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

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大健康观

1.1“理想人生”

1.2 幸福人生的要素

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

第二个“0”代表家庭

“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1.2人类认识健康的轨迹

人类对于健康的认识历经了漫长的过程。从关注单一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到认识到多因素交互的作用,从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到全面提升生命质量,从身心分离、重生理轻心理到形成整合的大健康观,期间经历了五个阶段。

1.精神病学者麦灵格(K.Menninger)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解

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意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理学者英格里士(H.B.English)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健

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3.社会学者波孟(W.W.Boehm)从社会适应的角度解释健康

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个体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角度,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be Arkoff)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包括9项内容:

(1)幸福感,一种内在的主观感受;

(2)和谐,内在情绪平衡,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

(3)自尊感,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

(4)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挥,自我实现;

(5)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水平;

(6)个人统合,能有效发挥理智判断力及意志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7)保持与环境良好接触,生活于现实生活中,免于疏离感;

(8)有效适应环境,能面对问题做理性思考,有效解决;

(9)从环境中自我控制,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

2.1 心理健康的评估

健康评估可以分为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和社会学指标

这种对健康评价指标的划分是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多维健康概念相对应的。

“你心理有病吗?”“你心理健康吗?”相比较而言,第一个问题更容易回答。因为心理健康的评估是个多维度、多水平、动态的、边界模糊的问题。极端的心理异常状态很容易根据经验识别,科学的、较为客观的评估或诊断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

2.2 健康心理的特征

马斯洛(A.Mslow)和麦特曼(Mittelman)提出的正常心理十项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成规之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实用的六项标准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准确的知觉能力并能做出有的效适应。

(3)有工作、勤于工作而且热爱工作和学业。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

(6)适当调控情绪.

2.2.1 拓展阅读一: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A. 思想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态度

1. 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你好、我好、世界好

2. 经常能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 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 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5. 保持灵活的态度(心理弹性较大)

6. 有创意和灵活感(而非僵化、自我束缚)

B. 学习提升——保持与时俱进、乘风架浪的能力

7. 对很多的事情都有兴趣

8. 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学习工作

9. 努力掌握各种学问和知识

10. 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我不会……,我不能……”)

11.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 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试试看”)

C. 自我管理——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13. 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 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 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 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

17. 良好的时间管理

18. 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任务管理)

D. 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进行定位

19. 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

20. 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 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维持着可以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22. 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的一样

23. 尊重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能力界限

24. 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

E. 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5. 明白情绪取决于本人的信念系统

26. 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27. 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 关心别人的感受

29. 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例如焦虑、恐惧)

30. 能够接受失去

F. 人际沟通——有效地与他人相处

31. 具备有效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