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概念、话语、经验与战略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瑧 瑏 瑨 瑏 ; 有的强调要突显社会的力量和作用,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 有的强调要推进公共性, 提 入 瑩 瑏 ; 有的学者 升不同利益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增进公共权力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 瑐 瑠 瑡 瑐 ; 有的强调传统文化价值和管理模式的现代价值 ; 重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机构与方法的介入 瑢 瑐 ; 等等。 而对地方实 有的提出在社会建设中引入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 大力发展社会企业
[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概念 话语 经验 战略 [ 中图分类号] C91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 - 114X ( 2014 ) 01 - 0190 - 09
一、社会建设: 一个历久弥新的概念
虽然 “社会建设” 是近年来才频繁见诸于政策文件、 新闻媒体的新名词, 但不可否认, 社 会建设不是一个新概念, 而是一个历史概念。 这一概念曾在 1910 年代和 1930 年代就两度流行 过。民国六年即 1917 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撰写了 《民权初步 》 一文,最早提 ,社会建设构成了他关于国家建设基本构想内容的重要组成 到社会建设,其后收入 《建国方略》 部分。不过,孙中山所说的社会建设其实侧重的是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是他总的政治设计的基础 部分,宪政和民主自治被他视为现代国家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 后来国民党在说明心理、 伦理、 社会、政治和物质五大建设时,对上述孙中山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两者的关系作了这样的解读:
瑥 瑏 。有学者更是把社会管理分为政府社会管理与社会自主管理两个组成部分 , 认为现代社 和承担
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 ,也是社会自 我服务并且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更不能相互 替代。鉴于我国社会发育和自我管理长期滞后的现状 ,当前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重视社会主体
瑤 瑏 活力创新、文明有序 的目标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再次是社会建设 “谁去做 ” 的问题。 学术界普遍认为, 在市场经济、 公民社会不断发育, 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和社会诉求日趋分化的大背景下 ,政府再也无力兼顾所有各方、所有主体 的需求,无法回应所有的社会不满和社会诉求 ,日益变得独力难支,需要其他社会主体更多参与
③ 。与此同时,20 世纪 20 ~ 30 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一批知识分子更是走 的基本体系”
出书斋,组织和发起了一场乡村社会建设运动 。 此后,尽管社会建设的实践一直在进行 ,但社会建设的概念则鲜有提及。 直到 2004 年中国 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再次提出 “和谐社会 ” 和 “社会建设 ” 概念,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 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明确提出 “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把和谐社会建 ”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 。2006 年 10 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 设摆在重要位置 全会还专门研究了社会建设问题, 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 ,提出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 问题的决定》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单独一章, 从 位” 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012 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在改善民生 ,进一步深化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为新时期的社会建设实践 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 指明了方向。 显然,当今中国的社会建设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 20 世纪上半期。 社会建设作为一 种国家的宏观战略选择,是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共识 ④ 。 曾经作 为历史概念的社会建设,又焕发了时代的青春,成为一个生气勃勃、与十三亿人命运息息相关的 现实概念 ⑤ 。
① “社会建设就是具体而微的政治建设 ” 。 最早从社会学意义上讨论社会建设的是孙本文。1935
年,孙本文在其 《社会学原理》 一书中专门设有 “社会建设与社会指导 ” 一节, 并对社会建设 : 这一概念做了定义

“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社会事业, 谓之社会建
” 1936 年,孙本文还专门写了 “关于社会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的论文,1943 年,孙本文 设。 *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二五” 规划 2012 年度学科共建项目 “广东社会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 ( 项
瑦 瑏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 要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负 的培育和实现社会自我管理
,这里面有两句话, 就是 “政府负责 ” 和 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协同” 。也就是说,政府要社会建设中承担主要责任, 发挥主导作用。 但仅仅依靠政府力 量又是不够的,因此,理想的社会建设应该是国家 ( 政府 ) 、 市场 ( 企业 ) 、 社会 ( 社会组织 ) 三大行为主体的良性互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合力作用于社会,从而发挥社会建设的最大 效用。 最后是社会建设 “怎么做” 的问题。 从现有文献来看, 学者们就如何加强社会建设提出的 政策建议多如牛毛。 有的提出要强化政府社会建设职能 , 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社会事业的投
瑡 瑏 。谭明方在四种观点的基础上, 还提出了价值 驾驭市场、制约权力、遏制社会失序的社会主体 瑢 瑏 。 显然, 学者们 体系建设的内容,认为社会建设关键是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道德价值准则建设
是在不同的理论维度来讨论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因而难以获得统一认识。本文认为,从党的十 七大报告中提出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到十八大报告的 “在改善民生和创 ,显然,党和国家对于 “建什么”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明确, 即社会 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建设包括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两大内容 ,其中,改善民生是重点,主要包括教育、就业、居民收 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 创新社会管理是难点, 主要包括社会管理体制、 公共服务体
广东社会源自文库学
2014 年第 1 期
社会建设 : * 、 、 概念 话语 经验与战略选择
刘小敏 邓智平
[ 提
要] 社会建设是一个本土性的历史概念 。 当学者们用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来审视中国社会建
设实践的时候,往往存在西方理论话语与中国政策话语的张力 。因此,本文试图在调和两者张力的基 础上发展出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分析框架 ,并运用此框架来剖析广东案例 , 进而提出社会建 设战略的基本思路。
二、理论话语与政策话语之间的张力及调和
虽然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在中国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社会建设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与理 论,西方并没有这样的概念,与此相类似有社会发展、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社会政策、社会服 务、社会工作、福利国家等概念,但这些舶来概念又不完全能够概括今天中国社会建设的全部含 义。近年来,在社会建设政策实践的推动下,国内兴起一股社会建设学术研究热 。但是,由于现 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整体上由西方理论主导 ,学者们在运用西方的社会建设理论来审视中国的政策 实践的时候,往往不自觉的陷入西方理论话语体系 ,得出的结论往往难以获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 普遍认可。如有学者指出,对于社会建设究竟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这些地方官员最关心的问 题,却也是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不仅是处于实践一线的各级官员们对于社会建设理解不一 ,理 论界在对社会建设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和偏差 ⑥ 。 因此, 本文试图调和西方学术理论话 语与中国官方政策话语的张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分析框架 ,对 社会建设做出一个较为系统合理的解释 ,从而更好地指导各地实践。 首先是社会建设 “是什么” 的问题。大部分学者都是从社会的内涵推演到社会建设的内涵 。 因为 “社会” 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同样地, 社会建设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建 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狭义的社会建设 ,是整个社会各方面的 综合建设。而狭义的社会建设则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之外的内容 ⑦ 。不过, 无 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是十八大报告 ,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建设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 191
瑣 瑏 。不过,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概念和目标简单明 系、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管理机制等方面
确 ( 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目标分别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 ) 相比, 社会建设的目标则复杂模糊。 尽管国家层面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无疑是和谐社会 ,国内许多地方也提出了类似的战略目标, 但由于国家是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和谐社会的目标 , 因此, 一些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提出了市民社 会、福利社会、橄榄形社会、社会现代化等目标。本文认为,这些目标只是对社会建设某一方面 。“和谐 ” 更是与 目标的定位,目前还没有一个概念具有与 “和谐社会” 同等的概括力和统摄力 “富强 ” 、“民主 ” 、 “文明” 一样不可或缺的现代化要素。所以,应该坚持 “和谐社会 ” 的战略 目标,但对其具体特征可做进一步表述 ,如广东在社会建设领域提出实现富裕安康、 公平正义、 192
目号 GD12XSH06 ) 的课题成果。
190
又主持了以 “战后社会建设问题” 为主题的中国社会学社第 7 次年会,1944 年则联合中国社会 学社和国民政府 社 会 部 合 办 了 《社 会 建 设 》 月 刊 的 杂 志, 自 任 主 编。 该 刊 于 1944 、1945 及 1948 、1949 年前后出过十余期,连续多年探讨社会建设问题, 最终 “确立了现代社会建设思想
会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独立出来 ,十八大报告继续坚持这一提法,并把社会体制 改革也从经济体制改革中独立出来 。综合学者与政策文件的定义,本文认为,广义的社会建设并 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只有狭义的社会建设才是社会建设的本义 。不过,党的政策文件并没有给出 社会建设的具体定义,因此给了学者一定的研究空间。如郑杭生指出,社会建设的定义,可以从 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从正向说,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或社会发展领域 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 ,并相应地形成各 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 ; 从逆向说,就是根据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 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创造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 实体和新主体,通过这样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 更好地弥合分歧, 化解矛盾, 控制冲突, 降低风险,增加安全, 增进团结, 改善民生 ⑧ 。 陆学艺则认为, 社会建设是指按照社会发展规 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共 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⑨ 。 谢立中认为, 所谓 “社会建 ,就是要对我们人类一切生存和发展活动赖以进行的结合体本身进行 “建设 ” , 并且只有那 设” 。例 些以维护和完善我们人类的各种社会结合体本身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才能被称为 “社会建设 ” 如,一项体育赛事、或一项文化娱乐活动、或一项职业教学活动、或一项医疗卫生活动,如果其 直接目的是为了商业赢利,那么它就只能算是一项经济建设活动 ,而非社会建设活动。只有当其 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促进和完善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民族的社会结合、社会 团结而非商业赢利时,它才能被视为是一项社会建设性质的活动 ⑩ 。 总之, 弄清楚社会建设一词 的恰当含义,对我们促进和完善社会建设活动本身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其次是社会建设 “做什么” 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社会建设的外延, 不同的学者对于 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有不同观点 。陆学艺曾经总结了社会建设的四种主张和观点 : 一是认为社会 建设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 二是认为社会建设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三是认为社会 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 ; 四是认为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