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时间的洗礼之后,中

国也因此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积淀了很多先人的智慧,而我们对于这些先人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将会受益无穷。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法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兴盛于战国中后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法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法家管理思想企业管理

【正文】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

所有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导致企业间管理水平差距很大,最先进的管理形态和最原始的管理形态并存。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管理覆盖小、内容不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不高。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管理不当所引起的一些弊端,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种较好的管理方式来改善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有很多,而法家管理思想在其中脱颖而出,更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法家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法家思想的概况

1.社会背景

进入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政治上,上古以来的“贵族政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周室衰微,诸侯群起,各诸侯内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卿大夫专权跋扈,新旧势力矛盾激发。在失去王室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侯国竞相扩张自己的势力,兼并他国土地,社会秩序因此也变得动荡不安起来。列国卿大夫在争霸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攫取了政权,卿大夫的家臣也慢慢掌握到了实权,进而控制了国家的部分权力,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国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与郡县制度取代了宗法分封制度。

在经济上,铁器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牛耕开始普遍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和广泛使用增强了农民开荒的能力,使可耕地面积增多,但随着私田的不断增多,土地逐渐变得可以交换,甚至买卖,井田制渐趋瓦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也开始转变。封建个体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工商食官”的局面逐渐破坏,出现了个体手工业者、商人。

在思想文化上,传统的神权观念和神权思想受到了“德”、“仁”思想的猛烈冲击、批判,“礼”和“法”的思想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时候,法制思想猛烈冲击着旧的宗法等级和分封制,法家“讲富强,重法制,尊君权,图王霸”的根本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大一统政治新秩序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管理也由此开始形成和发展。发家的基本特色是“不别亲疏,不疏贵贱,一断于法”、“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汉书·艺文志》)

2.代表人物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管仲、子产、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等。根据时间先后又可分为前期代表人物--管仲、李悝等,后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等。前期法家比较注重实践,在重法的同时并不完全排斥道德教化的作用,而后期的法家则更注重理论,完全否认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法的绝对性。

3.法家主要思想

韩非将法家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概括总结,得出要将“法治”,“术治”、“势治”三大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法”来源于早期的“法治”思想,由法家创始人李悝正式提出,成为法家理论的核心。它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如广泛而具体的立法,针对“人治”的“法治”,信赏必罚等等,应该说“法”是法家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术”和“势”的理论是建立在“法”这一基础之上的。韩非对于国家的治理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外关系到国家地位,“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内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有度》)。对于如何实施依法治国,韩非强调法治的人性化,即法治要不违背规律,不伤害人的本性;应自然遵守既定不变的法则,顺应自然。但与此同时也要强调法治的严肃性,要审慎地制定法律禁令,要严格实行赏罚,通过公开法律,实现约束群众监督的双重功能,从而维护法治的严肃性,这样便可以实现国富民强的梦想。

“术”的最早起源应该是老子的某些理论,后来又发展于申不害,而韩非的“术治”理论则直接来源于申不害。所谓“术”,即权术,具体是指维护君主专制必须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君子南面之术”,才能使臣子忠于职守,严格遵守法令。“术”大致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课(考核)能之术,二是禁奸之术,三是自神之术。根据《韩非子·定法》中所说,“术”即是根据各人的才能来授予相应的职位,按照职位名分来责求,衡量实际功绩,掌握生杀大权,考核各级官吏才能的方法和手段。“术治”的实行,使得最高管理者可以很好地管理好下属管理人员,监督控制他们依法办事,从而实现了对法治的补充和保障。

“势是一切事物运动所蕴含的力量趋向”,势最早被运用在战术上,《孙子·势篇》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是慎到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韩非对慎到关于“势”的学说加以重大发展,并将之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中。在《韩非子·难势》篇中,韩非将势力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客观条件既成的情况下对权势地位的继承,人为之势是指君主在可能条件下能动地运用权势。韩非重视的是人为之势,因为自然之势是天生的,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他努力通过行法用术的“人设之势”来巩固和加强君主的权势,将国家权力全部集中在君主手里,使君主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势”并非单独存在,而是要依法。而法要借势,法与势是相互依托的,没有法何以保证势,没有权势,法又不能顺利贯彻执行。“抱法处势而治,背法去势则乱”(《韩非子·难势》)就体现了韩非法势相结合的思想。

二.法家思想与现代企业之间的关系

法家所讲的“势”是行法用术的必要条件,并贯穿于行法用术之中;反之,法和术是势的具体表现。因此法、术、势三者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用术御臣,以势制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方面也要有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即“法”,若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那么企业内部将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成本变高、基本支出变多,最后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者需要有一个好的领导方式。一个好的领导方式对于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