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新角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新角色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这次变革对教师的传统角
色提出了挑战,新世纪教师新的角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以平等的心
对待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同时还要经常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新角色引导者促进者
在新课程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既迎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机遇,也迎来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

新课程中教
师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即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由知识传授者转变
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为新课程的建构者;由学
生成绩的评定者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由单纯的职业教育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
的研究者。

一、教师——引导者、合作者
1.教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
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
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
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作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要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对待。

2.教师与学生是合作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
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
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教师——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
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

1.评价中运用质性、激励性评价为主的方法。

所谓质性评价方法就是指主要
看其主流。

事物的质是由“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采用质性评
价方法,就是要确定其主流是否积极,而对其细节和小的利弊得失采取“模糊”的
办法。

质性评价尤其对身心发展并不成熟的儿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评价更具
有意义。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主要评价对其发展能起正向作用的方面进行评价。

2.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学校里没有“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
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
潜能。

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

评价要从“应试教育”的“他评”为主转向学生
的“自评”为主。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
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绝对主体。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就要淡化终端评价,
加强质量过程评价和管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定期进行
个体学习过程的跟踪调研,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

三、结语
新课程的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也是个系统、长期的工程。

因此教师
在这个大背景下,必须做出变革,转变角色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

1.以全新视角审视新课程。

全新视角审视新课程,要具有改革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发现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去分析、解决。

2.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由职业
教育者成为教育学习研究者。

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一位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是学生中的学生。

”可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没有学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没有终身
学习,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教师应树立教师教育的发展观和终生教育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等《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12。

[2]崔相录《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宫作民等《新世纪教师素质论稿》.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4]李稚勇方明生《社会科教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5]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7]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8]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9]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