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数据的代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数据的代表

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

及其作用。

2.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从而解决

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通过对加权平均数的学习,体会数据的权的作用,学习统计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

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会利用加权平均数

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

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养成用数学的良好意

识。

教学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权的概念及其作用的理解。

教学流程:活动1.介绍实例,引入课题------活动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活动3.巩固练习,检验效果------活动4.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期中考试尘埃落定,考完试后,大家最想知道的是什

么?老师也想知道分数,那么老师应该怎样才能知道大家

的分数?(学生答)老师要经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那么怎样评价这次考试我班的情况呢?这就要求对统计

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就是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学习的

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将学会数据分析的方法。

根据期中考试本班数学科成绩,我班数学科的平均数可以

代表我班整体数学的水平,由此引入:20.1数据的代表(1)

平均数

活动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问题1.A、B两班的数学成绩如下表:(表略)

(1)说一说,怎样分别计算A班和B班的平均成绩?

(2)你会计算A、B两班的总的平均成绩吗?

(3)思考:若B班的平均成绩一定,B班的人数改为60

人,A 、B 两班的平均成绩有无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认识 :

①AB 两班的

②B 班人数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平均成绩。

问题2 议一议:

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郊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A 15 0.15

B 7 0.21

C 10 0.18

1.小明求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

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0.18的

加权平均数。三个郊县的人数15、7、10(万)分别是三

个数据的权。

2.若三个数x 1、x 2、x 3的权分别是w 1、w 2、w 3,那么这

三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如何表示?若n 个数x 1、x 2、x 3…x n

的权分别为w 1、w 2、w 3、… w n 这几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如

何表示?

教师归纳:若n 个数x 1、x 2、x 3…x n 的权分别为w 1、

w 2、w 3、… w n ,则这几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为:

3.在上面的问题1中,计算两班的平均数时,A 班平均

成绩和B 班平均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你能初步体会权的作用了吗?

学生讨论,进而认识: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

要程度。

问题3. 试一试

例.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题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分组尝试解决。

教师归纳:听、说、读、写所占的比例不同,即各项成绩

的权的不同,实质上是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

不同,不同的“权”影响最后的成绩不同。

问题4.(见课本P138例2)(略)

思考:1.能求出选手A和B的最后得分吗?

2.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和一个85

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从中你能

体会到权的作用了吗?

学生思考,分组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活动3.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P139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后,交流、归纳。

活动4.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相互补充。

课堂作业:P149复习巩固第1题

课外作业:P149综合应用第4题

板书设计:课题

引例(投影)议一议(投影)例1(投影)练习

公式(板书)例2(投影)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