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自我概念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一)社会思维1.自我(1)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及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志向自我:罗杰斯。

(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志向自我和反思自我。

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样性:说明阅历;确定期盼。

(4)自我的形成及发展: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终到心理自我。

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仿照(玩耍), 嬉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5)及自我相关的概念:自我图式;自我关联效应;巴纳姆效应;自我增加(主要有六种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卫性归因,自我设障)。

2.归因(1)归因的定义:个体依据有关信息, 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缘由进行推想及推断的过程。

(2)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解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3)归因的理论:①海德的朴实心理学:个体行为缘由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遵循共变原则和解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属性相一样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断。

琼斯和戴维斯认为,在进行对应推断时,须要考虑行为的非期望性及非听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

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具有低的社会合意性时,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③Kelley的三维理论:行为者, 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种形式。

在具体归因时,须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分性信息, 一样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

(4)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说明;自我贬损;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日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也许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简单记忆得多。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三章 自我意识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三章  自我意识
虚假我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个体我:简单来说就是最独特的自我,是我与他人区分的 独立存在的自我意识。
群体我:是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自我意识,这个意识将内群体 和外群体相区别,与维护和增强内群体的动机相关。
关系我:关系我是处于朋友、师生、母子、恋人等一对一母是重要他人,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奖惩来影响其自我意 识的形成。
4.角色扮演
指个体依据这种行为规范集合去形式自己的权利,履行自 己的义务。
角色扮演成功,易形成自信、自尊的自我意识,能促使更 高的成就意识的发展,使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环境。
角色扮演失败,会经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角色意识冲 突,体验到焦虑、紧张,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4.是维持人格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表征,又称心理表征,它一方面是客观事物在思维中的替 代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
自我的认知结构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及如何与周围世界 互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一、自我图式
1.个体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它是形成自 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我的认知结构。
界观形成的基准线(个体自我意识的基准线)。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人格
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调节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是导致人格差异的重 要原因
2.对自身人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和调节,引导人格实现 自我完善
3.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自 我意识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
自我估价:指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己能力或品种的准确 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
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二、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研究一、前言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人类行为、感受和思维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等,自我概念和自尊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和判断,自尊心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二者联系紧密,互为影响。

本篇文章将分别对自我概念和自尊心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

二、自我概念的构成和影响自我概念指个体关于自身的理解和判断,包括个体对自身特征、经验和身份的感觉和认识。

它由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构成。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自我认知是个体认识自身的行为、外貌、能力和性格等方面;自我评价则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包括情感色彩、认知价值和行为评价等。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人际关系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际关系中的反馈和评价是指导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评价的主要来源,而文化背景则通过个体经验和社会规范等方式塑造和影响个体的自我认识。

例如,在个体视野受到集体主义文化影响的国家,鼓励个体将自己融于社会共同体之中,强调自我与他人的联系,而在个体视野较为独立的个人主义文化中,强调独立自主和自我实现。

三、自尊心的定义和影响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地位的看法和评价,是评估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一种方式。

它一方面来源于个体的内在感受和认知,一方面还受到社会环境和人群交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自尊心在个体的社会与人际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自尊心可以促进个体的情感稳定和自信心的建立,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反,低自尊心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从而影响个体的生活和职业发展。

四、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的关系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密切联系,互相影响。

自我概念对自尊心的形成和运作起到关键作用,它对自尊心的稳定和发展有一定的支配作用。

自我评价中的积极成分是自尊心的重要来源和支持,而自我评价中的消极成分则会影响自尊心的负面情绪状态。

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在成长和人际关系形成中的重要性,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一、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自我作为个体的核心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自我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二、自我概念的定义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份、角色、能力、价值等方面的意识和感受。

自我是个体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的核心,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基础。

三、自我认同与身份1. 自我认同: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特征的认知,并且将这些特征视为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群体区别开来。

2. 身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被他人所认可或者赋予的角色或者身份地位。

四、自尊与自信1. 自尊:指个体对于自己价值和能力方面所持有的主观评价。

2. 自信:指个体对于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应对某种情况时所持有的信心和能力感。

五、自我效能与控制感1. 自我效能:指个体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

2. 控制感:指个体对于自己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掌控程度和影响力。

六、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1. 自我监控:指个体对于自己行为和表现的观察和评价。

2. 自我调节:指个体对于自己行为和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七、自我一致性与认知失调1. 自我一致性: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之间的连贯性。

2. 认知失调:指个体在面对信息或者行为时,出现与已有信念或者态度不一致的情况。

八、结论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类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

了解自我的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社会中自我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社会中自我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第一节自我的性质一、什么事自我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和ego都被翻译为“自我”。

Self是一个纯英语词汇,原意为“同样的”或“同等的”。

如果用于人类,它意指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

Ego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指一切精神活动都围绕其转的核心,是弗洛伊德将它引入心理学的,指的是主动的我。

中文中的自我就是“自己”或“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二、自我的特性(一)自我的独特性自我的独特性是指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

不仅每一个自我的生物基础不同,而且其组成成分和加工方式也不同;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其自我也是不同的。

自我的独特性,是由于每个人的自我图式的不同。

所谓自我图式(self-schemas),是一个人编码、储存盒提取有关自己信息的心里模板。

(二)自我的一致性自我的一致性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我”不会变成其他东西,也不会变成其他人的“我”。

其二,指自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思,“我”觉,“我”行动,是整体起作用的。

(三)自我的私密性自我的私密性是指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

(四)自我的主动性自我的主动性是指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观世界能动地起作用。

自我能动性明显地表现在“我”能总结过去,立足现在,设想未来,预测未来,使自己获得成功。

自动的主动性还表现在自我设障上。

所谓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是指人们给他们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情境。

三、自我的结构1、主题自我和客体自我威廉詹姆斯是最先把自我区分为主我和彬我的心理学家。

主我是一个独特的统一体,随着时间的发展具有持续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行为,也称主体自我(subject self)。

宾我是指我对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即我对于自己的更具体的想法和思考,也称为客体自我。

2、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詹姆斯还将经验自我划分为三类: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社会心理学之自我简

社会心理学之自我简
பைடு நூலகம்(一)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一、3影、威响廉自对·我詹表姆他现士的,人因18素9反0 应的理解,我们评价自己的行为。
互动 自我反省 客观的我(me):即被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
一、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精神自我(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觉察,是自我的核心。
乔治·米德的自我发展观 (二)人际互动中对方的特点
下行社会比较:将自己与那些在特定的特 点或能力上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
社会比较的影响因素:目标性质
想对自己的能力和意见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时——相似比较;
努力方向的信息——上行的社会比较; 自我保护和自我提升——下行的社会比较。
2、自尊
(1)概念:个体对自己所作出的评价。 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 (2)自尊包括两个维度:能力和价值 (3)自尊强调自我接受和自我悦纳 (4)影响自尊的因素:
二、自我表现的方式
(一)印象管理 (二)自我暴露 (三)自我防卫 (四)自我美化(自我增强)
(一)印象管理
日常互动中,人们有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 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即:人们运用哪些技巧 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
目的:不是教唆人们互相欺骗,而是为了避 免发生交际障碍,使人际互动得以维持。
☆讨好——称赞,附和,施惠 ☆整饰——遭遇失败后,在异性面前,社会 标定后整饰自己
主观的我(I):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 一、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过程。 第二节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3—14Y 一、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2)自尊包括两个维度:能力和价值 (一)个体在人际互动中扮演的角色 (一)含义:个体对自身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
一、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一)个体在人际互动中扮演的角色 (二)人际互动中对方的特点 (三)要求完成任务的方式 (四) 所属群体的参照 (五)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自我意识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自我意识

从他人积极回馈
相信他人正向看自己, 他人期望自己做得好,
独立地作決定。
完成自己的成就期望 与別人的期望。
绩效好, 不需要屈从他人, 具生产性、不焦虑。
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二〕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
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根据 他人对本人的反响和评价而开展的自我意 识。
——透过他人这面镜子而认识自己
〔三〕米德的自我理论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他人 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而逐 渐形成的。
概化他人:即社会文化整体
青春期的个体面临能否建立自身同一性和克 服同一性危机。

四、自尊
•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 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 自尊是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 行价值评价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
• 自尊的形成以自我概念做根底 • 青少年自尊常受到自我形象与实际行为表
现的影响 • 提升自尊需要个体在自我概念和自我理想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self-consciousness)
• 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 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 自我觉知:自己把自己当作考察对象,认 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 自我的目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 自我意识强调通过自我觉知过程形成起来 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我觉知那么强调 过程。
第三章 自我意识
问问自己:
• 如果请你告诉别人20件关于自己的事情, 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你会告诉他们什 么?请将你的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横线填入一项。
• 1、———————— • 2、————————
– 我是谁? – 我认为我是谁? – 别人认为我是谁? – 我想人们认为我是谁? – 我想成为谁? – 人们想要我成为谁? • 你注重的是什么? • 你在生活中选择追求的方向是?

自我、身份和自尊——社会心理学(3).

自我、身份和自尊——社会心理学(3).

自我、身份和自尊——社会心理学(3)一、自我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19世纪末美国学者詹姆斯曾对此做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自我及其评价、自我测量又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一)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这是詹姆斯的自我概念,前者是个体的主观经验,后者是经验的内容。

前者是认识的主体,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

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活动。

镜我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

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

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二)自我的结构自我的结构有五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1.物质自我是其他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2.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3,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

4.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5,反思自我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

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

2.解释经验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

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经验,但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可能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

3.决定期待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他们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是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特征的全面把握。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个人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

一、自我概念的构成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两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价值取向等方面;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满意度、自尊心和对自己的评价等。

自我认知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形象、身份特征、自我观念、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个体通过对自身的身体特征、个性特点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自己的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自我接受度和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其自我评价,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评价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体自身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阶段。

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建立基本的自我认知,包括身体形象、性别认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儿童期,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认知。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成年期,个体的自我概念逐渐稳定和完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也更加明晰和全面。

自我概念的发展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认知发展水平、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形成,需要关注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也 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 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它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 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 自我控制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称“自我掩饰”。 自我控制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 自我掩饰” 自我掩饰在生活中很常见, 面和心不和” 自我掩饰在生活中很常见,如“面和心不和”、 装穷” 装阔” 打肿脸充胖子” “装穷”、“装阔”、“打肿脸充胖子”等。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心理学家柯里指出: 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 心理学家柯里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 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 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经常会把 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 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 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 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 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 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 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 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 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和了 也称自我 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 解,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 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 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 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 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 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 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 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 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 )。总之 对自己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对自己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自我概念

3、决定人们的期望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在各种不同情景中,人们对各种事情发生的期待,对别人及自己行为的解释和期待决定于自我概念。
正常学生-高期望,自我概念积极 长期成绩落后 不正常
差生------低期望,自我概念消极 正常
添加标题
由于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个人行为自我调节与定向的作用。
添加标题
外部影响力量 自我概念 个人的个性品质
添加标题
很明显,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应当成为社会化的重要目标。
个人的自我概念与脑功能的密切关系
米勒的研究表明,人体生物性紊乱能够破坏各种健全的自省和自我认知模式,人要保持自我意识,需要大脑右额叶正常发挥龄前:家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小学阶段:教师,家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同伴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学阶段:教师
金盛华、李德伟 :实验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高度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所作的评价,与他们实际的存在状况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向小平: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在除焦虑外的所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自我概念高的个体是处事谨慎、情绪稳定、善于与人相处的外向者。 卢蜀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概念在结构上既有共同性,也有不同点。
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关系上,米德认为客体我是自我活动的本体建构,它制约主体我的活动,而主体我是客体我变化、发展的引导者,前一时相的主体我活动将成为后一时相的客体我的内容。
3.伯恩斯
个人的自我是一个完整的实体,经验必定与经验的内容有关,自我意识不可能有脱离内容的抽象形式存在,其内容也总会与意识到其存在的过程相联系。尽管在语言上可能作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划分,它们实质上同是经验同一体的不同方面。 基于上述思考,伯恩斯明确提出了一个同时包括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自我概念结构图。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是由个体对自己的经验、感受、想法、价值观等内容的组合而成,是一个复杂而且多维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对人类的行为、心理以及人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由文化、社会和个体的经历共同塑造而成的,因此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在感受,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体验。

自我概念对人的行为、情绪和思考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理解自我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自我概念的概述自我概念由两个主要元素构成:自我意象和自我价值评价。

自我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外表、行为、内在特点等方面的知觉;而自我价值评价则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世界的看法。

对自己的价值评价会影响个体感觉到自己是否高傲或自卑,是个体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自我概念同时也包括人的自我概念、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三个要素。

自我形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认识、评价和反映,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长相、气质、性格、能力和能够展示的社会地位等,都会不断地塑造着个体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感的知觉,即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主、独立的存在体,是具有主观经验和目的意识的存在,它和自我概念一同构成了人的实体感受。

自我概念的塑造自我概念是在个体的幼年时期就开始形成的,一开始,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主要来自于他人观察和反馈,如家人、朋友和老师等,这些人通常对个体的言行会进行指导、评价和肯定,这些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都会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社会化和文化因素是塑造自我概念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文化、习惯和传统的过程,文化背景会对个体的认知和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上重视子女孝顺、尊敬长辈,这会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的特点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感知。

它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的特点。

首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总结和内省,是个体对自身特点、角色和身份的理解。

自我概念由个体根据与他人的交往和自我评价的反馈来建立。

个体将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同感。

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积极、有创造力的人,这就是他的自我概念。

其次,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自我概念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变化的。

个体不断接收来自社会环境的信息和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态度,从而对自我进行修正和调整。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一次失败的经历后,重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改变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第三,自我概念是由他人评价和社会比较来形成的。

个体的自我概念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社会比较的影响。

个体会根据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来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例如,当一个人被他人称赞时,他的自我概念可能会更加积极;而当一个人被他人批评时,他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第四,自我概念是个体与他人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的自我概念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较,个体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自我概念来指导和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第五,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可能会更加有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和态度。

而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可能会避免面对挑战和困难,表现出消极的行为和态度。

最后,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包含了多个方面的信息,如个体的特征、能力、价值观、角色和身份等。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三讲 自我意识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三讲 自我意识
一、自我觉察:
把目光投向自己 • 1.自我觉察 • 2.自我关注
面试 自我关注的作用 自我关注与神经症
二、自尊

你怎样评价自己
• 1.詹姆士:自尊=成功/抱负水平
2.外显自尊测量
•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
• Pope和McHale(1988): 知觉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
自尊量表(Rosenberg,1965):
三、自我表现
• 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 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自我表现形式
• 真实性自我表现 • 策略性自我表现
四、动物有意识吗?
• 镜中的“自我”
• 大猩猩、海豚
• 猩猩的欺骗行为
• 自我过程:
自我评价 自我美化 自我表现
一、自我评价
• 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 • 两种方式:自我评估、社会比较 • (一)自我评估: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我能力或
品质的准确信息的任务来检验自我观念的过程。
• (二)社会比较 • 通过与他人比较以获
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 息的过程。
按自我意识的内容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按自我意识的客观现实状态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二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知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情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意志意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一自我觉察
第三讲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之谜
自我意识之谜
• 古老而永恒之谜 • 一元论
唯物论、唯心论
• 二元论
身心平行论、身心相互作用论
意识之谜能解决吗?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 定义:是对自己身心 状况和与他人、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的形象性: 所谓“自我形象”,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自 己对自己的认识,就像自己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 的一切一样。这面镜子就是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 认识与评价。 柯里认为自我意识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 ❖ 关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姿态的自我觉察; ❖ 关于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 ❖ 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自尊或自卑。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 心理学家柯里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 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经常会把 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 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 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 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 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 柯里又指出:“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 别人什么都比不上自己,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 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因此就不能处理好人际 关系,调动主客观双方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遇到社 会挫折,产生苦闷。”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成功感与失败感: ❖ 成功与失败的情绪体验一般与工作和学习是否取得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要素上看(综合性): ❖ 知: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 情:自我体验 ❖ 意:自我控制 ❖ 行:自我表现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评价的形成途径: ❖ 根据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 ❖ 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
来评价自己。 ❖ 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我评价。
❖ 前苏联研究表明:自我评价高的人,他的“期望评 价”是低的;个人给团体评价高的人,团体给他的 “现实评价”也高;自我评价与“现实评价”不符 合的人,他的“期望评价”也低。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理解和评价。

自我是个体的主观意识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包含了个体对自身认知的各种特质、角色和身份。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建构的,它对个体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比较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个体常常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价值和形象,从而构建自我概念。

社会比较可以发生在与同伴、家人、同事等不同的参照对象之间,这种比较会影响个体对自己认知的不同方面,如外貌、智力、社交等。

其次,自我反思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过程。

个体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表现、态度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反思可以通过自我观察、他人反馈以及社会规范等方式进行,它有助于个体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塑造自我形象。

此外,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也对自我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通常会根据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来评价自己,特别是重要他人(如父母、朋友、老师等)的评价会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产生更大的影响。

他人的正面评价会增强个体对自我的认同,而负面评价则可能导致自我负向评价和自卑情绪。

另外,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在形成和塑造自我概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对于自我认知和表达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同。

例如,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体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和个别价值,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更注重集体和社会角色。

这些文化差异会对自我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和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积极建构和自我价值的认同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相反,自我认知的负向评价和自卑情感往往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困扰和社会适应的问题。

总之,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理解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社会比较、自我反思和他人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3章-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3章-自我概念
种价值取向辐射到自尊、动机、情感等方面。
六 价值取向
自利偏差表现在: 伦理道德 工作能力 聪明才干 孝顺父母 摆脱偏见---49页
五、自我与文化
(一)独立型自我与依赖性自我(人格) 典型 美国人(个人主义文化)--中国人(集体主
义文化) (二)东西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差异
(三)自我三成分模型 私人自我(个人的自我概念) 公共自我(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认识) 团体自我(团体内成员对自己的评价、认识) (四)华人的自我四元论 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家族取向、他人取向。四
5、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后面讲)
二 与自我有关的概念
(一)自我图示: 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1、 自我图式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
自我信念。 ----是指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
认识。个体会在自我图式的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同时受自我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或 者是以前知道东西的延伸。
1、威廉. 詹姆斯: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 讨论。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客体我由 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这三个要素都包 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物质的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 物等的认识
社会的自我 对自己在团体中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 及经济条件等的认识。
2、自我提高 个体用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 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五)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 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 班杜拉1993年提出,一种积极思维的力量,两个方面的控
制,对自己,对环境。 P44 自我效能感影响行为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与自尊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与自尊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与自尊研究第一章:引言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概念和自尊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对于理解个人在社会中行为和情感的形成过程,自我概念和自尊是不可或缺的。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一个定义和认知,是由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各种事情所形成的。

而自尊,则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第二章:自我概念的理解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我形象和自身特质的了解、认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朋友圈、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我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个人的自我概念都是独特的。

第三章:自尊的概念和研究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形象、价值和能力的评价,是一个人自我认同和尊重的重要体现。

在社交互动和情感交流中,自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尊是一个人内在的感觉,它可以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波动。

过高或过低的自尊水平都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章: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关系探讨自我概念和自尊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和影响。

自我概念作为自尊的基础,尤其是正向的自我概念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自尊。

自尊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概念,自尊自信的个体通常会对自己有更加积极的认知和评价。

第五章:自我概念和自尊的研究实证社会心理学家们对于自我概念和自尊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他们通过实验和调研的方式,得到了许多实用的结论。

例如,自我概念和自尊对学业成就有显著影响,自尊水平高的人在学业上通常表现更好。

此外,自我概念和自尊也与社交能力、情感管理以及健康等方面有紧密联系。

第六章:自我概念和自尊的意义和应用自我概念和自尊对人们的行为和情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了解自己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定位自己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实践中,社会心理学家们也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七章:结论自我概念和自尊是社会心理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预测我们的感觉
自我意识的作用体现

分析自我
分析自我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知是 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而自我评价乃是在这个基础上 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如果个体自己的估计与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距离 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 生矛盾,长此以往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 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5.自我与文化
6.自我认识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社
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 觉察。
预测我们的行为 有时候,人们预测自己的积极事件为常常比父母、 朋友和同事更加不准确,预测自己的消极事件比父 母朋友更准确。而有时候预测别人的事件比预测自 己的事件更加准确。
1.虚伪的谦逊
虚伪的谦逊也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成就的
自传式的解释中。在颁奖庆典上,领奖 人会衷心地感谢他人的支持。
2.自我妨碍
3.印象管理
自我服务偏见、虚伪的谦逊和自我妨碍都揭
示出个体十分在意自我形象。在不同程度上, 我们始终在管理自己给他人营造的印象。
在熟悉的环境中,自我展示并不需要意识参

二.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自我概念确实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1.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 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 感是同义的。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 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2.控制点
3.习得性无助
三、自尊
与就能发生,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例如在 参加宴会时,我们为了给某个人留下印象或 在与异性聊天时,我们都能确切地意识到我 们正在为自我营造印象,所以就不会像与熟 悉的老朋友在一起时那样的谦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下的那部分你讲解吧,就不打上来了。不要忘记这句: 由于这是自我分析材料,可以不给别人看,所以想到什 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
一、什么是自我概念
自我: self ego 詹姆士: i me
奥尔波特:统我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
1 2
保持内在一致性 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
3
决定人们的期望
1、保持内在一致性
3、决定人们的期望
• 在各种不同情景中,人们对各种事情发生的期待,对 别人及自己行为的解释和期待决定于自我概念。
• 正常学生-高期望,自我概念积极 • 差生------低期望,自我概念消极 长期成绩落后 不正常 正常
• 原因是差生由于自我概念消极导至整个行为动力系统 出现偏离,成绩落后即是其期待的结果
客体自我
身体自我 社会自我
物质自我
精神自我
2.米德
• 1)米德的观点较詹姆斯的观点更倾向于主 体我的特性。 他认为客体我(“Me”)是自我意识的 对象也是自我意识的本体,是通过接受别 人(社会)对自己的有组织的态度系统而 形成起来的;主体我(“I”)是自我的动 力部分,是自我活动的过程,具有面向未 来的前瞻性,使人的行为具有自由特征、 创新性与新异性。
4.罗杰斯
• 提出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想自我概念 ,并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是诱 发神经症的一个原因。
5.施奈与坎贝尔
• 提出了实用自我与原则自我概念。据研究 表明,实用自我与原则自我可能是与人们 实际的自我概念结构高度接近的。
6.罗森伯格
• 提出自我可以划分为现有自我、期望自我 (理想自我)与表现自我。这一观点从另 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客观的自我概念结构 。
• 2)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关系上,米德认为 客体我是自我活动的本体建构,它制约主 体我的活动,而主体我是客体我变化、发 展的引导者,前一时相的主体我活动将成 为后一时相的客体我的内容。
3.伯恩斯
• 个人的自我是一个完整的实体,经验必定 与经验的内容有关,自我意识不可能有脱 离内容的抽象形式存在,其内容也总会与 意识到其存在的过程相联系。尽管在语言 上可能作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划分,它们实 质上同是经验同一体的不同方面。 基于上述思考,伯恩斯明确提出了 一个同时包括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自我 概念结构图。
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他们在认知能力不断 提高的同时存在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库利:“镜像自我”
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与对待 自我概念的发展
儿童的个人成长
米德:一般化他人
重要他人:儿童生活中,对他们的自我概念发展有着尤 其重要的影响的人。 学龄前:家长 重 要 他 人 小学阶段:教师,家长 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同伴
大学阶段:教师
• 金盛华、李德伟 :实验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三年 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 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高度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 所作的评价,与他们实际的存在状况也具有高度 的一致性。 • 向小平: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 异显著,女生在除焦虑外的所有维度上的得分均 高于男生。自我概念高的个体是处事谨慎、情绪 稳定、善于与人相处的外向者。 • 卢蜀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概念在结构上 既有共同性,也有不同点。
第三章·第三节
自我概念及其发展
目录
概念 功能 结构 发展
我是谁?
• 这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分两步进行。 • 第一步,问你自己10次或20次:你是谁?请你把头 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例如:我是×× (姓名),我是××学校的学生,等等。回答每次 提问的时间为20秒,如果写不出来,可以略去,继 续往下写。 • 第二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
• 由于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个人行为自我调节与定向的作用 。
• 外部影响力量 质
自我概念
个人的个性品
• 很明显,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应当成为社会化的重要目
标。
个人的自我概念与脑功能的密切关系
• 米勒的研究表明,人体生物性紊乱能够破坏各种 健全的自省和自我认知模式,人要保持自我意识 ,需要大脑右额叶正常发挥功能 。
三、自我概念的结构
• 1.詹姆斯 • 将自我分成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两部分前 者指个人主体的纯粹经验,后者则指经验 的内容。 • 在自我概念的具体构成方面其原有理论主 要分析的是客体自我的结构,认为自我具 有身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 自我四个重要性不同的层次。 • 个人在每一方面对自己的反身意识,就构 成了每一种自我的具体内容。
• 个人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 • 个人的行为会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保持一 致。 • 自我概念引导着个人的行为 • 学生认为自己名声不佳,则会放松对自己 的行为约束
2、决定个人对经验怎么解释
• 每一种经验对特定的人意义是特定的,不 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同样的经验,但他们对 经验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是由自我概念决 定。 • 外界的经验→自我概念→外界经验对个人 的意义 • 自尊=成功∕抱负 • 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决定于成功的大小以 及这种程度的成功对个人的意义。
Thanks
四、自我概念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产生与形成的指标 第一个指标: 出生后第一年末,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动作,即 发生了初级的自我意识. 第二个指标: 儿童能意识到他所作的动作是他自己的动作,知道其动作是自己 发动的,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第三个指标: 儿童能够使用自己的名字.苏联心理学家安南耶夫把这一指标与 “自我感觉”联系起来. 第四个指标: 儿童能够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 自己的表象向抽象飞跃,也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这时期儿 童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 尔后,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