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系(院、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研室(实验室) 寫作學與語文教學法
授课班级2005 汉文01/02 文秘01 主讲教师朱雪芳
职称讲师
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二○○七年九月
教案(首页)
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一、授课时间:2007.9.3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概论Introduction
四、教学目的:讲授、分析“文化”一词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并比较中西方对文化的定义、意义异同。认识“文化”的不同涵义。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研究法等;教学手段含教具;师生互动的设计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文化的范围过于广泛,难以全面地概括。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教学实施过程﹕
对「文化」一词释义有关文化的基本定义
中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西方拉丁语cultura 耕耘
近代学者对“文化”的研究
学科涵义
「文化」culture与「文明」civilization
八、思考题﹕中西文化定义的异同?看其文特质。
九、参考资料﹕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书》,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周易注译》
十、课后小结﹕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认识流于表面,总是从唯物论的立场理解,近似实在论。
一、授课时间:2007.9.10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四、教学目的:讲授、分析“文化”一词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根据教科书的编排,从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奇偶棈神、会通精神﹕对学生提问,师生互动的设计。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讲述中国古代的抽象思维,但大部份学生不擅于运用抽象思维。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教学实施过程﹕
1. 中国的传统Tradition思想,承先启后,是不断继承与发展。從人文精神看,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 人的心境与精神,气象与胸襟。Forum, cul,sina
3. 从个人的层面看成德之教
4. 从群体的层面看己立立人推已及人
5. 自觉能力与文化创造的关系
八、思考题﹕1) 周易与中国文化的特质,2) 中国的人性论分析。
九、参考资料﹕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十、课后小结﹕学生对周易的命理学感兴趣。
讲述今天西方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感、和对中国那些文化感兴趣。
一、授课时间:2007.9.17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中国文化的生活领域
四、教学目的:從宏觀的角度講解中國傳統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所形成的文化理念。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研究法等;从具体事物透视文化的特点﹕包地理环境、天然气候、自然经济、宗法制度等。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讲述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價值取向。难点在中国古代礼法的产生、礼制的本义和礼制在政治上的流衍及扭曲。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教学实施过程﹕
1. 自然经济
1.1 自给自足
1.2 小农经济
1.3 游牧民族
2. 宗法制度family branch
血缘,宗与族,家与国,社会形态
2.1 礼治社会
2.2 法治社会
八、思考题﹕从分封建国思考封建的定义及演变。现在教科书的定义的根据。
九、参考资料﹕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十、课后小结﹕
第四章教案
一、授课时间:2007.9.24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中國文化的理念領域
四、教学目的:這一章是從理念、價值等概念分析中國文化的特質,屬於精神性、抽象性的層面。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研究法等;教学手段含教具;师生互动的设计)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點
從理念、價值等概念分析中國文化的特質,它的精神性、抽象性層面。難點
由於內容較為抽象,學生未受過哲學思維訓練,難於理解,要運用其體的事物作引導學生投入想像。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教学实施过程
1 實踐性
中國文化的基礎由實踐開始,由個人的實踐為切入點,然後從經驗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和特質,創造自己的未來。
2 主體性
道德實踐是個人的行為,是個人自己的主觀感受;不過,道德實踐是屬於人類的行為,是每一個人的自己的主觀感受;既然是不同個體的感受,因此,同樣具有客觀性。
3 整體性
人不是同自然界相分離、相對立而存在,而是同自然界融為一體,變成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統一性
天與人,天與萬物,人與人,人與萬物的關係是同體的,都是同一根源。所以可以發展出天人關係︰天人合人、和諧自然。
八、思考题﹕()
九、参考资料(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十、课后小结(此内容是在这个教案完成以后写,即根据上课后学生的意见对教案作修改,形成互动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