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茶叶生物化学-第五章_绿茶制造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毛尖:中原名茶,名声远播
产地:河南信阳 品质特征:中国名茶。茶 叶中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 芳香物质等等内含物丰富。信 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 多白毫,内质香气高鲜有熟板 栗香,滋味鲜醇厚,饮后回味 生津,叶底嫩绿匀整。早在 1915年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上获名茶优质奖状。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 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 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 “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 “烘焙”温度60-90℃。 “生锅”、“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 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 “生锅”起杀青、 初揉作用,叶片软绵,初步形成 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即全部转入“熟锅”。除 继续起蒸发水份作用外,主要是进行做条、整形加 工,并使之发挥香气。
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水解后生成叶绿酸、叶绿醇等化合物,进入 茶汤,对茶汤汤色有一定的影响。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熔点不同(前者为117~120℃, 后者为130℃),在茶叶炒制过程中热破坏程度不等, 首先破坏的是叶绿素a,尔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叶绿素b 也遭破坏而下降。 在绿茶杀青过程中,由于杀青开始酶活性增强和继续 的湿热作用,氢离子浓度因有机酸增加而增加,据测 定,茶鲜叶的pH为6.4,而杀青叶为5.94,氢离子浓度 约增三倍,这给叶绿素脱镁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儿茶素在高温下,还可发生热裂解反应,产生一些 小分子无色产物,如没食子酸、苯甲酸和CO2等。
二、氨wenku.baidu.com酸的变化
绿茶加工前,采收的鲜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菁或 摊放,加上在杀青开始阶段,叶温未达到使酶完全热 变性之前,在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水解成多肽,进一步 水解成氨基酸,使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发生深刻变化 (p228,表5-9)。 杀青期间, 由于热的作用氨基酸总量下降明显,各 组成氨基酸有下降趋势,但其中均有一个回升的时间, 出现前后不尽相同,这与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类似 ( p228,表5-10)。
苯乙醇 席夫碱
非酶促反应
氨基酸与儿茶素的初级氧化产物邻醌经脱羧脱水等 历程也能形成挥发性的香气成分,这是一个偶联氧 化过程。
亮氨酸在绿茶制造过程中经氧化后形成五碳醛等物 质,参与茶香构成。
热的作用下,氨基酸可与还原糖发 生反应(即Maillard反应),其中 间产物是糖胺化合物,该化合物不 仅对茶叶烘炒香有重要贡献,而且 本身呈味对茶叶滋味也有影响。 日本阿南丰正曾从蒸青绿茶中成功 分离出茶氨酸与葡萄糖形成的糖胺 化合物,结构为1-脱氧-1-(-)-茶 氨酸-D-吡喃果糖,其与茶叶烘炒香 形成密切相关。
酯型儿茶素苦涩味重,收敛性强,而简单儿茶素先苦 后甘,收敛性较弱,爽口。酯型儿茶素适量减少,有 利于绿茶滋味醇和爽口。 在绿茶制造中,黄酮及黄酮醇的苷类化合物也可进行 水解作用,生成黄酮类化合物和糖体。例如槲皮苷、 牡荆苷等水解后形成槲皮素、牡荆素以及葡萄糖和鼠 李糖。苷类化合物的水溶液具有苦味,水解成苷元和 糖体后,苦味消失。
氧化作用
儿茶素在高温、湿热、有氧条件下,还可进行氧化 聚合反应,产生橙黄色聚合物。当氨基酸、蛋白质 存在时,这些氧化聚合物可随机聚合形成有色物质, 是形成绿茶叶底黄绿的成分,使叶底色泽显现嫩绿 色,从而改善品质。
儿茶素氧化产物邻醌能与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和蛋 白质中的巯基结合,使绿茶中多酚类含量适量降低, 绿茶滋味变得醇和。 此外,酶活性钝化前,杀青不足或残留酶活性都能 引起酶促氧化作用,生成TFS或TRS等橙色或红色氧 化产物,轻度氧化,使汤色叶底呈黄色。若绿茶制 造中儿茶素过多地氧化聚合,可使叶底枯黄,汤色 暗黄甚至泛红。
“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
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国外四指张成“八”定形,使茶 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 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 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 落入锅心。“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 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 信阳毛类。上等信阳毛类含水量不超过6%。
环化
异构化
青叶醇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此外,氨基酸与糖在热作用下的脱水、降解生成的吡 嗪类、糠醛类衍生物,使茶叶具有令人愉快的烘炒 香。 以上述热转化产物为主体,辅之以其他香气组分, 使炒青绿茶香气的香型显著不同于鲜叶而表现为烘 炒香和清鲜芬芳香为基础的“绿茶香”。
四、色素的变化
绿茶制造过程中色素成分的变化主要有:叶绿素及 其衍生物的降解、多酚类的轻度氧化聚合以及非酶 促褐变等。
( A)
H
1
( A)H
( C )O
H 2 H
( C )O
1
OR' 2 H
H
H
R'O ( B)
H ( B)
顺式
反式
另外,由于儿茶素分子结构中具有不对称碳原子, 具有旋光性,在热的作用下发生旋光异构。 如: (-)-EC→(+)-C; (-)-EGC→(+)-GC;
水解作用
绿茶制造过程中,酯型儿茶素因水、热等作用可发 生水解,生成简单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例如:
酶在高温下变性后,非酶促的氧化裂解作用加强,氨 基酸与糖缩合生成糖胺化合物,进而降解生成含氮和 含氧杂环类化合物,如吡嗪类、吡咯类和糠醛类等, 同时生成挥发性醛类,参与茶香构成。 此外,在热的作用下,除部 分酯类物质挥发外,鲜叶原 有的酯类不断增加,并产生 许多新的酯类化合物。杀青 叶的酯类化合物增加,除了 棕榈酸、硬脂酸的酯类有助 于定香外,其他酯类以其芬 芳的水果香参与形成茶香。
HO OH OH H O OH OH =O H O-C +H 2O △ OH OH HO OH O
H
H
OH
OH HO HO OH + OH OH
COOH
OH (—)—EGCG
(—)—EGC
没食子酸(GA )
(-)-ECG→(-)-EC+GA; (-)-EC-(3"-MeG)→(-)-EC+3"-MeG(3"-甲基没食子酸) (-)-EGC-3-(3"-MeG)→(-)-EC+3"-MeG
水解作用
甲基蛋氨酸巯盐在加热条件下可水解,其产物中的 二甲硫是绿茶新茶香的主要成分。
脱氨脱羧
芳香族氨基酸经脱氨脱羧后可生成挥发性的香气成 分,该过程中氨基酸在热的作用下被氧化。
+1/2O 2 -NH3 △ -CO
苯丙氨酸
(非挥发性氨基酸)
苯丙酮酸
2

苯乙醛
(挥发性香气成分) +2H
非酶促反应
图5-1三种绿茶制造过程中多酚类含量的变化
异构化作用
绿茶制造中儿茶素发生差向异构化作用,主要是在 高温作用下发生的,由顺式儿茶素转化成反式儿茶 素,产生了四种新的儿茶素,即: (-)-EGC→(-)-GC; (-)-EGCG→(-)-GCG;
(-)-EC →(-)-C; (-)-ECG→(-)CG;
第二节 绿茶制造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在绿茶初制过程中,茶叶内含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 学作用,由此,产生茶叶内质的变化,消除了茶鲜 叶中原有的青草气、苦味,形成绿茶所特有的清香 和浓醇的滋味。 绿茶制造过程中在热物理化学作用下,以鲜叶含有 的化学成分为反应基质,以脱水、水解、取代、异 构、氧化、还原等反应形式,不但使原有的化学成 分发生数量上、组成比例上、化学结构上的变化, 并伴有大量新物质的形成。由于一系列化学成分综 合变化的结果,形成了绿茶特有的色、香、味,由 青涩味重的鲜叶,加工成鲜醇可口的饮料。
酶热变性处理过程中,随着鲜叶温度的升高和水分 的减少,发生了一系列非酶性水解、异构、脱水和 氧化还原等反应,特别是水解反应相当活跃,其底 物和产物与酶性反应相近,这对于增进绿茶品质风 味极为有益。同时,糖、氨基酸和果胶的脱水反应 中产生大量挥发性物质形成了绿茶的“烘烤香”。 高温处理使鲜叶香气化学组成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 变化,与青气有关的一些低沸点成分得到充分挥发, 使高沸点成分透出怡人的香气。
干燥
干燥过程中,高温作用使低沸点的物质进一步挥发, 青叶醇、青叶醛、正已醛、正壬醛微量存在,同样参 与茶香的组成。 萜苷类的加热水解释放出游离萜类,萜烯类在热的作 用下环化、脱水和异构化,使炒干叶中萜烯醇类比鲜 叶所含的各类数量都明显的增加。如:新增加的种类 以α-萜品醇、α-杜松醇最明显,数量以芳樟醇、橙 花醇、香叶醇提高最多,还有酯化反应加强,其中以 青叶醇与乙酸、已烯酸、苯甲酸等反应所生成的酯最 多,这些产物将构成茶叶花果香。
一、多酚类的变化
多酚类在茶叶中含量高,组成复杂,它们在数量、 种类上的变化,对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均有重要 影响。 绿茶制造的特点是在第一道工序采用高温使酶变性。 多酚类的氧化聚合作用虽因多酚氧化酶的绝大部分 失活而没有红茶制造时的变化那么强烈复杂,但在 热和残留酶的作用下,多酚类会因异构、水解和部 分氧化聚合等化学变化,使组成发生变化,总量有 所减少,但减少幅度与工艺、茶类等有关。
不同酶热变性的处理方法形成了不同品质风格的成 茶。蒸青茶色泽浓绿或翠绿、清香明显;而锅炒杀 青茶叶色较淡,以“烘烤香”为主。 绿茶滋味由“苦、涩、鲜、甜”4要素构成。通常, 鲜叶中以儿茶素为主体的苦涩味物质的含量足以满 足绿茶滋味要求,因此适当减少成茶中酯型儿茶素 的味觉影响和增加氨基酸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是增进 茶汤滋味质量的关键。成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与滋味 好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左右。香气方面, 成茶中约1/3的成分为热转化物,这些成分未从鲜叶 中检出,由此可见高温处理对于绿茶香气形成的重 要性。
三、芳香物质的变化
茶叶香气部分来自于鲜叶原料,大部分是制造过程 中由其它物质转化而来。
杀青
杀青过程不仅使低沸点的 青草气物质大部分挥发散 失,使高沸点的芳香物质 显露出来,而且更重要的 是在热的作用下,既有酶 促作用,还有热裂解作用 和酯化作用,使芳香物质 从含量到种类都显著增加。
杀青初期,随着叶温的上升,酶促作用和氧化裂解作 用处于加速状态,使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淀粉水解 为糖,类胡萝卜素和亚麻酸氧化降解产生紫罗酮系化 合物和C6的醇、醛、酸等香气成分。
“生锅”用细软竹扎 成圆扫茶把,在锅中 有节奏地反复挑抖, 鲜叶下绵后,开始初 揉,并与抖散相结合。 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 实成圆条,达四五成 干(含水理55%左右) 即转入“熟锅”内整 形;
“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 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 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 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 手时,进入“理条”,这是 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
具体表现为:
抑制氧化酶类活性:氧化酶类特别是PPO和POD的热 变性及时消除了杀青叶、揉捻叶红变的可能性,从 而确保“绿叶清汤”品质特征的形成。 促进水解酶类活性:发生热变性之前水解酶活性在 叶温升高的一定范围内迅速提高,加快了蛋白质、 淀粉、纤维素、原果胶、酯型儿茶素等物质的水解, 增加了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溶性果胶等茶汤成分 的积累,削弱了苦涩的酯型儿茶素对茶汤滋味的影 响,并为以后工序中物质的转化提供了大量先质。
第一节 绿茶制造中酶的热变性
二、酶的热变性与绿茶品质的关系
酶的热变性对绿茶品质的基本影响已在前面有所涉 及。由热变性处理引发的化学反应将在本章后面部 分予以详细讨论。
这里仅就酶的热变性与绿茶品质的关系作出简要介 绍。
酶的热变性与绿茶品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酶热变性本身对绿茶基本品质特征及其耐藏 性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二,热变性处理过程对促 进绿茶品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糖苷酶的作用,使萜烯苷配糖体游离出萜烯类等, 杀青叶的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醇、紫萝酮系化合物、 茶螺烯酮、二氢海癸内酯、已酸已烯酯、芳樟醇及其 氧化产物、香叶醇、橙花醇等显著增加。
因此,杀青初期发挥酶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但 这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操作技术,掌握不当,酶促作用 过盛,将会产生红梗红叶。
酶的热变性处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其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温低湿条件下叶绿素的脱 镁反应、糖和氨基酸的深度脱水转化反应都会伴随 热处理进程趋于程度加深和产物持续积累的状态。 当产物积累过量时,将导致成茶叶叶底和汤色的黑 暗、混浊之感。尤其在热处理操作不当的情况下, 还可能产生成茶香、味焦苦或在制鲜叶红变的严重 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