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
第4关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3.(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
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4.(2015·海南单科·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5.(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
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
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表2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6.(2014·广东文综·16)右图所示为1917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例证,可用于说明( )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7.(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8.(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 .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9.(2013·全国新课标卷I 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
向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0.(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
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
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11.(2012·福建文综卷·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 .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 .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2011·广东文综·16)图5所
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
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
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4.(2010·全国Ⅰ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
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5.(2010·安徽文综·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
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16.(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
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17.(2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
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18.(2007·广东单科·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
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中国近代经济史
第1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