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狂犬病现状

合集下载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引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犬类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咬伤传播。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狂犬病的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狂犬病流行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狂犬病预警与监测、应急响应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今后的狂犬病防控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狂犬病流行情况根据我国狂犬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____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疫情7552例,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部分中西部地区,其中城市地区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和山区疫情相对较轻。

二、疫苗接种情况我国在狂犬病防控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普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和加强犬类管理等。

截至____年底,全国范围内完成了1.6亿剂次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覆盖率达到85%,较上年有所提高。

其中,农村和山区疫苗接种率仍有待提高,应加大宣传力度和组织力度。

三、狂犬病预警与监测预警与监测是狂犬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____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狂犬病的监测工作,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

同时,加强了对疫情爆发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提前采取控制措施,有效减少了疫情的蔓延。

四、应急响应与控制措施面对狂犬病疫情,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响应和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抢救接种、隔离观察和病例溯源等。

同时,加强了犬类管理,严格控制散养犬和野生动物的流动,减少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结论: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和山区的疫苗接种率仍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

其次,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最后,加强犬类管理和野生动物管控,是解决疫情传播的关键。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和疫苗接种率;加强犬类管理和野生动物管控,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加强预警和监测工作,提前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重庆狂犬中和抗体检测

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重庆狂犬中和抗体检测

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一、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间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

第一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报告死亡数曾逾1900人。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7037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死亡数最高的年份。

整个80年代,全国狂犬病疫情在高位波动,年报告死亡数均在4000人以上,年均报告死亡数达5537人。

第三次高峰出现在21世纪初期,狂犬病疫情在连续8年快速下降后,重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至2007年达到高峰,当年全国报告死亡数达3300人。

在第三次疫情高峰前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狂犬病的措施,包括落实人间狂犬病防控措施、建立狂犬病多部门防控机制、强化犬只管理和动物狂犬病防治,以及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质量监管等,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

自2008年起,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持续回落,至2014年报告发病数已降至1000例以下,较2007年的峰值下降了72%。

历史上我国所有省份均报告过人间狂犬病病例,近年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南、西南、华东地区,但其他省份也时有疫情报告。

1996-2008年,除西藏和青海外,其余29省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为广西、湖南、贵州、广东、江西、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和安徽,报告病例占全国总数的86.9%。

2007年以来,狂犬病波及地区数呈下降趋势,但速度相对缓慢。

2007年全国23省共993个县(区)报告病例,2014年仍有567个县(区)报告病例。

2007年后,多数省份狂犬病疫情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疫情较重的省份下降显著,但疫情有向北和向西北地区扩展的趋势,河北、山西、云南、陕西、海南、重庆等既往报告发病数较少的省份曾一度出现疫情上升。

2012年后,各省疫情均呈持续下降趋势。

我国每个月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夏秋季高发,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8月。

2005-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特征存在差异,纬度越高季节性越明显,病例发病的时间相对集中。

江西近两年狂犬病案例

江西近两年狂犬病案例

江西近两年狂犬病案例近两年来,江西省狂犬病疫情呈现出不容忽视的态势,狂犬病病例数量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统计,江西省狂犬病病例数量在过去两年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一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首先,从狂犬病病例的地域分布来看,江西省的狂犬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但由于农民养狗的习惯和狗群管理不善,狂犬病病例在这些地区的发生率较高。

另外,一些偏远地区的疫苗供应不足,也给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犬只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

在江西省的一些地区,由于狗群管理不善,流浪狗的数量较多,给狂犬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此外,一些农民在被狗咬伤后没有及时就医,也加剧了狂犬病的传播。

针对江西省近两年狂犬病病例增多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对农村地区狗群管理的力度,建立健全犬只登记和免疫接种制度,减少流浪狗的数量。

其次,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的供应,确保被咬伤者能够及时接种疫苗。

在防控狂犬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政府部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狂犬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疫苗供应的保障能力。

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狂犬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病例的扩散。

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犬只管理的监督,提高农民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狂犬病防控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江西省近两年狂犬病病例增多的情况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共同为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扩散而努力。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遏制狂犬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狂犬病的现状及暴露后的处置

狂犬病的现状及暴露后的处置

病例:4.4%III级暴露者接受被动免疫 3.3%III级处理伤口+疫苗+被动免疫
近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特征
➢ 小结
➢ 全国疫情稳步下降,但局部地区呈扩散趋势 ➢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高发省份未完全消除、低发省份疫情扩散 ➢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 农民为主,男多女少;各年龄组均发病,老、幼占 81% ➢ 病例的潜伏期在1年以内,主要传染源为狗,免疫率低 ➢ 病例PEP规范化处置比例低
为严重暴露,按III级暴露处置)
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2.2、传播途径 破损的皮肤和(或)黏膜接触了带狂犬病病毒动物的唾液、分泌物和排泄物
所引起,如咬伤或抓伤皮肤、或其唾液污染未愈合的伤口或黏膜而感染; 亦有通过呼吸道黏膜和移植狂犬病患者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发病的报道。 狂犬病患者唾液可间歇排出病毒,也可能造成传播,但未见报道。
主动免疫,产生抗体,持久保护
狂犬免疫球蛋白
立即接种免疫球蛋白(0-7天),浸润注射入伤 口深部并渗透入伤口周围
WHO.Expert Committee on Rabies, 1 st report. 2005
➢ 真皮层分为乳头层、乳头下层和网状层,有神经、肌肉、毛细 血管、淋巴管,及皮肤附属器
➢ 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组织,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 ➢ 粘膜与皮肤结构不同,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狂犬病毒能否入侵神经是判断风险的基本依据,决定暴露级别
暴露分级:I级
➢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 ➢ 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
2.3、易感性 人类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人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如皮
肤或黏膜受伤的程度、受伤部位、伤口的处理和预防性治疗措施及时、科学与否 等。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重庆狂犬抗体检测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重庆狂犬抗体检测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1980年以前,我国一直生产和使用羊脑制备的经石炭酸灭活的脑组织疫苗。

1965年,我国开始研制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的原液灭活疫苗,此疫苗须加入氢氧化铝作为佐剂以增加疫苗效力,1980年获生产许可证书,当时以Habel法测定疫苗效力,要求保护指数≥10000,需皮下注射14针;后改用NIH法测定效价,效价定为1.3IU/2ml,免疫程序也改为5针法。

FangtaoLin的研究显示,该疫苗注射后抗体水平高于羊脑疫苗,对确诊为狂犬病的动物致伤的暴露者有保护作用。

由于新疫苗效价仍较低且免疫失败病例频发,卫生部决定改进疫苗生产工艺,将疫苗培养的病毒原液超滤浓缩3-5倍以提高疫苗中抗原含量,使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后的疫苗效价能达到≥2.5IU的标准。

然而,单纯浓缩疫苗在提高效力的同时,由于杂质蛋白残留物含量相应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且症状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10%。

此后,为改进疫苗的质量特性,引入柱层析等纯化技术去除杂质蛋白,疫苗仍然添加氢氧化铝佐剂,NIH法检测效价可达2.5IU以上,达到了WHO设定的疫苗有效标准。

使用WHO推荐的通用的暴露前3针法和暴露后5针法,尽管添加氢氧化铝佐剂可以增加免疫效果,但会导致机体免疫应答缓慢,产生中和抗体延迟。

由于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暴露后免疫,疫苗诱导免疫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去除氢氧化铝佐剂。

临床研究显示,去佐剂疫苗的早期免疫反应明显高于佐剂疫苗,初次免疫14天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1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990年以来,我国研制或引进Vero细胞为基质的纯化狂犬病疫苗大量上市,2014年,国产人二倍体细胞疫苗也批准上市,疫苗种类不断增多。

二、中国动物狂犬病现状在2004年至2018年期间,科研人员从17个省的185只疑似狂犬病动物中收集了动物脑组织,FAT(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text (FAT),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检测后发现其中有144株(77.8%)为狂犬病病毒阳性样品。

狂犬病的全球分布情况

狂犬病的全球分布情况

狂犬病的全球分布情况狂犬病(Rabies)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感染,通常由犬类动物传播给人类。

本文将深入探讨狂犬病的全球分布情况,包括其流行地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了解。

1. 流行地区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其流行程度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狂犬病流行的地区:1.1 亚洲亚洲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之一。

印度、中国、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经常报告狂犬病病例。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由犬类动物传染给人类。

1.2 非洲非洲大陆的一些地区也存在高度流行的狂犬病。

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狂犬病病例较为普遍。

野生动物也是潜在的传播源。

1.3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国家也经常报告狂犬病病例,尤其是巴西、墨西哥和危地马拉。

与其他地区一样,犬类动物在这些地方仍然是主要传播者。

1.4 欧洲和北美相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欧洲和北美地区狂犬病病例较为罕见。

这得益于强有力的疫苗接种和采取的狂犬病控制措施。

2. 传播途径狂犬病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2.1 犬类传播犬类动物,尤其是狗,是最常见的狂犬病传播者。

当感染的犬咬伤人类或其他动物时,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这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2 野生动物传播某些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如狐狸、狼、狂犬和熊等。

接触到这些动物或其唾液可能导致感染。

2.3 人际传播虽然相对罕见,但人际传播狂犬病也发生过。

通常发生在感染者的唾液进入受伤口或黏膜的情况下,如眼结膜。

3.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狂犬病的传播,采取以下预防措施至关重要:3.1 疫苗接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是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可提供长期免疫力,防止感染。

在疫苗接种后,如果被狂犬病患者咬伤,病毒不会感染。

3.2 动物控制对于犬类动物,控制数量、定期接种疫苗,以及饲养有责任感的宠物主人,是减少狂犬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3.3 教育和宣传向社区和公众提供关于狂犬病的知识和防范方法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该病,提高警觉性。

中国2023狂犬病病例报告

中国2023狂犬病病例报告

中国2023狂犬病病例报告引言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致命传染病,会影响野生动物和家畜,同时也对人类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报告中国2023年的狂犬病病例情况。

狂犬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具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该病。

1. 狂犬病背景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受感染的动物的咬伤、抓伤或者唾液等体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潜伏期长达数天至数年,一旦症状显示出来,该病通常已经进入晚期,很难治愈,死亡率极高。

2. 中国2023年病例报告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确诊病例数为200例,并报告狂犬病相关死亡病例20例。

2.1 病例分布狂犬病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其中广东、湖南和贵州等地报告的病例数最多。

这些地区存在一定的传染病风险,因为农村地区通常有更多的散养动物和野生动物,而这些动物往往易感染狂犬病病毒。

2.2 病例特征根据报告的数据,狂犬病感染者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占报告病例的70%以上。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容易与流浪动物或野生动物接触,同时也可能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

2.3 病例来源病例来源主要是由于受到犬类的咬伤或者抓伤,约占90%的病例。

这也提醒了人们在与动物交互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对于流浪犬和野生动物要保持距离。

3. 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传播,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鼓励养犬人士及时携带犬只进行疫苗接种。

•组织免疫活动,对疫苗接种进行全面覆盖,尤其是对易感染动物的定期疫苗接种。

•强化动物防控,加强流浪犬和野生动物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与人类接触的机会。

•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汇报狂犬病病例,以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对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

4. 结论中国2023年狂犬病病例报告显示该病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仍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

狂犬病调查报告

狂犬病调查报告

狂犬病调查报告狂犬病调查报告近年来,狂犬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一种致命的传染病,狂犬病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狂犬病的现状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狂犬病的调查。

首先,我们对狂犬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梳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通过神经系统迅速传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预防狂犬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对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了解。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足够的疫苗供应和宣传教育,导致狂犬病的防控工作不足。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狂犬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狂犬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在我国,狂犬病的疫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报告的狂犬病病例数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犬类管理不善、疫苗接种率低等原因,狂犬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因此,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狂犬病防控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对狂犬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调查。

狂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犬只管理、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等。

在我国,狂犬病疫苗接种是最主要的预防手段。

根据相关规定,犬只必须在满3个月后接种狂犬病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复种。

此外,对于被犬类咬伤的人员,应及时清洗伤口,并尽早接种疫苗。

最后,我们对狂犬病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

狂犬病的发生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一方面,狂犬病的治疗费用高昂,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另一方面,狂犬病病例的发生也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狂犬病的防控工作,不仅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引言:狂犬病作为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的疫苗推广和动物管理政策的实施,狂犬病的传播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本文将对____年狂犬病防治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评估当前的防控工作,并为未来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狂犬病的基本概况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动物(主要是犬、猫和野生动物)的咬伤或唾液直接进入人体而传播。

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一段潜伏期,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病死。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因此,预防和控制是最重要的手段。

二、全球狂犬病防治现状截至____年,全球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因狂犬病感染去世,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然而,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推广和动物管理措施的实施,狂犬病的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犬只登记和免疫接种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概况在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犬只登记和免疫接种工作,确保了犬只免疫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和管理,有效控制了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广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我国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在____年,我国推广狂犬病疫苗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率明显提升。

政府加强宣传普及狂犬病知识,提高居民对于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此外,狂犬病疫苗的供应也得到了保障,确保了广大民众能够及时接种疫苗,并享受到免费或者低价的接种服务。

五、犬只管理与控制在____年,我国加强了犬只管理与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方面,通过实行犬只登记制度,加强犬只的饲养管理,并对犬只进行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

另一方面,对于犬只数量控制不严的地区,采取了人工捕杀措施,以减少野生犬只的数量。

2023年狂犬病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狂犬病疫苗需求攀升

2023年狂犬病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狂犬病疫苗需求攀升

2023年狂犬病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我国狂犬病疫苗需求攀升网讯,我国狂犬病市场增量空间较大,宠物经济增势强劲利好狂犬病疫苗产业。

目前,国内兽用狂犬病疫苗主要依靠于进口,康华生物等上市公司均在布局兽用狂犬疫苗,随着产能的增长,其渗透率提升空间较为宽阔。

2023年狂犬病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腺和唾液中,通过动物咬伤、抓伤皮肤或舔舐黏膜传染。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会产生严峻影响和危害。

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2位。

狂犬病在我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是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逐年削减,2022-2027后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狂犬病市场专题讨论及投资评估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为165例,较2022年削减了37例,同比削减18.32%,占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0.002%,较2022年的0.013%削减了0.010%。

随着我国养宠率不断提升至42%,最终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人接种狂苗需求,以及1200万人的被动免疫制剂使用需求(狂苗接种者数量的40%),狂犬病行业规模在2034年左右达到380亿元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8.3%。

其中狂犬疫苗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15亿元,其中二倍体产品为135亿元;国内市场被动免疫市场需求规模高达165亿元,狂犬单抗规模为135亿元。

人二倍体细胞狂苗是WHO推举的狂犬病疫苗金标准,相比之下具有无动物源细胞DNA残留和蛋白残留导致的潜在风险;具有免疫原性好、起效速率快、平安性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随着民众对平安性更高、免疫原性更好的新型疫苗的需求增加,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具有宽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狂犬病现状与防控意见

我国狂犬病现状与防控意见

犬病 病例 数量 的显 著 降低 , 多数 的狂 犬 病 联 合 防 大
位 ; 国 近 2年 每 年 统 计 到 的 死 亡 人 数 超 过 3 0 0 我 0
立 了“ 未来 3到 5年 内明显 降低 狂犬 病发 病例 数 , 在
1 O年 内 控 制 狂 犬 病 ” 目标 。 随 后 , 中 央 和 地 方 的 在
相继建 立 起狂 犬病 的 多部 门联 合 防 控 组 , 要 由严 主 格 管 理犬 , 苗接种 家 犬 和 消灭 流 浪 犬 的 3个 相 关 疫
大 , 同地 区的流 行特 点不 尽 相 同 , 同 的省份 和 地 不 不 区这 一 比例也 有 差异 , 一些 地 区 由猫 、 鼬獾 等动 物 引
起 的 人 的 狂 犬 病 比 例 达 3 ~ 7 。 同 时 , 同 地 O 不 区狂 犬 病 的 流 行 也 和 自然 或 人 为 等 多 种 因 素 有 关 。 我 国 人 狂 犬 病 的暴 露 后 治 疗 ( E 技 术 和 产 品 P P) 已达 到 世 界 水 平 , 而 动 物 狂 犬 病 的 预 防 技 术 和 控 然
部 门 组 成 。在 各 方 的 共 同 努 力 下 , 犬 病 的 确 得 到 狂 了有效 控 制 。 自 9 0年 代 初 , 狂 犬 病 数 量 迅 速 减 少 人 自9 0年 代 初 , 狂 犬 病 数 量 迅 速 减 少 , 1 9 人 从 9 0年 的
例 , 5
起 。犬 在我 国狂 犬 病 流 行 中起 着 主 要作 用 , 本 原 根 因, 是我 国犬狂犬 病 的免疫 覆 盖率 很 低 , 致狂 犬 病 导
35 0 减少 到 1 9 2例 9 6年 的 l 9例 。然 而 , 随 着 狂 5 伴

浅谈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及综合防控

浅谈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及综合防控

137浅谈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及综合防控万 莉1 宋 雪2 李 波1 汪 露1 周小艺1 王 强1*(1.四川省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 2.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摘 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死率可高达100%。

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我国全部省份发生过狂犬病,主要流行在农村,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青少年和老人中。

现主要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犬只免疫密度达到 70%,狂犬病可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阐述了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现状、临床特征和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综合防控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一种神经性的急性人畜共患病,通常表现为恐水、怕光、狂躁、咽喉痉挛等,又称恐水症或疯狗病,病死率高达10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统计,狂犬病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

研究估计,狂犬病每年造成全球约59000人死亡,亚洲和非洲是狂犬病高发区域,死亡病例数约占全球95%。

我国是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

狂犬病为我国乙类传染病。

1 狂犬病病原学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的单股负链RNA 病毒。

基因组大小约为12kb,编码五种蛋白质: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包膜蛋白或糖蛋白(G)和RNA 聚合酶(L),与保护抗体最密切相关的是糖蛋白。

狂犬病病毒有4个血清型和7个基因型,基因型I-IV 型分别与4种血清型对应,欧洲蝙蝠狂犬病毒(European bat Lyssavirus,EBL-1和EBL-2)分别为基因V 型和VI 型,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毒(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ABLs)为基因型VII 型。

2024年全国狂犬病流行特征ppt课件

2024年全国狂犬病流行特征ppt课件
扩散性
随着人口流动和动物迁移,狂犬病疫 情有向城市扩散的趋势,需引起高度 关注。
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各年龄段均可感染狂犬病,但以儿童 和青少年为主,因为他们与动物接触 更多,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男性和女性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无显著 差异。
职业分布
农民、学生、散居儿童、无固定职业 者等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因为他们与 动物接触机会较多。
02
2024年全国狂犬病流行现状
发病地区分布情况
狂犬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 区和贫困地区。
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发 病率高于西部地区。
部分省份存在狂犬病高发区,如广西、贵州 、云南等。
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狂犬病可感染任何年龄层的人 群,但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 男性户外活动更多、接触动物 机会更多有关。
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狂犬病等跨
国传染病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狂犬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 规,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宣传教育
继续推进狂犬病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疫苗接 种率,构建免疫屏障。
强化疫苗接种
持续开展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 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抗 原检测、核酸检测等。
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
预防措施
加强犬只管理,对流浪犬进行收容和免疫接种;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未免 疫的犬只;及时清洗和消毒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
治疗手段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因此,重点在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镇静止痛、控制痉挛等。同时,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狂犬病综述

狂犬病综述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狂犬病 (2)(一)病原学 (2)1、分类与结构 (2)2、血清型 (2)3、抵抗力 (2)(二)流行病学 (3)1、宿主与感染源 (3)2、传播途径 (3)3、人群易感性 (3)4、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易感人群 (3)5、人的病程和临床症状 (4)6、发病机理 (4)7、免疫性 (4)8、诊断 (4)二、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 (5)(一)流行特点 (5)1、分布特点 (5)2、近年来流行传播新特点 (7)(二)流行原因 (7)(三)面临的挑战 (7)三、防治建议 (7)1、控制源头 (7)2、加强人群预防 (8)3、暴露后的局部清理 (8)4、免疫注射 (8)5、发病后及时治疗 (9)6、对咬人动物的处理 (9)参考文献 (10)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及有关防治措施的建议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100%。

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

而我国狂犬病在地区分布、季节分布和人群分布上都存在不平衡现象,由于各方面因素,目前防治状况并不乐观。

针对这些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现状防治根据WHO的官方数据,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亿居民正在受到狂犬病的威胁。

虽然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已经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但是全球每年仍然有50000-60000人死于狂犬病,狂犬病已经成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狂犬病。

一、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致死性脑脊髓炎,是以狂躁、恐水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人兽共患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高达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

(一)病原学1、分类与结构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直径为75-80nm,长140-180nm,由2个结构和功能单位组成,外壳上覆盖的棘状突起为G蛋白三聚体。

狂犬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狂犬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狂犬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狂犬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其致命性极高,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

因此,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我本次汇报将从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疫情情况、当前防控措施以及未来的工作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犬类、猫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唾液通过伤口或黏膜侵入人体而传播。

狂犬病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会通过神经系统进入大脑,最终导致症状严重的神经系统毛病,并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伤或抓伤,但也有极个别的人是通过被感染的动物唾液直接接触感染病毒。

狂犬病的发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下降,但是一些地区的疫情依然较为严重。

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犬类的感染所导致的。

国内疫情也不能小觑,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卫生监管不力、犬只管理不善等原因,狂犬病的疫情也时有发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

当前我国采取的狂犬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加强对犬只的管理,加大对疫苗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动物卫生监测能力,提高动物防疫站的监管能力,加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防控力度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了狂犬病的发病率,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基层卫生监管水平不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针对未来的狂犬病防控工作,我们需要在多方面加大投入和努力。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犬只的管理,建立健全犬只登记制度,加大对疫苗的宣传普及力度。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高风险地区的防控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做好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普及力度。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疫苗的监管和疫苗的研发,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效果,为疫苗的接种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一、狂犬病情况回顾2024年,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根据疾病监测数据统计,全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100例,死亡病例为零。

与去年相比,病例数减少了40%,没有发生大规模疫情。

这一成绩离不开全国广大兽医工作者、卫生防疫机构、农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二、疫情分析1. 疫苗免疫情况良好:全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达到95%以上的目标,疫苗覆盖率较高,并且完成了对易感人群的全面接种,确保了人群免疫力的提升。

2. 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加强:通过健全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实现了病例的及时上报和数据收集。

同时,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疾病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疫情变化趋势,做出及时反应。

3. 禽畜管理加强:加大了禽畜进口的监管力度,加强了禽畜养殖场的管理,有效阻断了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4. 人群宣教工作深入:采取多种方式对人群进行狂犬病防控宣教,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大大减少人与动物的接触,降低了感染风险。

三、工作亮点1.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狂犬病应急处置队伍,培养了一批应急处置专家,制定了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了疫情发生时的及时响应和科学处置。

2. 制定专项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狂犬病防控专项计划,明确了防控目标和具体措施,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提高动物监管力度:加大对养犬场、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禽畜交易市场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市贩卖狗肉等违法行为,有效控制了动物源性疫情的传播。

4.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狂犬病防治领导小组,对狂犬病防制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领导,形成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兽医力量不足:目前兽医师供给不足,人员配置不合理,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兽医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兽医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2. 宣教力度不够:虽然在宣教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人群对狂犬病的认知不足,希望加大宣教力度,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

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

附件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〇〇九年九月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狂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

一、狂犬病疫情概况(一)我国疫情概况。

近年来我国犬、猫的饲养量快速增加,被犬、猫伤害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根据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估计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每年被动物伤害的人数超过4000万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图1)。

第一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报告死亡数最高达1900多人。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7037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死亡数最高的年份。

整个80年代,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数都维持在4000人以上,年均报告死亡数5537人。

第三次高峰出现在21世纪初期,狂犬病疫情重新出现连续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全国报告死亡数高达23300人。

图1 1950-2008年中国狂犬病死亡数变化趋势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南、西南、华东地区(图2)。

近5年来狂犬病死亡累计人数居全国前5位的省(区)分别为广西、贵州、广东、湖南和四川,合计报告数占同期全国病例报告总数的60.85%。

疫情波及范围不断扩大,1996年全国仅有21个省(区、市)98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疫情。

到2007年,全国已有23省(区、市)984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疫情,占全国县区总数的34.30%(图3)。

图2 2007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县区分布图3 近10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波及县区数近年来,南方和东部地区的狂犬病疫情居高不下,既往发病率较低的中原和华北地区疫情急剧上升。

2000年河南、河北省仅分别报告1例狂犬病病例,到2007年已分别报告02004006008001000120 139 221 308 451 629 710 839 984 855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疫情县区196例和144例;已持续11年未发现病例的北京市近年来也开始出现本地感染病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狂犬病现状:防治投入最多发病人数世界第二2008年8月22日,海口市演丰镇坡头村村民张德孝展示他家刚获得的两本“家犬免疫证”。

一条不知名的褐色小狗,在没有教练指导、技术支持和观众喝彩的情况下成为登山英雄,而且目的地是近6000米高的乞力马扎罗山。

在白雪皑皑的山顶发现小家伙时,法国登山者安东尼·伽罗迪克震惊极了。

他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狗登顶这座非洲最高峰。

动物学家却警告登山者,不要盲目和小英雄拥抱或者握手,原因是这只过度兴奋的小狗很可能患上了狂犬病。

科学家的警告不无道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这种病死率高达100%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5.5万人死亡。

在中国,这一数字达2400人以上,居全球第二位。

另一个数据是,中国也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第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相关费用每年超过100亿元。

“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对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说,“这说明中国狂犬病防治策略出现了路线性的问题。


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严家新所在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检测狂犬病抗体的机构。

对于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接待担心患上狂犬病的人。

他碰到过一个职业是繁育宠物狗的厦门小伙子,在一年的时间里打了近百针狂犬病疫苗。

另一位北京患者接种了疫苗后,每个月仍然到武汉来做抗体水平检测,说是“图个安心”。

目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这意味着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在严家新看来,这些现象和数字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狂犬病的无知。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和其他动物——如兔子、狐狸、狼、臭鼬、浣熊等。

人类感染狂犬病毒会引起脑炎,死亡率几乎是100%。

严家新告诉记者,早在4300多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就有了关于狂犬病的记载:“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主人,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主人应赔偿27个锡克尔(古银币,重约16克)。


从公元前24世纪到19世纪,干旱、性挫折甚至“魔鬼附身”都被视为狂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个魔鬼,截肢成了很多人付出的高昂代价。

1885年,一次艰难的科学实验终止了这一切。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将疯狗绑在桌子上,用嘴通过吸管从狗的下颌吮吸唾液以取得病毒样品,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做疫苗实验。

为了制止他疯狂的行为,家人不得不将63岁的科学家看管起来。

最终,他发明了狂犬病疫苗,成为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疫苗。

到了1940年,有效的狂犬疫苗被大量应用于狗,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被有效阻断。

“狂犬病是100%可预防的传染病,而且只要及时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就完全可避免发病。

”严家新介绍说,“只要对某一地区70%的犬进行持续有效的免疫,就可以切断狂犬病的传播。


2004年,WHO狂犬病专家咨询会明确认定“狂犬病可以被消灭”,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2020年前实现全球消灭狂犬病的目标。

目前,在全球大约150个有过狂犬病病例报告的国家或地区中,大约一半基本消灭了狂犬病,其中差不多50个国家或地区多年来病例报告保持为零。

但在中国,狂犬病的防治情况并不乐观。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7037例/年的狂犬病疫情最高峰。

此后,随着全国性灭狗活动的开展,病例数一度下降到1996年的159例。

但不久狂犬病疫情再次抬头,并在2006年达到3300例的高峰。

迄今为止,中国仍是全球狂犬病流行的重灾区。

农业部管的狗咬了卫生部管的人
从表面上看,狂犬病疫情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防治工作不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殷文武研究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10年,我国狂犬病病例中90%以上是农村人口。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扈荣良也指出,因为贫穷而无力支付狂犬病疫苗费用是这些致死病例的共同特点。

几年前,扈荣良赴重庆涪陵的农村考察,发现一些人家穷得只剩下“一袋米,一口锅”。

他亲眼看到一对夫妇被猪獾咬伤,老婆死了,但丈夫仍然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舍不得打针。

但在严家新看来,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农业部管的狗咬了卫生部管的人”。

据严家新介绍,已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控制了狗群中的狂犬病,人群中的狂犬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国家每年都开展全国性的大规模犬类接种活动,在短期内(不超过1周)就可达到全国80%的接种率,结果是犬和人患狂犬病的数量显著下降,并于2010年实现了基本消灭狂犬病的目标。

“解决狂犬病问题既要靠人用疫苗,更要靠兽用疫苗,既要靠卫生部,更要靠农业部。

”严家新总结说。

据他观察,相比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狗用疫苗70%以上的覆盖率,我国狗用疫苗的覆盖率尚不足20%,传染源的问题无从解决。

“中国每年1500多万份的狂犬病疫苗大量用于人而不用于狗,这是对狂犬病疫苗的最大滥用。

”严家新认为。

美国疾控中心曾于2008年发布报告,对可能传播狂犬病的8种情况做出发病概率评估,其中在非狂犬病流行地区犬咬伤、猫舔舐、犬舔舐、在医院与狂犬病患者接触等4种情况发病概率最高为十万分之一,绝大多数都不必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即打疫苗。

严家新直言,根据这项调查,99.8% 的中国狂犬病疫苗接种者都可能不必接种疫苗。

而在疫苗的成本控制上,“狗染病,人打针”的中国似乎也算了一笔糊涂账。

严家新告诉记者,据卫生部等4部门2009年发布的“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估算,如果我国所有的狂犬病暴露后病例均得到预防处置,每年约需245亿元。

相比之下,狗用狂犬病疫苗的价格不到人用疫苗价格的十分之一。

在中国,狗的总数约为1亿只,每只狗用疫苗5~10元,按70%以上的免疫覆盖率计算,总费用每年仅需5亿~7亿元。

一些外国的狂犬病专家曾经好奇地向严家新提问,中国狗用疫苗的覆盖率尚不足20%,为什么能拿出比狗用疫苗所需多几十倍的钱花在人用疫苗上?
“中国的狂犬病防治属卫生、兽医、公安、农业、药监等多头管理,名义上都管,实际上都不管。

”严家新不得不将答案归结为“国情”,“农业部的人要管猪,要管牛,要管鸡,觉得狂犬病的事该归卫生部管,卫生部只能拼命增加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量和接种量,最后的结果就是每年一百亿,死亡两三千。


扈荣良则指出,由于狗不同于牛羊等经济动物,狗的狂犬病免疫在动物防疫部门也不被重视。

这就是先懒政,再乱政
“从狂犬病问题的治理现状背后,你能观察到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状况。

”扈荣良告诉记者。

他每周都会收到美国防治狂犬病组织的电子邮件,其中详细标明一周内是否发现新的疑似狂犬病动物病例。

“在中国这些数字却模糊不清。

”扈荣良曾经在一个县城里进行考察,卫生和畜牧兽医部门的领导都热情地表示“多少年都没发生过狂犬病”。

第二天,这位学者到医院门诊探访,就发现有4个人正在接种疫苗,他们都是被一只疯狗咬伤的。

扈荣良还发现,狂犬病的病发案例数也被纳入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中,“如果这个省的狂犬病数量在全国数一数二了,畜牧兽医部门就会被责惩,如果排在4、5、6、7名,基本上就不管了”。

在扈荣良看来,管理部门的行政不作为导致的恶果是,一旦由于狂犬病防治工作放任自流而导致人员伤亡,第一反应便是全民动员,对狗采取斩尽杀绝的极端政策。

2006年,云南省牟定县出现狂犬病疫情,全县50000只狗被悉数扑杀,其中包括4000只已经被免疫的狗。

2008年,云南省弥勒县出现一例人患狂犬病死亡病例后,该县政府下令将全县内的狗和猫扑杀,共计上万只。

2009年,陕西省汉中市暴发狂犬病疫情,3万只狗被警察用棍子打死。

屠犬被当做政治任务完成,而政府的解释则是“人命大于狗命”。

事后,有观察者以汉中为例指出,上一次狂犬病疫情在汉中暴发是在1986年至1992年间,应对方法便是全城屠狗,19年后,一切如故。

严家新则指出,单纯杀狗对狂犬病防治的作用极其有限,犬群的种群增殖速度非常高,即使是最高纪录的捕杀率也很容易被迅速增加的出生率所弥补。

从长远看,曾经尝试这种办法的地区全部以失败告终。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发生过狂犬病的大暴发,当地政府至今为此杀死了大约20万条狗。

但目前,巴厘岛只有约两成狗接种了疫苗,狂犬病仍然猖獗。

“相比于不分青红皂白的杀狗,更应该事先把免疫工作做好,防患于未然。

”在汉中打狗事件发生后,扈荣良曾到现场调研,发现当地狗群的疫苗注射概率几乎是零,“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先懒政,再乱政”。

对此问题,严家新也有着相似的感慨:“同样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什么有时间打狗,却没有时间事先为狗注射疫苗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