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赵建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 4. 学生21世纪
是否得到发展是判断知识是否得到
深化的判据之一。
班级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
其它学校和组织 图书馆
公司学习社区
门户
互联网
专家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基于讲授的知识传授
学生学习
计划
课程 评价
教师指导
教师中心课堂的转变
课堂协作学习
计划 课程
学生协作 教师指导
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随时、随地、遂愿学习
教师指导
协作
社区专家
学生创造 课程资源
基于标准 的评价
个性化学习 社区
输出
(关于结果和成效的指标
更好的TPCK技能 –技术、教学法和 内容知识
更好的知识获取能力 –传统知识
知识深化 – 传统知识
知识创建
数字化素养、高级信息技术能 力、问题解决能力
环境:协同变量 (标准、领导力、培训、预算、支持)、非相关变量
普及基础
知识获取 知识深化 知识创建
• 提升参与性 • ICT作为一门学科 • 强调信息素养 • 在传统教学中运
来自真实世 界的项目
▪ 深圳南山中学: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基本原理
▪ ICT支撑技术:平板电脑、触摸板
▪ 基本教学过程
▪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学 生分组讨论——学生汇报展示——学生参加测验——总结
▪ 教与学方式转变(以学生为中心)
▪ 教师为学生创设课前预习资料,学生利用资料预习学习内容 ▪ 学生在课堂上呈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 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 学生汇报讨论主题讨论的结果 ▪ 学生参加学习测验
▪ 时间:2010年8月-2011年7月
▪ 参加学校
▪ 广州市4所:农林下路小学、体育东路小学、培正小学、海珠实验小学 ▪ 肇庆市1所:奥维斯小学 ▪ 中山市2所 ▪ 佛山市2所
▪ 三个项目组
▪ 文化与传承:粤剧风采 ▪ 低碳生活 ▪ 高中学困生转变
▪ 成果
▪ 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 学生表达能力 ▪ 学习绩效的提高 ▪ 创造性作品
• 基础性、科学性和技术素养 • 可视化和信息素养 • 文化素养和全球意识
发明思维——智力资本
• 复杂性和自我定向的适应/管理 • 好奇性、创造性和冒险精神 • 高级思维和可靠推理能力
交互沟通——社会与个体技能
• 团队和协作 • 个体和社会责任 • 交互性沟通
高产出能力
• 对结果的排序、计划和管理 • 真实世界中工具的有效使用 • 高质量结果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 知识学习状态 ▪ 知识深化
▪ ICT扮演的角色
▪ 学习工具 ▪ 资源获取工具 ▪ 呈现工具 ▪ 研讨工具
▪ 学生能力发展(21世纪技能)
▪ 交流合作能力 ▪ 自主探究能力 ▪ 问题解决能力 ▪ 汇报展示能力 ▪ 口语表达能力
▪ 广州市龙洞下学: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 ICT支撑技术:投影幕、电子白板
▪ 基本教学过程(项目学习)
▪ 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小组汇报——学生专家提问——自由提问——总结
▪ 教与学方式转变(以学生为中心)
▪ 学生参与项目学习过程 ▪ 学生汇报、表演 ▪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 教师引导、支持
▪ 知识学习状态
▪ 知识深化
▪ 学生能力发展(21世纪技能)
▪ 沟通交流能力 ▪ 汇报展示能力 ▪ 口语表达能力 ▪ 问题解决能力 ▪ 合作探究能力 ▪ 资源获取能力 ▪ ……
用信息技术 • 集中式教学
• 混合式学习 • 在课程中嵌入ICT • 数字化内容 • 基于学校的决策 • 信息管理系统
• 基于项目的学习 • 基于真实世界的问 题解决 • 无纸化教学内容/ 测试 • 学习自治和职责
• 知识建构教学法 • 实践社群 • 持续性革新
2 7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初级水平
Oriental Level
中级水平
Medium Level
高级水平
High Level
环境建 设水平
按照可用性简化投入 忽略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关于结果/成效的三阶段核心问题
输入
(以应用导向的指标)
超越可使用性:
密度和变化
过程
(干扰模型指标)
信息技术支持 的教与学
信息技术增 强学习
21世纪技能
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 问题解决能ຫໍສະໝຸດ Baidu • 批判性思维能力 • 创新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 • 跨文化理解能力 • 沟通能力 •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
信息技术促 进教育变革
2020(信息 技术融合)
2015(信息 技术整合)
现在(三通 两平台)
融合阶段 应用阶段
变革阶段
初始阶段
技术
教学
发展 历程
▪ 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 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 手段
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 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 的战略选择
▪ 发挥了白板的特色:师——板、师——生、生——板之间的交互。 ▪ 体现了数学实验室的思想:张景中的“Z+Z平台;韦校长的MP Lab;
1. 美国人的视角:你可能不知道的来自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2. 技术改变教育 3. 未来学习概览
▪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 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 略抉择。
▪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 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 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 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融合创新
Infusion &Creation
课程整合
Curriculum integration
教育革新
Educational Transforming
知识创新
Knowledge Creation
知识深化
Knowledge Deepening
初步应用
Basic application
知识获取
Knowledge Acquisition
▪ 反思
▪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素养 ▪ 项目学习的实践与项目式课程开发 ▪ 学生参与:活动式学习 ▪ 评价:发展性评价 ▪ 能力发展与成绩提升之间的关系
理念 1. 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方式变革需要
的转变
获取 2. 传统教与学的典型特征是知识
。技术支持知识
获取难以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
深化 3. 技术支持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基本要求是知识
▪ 成功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学习历史不再枯燥,具有挑 战性。
▪ 体现了21世纪学习的雏形。
情境创设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引导 他们进行思考(创设真实情境);
动画工具对过程模拟的非常具体,使得电 子白板的应用进入认知工具层面;
学生的探究实验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和参与动力。
数字时代的素养——当前的基础
几何画板。 ▪ 利用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体现了21世纪学习的特点。 ▪ 体现了“知识生成”的特性,由学生建构知识。 ▪ 学习过程“以成果为导向”。 ▪ 通过发放鼓励卡,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
▪ 情境创设有特色,将学生引入一个具有分析特性的情境中,引起学生 思考。
▪ 较为典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设计具有对比性质的问题,引导学 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工作和生活
学习方式
• 阅读、写作习惯; • 随时、随地; • 个性化
工作方式
• 数字制造 • SOHO
生活方式
• 交互方式:键盘、鼠标 触摸操作 • 数字化生活
技术应用促进对传统的反思 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化框架
由概念化框架构建哲学诠释 关注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