲解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有蒸馏、萃取、酸碱提取等。
四、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及其应用(10分钟)1. 讲解人参: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肺等功效。
2. 讲解枸杞: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等功效。
3. 讲解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等功效。
五、实践操作:药用成分提取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药用植物进行提取实验。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点击链接:药用植物学(教案)
![点击链接:药用植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527e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4.png)
点击链接:药用植物学(教案)药用植物学教案(样本)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一.概述1.概念细胞不仅是植物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
2.细胞的形状大小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虽然大小不同,形状多样,但是一般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质4.细胞核(一)细胞膜生活在细胞原生质外表,都有一层膜包围,称为细胞膜或质膜。
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功能是维持胞内环境的稳定,调节、控制物质或信息在细胞内外的运输。
(二)细胞质及其细胞器细胞质是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
可分为胞基质和细胞器。
胞基质是包围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
细胞质内的细胞器种类很多。
现分述如下:1.质体(重点内容)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幼期未分化成熟的,成为前质体。
分化成熟的质体可根据其颜色和功能不同,分为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三种主要类型。
叶绿体绿色光合作用有色体黄-红色积累脂类和淀粉白色体无色合成淀粉,脂肪,蛋白质⑴叶绿体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电镜观察表明:叶绿体外有光滑平滑的双层单位膜,内膜向内叠成内囊体,存在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在个体发育上,叶绿体来自前质体,由前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⑵有色体有色体含有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红色),部分植物的花瓣,成熟的果实,胡萝卜的贮藏根,衰老叶片都存在有色体。
有色体的形状有球形和不规则形状。
⑶白色体白色体不含色素,存在于甘薯、马铃薯等植物的地下贮藏器官中。
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造粉体、造油体和造蛋白质体。
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质体可以相互转化。
2.线粒体3.核糖核蛋白体4.内质网自学5.高尔基体6 液泡由单位膜构成的细胞器。
液泡的膜称为液泡膜,液汁称为细胞液。
幼期细胞,液泡很小,但随着细胞生长,液泡长大。
小液泡逐渐合并为大液泡,位于细胞中央。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f36c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7.png)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分类、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2.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采收季节及加工方法;3. 认识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种类及其药用部位。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学会使用药用植物标本和相关工具,进行药用植物的观察和分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药用植物进行简单的药用价值和采收加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药用植物在人类健康和传统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用植物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认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相关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药用植物学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药用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识别要点2.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及其功效-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 药用植物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案例3.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方法-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与生态环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课时: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三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1)第四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2)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二课时的教学第二周:完成第三、四课时的教学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药用植物概述第一节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与功效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与加工方法第三章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第一节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第二节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价值和识别方法为主线,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d19f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3.png)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药用部位、功效及药用植物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 课程内容: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及其功效、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
二、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1. 植物的定义:植物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生长在土壤中,通过根、茎、叶、花、果等器官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繁殖。
2. 药用植物的定义:药用植物是指那些以全株或部分器官入药的植物,具有防病、治病、保健作用的植物。
3. 药用植物的分类:根据药用部位,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等。
三、药用植物的分类1. 根及根茎类:如人参、黄芪、甘草等。
2. 茎木类:如川芎、当归、杜仲等。
3. 叶类:如桑叶、菊花、薄荷等。
4. 花类:如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
5. 果实及种子类:如杏仁、桃仁、芝麻等。
四、药用部位及其功效1. 根及根茎类: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药毒的功效。
2. 茎木类: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
3. 叶类:桑叶具有清热润肺、降血糖的功效;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薄荷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4. 花类: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玫瑰花具有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的功效。
5. 果实及种子类:杏仁具有润肺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芝麻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润燥的功效。
五、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采集:药用植物的采集应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确保药用部位的药效最佳。
采集时要注意保护植物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保存: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有干燥、冷藏、冷冻、腌制等。
干燥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可以通过晾晒、阴干、烤干等方式进行。
药用植物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dbc1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b.png)
04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
资源调查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样地调查、线路 调查等方法,收集药用植物资源的种 类、分布、数量、生态环境等基础数 据。
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常见药 用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活性 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
具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类鉴 定、质量评价、开发利用等方面 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 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新性开发策略
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掘新资源、新用途和 新工艺,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利用。
实例分析:当地特色中草药资源开发案例
案例背景
介绍当地特色中草药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基本情况,以及中草药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发过程
阐述当地特色中草药资源的调查评估、保护性开发、综合性开发和创新性开发等具体实 践过程,包括政策制定、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资源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 值、社会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 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优先顺序。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及途径
保护性开发策略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药用植物资源的 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初一生物:药用植物教案
![初一生物:药用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e281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d.png)
初一生物:药用植物教案药用植物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能够:1)掌握几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了解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3)了解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
2.教学重点:1)认识药用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3.教学难点:1)认识不同的药用植物,并将其与其药用价值联系起来。
2)掌握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
4.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药用植物,并激发他们对草药的好奇心。
Step 2:学习药用植物的中文名称(1)通过与学生展示植物的图片,学生能够学习药用植物的中文名称。
Step 3:学习药用植物的特征(1)通过与学生展示植物的图片和描述,学生能够学习药用植物的特征。
Step 4: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1)通过展示药用植物的实物或图片,并简要介绍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Step 5:了解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1)通过对于使用草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限制进行讲解,提醒学生在使用草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Step 6:综合练习(1)通过对于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5.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来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6.教学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2)各种草药的图片和实物。
(3)教材《生物》。
7.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药用植物,并了解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常见用途。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使用草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这次学习不但增加了学生们的植物学知识,也能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知识。
药用植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d9adb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a.png)
药用植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植物药材的基本知识、分类、采集、储存、加工及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现代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其今后从事药物研究、生产、开发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植物药材的历史及发展背景,认识植物与药物的关系。
2.掌握植物药材的基本分类特征、采集及储存方法。
3.熟悉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4.理解植物药材的加工及应用方法,包括提取、制剂、质控等方面。
5.掌握植物药材的现代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植物与药物1.1 植物与药物的关系1.2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2. 植物药材的基本分类2.1 夏季果实类(如枸杞、桑葚等)2.2 秋季果实类(如桂圆、花生等)2.3 根茎类(如人参、甘草等)2.4 树皮类(如桑树、松柏等)2.5 花类(如菊花、金银花等)2.6 叶类(如菊花、绿茶等)2.7 种子类(如芝麻、葵花等)3. 植物药材的采集与储存3.1 采集要点3.2 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4. 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4.1 主要化学成分4.2 药理作用5. 植物药材的加工与应用5.1 提取技术5.2 制剂类型5.3 质控及标准化6. 植物药材的现代研究进展6.1 药理学研究进展6.2 化学研究进展6.3 临床研究进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
教师将通过PPT讲解和授课,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成绩评估、实验观察评价、小组讨论等方式。
具体评价分布如下:评价项目占比考试成绩40%实验观察评价30%小组讨论30%五、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PPT、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等,实验室需配备药用植物材料、提取装置、实验室器皿等。
六、教学备考注意事项6.1 教师应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相关案例,能够在课堂上讲得清楚、讲得活泼。
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0333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e.png)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授课班级:药学专业1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解剖学、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用植物学知识进行药用植物鉴定、资源调查、合理开发利用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三、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学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五、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谈谈对药用植物学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 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讲解药用植物的定义、特点、分布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药用植物的分类:介绍药用植物的分类方法、主要分类群及其代表植物。
3. 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学:讲解药用植物的器官结构、组织类型、细胞结构等。
4.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介绍药用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
5.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列举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实例。
6.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讲解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保护措施及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四、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
2. 学生分组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药用植物的特点、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药用植物学知识进行药用植物鉴定、资源调查的能力。
3. 学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f3b8cc76eeaeaad1f33028.png)
如五加皮有2种。南五加皮为传统所用的细柱五加,是五加科植物,无毒,而另一种北五加皮是萝藦科杠柳根皮,则有毒。
又如细辛属有多种植物,在皖东曾多年来误将金粟兰科有毒植物丝穗金粟兰误作“马细辛”收购并应用,极易产生中毒事故。
旋覆花原有一个品种,植物为狭叶旋覆花,与旋覆花同科同属,但用后可能产生呕吐现象。
植物胚胎学Plant embryology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
植物化石学Plant geological botany
通过植物学中与中药有密切关系的三个分支学科学习为基础,有机会再扩大知识面。
2、课程安排: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教学实习三个环节,理论课仅是一部分,实验课时超过理论课时,另外野外教学占的比例更大,除平时在校园,药圃及大蜀山认植物外,还有2周黄山野外实习。
8
9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6
9
第二节茎
6
8
第三节叶
2
4
第四节花
9
6
第五节果实
2
3
第六节种子
1
下篇药用植物的分类
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
2
3
第五章藻类植物
2
3
第六章菌类
2
第七章地衣门
1
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1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3
3
第十章裸子植物门
2
3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
16
12
合计
69
75
实验1、植物界的各大类群
2、植物的细胞构造和显微镜的使用
《药用植物学》教学安排2学期,秋季开始上课,一开始形态内容,随后显微内容;春季上分类。5月份待课程结束后,安排2周野外教学实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1.0学时
1.0学时
第 页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掌握我国药用植物学发展史中的一些代表性的著作。
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备注
启发提问
1、我国古代本草学著作有哪些?
2、谁最先发现了细胞?谁提出了细胞学说?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植物细胞具有哪些细胞器?其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3、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外语要求
熟悉药用植物形态与解剖学专业词汇
教
学
手
段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启发式提问教学
参
考
资
料
1、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候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修订版),科学出版社,1982.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四川大学教案
备注
章节
名称
绪论(二)、植物细胞及其构造(一)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实践课( );实习( )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掌握我国药用植物学发展史中的一些代表性的著作。
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了解植物细胞亚显微构造。
教 学主要 内 容
时 间
分 配
我国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科学出版社1972-1983年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修订版)
候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
科学出版社,1982年
授课教师
李涛
职称
副教授
单位
华西药学院
授课时间
2009年春季
注:表中()选项请打“√”
四川大学教案
【医 科】
周次
第1周,第1次课2009年2月27日
备注
章节
名称
绪论(一)
4、表皮与周皮在结构、功能上有何不同?
5、植物的维管束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例说明。
6、中柱的概念是什么?植物中有哪些中柱类型?其相互演化关系如何?
外语要求
熟悉药用植物形态与解剖学专业词汇
教
学
手
段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启发式提问教学
参
考
资
料
1、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实践课( );实习( )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学习目前我国药用植物学发展现状,学习任务及发展简史。同时、认识到药用植物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掌握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 学主要 内 容
时 间
分 配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原植物的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川大学教案
【医 科】
周次
第3周,第3次课2009年3月13日
备注
章节
名称
植物细胞及其构造(二)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实践课( );实习( )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掌握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特化和后含物的种类及其鉴别方法。
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教 学主要 内 容
时 间
分 配
细胞壁的结构、特化类型及鉴别方法。
时 间
分 配
组织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包括分生组织(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表皮组织:气孔、毛茸;周皮)、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输导组织(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分泌组织;存在部位;主要生理机能。
维管束概念及其类型。
中柱的概念和类型。
1.5学时
0.5学时
第 页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及功能。
维管束概念及其类型。
备注
启发提问
1、植物的分生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与其它各种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2、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在结构、功能上有何异同?
3、腺毛与非腺毛、气孔与皮孔、石细胞与纤维有何区别?
教材名称
药用植物学
作者
2007年8月
指定参考书
药用植物学
作 者
艾铁民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年2月
药用植物学
郑汉臣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11月
药用植物学
沈联德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年10月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科学出版社
1994年
四川大学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学
授课专业
药学
班级
1~2班
课程编号
50502420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2学时;实践课学时
【医 科】
周次
第4周,第4次课2009年3月20日
备注
章节
名称
植物的组织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实践课( );实习( )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及功能。
了解各种组织的主要生理机能。
掌握维管束概念和类型。
熟悉中柱的概念和类型。
教 学主要 内 容
外语要求
熟悉药用植物形态与解剖学专业词汇
教
学
手
段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启发式提问教学
参
考
资
料
1、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候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修订版),科学出版社,1982.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晶体、酶、生长素等。
植物细胞的增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0.5学时
1.0学时
0.5学时
第 页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掌握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特化和后含物的种类及其鉴别方法。
备注
启发提问
1、细胞壁具有哪些特化现象?如何鉴别这些特化现象?
2、初生壁与次生壁有什么区别?
教
学
手
段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启发式提问教学。
参
考
资
料
1、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候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修订版),科学出版社,1982.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四川大学教案
【医 科】
周次
第2周,第2次课2009年3月6日
2.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
3.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代用品和新资源
4.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2.0学时
第 页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掌握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任务。
备注
启发提问
1、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外语要求
熟悉药用植物形态与解剖学专业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