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端午的鸭蛋(练习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系.百索子()络.子()车胤.()门méi( ) xiàn( )菜náng( )萤映雪

2.解释下列词语

(1)莫名其妙:

(2)肃然起敬:

(3)与有荣焉:

(4)囊萤映雪:

3.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丰富汉语词汇,李强给自己作出规定:每天至少掌握10个以上

..的词语。

B.在黔东南这块古朴..美丽的土地上,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丰富的原生态文化。

C.龙一丰同学勤奋好学,课间经常向老师不耻下问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面对耸立在陡峭的山脊上的一栋栋苗族吊脚楼,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

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

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

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二、阅读理解

(一)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

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

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

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

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

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

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

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

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其中“吱”能去掉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话,其最主要的作用应是()

A.引用袁枚的文章,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

B.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腌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

D.引用袁枚的文章,使本文的语言文白夹杂,富有特色。

3.汪曾祺说自己的语言追求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请你从选文中再找出一例并作适当的分析。

⑴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粽子

吃粽子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就使人格外地思念故乡,思念那里活鲜鲜的芦叶,思念那里家家户户都在包着的粽子,就像回到了故乡的田野、沟边上似的……

端午前几天要去采芦叶了。有沟河的地方就有芦叶,只管采就是了。但包粽的芦叶须得采宽一点、

老一点的,不像是做芦哨的叶子,要嫩而小。满村的人,每家都有一名小孩或姑娘或刚过门的媳妇去

采,或是鱼贯而行,或是隔沟相望。这样的时候,大抵总有一个爱说笑话的领头说笑话,话头自然是

刚过门的媳妇,或是将要出嫁的姑娘。乡下会说笑话的人不仅是能言善辩,而且很富有想象力,充满

着生活的情趣。

自然,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另有乐趣:在沟的两边互相掷泥块,或者干脆拣沟面较窄的地方,

像青蛙一样蹦过来,跳过去。

我们去采芦叶的时候,母亲便在家里淘米、剥花生,或者挑一些过年留下的大红枣,夹杂在糯米

中间。更有讲究的,是将一小块、一小块瘦肉也包进去,称为“肉粽”。但,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父

亲去世早,家境清寒,每年端午节只能包面粉粽子,母亲叫它麦粽,一个粽子里只能找到一两粒花生

米,不过,一样是很香、很甜的。

包粽子是一门很巧妙的手艺,在我们家乡,新过门的媳妇倘若不会包粽子,那是要被一些老太婆

背后取笑的:“哼,连粽子也不会包,真是越来越新式!”

粽子有各种形状,最常见的是宝塔粽——尖尖顶,三角形的底座,约有半市尺长短。心灵手巧的

小媳妇还会包“连环粽”——两个小粽子中间有一根线牵连着。还有别出心裁的“月牙粽”、“关门粽”、“方粽”等等。

家家户户都包粽子,但左邻右舍串门时却又一定得吃主人的粽子——把芦叶从下面拨开,用两根筷子戳进底部,从宝塔尖上开始吃起。这个时候,满屋、满村都是芦叶的清香。

不仅是自己吃,还要挑包得最好、最大的几个,用红线串着扔到河沟里去。

连农民也知道纪念屈原——这个忧国忧民、气节如钢的诗人!

“屈原是跳到家门前的沟里淹死的吗?”儿时我天真烂漫地问过母亲。

一字不识的母亲当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她只是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

汨罗江、长江和我故乡的小河、小沟,确实是一脉相连的……

1.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为什么描写采芦叶时的热闹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