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
《古代汉语》上册 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1.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以及优缺点1)按音序排列优:查字迅速方便缺点:不明读音无法查找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优:不明读音也可查找缺点:有些字的部首不易确定汉字简化后,笔画变化大,有些字的归类没有统一3)按号码排列(四角号码检字法)有些角的归类只能凭死记,不常用的容易忘记2.名词解释《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这本字典按部首排列,全书共分214个部首,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
它的释字的体例也是先注音后释义。
“寿”字用了三种注音方法1)反切法2)直音法3)叶音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叶音法是一种应当被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意义。
如“斤”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斧斤以时入山林”,用的就是本义。
引申义是在本义基础上繁衍派生出的意义,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类。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它所收的虚字以经传为主,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亦声: 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
就是指会意字的一个偏旁,又代表这个字的读音,叫做亦声,实际上是认作会意兼形声。
例如“忘”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每一种都做了提要,介绍作者和著作的大致内容,对著作的优缺点以及历代流传的情况也都作出简要的说明。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一类下又分若干小类。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按照部首排列,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
3.汉字的形体构造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如日月鸟鱼鹿羊)这些字在甲骨文中很明确的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写出来2)指事者,视而可认,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第一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
《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部分文选原文及翻译

《山海经》古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消”)。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河去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
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了,大地开裂;天不能普遍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第⼀单元、⼯具书第⼀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义为主要⽬的的⼯具书。
“字典”⼀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部分。
常⾒的字書有以下⼏种。
⼀、《說⽂解字》《說⽂解字》简称《說⽂》,東漢許慎撰,《說⽂解字》是我國第⼀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年(公元100年),但直⾄⼆⼗⼀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的“⽂”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
⾸创部⾸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的字排在⼀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致以部⾸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起。
这就是段⽟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列⼩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
《說⽂》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番整理⼯作,写成《說⽂解字系傳》⼀书,世称“⼩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解字》进⾏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徐本”。
《古代汉语(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上)》第一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 100.0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6点21分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2.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A.狱: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3.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沛公旦欲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
B.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5.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C.躬自厚而薄责於人。
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6.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7.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C.出走见D.即休飞8.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竟境D.赴讣9.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响:回声—声音B.色:脸色—颜色C.狱:案件—监狱D.坟:土堆—坟墓10.“君为我呼入”句中的“为”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

古代汉语(上)笔记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㈠定义: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确切的说,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习惯上,把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也叫做古代汉语。
上限: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下限:五四运动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分为文言和白话,白话分为古白话和现代白话㈡研究对象: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文言文而不是古白话㈢课程的性质和内容⒈性质: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
⒉内容: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修辞、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还有文言文标点、翻译。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㈠可以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㈡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㈠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也要多读文言作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㈡文选、常识、常用词相结合,重点是词汇第一章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什么是工具书㈠定义: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知识或文献资料,用特定的体例系统地加以编排,专门供人们在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的书籍。
㈡特点:备查性、概括性、易检性㈢工具书的作用:⒈解决疑难⒉可以提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二、工具书的分类㈠字书⒈定义:字书现在称为字典,它是解释单字的形体、读音、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周《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字书,自从清代《康熙字典》问世,才开始使用“字典”命名。
⒉常用字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新华字典》⑴《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公元121年定稿完成,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声读的字典。
该书正文14卷,叙1卷,共15卷,全书共收字9353字,重文(异体字)1163个,它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
兰大《古代汉语(上)》22春平时作业二

《古代汉语(上)》22春平时作业2-00001
1.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选项A:孟尝君顾谓冯谖。
选项B:天帝使我长百兽。
选项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选项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参考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依据的是
选项A: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战国策·齐策》)
选项B: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选项C: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列子·说符》
选项D: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梦溪笔谈·活板》)参考答案:C
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柳宗元《黔之
驴》),句中“则”的作用是
选项A:表示承接
选项B:表示假设
选项C:表示转折
选项D:表示让步
参考答案:C
4.“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荀子.性恶》),句中的“用”的作用
是
选项A:表示凭借
选项B:表示原因
选项C:介绍对象
选项D:表示使用
参考答案:A
5.“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墨子·公输》),句中的“之”是
1。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上册整理)

1.古代汉语定义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1)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文言。
(2)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平水韵是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个。
3.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1163个。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康熙字典》:是清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
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字头按部首排列,分成214部。
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官修字书。
(3)《经籍籑诂》:清代阮元主编,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
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4)《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由原来的214部改为208部。
(5)《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将原来的214部调整为250部。
(6)《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被解释的537个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词语。
5.古今词义异同的表现:(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
这些是属于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如“鸡”、“牛”、“大”、“小”等。
(2)古今义绝对不同。
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毫无联系。
如“该”字在上古和中古都只当“完备”讲。
古代汉语(上)作业题

古代汉语作业题一、1.查检下列汉字在《康熙字典》中所属的部首(以这些字的繁体为准):要()卒()及()归()甚()包()亦()罪()表()丹()2.将下列复音词加以归类。
国家社稷干戈言语乏困说怿跋涉纯粹勤劳谦慎瞻望追逐得失缓急异同布衣寡人天下君子阁下黔首执事将军春分霜降有周老彭阿爷惠然潸焉焕乎率尔沃若晏如关关旦旦参差流离荒唐玲珑嘹亮留连依稀葫芦科斗夫容扶摇坎坎丁丁扑朔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并解释词义。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③故不能推车而及.。
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④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⑤引领.北望。
获保首领.以殁于地。
若挈裘领.。
虽玩其采,不倍领.袖。
总领.从官。
二、4 .请指出下列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解释字义,并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①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②虢,虞之表.也。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⑤而河间王最为豪首.。
⑥治大国如烹小鲜.。
⑦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⑧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5. 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六书中的类型);如果是形声字,请指出它的形符和声符。
召来责约三虎鸣旌莫胜采大街车和锡膏戍看哀甘力釜闺北6 . 将下列句子加粗的简体字还原为繁体字。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③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⑤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⑥仲子,齐之世家也。
兄戴,盖禄万钟.。
⑦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⑧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
⑨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 .指出下列句子中古字、借字或异体字,写出相应的今字、本字或异体字,并说明它们的关系是哪一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教案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古代汉语就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书面语。
语言有口语的形式,也有书面语的形式。
口语一发即逝,不能传于异时,留于异地。
书面语可以借助文字等手段流传下来。
古代没有留声机、录音机之类的设备,我们对古人口语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但借助古书,我们可以知道古人书面语的情况。
所以我们说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古代汉语主要是指书面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
一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古白话。
古白话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资料,古代汉语如何演变为现代汉语,古白话是很重要的材料。
唐代的禅宗语录、变文,宋代的理学语录(如《朱子语类》)、话本小说,元代的戏曲道白、白话碑文(元人使用八思巴文,译为汉语一般就是白话),明清时期的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属于古白话系统。
古白话也有不好懂的地方,如白居易诗:“长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又是儿”。
这里的“儿”如果按照现代汉语来理解,这诗就不通了。
实际上这里的“儿”是特指女孩子。
唐代妇女也自称“儿”。
有些古白话如果没有深入研究,要清楚其含义还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古白话与现代汉语毕竟更为接近,如果有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基础,要读懂古白话还是比较容易些。
因此古白话一般不作为古代汉语这门的主要研究对象。
那么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缩小到了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第一个系统:文言文。
文言文的范围很广,从先秦到近代都有,现代还有一些浅近的文言文。
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唐宋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而写的古文,也是文言文。
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也都是文言文,这些都是古代汉语学习的内容。
总之,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即文言文。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第一、为了了解古代社会。
古书是记载古代社会和古人生活的重要载体,要读懂古书就要知道古代汉语。
第二、为了更好地使用现代汉语,提高语言修养。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很多古代汉语的东西。
比如“此致敬礼”为什么不能写成“此至敬礼”?比较下面的古代汉语例子就能明白:《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孟子·万章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可见“至”是自动词,“致”是使动词,二者有别,不可混用。
第三、提高个人文化修养。
第四、中文必修课。
三、怎样学好古代汉语?总的原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1961年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这部教材采用文选、常用词和通论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快地提高古代汉语的知识水平。
其中文选和常用词主要是感性认识,通论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属于理性认识。
在使用这样一部教材的时候,我们要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者并重,将各个部分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感性认识的积累和理性认识的积累,除了理解以外,熟读背诵是重要的措施。
要多花功夫,通过熟读背诵增强语感。
具体方法:一、仔细学掌握六个字:形、音、义、字、词、句学语言如搞微雕,需要下细功夫。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字词句形音义逐个落实,透彻理解,绝不能囫囵吞枣,似懂非懂。
在逐个落实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古代汉语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语感越来越强,最终达到基本读懂古书的程度。
二、反复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根据古今不同特点有联系地学粤语:冰箱为雪柜,冰棒为雪条,冰淇凌为雪糕,皆以冰为雪,此为其特点。
学习古代汉语亦当抓住特点来学。
古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到了现代汉语里大多数要变成双音词。
这也是特点之一。
比如: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赤壁之战》)副词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徐珂《冯婉贞》)名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动词这些句子里的“习”字,在词义和语法作用上都与今天的“习”字有别。
这些区别正包含了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之间的种种差异。
就它的词义来说,“习”的本义是“鸟数飞”,《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夏历六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虫。
”这里的“学习”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习”正是用其本义,意思是“雏鹰学习不断地飞”。
“习”的这个本义,可以从它的偏旁“羽”看出来〔《说文·习部》:“習,数飞也。
从羽从白(按“白”当为“自”字之误,为声符)。
由“鸟数飞”到今天的“学习”,意义与用法均有不同。
我们今天不能说“大家习古代汉语”,而只能说“大家学习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还有“温习”、“习惯”、“习见”、“习用”、“习俗”、“习气”、“恶习”等由“习”字构成的合成词,这些词来源于“习”但与古代的“习”字有所不同。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一定要有历史的眼光,不能以今推古,也不能以古律今。
我们要“习(动词)古汉语习(副词)见之习(名词)”,掌握其特点。
古代称老人为“丈人”,现代指“岳父”(古称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古称长者为丈人,妻之父亦长者,故可泛称丈人。
泰山有丈人峰,故妻父又称泰山。
泰山为五岳之长,故妻父又称岳父。
岳父可对岳母,但泰山不能有泰水。
)古代称男人为丈夫,现代称“妻子的配偶”。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知识更新越快,材料越多,要靠死记硬背来掌握一门学科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学会查找资料、充分利用工具书是做学问的最基本要求。
学习古代汉语的人常常会一些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所以更要学会查阅字典和辞书。
下面按照查检字音字义、查检词语典故、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工具书,以便大家今后的学习。
在介绍工具书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三种方法:1、音序排列法:音序排列法有的是按照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有的是按注音字母ㄅ(bo)ㄆ(po)ㄇ(mo)ㄈ(fo)的顺序排列的,古书还有按平上去入四声和一百零六韵的顺序进行排列的。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即部首排列法,参见教材68页。
3、四角号码排列法,参见教材68页。
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具体查法可参阅《现代汉语词典》正文之前的“四角号码查字法”。
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可参阅教材68-69页。
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工具书。
一、查检字音字义,可查以下九部工具书:1.《康熙字典》2.《中华大字典》3.《新华字典》4.《现代汉语词典》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说文解字》7.《经籍籑诂》8.《汉语大字典》9.《中华字海》1.《康熙字典》这部书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据《汉语大字典》湖北收字组统计,全书计收47043,说见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的标点整理本《康熙字典》),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字典,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都可在这里查到。
阅读古书可以充分利用《康熙字典》的这一优点。
《康熙字典》用的是部首排列法,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正集前有总目,列有214个部首名称。
总目中某部首在某集与正集中某部首在某集是一致的。
比如总目中有部首“宀”(mián),在寅集,如果我们要查“寤”字,便可在正集的寅集中查到“宀”部,再按笔画去查,可在十一画中查到此字。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总目来确定某个部首所在的集子。
为了快速查找某部在某集,过去有一首口诀有助于记忆:一二子中寻,三画在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
(教材69页与此不同,可任选一种记忆)《康熙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字之下先列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一般引古书为证。
例见教材70页。
《康熙字典》编于众手,其中难免有许多缺点和错误。
在使用《康熙字典》时,我们还要利用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它纠正了《康熙字典》的引书错误达2588条。
现此书多附在今本《康熙字典》之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的标点整理本《康熙字典》是以道光年间的《康熙字典》为底本,此本已用王引之《字典考证》进行了校改)。
此外,王力先生于1981年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了它在音读方面的错误达五千九百多条。
2.《中华大字典》此书较少人使用,不多介绍。
参见教材70-71页。
3.《新华字典》这本字典是供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使用的,是目前流行最广的字典。
收字八千五百个左右,释义用现代汉语,注音也准确,收有一定数量的古书常用字和词汇,对学习古代汉语有帮助。
4.《现代汉语词典》这是一部记录普通话词汇的中型词典,1978年出第一版,1996年出修订本,词目增加到六万多条。
这本字典释义精确,体现了目前汉语研究的水平。
收有一些古字古义,有助于学习古代汉语。
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本书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后附难字表,收难字二千六百多个。
其特点是:重视释义的概括性和各义之间的内部联系,义项一般按词义引申远近的顺序排列,即先列本义(或基本意义),然后依次列出引申义、假借义,对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还有辨析,有些难懂的例句也有注解或串讲。
这本字典比较适合初学者。
1993年出版了修订本,对原书引例作了较大修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书证范围过于狭窄的毛病。
6.《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收字9353,另收重文1163。
此书重在解释汉字的本形本义,是中国文字学的经典著作。
详下。
7.《经籍籑诂》《经籍籑诂》是清代阮元主编的。
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用韵母排列法,依平水韵106韵编次,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
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但此书以韵排列,查检不便。
近年影印本多附有笔画索引。
8.《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李格非、赵振铎等主编,共收列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比《康熙字典》多近万字。
1986年出版,1990年出齐。
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八卷,每卷前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
有缩印本。
《汉语大字典》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收列能够反映汉字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标注了中古的反切和上古的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