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师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 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产业。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 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 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返回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1950年到2010年,马来西亚的曲线 斜率变化最大,故其城市化率增加值最大。第4题,城市化是 社会进步的表现,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受自然因素 的影响小。 答案:3.D 4.A
返回
(2019·本溪模拟)再城市化是指
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
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如图显
率折线与城镇住宅投资增长率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期间我国
()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 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2.图示期间我国
()
A.大城市数量多于中小城市 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
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返回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1998~2008年城镇住宅投资年 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我国城镇住宅投资一直在增加, 故A项正确;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 持续上升,B项错;图中看不出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C项 错;图示期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故城镇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项错误。第2题,城市等级越高,城市 数量越少,故A项错误;我国在图示期间没有逆城市化现象, 故B项错误;城市化的发展并不会使城市分布均匀,故C项错 误;图示期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 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1.A 2.D
返回
(2019·广州检测)如图是世界及部
分国家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3~4 题。
3.2010 年与 1950 年相比,城市化率增加值最大的国家是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 D.马来西亚
4.下列因素中,对我国城市化率偏低影响最小的是( )
A.自然条件 B.人口政策 C.经济政策 D.户籍制度
[答案] (1)A (2)C
[考题变式]
返回
1.(变题型) 由图可知,全国总人口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城 镇 总 人 口 的 变 化 趋 势 是 ________ , 全 国 劳 动 力 人 口 __________,城镇劳动力人口__________,农村劳动力人 口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全国总人口先持续增加到 2040 年达到 15 亿, 然后再减少,城镇总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依据全国总人口数及 全国劳动力人口比重计算可知,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依据城 镇总人口数及城镇劳动力人口比重计算可知,城镇劳动力人口 增加,同时也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 答案:先增加后减少 持续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返回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返回
典题精研
[典例] (2016·海南高考)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 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 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 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 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 2015 年北 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变设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别逐
渐加大,导致的主要城市问题是
()
A.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堵
C.就业困难
D.资源短缺
解析: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
增加,由此带来的城市问题主要是交通拥堵。
答案:B
返回
集训冲关
(2019·河北衡水中学联考)近年来,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 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国内外多地的成 功案例表明,合理设置城市通风廊道(主要借助宽阔的道路、 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绿化用地、水域河流以及低矮楼宇群 等),是缓解雾霾天气的重要辅助手段。洛阳市区三面环山, 并有多个森林公园,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三大铁路干线从城 市中间穿过。由于多种原因,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通风廊道 并不通畅。据此完成1~3题。
一、城市化的概念
返回
1.概念 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
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注 1】
(1)人口的集中
城城市市人人口口总占量总增人加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 城镇 数量 增加, 密度 加大 城镇规模扩大 【注 1】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
示四个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
度。完成 5~6 题。
5.图中 1984~1989 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6.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业生态环境
的恶化 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
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返回
(2)地域的转换城城市市建用设地功用能地扩进展一步分化 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 第二、第三产业 转变。
返回
二、城市化的进程【注 2】和特点 1.城市化进程加快。【联】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注 3】 (1)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 人口比重 高。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先于 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 迅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最明显。 4.出现了巨大的 城市带 。
[答案] (1)C (2)B (3)A
返回
[考题变式]
1.(变题型) 由图可知,北京职住比差异最大的区域是 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各环线的职住比分布可知,二环与三环间职住比 差异最大。其形成原因是靠近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产业 集聚,形成商业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多。 答案:二环与三环之间 靠近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形成 商业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多
返回
解析:第5题,图中奥地利、比利时、瑞士三个国家城市化增 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负值,说明这三个国家出现逆城市 化问题。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奥地利、 比利时在1984~1989年的城市化增长速度为正值,是再城市 化现象。第6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新 技术产业,而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再复苏,① 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所以再城 市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②对。再城市化的表现是 城市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改善, ③错、④对。 答案:5.B 6.C
返回
(3)影响建筑风格
中 西国 方: :宫 宫廷 廷中 中多 有楼 喷、 泉台 、、雕亭塑、,阁民,居 民居 中花 有园四、合洋院房、 等绿篱、 草地特征明显
返回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返回
典题精研
[典例] (2019·烟台模拟)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 70% 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 2010~2050 年我国劳动 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 20~59 岁男性人口及 20~54 岁女性人口)。据此完成(1)~(2)题。
返回
() ()
()
返回
解析:第1题,城市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洛阳三面环山, 地形封闭,空气流动不畅,加上森林、河流众多,使得水汽 与悬浮颗粒物长期聚积。第2题,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与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不会因通风廊道建设大幅提高。通风廊 道能缓解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不会影响到产业结构,也不会 使城市建筑高度大幅降低;可以促进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 理。第3题,洛阳市有多个森林公园,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三 大铁路干线从城市中间穿过,均可作为城市通风廊道生态载 体,生态载体充足,A错;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若干城市通风 廊道,说明有一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C、D错;城区的快速 扩张,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导致城市土地紧张,B对。 答案:1.A 2.B 3.B
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
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返回
[解析] 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 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 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 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 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 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 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 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3)题,北京环线职住比 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 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 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 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
返回
(1)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
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
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
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2)据图推测,2020 年后我国应
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 ②提高制造业水平
地面积 ④延迟退休年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
() ③积极扩大耕
D.②③
返回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 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 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第(2)题,图示2020 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50%左右,应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提 高制造业水平等措施,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
返回
【注 2】 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 城市化→再城市化。 【联】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 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 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 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注 3】 由于发达国家目前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但速度已大大减慢;而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 大部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因此发展中国家是目前世界城市化 的主力。
返回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
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
1.洛阳雾霾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稳定度高 B.交通通达度高 C.城市化水平高 D.城市绿化率高
2.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的实施,可以促进洛阳市 A.城市人口比重快速提升 B.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C.城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D.城市建筑高度大幅降低
3.洛阳城市通风廊道不通畅主要是因为 A.生态载体不足 B.城市土地紧张 C.缺乏技术指导 D.缺少政策支持
返回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影响城市建筑
(1)的空间布局
美国 高城度市越中低心,多而欧摩洲天相大反楼 ,距市中心越远,其建筑物 原因:城市发展历史的差异
(2)影响建筑结构
实例:中国园林讲究 含蓄 ,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 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原因: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返回
2.(变设问) 据图推测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
是
()
A.2035年
B.2040年
C.2047年
D.2050年
解析: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的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
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
阶段。 答案:C
集训冲关
返回
(2019·成都一诊)如图是我国1998~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