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理论
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
由于混凝土桥梁挠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 挠度的观测必须选择在温度相对变化平稳的 阶段进行。一般夏天应该在日出之前,其它 季节则根据天气和温度确定。
6、施工控制有关的基础资料试验与收集
有所增加。而且悬臂桁梁施工中的应力与营运中 的应力一致,给悬臂施工即无支架施工提供了依 据。
与此同时,悬索桥成为19世纪及20世纪中期惟 一采用的大跨度桥型。以美国于1883年完工 的跨径486米的纽约勃罗克林桥最有名。悬索 桥的修建,使无支架施工方法(缆索吊机施 工方法)得以广泛采用。将缆索吊机作为吊 装工具,又成功地应用于梁桥、拱桥的无支 架施工中。
1) 梁段自重误差
梁段自重误差,即超方现象是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难 以克服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浇 筑混凝土时,由现场施工负责人估计顶、底板混凝 土厚度而产生的误差,另一方面是由模板变形和混 凝土容重变化而产生的误差。混凝土超方对连续梁 桥施工阶段的内力和线型影响较大,特别是两侧出 现不平衡超方时,影响就更大。当结构悬臂伸长时, 危害急剧增加。
2、桥梁施工控制的发展趋势
桥梁施工控制在国外起步较早,目前,国外发达国 家已将桥梁施工控制纳入施工管理工作。控制方法 已从人工测量、分析与预报发展到自动监测、分析 与预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桥 梁施工控制系统。国外发达国家除了重视桥梁在施 工过程中的控制外,也十分重视桥梁服役状态的控 制工作,在桥梁中埋设测点进行长期观测、预报和 分析,以随时了解服役桥梁的健康状态,避免突发 事件的发生。
对于连续梁桥,在悬臂浇筑节段前还要将主梁与桥 墩临时固结,待跨中合拢施加预应力后,再去掉墩 顶临时固结。由此可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 连续刚构桥的施工过程不但要经历悬臂浇筑节段形 成主梁的过程,还要经历体系转换的过程,即由对 称的单“T”静定结构转变为超静定结构。通过理论 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想标高和内力值, 但实际施工中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合拢困 难,使成桥线形与内力状态偏离设计要求,给桥梁 施工安全、外形、可靠性、行车条件和经济性等方 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 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
大跨度空腹式连续刚构桥设计理论与方法
桥梁建设㊀2020年第50卷第1期(总第261期)BridgeConstructionꎬVol.50ꎬNo.1ꎬ2020(TotallyNo.261)文章编号:1003-4722(2020)01-0074-06大跨度空腹式连续刚构桥设计理论与方法彭元诚(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ꎬ湖北武汉430056)摘㊀要:为寻求常规连续刚构桥适用跨径和斜拉桥适用跨径之间的合理㊁经济桥型ꎬ在常规连续刚构桥的基础上结合拱桥的力学特点提出空腹式连续刚构桥型ꎮ该桥型在常规连续刚构桥的形式上加大箱梁根部高度ꎬ并对箱梁根部的腹板进行挖空ꎬ减轻自重ꎬ形成梁-拱组合力学效应ꎬ从而提高结构承载效率ꎬ增强桥梁跨越能力ꎮ空腹式连续刚构桥可布置为单主跨㊁多主跨以及单T的形式ꎬ也可与常规连续刚构组合ꎬ桥墩可采用双肢薄壁墩或箱形柱式墩ꎮ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该桥型关键结构参数进行研究ꎬ并根据实际工程对总体结构参数取值提出建议ꎮ该桥型采用平衡悬臂方法施工ꎬ工程造价指标㊁运营维护技术要求及费用与常规连续刚构桥相当ꎬ适用跨径在200~400mꎬ可望填补常规连续刚构桥适用跨径和斜拉桥适用跨径之间的空白ꎮ关键词:空腹式连续刚构桥ꎻ梁-拱组合效应ꎻ总体布置ꎻ结构参数ꎻ正交试验法ꎻ结构设计ꎻ施工方法中图分类号:U448.23ꎻU442.5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9-07-01作者简介:彭元诚ꎬ教授级高工ꎬE ̄mail:pengyc@vip.163.comꎮ研究方向:桥梁结构设计ꎮDesignTheoriesandMethodsforLong ̄Span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PENGYuan ̄cheng(CCCCSecondHighwayConsultantsCo.ꎬLtd.ꎬWuhan430056ꎬChina)Abstract:Tofindarationalandeconomicalbridgetypethathasthespanningabilitybetweentheconventional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andcable ̄stayedbridgeꎬthe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isproposedꎬwhichabsorbsthestructuralfeaturesofconventional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andthemechanicalpropertyofarchbridge.Onthebasisofthestructuralconfigurationoftheconventionalcon ̄tinuousrigidframebridgeꎬthedepthoftheboxgirderatthesupportareincreasedꎬandthewebstherearehollowedouttoreducetheselfweightoftheboxgirderꎬthustogenerateagirder ̄archsynergeticload ̄bear ̄ingeffectꎬandasaresultꎬtheloadbearingefficiencyofthestructureisimprovedandthespanningabilityofthebridgeisenhanced.The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canincorporateasinglemainspanormultiplemainspansꎬadoptthesingleT ̄shapedmaingirderandmergewiththeconventionalcontinuousrigid ̄framestructure.Thethin ̄walledpiersorthebox ̄sectioncolumnpiersareallapplicable.Theorthog ̄onalexperimentmethodisusedtostudythekeystructuralparametersofthebridgeofsuchtypeꎬandtheparametervaluesoftheoverallbridgearegiveninaccordancewiththeactualengineeringpractices.Thistypeofbridgecanbeconstructedbythebalancedcantilevermethodꎬwiththeindexesofcostsꎬtechnicaldemands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andfeesareapproximatetothoseoftheconventional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Theproperspanninglengthsforthe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arewithintherangeof200to400mꎬwhichisexpectedtobeanoptionbetweentheconventional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andthecable ̄stayedbridge.Keywords: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ꎻgirder ̄archsynergeticeffectꎻgenerallayoutꎻ47大跨度空腹式连续刚构桥设计理论与方法㊀㊀彭元诚structuralparameterꎻorthogonalexperimentmethodꎻstructuraldesignꎻconstructionmethod1㊀引㊀言连续刚构桥具有结构受力性能较好㊁能适应一定的平面线形变化㊁行车平顺舒适㊁后期养护工作量较小的特点[1]ꎮ该类桥梁采用悬臂法施工ꎬ对机具㊁场地及运输条件的要求低ꎬ对于山高坡陡㊁施工场地狭窄的山区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ꎬ因而在我国西部山区交通建设中获得大量应用ꎬ成为我国山区大型桥梁的首选方案ꎮ截止目前ꎬ我国己建成的连续刚构桥主跨超过200m的已达80余座ꎬ主跨小于200m的更是不胜枚举ꎮ但连续刚构桥跨越能力有限ꎬ材料利用率较低ꎬ跨径大于200m时ꎬ工程经济性急剧恶化ꎻ结构承载效率较低ꎬ跨径大于200m时ꎬ易出现开裂㊁下挠问题ꎬ技术风险增大ꎬ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劣化ꎻ上部结构重量大ꎬ导致桥墩㊁基础受力大ꎬ抗震性能较差ꎮ受制于其固有的力学特点㊁混凝土材料水平㊁施工技术与质量等因素ꎬ连续刚构桥跨越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ꎬ甚至因为某些大跨径桥梁出现跨中下挠㊁箱梁开裂等问题而限制跨径[2 ̄6]ꎮ目前ꎬ我国业内一般限制连续刚构桥跨径不超过200mꎬ部分山区省份限制跨径不超过220mꎮ受山区公路路线总体和地形㊁地质条件限制ꎬ山区桥梁跨径被迫选择在200~400mꎬ而地形㊁地质条件不适于拱桥设置时ꎬ多采用非经济跨径的斜拉桥ꎬ甚至悬索桥ꎮ在此背景下ꎬ一种能填补200~400m经济跨径的桥型成为桥梁建设的迫切需要ꎮ为此在常规连续刚构的基础上结合拱桥的力学特点提出空腹式连续刚构新桥型ꎮ2㊀结构体系空腹式连续刚构桥ꎬ亦称拱梁组合式连续刚构桥ꎬ是在常规连续刚构桥形式上将箱梁根部的腹板挖空ꎬ通过确定合理的根部高度㊁空腹区长度㊁上弦梁段高度和下弦梁段高度ꎬ形成下弦下缘与实腹梁段下缘曲线连续㊁平顺变化的空腹区ꎮ空腹式刚构桥的下弦㊁上弦与主墩相连接组成三角区ꎬ下弦主要起承压作用ꎬ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承压能力强的优势ꎬ同时减小实腹梁段的结构长度ꎬ优化结构受力ꎬ从而提高跨越能力ꎮ根据研究ꎬ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经济适用跨径为200~400mꎬ可望填补常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适用跨径<220m)和大跨径斜拉桥(适用跨径>350m)之间的空白ꎮ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结构主要包括墩柱(双肢或单柱式)㊁根部挖空区域的下弦和上弦以及常规实腹梁段㊁合龙段等ꎬ见图1ꎮ图1㊀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结构组成Fig.1StructuralCompositionof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空腹式连续刚构桥ꎬ其总体结构特性仍然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ꎬ保留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便捷㊁行车平顺㊁适应路线线形变化能力强㊁建养技术较成熟等特点ꎬ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梁桥的跨越能力ꎮ与传统的连续刚构桥相比ꎬ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挖空三角区的下弦受压为主ꎬ为拱的受力特征ꎻ上弦受拉为主ꎬ可以平衡下弦压力ꎻ主墩两侧的挖空三角区对称ꎬ两侧下弦压力和上弦拉力基本相互抵消ꎬ形成自平衡的受力体系ꎮ(2)承受巨大负弯矩的桥墩根部区段ꎬ改梁式截面受力模式为挖空三角区框架受力模式ꎬ提高了桥墩根部区段的结构承载效率ꎮ(3)挖空三角区ꎬ减小了跨中实腹梁段的长度ꎬ减少了跨中梁段的受力和挠度ꎮ(4)下弦的设置ꎬ减小了墩柱高度ꎬ提高了高墩的稳定和受力性能ꎮ(5)根部区域挖空ꎬ减小了结构自重ꎬ降低了下部构造与基础工程规模ꎬ提高了结构抗震能力[7]ꎮ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结构体系相对复杂㊁关键节点较多㊁构造设计难度较大㊁上下弦施工工序较多㊁施工难度相对较大ꎬ在设计验算㊁预应力配置㊁构造设计及施工组织与施工控制等环节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ꎮ3㊀总体布置空腹式连续刚构桥ꎬ可布置为单主跨㊁多主跨以及单T的形式ꎬ桥墩可采用双肢薄壁墩或箱形柱式墩ꎬ其桥跨布置见图2㊁图3ꎮ㊀㊀空腹式连续刚构桥ꎬ也可与常规连续刚构组合形成大㊁小跨的布置形式ꎬ从而增强适应地形的能力ꎬ见图4ꎮ57桥梁建设㊀BridgeConstruction2020ꎬ50(1)图2㊀双肢薄壁墩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Fig.2SpanArrangementof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withPiersConsistingofTwoThin ̄WalledLegs图3㊀单柱式墩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Fig.3SpanArrangementof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withMono ̄columnedPiers图4㊀多主跨空腹式与常规连续刚构组合布置Fig.4ConfigurationofCombinedOpen ̄WebandConventionalContinuousRigid ̄FramewithMultipleMainSpans与常规连续刚构桥一样ꎬ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桥墩与上部结构固结ꎬ不需要设置大型支座ꎬ桥墩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轴力㊁弯矩以及由于预加力㊁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梁体纵向位移ꎮ桥墩底部所承受的由上构梁体纵向位移产生的剪力随着墩高的增加和墩身刚度的减小而减小ꎬ因此ꎬ布置桥跨时ꎬ应选择适当的墩柱高度和墩身截面尺寸ꎬ根据工程经验ꎬ采用双肢薄壁墩的情况下ꎬ墩柱高度不宜小于其与上构梁体整体均匀升降温的纵向位移零点之间距离的1/5~1/4ꎮ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桥跨布置与墩柱高度见图5ꎬ双肢薄壁墩的建议高度可表示为下式:Hiȡ(1/5~1/4)Liꎬi=1ꎬ2ꎬ3ꎬ ꎬn(1)式中ꎬHi为墩柱高度ꎻLi为墩柱与上构梁体纵向温度位移零点之间的距离ꎬ上构梁体纵向温度位移零点按桥墩的纵向抗推刚度ꎬ采用集成刚度法计算ꎮ图5㊀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桥跨布置与墩柱高度Fig.5SpanArrangementandPierHeightsof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中ꎬ桥墩除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轴力㊁弯矩以及由预加力㊁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内力外ꎬ车辆制动力㊁上部结构地震力等亦将产生较大的效应ꎬ且向墩高较小㊁纵向抗推刚度较大的桥墩集中ꎬ因此ꎬ连续刚构体系中的桥墩高度ꎬ或者更准确地说ꎬ桥墩纵向抗推刚度的差异不宜过大ꎬ桥墩高度及其截面形式和尺寸的选择ꎬ要力求各墩及其基础的受力较为均匀ꎬ必要时ꎬ在高度较大的双肢之间设置纵向系联(图5)ꎬ可有效调整桥墩纵向抗推刚度ꎬ从而调整上部结构传递到桥墩67大跨度空腹式连续刚构桥设计理论与方法㊀㊀彭元诚的内力的分配ꎮ4㊀结构参数分析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结构特点可以发现ꎬ主跨跨径L㊁空腹段下弦梁底与实腹段梁底曲线β㊁梁体根部总高度H㊁下弦梁高h1㊁上弦梁高h2㊁跨中梁高h等为该桥型结构的关键参数(图6)ꎬ对结构受力的合理性㊁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重大影响ꎮ图6㊀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关键结构参数Fig.6KeyStructuralParametersof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对上述关键参数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拓扑优化和正交试验法ꎮ由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㊁钢筋㊁混凝土以及设计验算的复杂性ꎬ难以精确定义拓扑优化的可行解的约束ꎬ因此拓扑优化适宜在概念层次进行验证ꎮ正交试验法可以结合结构的试设计ꎬ以建筑安装费用为优化对象ꎬ较好地研究上述关键参数的合理取值的规律ꎬ故结合贵州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ꎬ以主跨290m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ꎬ对梁体根部总高度㊁梁底曲线幂次㊁下弦梁高取不同值的8种组合(表1)进行试设计ꎮ㊀㊀通过正交分析ꎬ梁底曲线幂次和下弦梁高对桥梁建筑安装费用的影响显著ꎬ梁底曲线幂次的影响表1㊀主跨290m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结构参数试设计Tab.1TrialDesignofStructuralParametersfor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withMainSpanof290m参数组合梁体根部总高度梁底曲线幂次下弦梁高1L/62L/302L/62.75L/403L/63.5L/504L/82L/405L/82.75L/506L/83.5L/307L/102L/508L/102.75L/309L/103.5L/40最为显著ꎮ参数组合5的建安费最少ꎬ以其参数作为最优参考ꎬ取梁体根部总高度为L/8㊁梁底曲线幂次为2.75㊁下弦梁高为L/50ꎮ根据贵州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主跨290m)和湖北云南庄特大桥(主跨280m)的施工图设计与计算分析ꎬ建议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总体结构参数取值如下:(1)空腹段下弦梁底与实腹段梁底宜按一致的幂次曲线变化ꎬ梁底曲线幂次β的取值范围为2.5~3.0ꎮ(2)空腹段下弦梁底与桥墩的相交点至墩顶桥面的距离ꎬ即梁体根部总高度Hꎬ宜取主跨跨径或名义主跨跨径的1/9~1/7ꎮ(3)空腹段下弦可采用等高度梁ꎬ梁高宜取主跨跨径或名义主跨跨径的1/50~1/40ꎮ(4)空腹段上弦梁高应综合考虑上弦结构受力及纵向预应力布置的需要ꎬ宜取空腹段上弦长度的1/15~1/10ꎮ(5)主跨跨中梁高宜取主跨跨径或名义主跨跨径的1/70~1/50ꎮ5㊀总体施工方法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的总体施工方法是先进行空腹区的施工ꎬ完成上㊁下弦汇合后ꎬ转入常规实腹梁段的挂篮对称浇筑ꎬ直至合龙ꎬ最终完成上部结构施工ꎮ该类桥梁的施工方法总体上与常规连续刚构桥类似ꎬ区别在于空腹区的实施ꎮ空腹区结构一般处于高墩之上ꎬ难以采用支架施工ꎬ其施工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ꎬ对施工设备要求较高ꎬ施工过程中的受力㊁变形控制均需高度关注ꎮ在成桥及后期运营阶段ꎬ空腹区的下弦梁段主要为承压和抗剪构件ꎬ较少布置相应的纵向预应力ꎻ上弦梁段虽为预应力构件ꎬ但其截面尺寸及抗弯刚度均较下弦梁段小ꎮ施工过程中上㊁下弦结构均无法独立承受长悬臂的挂篮施工荷载ꎬ需采用临时支撑或扣索等辅助手段完成挂篮悬浇施工ꎮ根据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结构特点ꎬ目前可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4种:双层挂篮双层扣挂施工法[8]㊁下弦扣挂结合上弦支架梁段现浇法㊁下弦扣挂结合支架支撑的上弦挂篮悬浇法㊁下弦扣挂结合上弦支架整体现浇法ꎬ见图7ꎮ4种方法各有特点ꎬ设计与施工要结合跨度规模㊁结构特点㊁施工机具㊁工期安排等因素综合比较ꎬ合理选择ꎮ6㊀工程实施情况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的首个实施工程是贵州六盘77桥梁建设㊀BridgeConstruction2020ꎬ50(1)图7㊀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总体施工方法Fig.7ConstructionMethodsfor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水至盘县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ꎬ其主桥跨径布置为(82.5+220+290+220+82.5)mꎬ主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ꎬ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梁ꎮ主桥桥型立面布置见图8ꎮ图8㊀北盘江大桥主桥桥型立面布置Fig.8ElevationViewofMainBridgeofBeipanjiangBridge该桥于2013年8月建成通车ꎮ从已经完成的数次箱梁线形㊁挠度检测情况看ꎬ结构运营期状况良好ꎮ目前在建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有贵州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甘溪大桥㊁重庆礼嘉嘉陵江大桥㊁湖北鹤峰云南庄大桥等ꎬ空腹式连续刚构桥型的设计理念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ꎮ7㊀结㊀语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为桥梁设计人员从工程出发提出的一种新型桥梁结构ꎬ特别适用于山区高墩大跨度桥梁ꎬ初步研究表明ꎬ其经济适用跨径在200~400mꎻ该桥型采用平衡悬臂方法施工ꎬ工程造价指标㊁运营维护技术要求及费用及常规连续刚构桥相当ꎬ可望填补常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适用跨径<220m)和大跨径斜拉桥(适用跨径>350m)之间的空白ꎮ但该桥型结构的工程实践处于起步阶段ꎬ要促进该桥型结构技术的推广应用ꎬ丰富桥梁建设的选型ꎬ需要桥梁科研㊁设计㊁施工㊁管理各方通力合作ꎬ深入研究该桥型的关键性结构构造[9 ̄10]㊁完善结构体系㊁研究适应性施工方法和质量管控方法ꎬ共同推动这种新型桥梁结构的健康发展ꎮ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WangHꎬXieCꎬLiuDꎬetal.ContinuousReinforcedConcreteRigid ̄FrameBridgesinChina[J].PracticePe ̄riodicalonStructuralDesignandConstructionꎬ2019ꎬ24(2):05019002 ̄1-05019002 ̄10.[2]㊀TangMC.SegmentalBridgesinChongqingꎬChina[J].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ꎬ2015ꎬ20(8):B4015001 ̄1-B4015001 ̄10.[3]㊀HuangHꎬHuangSSꎬPilakoutasK.ModelingforAs ̄sessmentofLong ̄TermBehaviorofPrestressedConcreteBox ̄GirderBridges[J].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ꎬ2018ꎬ23(3):04018002 ̄1-04018002 ̄15.[4]㊀GuoTꎬChenZH.DeflectionControlofLong ̄SpanPSCBox ̄GirderBridgeBasedonFieldMonitoringandProba ̄bilisticFEA[J].JournalofPerformanceofConstructedFacilitiesꎬ2016ꎬ30(6):04016053 ̄1-04016053 ̄10.[5]㊀GuoTꎬChenZꎬLiuTꎬetal.Time ̄DependentReliabili ̄tyofStrengthenedPSCBox ̄GirderBridgeUsingPhasedandIncrementalStaticAnalyses[J].EngineeringStruc ̄turesꎬ2016ꎬ117:358-371.[6]㊀马振栋ꎬ刘安双.控制大跨连续刚构桥梁过度下挠的技术措施[J].桥梁建设ꎬ2015ꎬ45(2):71-76.(MAZhen ̄dongꎬLIUAn ̄shuang.TechnicalMeasuresforControlofExcessiveDeflectionofGirdersofLongSpan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s[J].BridgeCon ̄structionꎬ2015ꎬ45(2):71-76.inChinese)[7]㊀房慧明ꎬ龙晓鸿ꎬ樊㊀剑ꎬ等.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ꎬ2013ꎬ35(7):89-93.(FANGHui ̄mingꎬLONGXiao ̄hongꎬFANJianꎬetal.SeismicPerformanceEvaluationofOpen ̄WebContinuousRigidFrameBridges[J].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2013ꎬ35(7):89-93.inChinese)[8]㊀彭元诚.拱梁组合式连续刚构桥双层底篮双层扣挂施工装置及方法:ZL2017102242.0[P].2017-04-07.(PENGYuan ̄cheng.ConstructionTechniqueofDoubleBottomBasketandDoubleBuckleHangingforContinuousRigidFrameBridgeswithArchandBeamHybridStruc ̄ture:ZL2017102242.0[P].2017-04-07.inChi ̄nese)87大跨度空腹式连续刚构桥设计理论与方法㊀㊀彭元诚[9]㊀宋恒扬ꎬ胡㊀俊ꎬ彭元诚.空腹式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的正交试验研究[J].世界桥梁ꎬ2015ꎬ43(1):55-58.(SONGHeng ̄yangꎬHUJunꎬPENGYuan ̄cheng.StudyofOrthogonalTestforDesignParametersofOpen ̄WebContinuousRigid ̄FrameBridge[J].WorldBridgesꎬ2015ꎬ43(1):55-58.inChinese)[10]㊀房㊀明.空腹式连续刚构桥适应性与角隅节点模型试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济南:山东大学ꎬ2015.(FANGMing.StudyonTestintheCubeCornerJointandAdaptabilityofanOpen ̄WebContinuousRigidFrameBridge(MasterDissertation)[D].Jinan:Shan ̄dongUniversityꎬ2015.inChinese)PENGYuan ̄cheng彭元诚1964-ꎬ男ꎬ教授级高工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ꎬ工学学士ꎬ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ꎬ工学硕士ꎬ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ꎬ工学博士ꎮ研究方向:桥梁结构设计E ̄mail:pengyc@vip.163.com(编辑:叶㊀青)97。
基于大跨度结构理论的桥梁抗震设计研究
量 ,其功率谱矩阵仍可 以按式 ( )和式 ( )计算 。 4 5 对于有 Ⅳ 个 支座 的结构 ,用 向量 和 分别表示结构的主位 移和从位
移 ,下标 和 分 别表示主 自由度和从 自由 度 在相对于地心静止的坐
标系下有:
= +’ jf () 8
向量 Y和 Y 分别表示拟静位移和动态相 对位移 。它们满足下列方程 : ,
s( n 也为已知 ,烈, ) 是给定的慢变调 制函数 构造虚拟激励:
/ =g, ㈣ () 所 以 运 动方 程 为 : () :
M + K P (4 ce c + y g S () O o
r
设y c t与z靓r (, o) ( ) 是任意两种响应 向量 可 以先应用 N  ̄ nr、Wio - eaa k ln s 0 等方法 以 为参数,求 出其随时间变化 的响应量。相应的功率矩阵可精
确地按照 以下等式计算:
S =y ( y鸭, t ) f) 4 f
一
S ( ) , 是考虑多点激励效应 的修正反应 谱; ∞ 、 ) t , 为一致激励振型
程中结构的反应 。随机时程分析法在这种背景下提 出, 它把结构视为随机
结构 , 地震地面运动视 为非平 稳随机过程 , 从而 改善 了时程分 析方法对确 定性输入地震波 的过分依赖。
组合方法的反应 谱; p 是考虑多点激励效应修 正后 的第 i 和第 , 振型 的相
工 程 科 学
基于大跨度结构理论 的桥梁抗震设计研究
林 锋
5 4 ) 13 0 1 ( 中机 国 际工 程 设 计 研 究 院广 州分 院
【 要】 桥梁抗震 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 摘 需要认真对待。在初步设计 阶段强化抗震体系设计, 确定合适的抗震设防标准和验算准则、 进行结构的总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建设之悬索桥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建设之悬索桥悬索桥是一种古老的桥型,起源于中国,革新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广泛应用于日本。
它因具有跨度大、美观、架设方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高强钢丝和优质材料的出现,架设工艺的改进以及计算理论和手段的不断完善,悬索桥正朝长、大方向发展,并因其在大跨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成为现代大跨径桥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从1816 年,英国建成了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悬索桥——跨径为124m、以钢丝做主索的人行吊桥起,工程界开始重视对悬索桥的理论研究。
1823年纳维尔发表了加劲梁悬索桥理论,认识到竖向挠度随着恒载的增加而减少。
到19 世纪末,悬索桥的跨度达到200~300m 。
1883 年列特和1886 年列维分别发表了弹性理论,这使悬索桥的跨径达到了500m 以上。
1888 年米兰提出了挠度理论,利用该理论分析的第一座桥是曼哈顿(Manhattan )大桥(主跨径为448m )。
到1931 年,挠度理论使悬索桥的跨度增大了一倍,且突破了l000m ,这就是跨越哈得孙河的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 大桥(主跨1067m )和旧金山金门(Golden Gate )大桥(主跨1280m )。
悬索桥的发展至今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它是大跨径(尤其是1000m 以上的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优美的造型和宏伟的规模,常被人们称为“桥梁皇后”。
1966 年英国塞文(Severn )桥的加劲梁首先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增大了桥梁抗风性能和抗扭刚度,且用钢量少、维护方便。
1970 年丹麦小贝尔特(Small Belt )桥的钢箱梁首先采用箱内空气干燥装置,增强了防腐性能。
跨径为世界第一的明石海峡大桥悬索桥的抗震设计成功地经受了1995 年日本神户大地震考验。
我国虽然很早就开始修建悬索桥,但是其跨径和规模远不能同国外现代悬索桥相比。
我国悬索桥发源甚早,已有3000 余年历史。
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图 12.1 中心受压的理想直杆
12.1.3 稳定问题求解方法的评述
研究压杆屈曲稳定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静力平衡法(Eular 方法)、能量法(Timoshenko方法)、缺陷法和振动法 。
12.1.2两类稳定问题
物体的平衡可能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或者是随遇的。 物体从一种平衡状态稍微偏至邻近状态之后,如果仍能回 复到原来的状态,则原来的平衡状态为稳定的;如果不能 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将继续离去,则原来的平衡状态为不 稳定的;如果可以在任意新的位置上保持平衡,则为随遇 平衡。
以刚性小球在不同曲面上的平衡状态为例,小球在凹面 的最低位置为稳定平衡,在凸面的最高位置为不稳定平衡, 在水平面上为随遇平衡。在一般情况下,平衡的性质可随物 体的偏移方向而异。如小球在双曲抛物面中点,其平衡状态 在一个方向是稳定的,而在其它方向则是不稳定的。在桥梁 结构中,总是要求其保持稳定平衡,也即沿各个方向都是稳 定的。随遇平衡可认为是稳定与不稳定的过渡状态,也属于 不稳定的范畴。
结构失稳是指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性平 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 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研究稳定可以从小范围内观察,即 在邻近原始状态的微小区域内进行研究。为揭示失稳的真谛, 也可从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前者以小位移理论为基础,而后 者建立在大位移非线性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研究结构稳定 问题的两种形式:
第十二章 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12.1 概 述 12.2 第一类弹性及弹塑性稳定分析 12.3 拱桥稳定分析和非保向力效应 12.4 材料非线性问题 12.5 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全 过程分析 12.6 小结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探讨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探讨摘要:我国公路交通体系迅速发展,不断完善,为提高经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桥梁作为公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交通系统中的占比较大,受限于我国复杂的地质环境,各类大跨度桥梁建设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必须掌握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设计重点,结合建设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保证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总体建设水平。
论文阐述了大跨度公路桥梁的设计要点,提出了改善大跨度公路桥梁设计水平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设计要点;优化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虽然桥梁设计水平有了相应提高,能够进一步缓解大跨度桥梁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
同时我国当前桥梁建设施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想要进一步确保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保证桥梁建设工作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持久性的特点。
另外,对于桥梁设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桥梁设计的工作,将内部设计结构全面优化和完善,最终保障大跨度桥梁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大跨度桥梁特点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基础建设日益完善,桥梁作为城市重要地标及交通纽带,起到关联城市、疏导交通、美化城市的重要作用。
我国南方城市很多都将桥梁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代表之一,如长江大桥、杨浦大桥等,这些都属于大跨度桥梁。
大跨度桥梁主要是指桥梁长度、宽度较大,并且在承载能力、稳定性等方面都较为突出,这也导致了大跨度桥梁在设计中的复杂性、系统性。
大跨度桥梁具有结构规模大、结构组织规划困难、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如图1所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项目结构规模较大。
桥梁主体结构多为大跨度结构形式,从长度、宽度等层面都突显了桥梁主体的大气、宏观。
(2)在结构组织及规划方面也较为复杂:从大跨度桥梁主体结构可以发现,很多桥梁都需要对该桥体过渡节点进行设计,并根据桥梁实际长度、宽度等进行元素融入。
(3)施工难度高。
跨度越大,工程规模越大,施工难度越大,每个细节都要处理到位。
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小跨度桥梁中的应用
浅析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小跨度桥梁中的应用[摘要]把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井田坝大桥的实际施工过程,对该桥施工期间的线型、混凝土应力等内容进行有力的控制和调整,并确保在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内力状态与外形曲线与设计尽量相符。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中小跨度桥梁;施工监控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01-03一、井田坝大桥施工监控特点井田坝大桥位于四川省s105线广元市青川县沙洲镇至木鱼镇段宝珠寺水库沙洲井田坝附近,其上部结构形式为52m+95m+52m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顶板下弯束、边跨合拢束采用 15s?15.2钢铰线,顶板非下弯束采用12s?15.2钢铰线,中跨底板束和中跨合拢束采用 15s?15.2钢铰线,边跨底板束采用 15s?15.2钢铰线,横向预应力采用 12s?15.2钢铰线,竖向预应力采用2s?jl32精轧螺纹钢筋。
(如图1)二、施工监控原则及依据1.施工监控、监测系统的目的通过施工监控,可保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形、变位和各部位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对施工过程结构状态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质量。
2.施工监控、监测系统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d d6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三、施工监控、监测的工作内容1.主要工作内容1)各梁段的变形及标高实施控制,监测箱梁中轴线平面位置和对梁体主要断面的应力进行跟踪监控。
2)对桥墩墩顶按主跨合拢顺序进行变形监控,使主桥建成后,在设计合拢温度下,桥墩线形垂直。
2.信息采集需要进行现场测定的参数主要包括:1)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3)实际截面几何参数;4)挂篮刚度;5)实际环境参数。
大跨度桥梁(高等桥梁理论)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内容简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大跨度桥梁发展与现状 FRP材料在大跨度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大跨度桥梁的关键构造及减振措施 桥梁美学考虑 新世纪即将新建的大桥工程 未来的桥梁
3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一大Biblioteka 度桥梁现状大跨度斜拉桥发展与现状
大跨度悬索桥发展与现状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研 究
第 二 部 分
大跨度桥梁的计算理论
同济大学 肖汝诚 主讲
生
课
程
1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研 究
为 什 么 要 学 习
大跨度桥梁的计算理论?
第一讲: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2
生
课
程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大跨度协作体系发展与现状
大跨度拱桥发展与现状
4
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颤振理论与试验研究
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颤振理论与试验研究
李凯;蔡春声;韩艳;宋俊
【期刊名称】《工程力学》
【年(卷),期】2024(41)2
【摘要】目前,在线性颤振设防标准下,大跨桥梁的设计与建设成本巨幅增加,严重阻碍了大跨度桥梁的进一步发展,亟需研究大跨度桥梁的非线性颤振特性并构建相关非线性颤振分析理论,为后颤振设防标准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发展了基于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识别幅变颤振导数的方法,建立了多/全模态耦合三维非线性颤振频域快速分析方法和能够考虑气动与结构双重非线性效应的三维时域分析方法,拓展了桥梁断面节段模型大振幅非线性颤振研究的风洞试验技术。
基于发展的非线性颤振分析方法,以国内某四主缆双层桁架主梁断面悬索桥为背景,研究了该桥主梁断面的非线性颤振特性,量化了竖向自由度对该断面非线性颤振的影响,探究了多模态耦合效应对该桥非线性颤振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几何非线性效应诱发的超谐共振行为,并据此揭示了几何非线性效应对该桥非线性颤振的影响机制。
该文方便读者对非线性颤振理论与分析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研究可为今后建立大跨桥梁的韧性抗风设计标准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总页数】24页(P1-24)
【作者】李凯;蔡春声;韩艳;宋俊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1.3
【相关文献】
1.谈谈对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颤振的研究
2.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颤振实验的几点研究
3.大跨度桥梁非线性自激气动力及非线性颤振研究
4.对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颤振的研究
5.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颤振理论的分析与实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跨度施工桥梁控制
• 斜拉索张拉索力与理论预报值的相对误差应控制 在2%以内; • 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 • 斜拉索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预报标 高之差超过4厘
米,需研究调整方案,确定索力调整措施。
测量值和控制措施
观测变量为:标高、索力、塔顶水平位移、主梁及塔 身的局部温度场和应力场;混凝土徐变系数和弹性模 量测试试验;在悬臂浇筑之前对挂篮进行了现场预压 试验。 控制措施:斜拉索的索力及梁段的立模标高。
参数估计计算原理
影响方程
待估计参数
Z A (S)
可测量变量
调整影响函数
优化目标方程
实际测量值
预计测量值
约束条件
J min f (Z - Z) min f [Z - A(S)]
优化目标
优化目标函数
si si max (i 1,2,,r)
参数估计方法分类
一类是基于误差最小化的算法,如最 小二乘法
施工操作误差的累计误差较大 • 斜拉桥设计规范中把施工控制作为实现设计目
标的必要措施
二.施工控制的思路
开环施工控制——适用于简单桥梁或非循 环式施工桥梁
反馈施工控制——适用于结构参数比较稳 定的桥梁
自适应施工控制——适用于循环式施工桥 梁
目前尚没有一种算法可直接用于施工控制, 控制方法只是一种思路的应用
的影响非常明显, 钢梁的抗拉、抗压能力均较强。
大跨度钢斜拉桥控制对策
在确定施工控制目标时,一般使用无应力状态法。 由于梁段间相对位置不能调整,某一梁段的误差除影
响本节段外,误差的趋势还将影响以后的梁段,因此, 拼装阶段的线形是控制的主要目标,必须在下一节段 拼装前通过斜拉索索力的调整来纠正已建成梁段的线 形误差,而将索力控制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探析大跨度桥梁设计的设计要点与优化策略
探析大跨度桥梁设计的设计要点与优化策略大跨度桥梁作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度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等特点。
其设计要点和优化策略对于保障桥梁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析大跨度桥梁设计的要点和优化策略,旨在为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大跨度桥梁设计的要点1. 结构稳定性大跨度桥梁跨度大,结构复杂,因此结构稳定性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结构受力特点,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确保桥梁能够承受各种外部荷载和环境影响而不失稳定性。
2. 材料选择大跨度桥梁通常采用混凝土、钢材等材料进行构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桥梁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受力情况,选用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组合,以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 抗风性能大跨度桥梁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因此抗风性能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风洞实验等手段分析桥梁在风载作用下的响应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桥梁的抗风性能。
4. 地震防护大跨度桥梁设计还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桥梁的地理位置和地震烈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桥梁的抗震设防要求,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和材料措施,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5. 施工工艺大跨度桥梁的施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合理确定施工方法和工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大跨度桥梁设计的优化策略1. 结构优化大跨度桥梁的结构优化是设计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用先进的结构优化方法,如有限元分析、参数化设计等,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在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达到结构轻量化和材料节约的效果。
2. 材料优化大跨度桥梁的材料优化是提高桥梁整体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新型材料、改进现有材料性能、优化材料组合等方式,提高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以达到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和减少维护成本的目的。
3. 抗风性能优化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性能优化是确保桥梁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大跨径桥梁复习内容
2017秋《大跨径桥梁》复习2概念1、剪力铰剪力铰是相邻两悬臂互相联系的构造部分。
特点是只承受传递剪力而不承受传递弯矩。
作用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单元可以共同受力,相邻悬臂的端点挠度一致,还可保证相邻悬臂能自由伸缩和转动。
2、结构次内力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结构因受到强迫变形(挠曲变形或轴向伸缩变形),所以在结构多余约束处产生多余的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统称为结构次内力(或称二次力).3、预应力初预矩预应力钢筋合力与偏心距的乘积预加力在每个截面上对重心轴所产生的弯矩值4、等效荷载法连续梁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5、斜拉索的垂度效应拉索为柔性索,在索的自重作用下有垂度,垂度对索的受拉性能有影响,同时索力大小对垂度也有影响。
(为了简化计算,在实际计算中索一般采用一直杆表示,以索的弦长作为杆长.关健问题是考虑索垂度效应对索的伸长与轴力的关系影响。
等效弹性模量:索的伸长量包括弹性伸长和克服垂度的伸长,可用等效弹性模量的方法,在弹性伸长公式中计入垂度的影响.6、部分地锚式斜拉桥在双塔三跨式或独塔两跨式斜拉桥中,由于某种原因边跨相对主跨很小时,可以将边跨部分拉索锚固在主梁上,而部分拉索布置成地锚式。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结构受力介于自锚和地锚结构体系之间,跨中一部分主梁受拉,其余均为受压.7、地锚式斜拉桥地锚式斜拉桥的斜拉索一端锚固在主梁上,另一端锚固在山岩上或通过塔顶改变方向后锚固在河岸的地锚中,当桥位处两岸地基为坚硬的岩石时可以考虑地锚式斜拉桥的方案。
地锚式斜拉桥主梁受拉,斜拉索的轴向力靠锚碇来平衡.经济指标差,施工方法复杂,因此只有当地形比较特殊或者出于桥梁造型需要时才会可能被选用。
8、端锚索斜拉桥边跨最外侧的斜拉索一般应锚固在主梁的边墩支承面,或接近边墩支承截面,称之为端锚索.9、辅助墩为解决端锚索的疲劳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边跨主梁对中跨主梁的锚固作用,在大跨度斜拉桥边跨设置辅助墩,除端锚索外,使多根跨内斜拉索锚固在支承上,均具有端锚索的功能,这就分摊了端锚索的应力变化幅度。
大跨度人行桥梁的人致振动分析与减振设计
大跨度人行桥梁的人致振动分析与减振设计摘要:本次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一座跨径102m钢结构斜拉人行桥,针对其人致振动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并全面介绍动力设计方式,重点分析的主要内容在于人致震动。
在分析中引入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模拟的前提是人群随机步行状态和同步调效应,从而分析该桥的人致激励作用。
以最终的结论为基础,提出针对该桥要引入 TMD系统,发挥该系统的作用来控制振动,实现预期的减震效果。
关键词:大跨度人行桥梁;人致振动;动力设计;TMD减振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建设大跨轻柔人行桥,且修建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在修建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体现在分析其人致动原理,并且建立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法。
本文介绍的人行桥全长694m,共六联,跨径布置为(35+35)+(53+64+53)+(35+35)+(52+102+36+36)+(2x30)+(3x30)m。
其中第二、四联为主桥部分,上部结构为桅杆式钢结构斜拉桥。
图1.1 人行桥效果图本文以第四联主跨102m的钢结构斜拉桥为例,主要分析了其人致动原理,同时研究了其动力设计方法,针对具体流程进行阐述。
2人致振动的基本原理2.1 行人是激振源根据Harper的研究【6】,在正常行走的过程之中,步行力时程曲线详情图2.1。
图2.1 正常行走时单步力三方向分量行人载荷和因为路面不够通畅而导致的车辆动载荷是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的,对于前者而言,其主要特点有:1)周期性非常突出。
2) 窄带随机过程。
3) 人桥相互作用。
2.2 行人又是感受体针对所有的桥来说,完全让人感受不到震动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这样的必要。
但是,我们要想办法将振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根据有关研究情况来看,对以下三个要素而言,即速度,振动位移以及加速度,对人身心造成影响更突出的因素就是加速度。
2.3 人行桥人致振动的研究内容1) 建立单人步行力荷载的测量和数学模型。
大跨度桥梁空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压力与其速度之 间的关 系 , 们开始 认识到平 均风 的作 用 ; ) 人 2 阵 截 面 外 , 他 各 种 非 流 线形 断 面都 有 发 生 横 流 驰 振 的可 能。 他 将 其
风效 应 。17 年 1 月 2 t英 国 的 T yR iB i e 一 阵 大 风 这一问题抽象为单 自由度线性弯曲振动 问题 , 89 2 8E , a a r g 在 l d 并得 到著名的登哈 中倒 塌 , 当时 的 风速 大 约 在 3 s 3 s然 而 大 桥 的 设 计 风 托判据。16 年 S rtn对正方形截 面进行 了试验研究 , 0m/~ 5m/, 93 cuo 根据他
第3 6卷 第 1 1期
・
29 ・ 0
2 0 10年 4月
山 西 建 筑
S A H NXI ARCHI TEcr uRt
Vo . 6 No 1 I3 . 1 Ap . 2 0 t 01
文章编号 :096 2 (0 0 1 —2 00 10 —85 2 1 )10 9 .2
究 的时段内不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成分 和随时间变化 的脉动成 分, 流驰振是由升力 曲线 的负斜 率所 引起 的发散 性弯 曲 自激 振动 。 这种负斜率使得振动过程 中结构位 移始终与空气力 的方 向一致 , 称 为 平 均 风 和 脉动 风 。平 均 风 常用 于 风 荷 载 问 题 , 动风 则 用 于 脉
形成不稳定振 动。而尾流驰振则 由绕 桥 梁 结构 的风 致 动 力 响应 。脉 动 风 特 性 主 要 包 括 湍 流 强 度 、 流 结构不 断从外界吸取能量 , 湍 尺度 、 湍流功率谱 密度 、 流的空间相关 特性等。由于桥梁是建 过前方结构 的波动性 来流激发 下游结 构物产生 的振动 。对横流 湍
5000m特大跨度悬索桥空气动力稳定性能理论研究
5000m特大跨度悬索桥空气动力稳定性能理论研究邵亚会;葛耀君;柯世堂;杨詠昕【摘要】为研究5000m特大跨度悬索桥的三维空气动力稳定性能,首先实现了考虑竖向、侧向和扭转向三自由度自激力和静风荷载的三维全桥全模态颤振分析方法;其次根据风洞试验获得的气动参数对宽开槽和窄开槽两种方案进行了三维颤振性能分析,并与风洞试验和二维颤振分析结果进行了逐项对比,认为二维和三维颤振分析对于5000m悬索桥有可比性;然后实现了特大跨度悬索桥三维三重非线性静风性能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案进行研究发现5000m悬索桥的动力失稳先于静力失稳出现,静风稳定性能不控制设计.最终研究结论:从三维分析的角度看,中央开槽达到足够宽度的方案与窄开槽但设稳定板的方案都能给跨度达5000m的悬索桥提供足够高的颤振失稳临界风速,并能满足世界上绝大多数台风区的要求,5000m特大跨度悬索桥的设计由空气动力稳定性能控制.%Three dimensional aerodynamic stability performances of super long span suspension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5000m is studi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Firstly, full mode flutter analysis method of super long span suspension bridge is develop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following effects, such as lateral, vertical and torsional self-excited forces and static wind loads. The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method to study the three dimensional flutter performances, and results from two dimensional and three dimensional approaches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ir compatibility. Thereafter, three dimensions and three nonlinearities aerostatic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are utilized to inspect the aerostatic stability of super long span suspension bridge, showing that5000m suspension bridge is controlled by aerodynamic stability problems. Tota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both the wide slotted girder and narrow slotted girder with additional stabilizers can be feasible solutions for 5000m suspension bridge, which located in most of the typhoon prone areas around the world.【期刊名称】《实验流体力学》【年(卷),期】2012(026)001【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三维颤振;特大跨度悬索桥;静风稳定性;模态分析;风荷载【作者】邵亚会;葛耀君;柯世堂;杨詠昕【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10 引言二维颤振分析基于片条理论,用广义质量模拟全桥真实状态的质量系统,用节段模型在气动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和运动方式模拟全桥真实的受力状态,不考虑风荷载和结构的三维效应。
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3
(12-10)
3.2等截面圆弧拱在均布径向荷载作用下的屈曲临界荷载
下面以双铰拱为例,讨论受均布径向荷载的等截面圆弧拱的屈曲临界力的计 算。 双铰圆弧拱在径向荷载 q 作用下(图 12.3),其拱截面弯矩
(同济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M N v qR v
d 2v k 2v 0 2 d
2 2 2
0 A
0 B
(12-27)
(12-28)
3.3 圆拱的面外稳定(续)
E Iy 其中: 为弯、扭刚度比例系数。 GJ (同济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
当式(12-28)确定的 qcr 比相应面内失稳临界荷载 为小时,圆拱先出现侧倾失稳。 对于宽跨比较小的拱桥, 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和单承 重面拱桥, 都有可能发生侧倾弯扭失稳, 在设计时必须 对这类结构进行侧稳验算。
3.2等截面圆弧拱在均布径向荷载作用下的屈曲临界荷载(续)
临界荷载值为:
式中
E IX 2 E Ix q cr 3 ( 2 1) K 1 3 (12 -17) R R (同济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2 K1 2 1
(12-18)
K1 称为拱的临界荷载系数 (或稳定系数 ),与夹角α 有关。 式(12-17)也可写成中心受压直杆的欧拉公式的标准形式
f 1 l 5
1.522
R 51.765
I y 0.4798 m4
2 2
G 1.4 107 kN / m 2
由式(12-54)易得: q cro
=1571.2 kN/m R 3 2 ( 4 2 2 )
2
4
J 1.0111 m4
q cr q cro
大跨度桥梁实用几何非线性分析(一)
大跨度桥梁实用几何非线性分析(一)摘要:本文从简单实用的角度论述了空间杯系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文中分析了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求解过程,特别强调决定几何非线性收敛结果的关键问题,即由节点位移增量计算单元的内力增量。
通过引入随转坐标系,论述了平面和空间梁单元小应变变形时单元内力增量的计算问题。
用本文方法可以分析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六位移大旋转问题。
并且用实桥算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几何非线性实用分析非线性有限元小应变理论江阴长江大桥一.引言.现代大跨度桥梁等工程结构的柔性特征已十分明显,对于这些结构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己必不可少。
并且,计算机能力的大大提高也使得分析大型复杂结构的非线性问题成为可行。
80年代国外对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发展已相当完善〔1,2〕,国内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4-6〕在工程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中,按照参考构形的不同可分为TL (TotalLagranrian)法和UL(UpdatedLagrangian)法1]。
后来,引入随转坐标系后又分别得出CR(Co-rotational)-TL法和CR-LU法2,3],在工程中UL(或CR-UL)法应用较多。
以前的文献大都对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进行了复杂而详细的推导。
从文中的分析可以发现,结构几何刚度矩阵的精确与否并不实质性地影响迭代收敛的最终结果,求解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由节点位移增量准确地计算出单元的内力增量,而这一点以前文献都没有提到过。
因此,本文的重点放在论述单元内力增量的计算上。
工程上很早就开始使用拖动坐标系来求解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大挠度问题,本文则把它应用到单元内力增量的计算中。
从实质上说,这里的拖动坐标系与上面提到的随转坐标系没有区别。
因此,在理论方法上,目前文中的方法可以归类到CR-UL法。
但由于本文重点不在于详细介绍这种方法的理论体系,所以论述中均不再使用该名词。
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简化复杂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推广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关键问题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关键问题分析摘要: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很容易导致连续刚构桥梁出现应力变化或位移变化等,因此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实施有效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说明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然后分析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最后详细探讨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成果。
关键词: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挂篮;合龙段一、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一)经验法这种方法的数据资料,是在平时实践过程的积累总结,比较准确可靠。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数据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推理严谨、概念清晰,与实际相结合。
它又包括综合分析法与叠加法。
1、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比较全面的方法,能够对结构模型一次性建立,对结构分析重点数据能够一次性输入。
这种分析法能够排除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综合考虑非线性问题,通过结构计算分析程序对结构状态进行确定,进而对施工的预拱度进行确定。
然而,这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必须通过专业软件,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但是,软件分析出的结构后期混凝土收缩徐变情况,与实际情况相比不太相符,导致不能经常运用。
2、叠加法分析线性系统、受非线性影响不大的结构系统经常使用叠加法。
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非线性对挠度计算影响很小。
大跨连续刚构预拱度的设置实施过程中,对结构变形的各个因素应有足够的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不必考虑,最后计算值相加。
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不容易出现错误,然而计算量比较大。
二、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分析(一)主梁控制截面应力检测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主梁截面产生的应变是主要控制内容,能够直接反映出主梁的受力状态,是评价结构安全的主要控制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在主梁内部预埋应变测量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应变计要选择稳定性好、适用于长期观测。
根据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应力计主要分布在桥墩顶、跨中和1/4跨位置处。
城市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力学性能分析
城市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城市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是一种先将梁预制成节段,然后在现场通过拼装而成的桥梁。
这种桥梁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施工周期短、施工技术简单、质量可控、拆卸方便等。
然而,为了确保这种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首先,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的受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受到重力、交通荷载、温度效应等多种力的作用。
对于这些作用力,需要进行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以确定桥梁的最大受力和受力分布情况。
荷载计算可通过现行的相关规范进行,对于结构分析则需要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其次,需要对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的变形进行分析。
由于桥梁在受力情况下会发生变形,因此需要对其变形进行研究。
对于桥梁的整体变形,可以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可以模拟桥梁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进而判断其变形的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接下来,需要对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的应力进行研究。
桥梁在受力作用下,会产生内部应力,这些应力对桥梁的稳定性和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桥梁结构的应力分析,可以通过实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
通过对桥梁结构不同部位的应力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受力状态,进而评估桥梁的安全性。
此外,还应考虑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在特殊情况下的力学性能。
比如在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桥梁是否能够承受外部力的冲击和破坏。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地震响应分析和风荷载计算来研究。
综上所述,大跨度节段预制拼装梁桥的力学性能分析需要考虑荷载计算、结构分析、变形分析、应力分析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力学性能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有效评估桥梁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多罗大桥有哪些技术特点,增加中跨的可行性原因,并说明斜拉桥按目前水平可做多大?答:
1、多多罗大桥技术特点:
①采用混合梁技术。
中间墩支撑着中间梁。
边跨外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通过和钢梁连接来支撑其他边跨和中跨,从而
形成混合梁体系。
这些边跨设计为短小的沉重的,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支撑长但轻的中跨,并维持足够的刚度。
②斜拉索在两个主塔间形成多扇面线性,在倒Y形塔顶单锚点,从而提高梁的抗扭刚度。
③塔和梁的组合形状,特殊设计的索面,以及空气动力稳定性来保证结构的独立性。
④在安装梁时水中没有设置临时墩。
在悬臂前端采用运输起重机从海面上将梁体直接吊起。
这个工作依赖于边梁和塔处主
梁之间的平衡。
2、增加中跨的可行性原因:
斜拉桥优点:
①当中跨达到1300m 时,在经济效益和结构特点方面斜拉桥和悬索桥没有明显差异。
②当斜拉桥中跨达到1000m 时,非线性影响不大。
这说明常规的中跨500m 斜拉桥和1000m 斜拉桥相差不大。
③悬索桥需要锚碇。
因此大跨度的斜拉桥比悬索桥要经济。
可行性
A 建造1300 米的跨径斜拉桥没有任何构造上和经济上的问题,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斜拉桥的跨径.
B 中间跨在1000 米以下的斜拉桥的截面内力和位移没有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这预示着传统的斜拉桥中跨达到
500 米的设计是可能的.
C1300米以下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结构、经济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
①斜拉桥存在轴力。
②从500m 到2000 米,悬索桥的竖向弯矩大于斜拉桥。
③700m处主轴的水平弯矩二者相同,之后悬索桥较高。
④竖向挠度在1100m 时二者相同,1100m 以下悬索桥较高,1100m 以上斜拉桥较高。
⑤700m以下二者的水平挠度相同,之后斜拉桥较高。
⑥总用钢量在1500m 以下时基本相当。
3、斜拉桥按目前水平可以做多大
通过索的制作方法的改进,锚碇和挖掘方式的进步,结构分析功能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结构体系更多的认识,实验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建造2000m 级别的斜拉桥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按照现在的
技术水平,修建4000m 的斜拉桥也是可行的。
二、大跨度斜拉桥设计包括哪些方面,每方面各有哪些要点?
答:
1 、结构体系:
①锚定方式;②混合梁的选择;③梁的截面是否符合空气动力学;④约束方法和约束条件;⑤纵向的弹性节点支座设计;
⑥塔高设计;⑦景观设计。
2、抗风设计:
①全桥模型风洞实验;②结构体系的空气动力稳定性;③包含地形的全桥模型风洞实验;④塔在施工工程中施工机械的
空气动力学稳定性;⑤索的颤动的控制。
3、抗震设计
①全桥系统的抗震;②长周期的地震的观测与分析。
4、结构极限承载力设计
①稳定性分析(整体稳定性分析、局部稳定性分析);②抗疲劳设计
5、基础设计
①持力层的选择;②抗震设计;③抗倾覆,抗滑;④基底承载力计算。
6、索塔设计:①受力分析;②景观设计
7、斜拉索设计:①斜拉索外形的美学设计;②抗弯曲疲劳研究;③PE护套上压有凹坑的斜拉索的基本特性研究
8主梁设计:①主梁抗疲劳设计;②钢板层抗疲劳设计;③拉索锚固点的细部设计;④钢梁和混凝土梁的连接方法设计;⑤方便主梁内外检修的交通工具的设计
三、明石海峡大桥的技术特点以及从可行性研究到设计的过程。
对我们有何启示?答:
1、明石海峡大桥技术特点:
①被设计为主跨跨度最大,总长度最大的悬索桥。
② 2 个主墩设置在深海和高强度洋流的地方,采用下沉围堰法建造为扩大基础。
通过新的抗震设计方法使所有的基础设计
为可以承受严重的地震。
另外采用低热水泥,和多种混合的混凝土。
③主塔达到297m,风的作用较大。
要求能够精确地控制施工过程。
④主缆采用PPWS方法施工,使用的材料为高强电镀钢丝,强度提高到1800N/mm2。
⑤大桥加劲梁为桁架式,可以不影响通航。
其空气动力学稳定性经过了反复验证。
2、设计过程
①1970年前的历史:
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有了建造跨越Seto内陆海的大桥的设想;到1889年5月,一个议员首次提出了建造内陆海大桥的方案,该方案并没有技术支持。
1940年,Chujiro Haraguchi基于对金门大桥的研究,提出建造连接Tokushima和Kobe的大桥,但二战的炮火暂停了这个计划。
1955 年5 月悲剧的发生导致了政府重新考虑建造方案。
在1959 年,MOC 开始研究,并讲他们的研究结果提供给JSCE。
在1967年,JSCE发布了工程技术的报告,并提交给MOC和JNF。
1970 年7 月1 日,该项目通过法规正式确立。
②1970年后的历史:初步研究:进行了抗风设计,制定了抗风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稳定性设计;列车走行性研究;大
规模水下基础研究;海上作业平台的开发;海底开挖方法的研究;船只安全设置;社会经济研究。
施工准备恢复施工做的准备桥梁的设计方案从公铁两用桥变更为公路桥。
③神户地震后:
桥梁中心线有轻微的倾斜,2、3号墩之间距离和3号墩和 4 号桥台距离分别伸长了0.8和0.3m。
1 号桥台和 4 号桥台之间的距离扩大了 1.1m,使缆的线性比设计值上升了接近 1.3m。
3、启示:
①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长期的、艰辛的。
②根据时代条件的不同,桥梁的设计方案可能会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
③经济、交通、自然、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对桥梁的设计有巨大影响。
四、大跨度桥梁设计包括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的影响
②风力的作用:需要按照150年重现期反算来确定抗风标准。
③地震:根据当地一定范围内地震历史来确定抗震标准。
④跨海大桥还要考虑海洋因素。
浪高,流速等要考虑在内。
⑤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进行基础设计。
2、社会与环境因素:
①经济条件:桥的造价应小于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②社会条件:周边环境的规划直接影响引桥的展开方式。
③环境条件:进行环保评价,确定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交通(航运、车流量)状况;渔业要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化状况;人口数量
五、明石海峡大桥的总体设计
1、在综合考虑了海峡的宽度以及2个桥墩的位置之后,通过方案比选,讲桥梁跨度最终定为1990m,在神户地震后
变为1991m 。
2、主墩最终决定设置为直接基础,具有圆形截面,采用沉箱施工法。
考虑到当地海底的沙石环境,改进了挖掘和基础放置的方法。
3、边跨长度最终确定为960m,这样使得两边的锚碇容易放置。
2个基础由于所处地质环境的不同,二者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其中 1 号桥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基础。
4、新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使明石海峡大桥经受住了神户地震的考验。
5、低热水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对于不同下部结构,采用几种不同的混合方式,以达到要求的强度和质量。
6、主塔采用钢制成。
阻尼器在施工当中被装到塔上,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不同的部分。
并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7、主缆采用高强钢丝,每根主缆由290 束,每束有127 丝,钢丝采用1800N/mm2 。
在缆中设置除湿机,防止锈蚀。
8、采用桁架加筋梁。
它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并且便于施工。
改进的施工方法由于不影响航运而在日本得到推广。
9、景观方面:强调其可靠性,前瞻性,并考虑到了光影效果。
10、该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索桥。
其结构体系为三跨双角钢桁架加筋梁悬索桥,索跨为960+1991+960 。
六、明石海峡大桥的技术进步体现在哪里?
答:
1、用大型边界层的风洞实验来进行抗风设计;
2、抗洋流的沉箱锚固系统:采用停泊处的绞盘来提供巨大的拉力,通过大直径的钢丝的快速连接、沉重的下沉物和控制系统来进行快速而可靠
的施工。
3、低热水泥和各种混凝土的使用:在锚碇和墩的制作方面采用低热水泥,避免了水化热的问题。
4、主缆采用的高强钢丝,减少钢丝股数,减少主缆自重,造价更节省。
5、主缆当中使用除湿机防止锈蚀:
对现有的桥梁的缆索的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通过流动的除湿空气来检测抗锈系统;采用了一种适用于明石海峡大桥的新防锈系统:开发了一种新的防锈系统-干燥气体注入系统。
即主缆外套一个密封套, 然后注入干燥气体。
为了增强气密性和防止水入浸,传统的钢束外套上又加了一层橡皮套。
6、各种场地测试系统。
对挖掘以及塔的架设过程中始终通过测试系统进行监控,保证了施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