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杜甫诗歌的翻译探析_张淑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规模翻译杜甫诗歌始于吉托维奇,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俄译作出了巨大贡献。吉 托维奇 1909 年生于斯摩棱斯克,青少年时代便展现出语言才华,受古米廖夫和英国诗人 吉卜林( 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 影响很大。1931 年他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
① 俄国著名诗人,1918 年译有中国诗集《瓷亭》。 ② 法国女作家、翻译家,1867 年译有中国诗歌集《玉书》。
分别是: дует( 刮) ,сильней( 更猛烈) ,дела ( 事) ,верша ( 高) ,камыша( 苇) ,крыши
( 顶) ,тяжести ( 重心) ,поднятая ( 抬) ,ветром ( 风) ,ветвей ( 枝) 。漏掉的词 有 4 个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俄国翻译的杜甫诗歌及其他诗人的作品也代表了当时世界 对中国文学的总体认知水平,似雾里看花般似近而实远。但俄国诗坛并不缺乏天才的诗 人,资料的来源限制了他们给读者提供准确而非异国情调的作品,20 世纪 50、60 年代俄 国著名诗人阿赫玛托娃( А. А. Ахматова,1889—1966) 、吉托维奇等献给读者的译作可 为证。笔者以为,帝俄时期的杜甫及其他诗人的译作虽未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筚路蓝缕 之功当不可没。
《中国文化研究》2014 年夏之卷
到世人的肯定,究其原因就是他获得资料的来源,巴尔蒙特和古米廖夫( Н. С. Гумилев, 1886—1921) ①、戈蒂埃( Judith Gauthier,1845—1917) ②一样,他们获取的资料可能连二 手的也算不上。资料的来源限制了他们对中国诗歌内容、形象及意义的真实再现。
二 苏联时期的吉托维奇: 对杜甫诗歌的选择翻译
1923 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本由汉学家翻译的中国诗集《7 至 9 世纪中国抒情诗歌 选》,该书译者是后来翻译了《易经》( 1960) 的阿理克的得意弟子、才华出众的楚紫气 ( Ю. К. Щуцкий,1897—1938) ,他在阿理克的指导下对 1912 年王翼云校注的《古唐诗合 解》进行了翻译,其中译有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 、《武侯庙》、《八阵图》、 《登高》四首诗歌。《诗歌选》是楚紫气在诗歌领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是俄罗斯汉学史上 里程碑式的作品,受到阿理克院士和康拉德( Н. И. Конрад,1891—1970) 院士的高度赞 扬。楚紫气的译文较好地保存了古诗中的形象、韵律、节奏等要素,一些作品至今被奉为 佳作,令后世称道。2000 年该书以《悠远的回响: 7—9 世纪中国抒情诗歌选》再版。总体 来说,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苏联读者读到的杜甫诗歌不多,仅限于这几首,对于杜甫留给 我们 1400 多首诗歌的总量来说,这只不过是太仓一粟,天地蜉蝣,对杜甫诗歌的翻译与研 究有赖于后世学者的继续努力。
一 帝俄时期: 对杜甫诗歌的朦胧翻译
杜甫诗歌的翻译始于帝俄时期。在 1896 年圣彼得堡利别尔玛( В. И. Либерман) 印 刷厂出版的一本名为《中日诗歌》的小册子中一位署名为 Б. 的学者翻译了杜甫《羌村三 首》中的其一,开杜甫俄译之先河,1929 年《东方界》杂志再次刊登了这首译作。Б. 氏的 译文表现出对韵脚的关注,但译文繁琐,读起来更像散文。书中所刊诗歌主要是从欧洲语 言,特别是从德文转译而来,俄译与原作在多大程度上吻合遭到人们的质疑,以翻译《西 厢记》和敦煌文献而闻名的汉学家孟列夫认为: “以我们平时的理解,这些译作很难被称 之为诗,既类似于原作,又类似于转译作品,其译文无论从意义,还是从形象上都已偏离原 作,更不用说原作的形式,可以说已经消失殆尽”。②
Застряла на деревьях
Средь ветвей.
译作与原 作 相 符 的 词 共 有 10 个,分 别 是: осенний ( 秋) 、ветер ( 风) 、разбойничьи
( 怒) 、сорвал ( 卷) 、хижины ( 屋) 、тростниковой ( 茅) 、рекой ( 江) 、расспавшись ( 洒) 、
② Дальнее эхо: Антология китайской лирики ( Ⅶ—Ⅸ вв. ) . В переводах Ю. К. Щуцкого. СПб. : 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е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2000. С. 8.
③ 还有一位诗人标为 Чи-Кинг。
146
Он с тростниковой
Хижины моей
Сорвал четыре
Слоя камыша.
茅飞渡江洒江郊,
Часть крыши
Оказалась за рекой,
Рассыпавшись
От тяжести своей.
高者挂罥长林梢。
Часть,
Поднятая ветром высоко,
另外,其他一些汉学家及诗人,如苏联汉学学派的缔造者,翻译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和《聊斋志异》的阿理克、阿理克的学生,翻译陶渊明和白居易的艾德林( Л. З. Эйдлин, 1909—1985) 、诗人巴尔蒙特、翻译《文心雕龙》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李谢维奇( И. С. Лисевич,1932—2000) 、诗人巴拉绍夫( Э. В. Балашов,1938—) 等也翻译过杜甫的少量 作品。80 年代作家兼诗人别仁( Л. Е. Бежин,1949—) 开始大规模从事杜甫诗歌的翻译 与研究。他翻译了 40 多首之前从未被译过的新作,发表在 1987 年出版的《李白杜甫抒情 诗集》上,有《登兖州城楼》、《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赠李白》、《冬日有怀李白》、 《丽人行》、《秋雨叹三首》、《百哀》、《宿府》、《江南逢李龟年》等。整体来看,苏联时期一 直是杜甫诗歌翻译的热点时期,特别是在 50、60 年代和 80 年代末期,一再掀起杜甫诗歌 翻译和研究的热潮。
俄罗斯杜甫诗歌的翻译探析
145
俄罗斯杜甫诗歌的翻译探析*
张淑娟
提 要 俄罗斯对杜甫诗歌进行了跨越世纪的翻译。早在帝俄时期学术界就已关注 到杜甫诗歌并进行了最初的译介。苏联时期是杜甫诗歌传播的热点时期,吉托维奇对杜 甫诗歌进行的选择性翻译使其传播经久不衰。俄罗斯时期有着“俄罗斯夫子”之称的汉 学家孟列夫对杜甫诗歌的翻译无论从押韵、对仗还是从平仄的角度审视都达到了既精,又 准,还巧的境界。
俄罗斯杜甫诗歌的翻译探析
147
走进比什凯克》,卫国战争期间参加义勇军,创作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诗歌,战后 开始翻译中朝古典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译有《离骚》及李白、杜甫、曹植相当数量 的作品。1966 年吉托维奇在列宁格勒去世。
50 年代吉托维奇就在《星》、《外国文学》、《文学选读》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杜诗译作, 如《望春》、《画鹰》、《前出塞九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蚕谷行》、《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等共 20 首。1955 年吉托维奇出版《杜甫诗集》,共翻译杜甫诗 97 首,除上述我 们提到的之外,还有众多名篇,如《后出塞五首》、《悲陈陶》、《早秋苦热》、《新安吏》、《石 壕吏》、《垂老别》、《无家别》、《白帝城》、《病橘》等。杜甫诗歌在 50、60 年代流传广泛, 1956 年费德林主编的《中国古典诗歌( 唐代) 》中,杜甫诗歌收录 19 首,次年《中国诗歌 选》第二卷 中 再 次 如 数 收 录。之 后 出 版 的《中 朝 诗 歌 选》( 1958) 、《中 国 文 学 选 读》 ( 1959) 、《唐诗三人集》( 1960) 、《唐代诗歌( 7 至 10 世纪) 》( 1987) 中都收录了吉托维奇 翻译的杜甫的众多作品,《唐诗三人集》中收录最多,达上百首。1962 年吉托维奇再出新 作《杜甫诗集》,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译了 40 多首新诗,有《兵车行》、《瘦马行》、《新婚 别》、《月夜忆舍弟》、《江畔独步寻花二首》、《春夜喜雨》、《秋兴八首》等。1967 年吉托维 奇与汉学家蒙泽尔( Г. О. Монзелер) 再次合作,出版杜甫《抒情诗集》。
высоко( 高) 、деревьях ( 林) 。同义词 3 个,часть ( 部分,意同“茅”) 、часть ( 部 分,意 同
“者”) 和 застряла( 陷入,意同“挂”) 。13 与原作共使用 28 个字相比较 13: 28 = 46% ,即
吉托维奇译文的“准确性指数”为 46% 。译作共使用实词 25 个,其中增加的词有 10 个,
翻译杜甫诗歌最多的要数吉托维奇,现在我们就通过他与别仁的比较来探析吉氏的 翻译风格。
( 一) 从翻译“随意性指数”看吉托维奇的翻译风格 翻译“随意性指数”是俄罗斯文学理论家加斯帕洛夫( М. Л. Гаспаров,1935—2005) 院士提出的概念,与“准确性指数”共同构成衡量诗歌翻译标准的指标。“准确性指数”是 指译作遵循原作的词与原作使用词汇的比率,“随意性指数”是指译作增减词与译作所用 词汇的比例。这里的“词”指的是实词,包括名、形、副、动四大词类,不包括前置词及其他 虚词类。翻译“准确性指数”越大,译作越接近原作,“随意性指数”越大,译作与原作的差 距越大。加斯帕洛夫特别看重译作对原作的遵循程度,再好的译作如不以原作为出发点, 都无从论及。因此,加斯帕洛夫借鉴统计学的原理,提出“随意性指数”与“准确性指数” 两个术语,把衡量诗歌翻译标准的尺度数字化,这增加了翻译评判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 时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为诗歌翻译评价提供了依据。这里我们用加斯帕洛夫提出的 这一概念来检测译文遵循原作的程度。 因吉托维奇与别仁没有翻译过相同的作品,我们选取了吉托维奇翻译的《茅屋为秋
148
《中国文化研究》2014 年夏之卷
风所破歌》的前四句和别仁译的《秋雨叹三首》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 的前四句,在字数
上保持对等。吉托维奇的译作如下:
ຫໍສະໝຸດ Baidu
八月秋高风怒号,
Осенний ветер
Дует все сильней,
Дела свои
Разбойничьи верша
卷我屋上三重茅。
1908 年俄国象征派领袖之一的巴尔蒙特( К. Д. Бальмонт,1867—1942) 出版的译作 集《古代颂歌与思想》中译有杜诗一首,与王昌龄、李白的作品共列其中,③但这几首作品 并不被后人提及。巴尔蒙特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诗坛的显赫人物,其作品理应得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俄罗斯卷)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 号为 12&ZD161 。
关键词 杜甫 俄罗斯 押韵 对仗 平仄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代表,是堪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苏联诗人兼翻译家吉 托维奇( А. И. Гитович,1909—1966) 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最早就是从杜甫诗歌开始的,他 留给后世 3 部杜甫译作集。俄罗斯时期汉学家孟列夫( Л. Н. Меньшиков,1926—2005) 更是把杜甫诗歌的翻译推向极致。
1914 年由俄国作家叶戈里耶夫( В. Егорьев) 和马尔科夫( В. Марков) 编选的一本名 为《中国之笛》的诗集中刊有杜甫的《赠李白》和其他三首我们目前无法确定名称的译作。 正如上述所言,产生这种状况是不无原因的。杜甫有幸与孟浩然、王昌龄、李白、张继、苏 东坡的名字在已确定诗人的名字之列,更多的是无法确定其姓名者。对诗人的名字及作 品名称已不可考,当然也更无从谈及诗歌的意义、形象及形式等问题,诗中带有“异国情 调”的翻译及偏离原作的“搞笑”比比皆是。试想,如果苏联汉学学派的奠基人阿理克( В. М. Алексеев,1881—1951) 知道要出版这样的译作,或许可以一笑置之,但如果阿理克是 该书编辑的话,那么这本小册子或许根本就不会问世。我们知道,阿理克特别反对译作中 出现“异国情调”,他认为这是“各国彼此认识的真正敌人。”他把“像文件那样准确”的翻 译作为自己一生的翻译准则,并且也这样要求他的学生。“异国情调”妨碍了作品的准确 性,在后来几经再版的杜甫译作中再也找不到该版的踪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