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市中心性及腹地界定研究——以山东为例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市中心性及腹地界定研究——以山东为例
1 . 2 加权 V o r o n o i 图 的生成 1 . 2 . 1 V o r o n o i 图的算 法
V o r o n o i 图, 又叫泰森多边形或 D i r i c h l e t 图, 它是 由一组 由连接两邻点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 多边形组成。N个在平面上有 区别 的点 , 按照最邻近 原则划分平面; 每个点与它的最近邻区域相关联 。
评 价和 利用模 型来 定量 分析 城市 空 间辐射 范 围。
的首要问题 , 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 4 】 , 本文选用反映人
口规模水平 、 经济发展水平 、 城市建设水平 、 社会发展 水平 、 居民生活水平等 5 个一级指标 , 1 5 个二级指标 , 构建城市 中心性强度评价指标体系( 表1 ) 。 具体步骤如下 : ( 1 )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 2 ) 求 取 主成份并计算 城市中心性得分 ; ( 3 )城市 中心性正向 化处理 ; ( 4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终得出各城市 中心 性强度和排序 ( 表2 ) 。

新型城镇化视 角下城市 中心性及腹地界定研 究
— —
以山 东为例
丛 聪
( 山 东师 范大 学人 口・ 资 源与环境 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
摘 要: 我国进入 新型城 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 而城 市的辐 射和 带动是 新型城 镇化发展 的重要基础。本文 以济南市为例 , 通过 构建 多指标体 系, 在测算城市 中心性 强度值 的基础上 , 利用 G I S软件在主成份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 空间分析 , 通过绘 制 普通 V o r o n o i 图和加权 V o r o n o i 图, 分别 勾勒 出包括济 南市在 内的 山东省 1 7地市 的几何腹地 范围和综合 卖力影 响下 的腹地 范围。研 究表 明: 不论 是单纯考虑城市的几何 中心性还是综合 中心性 , 济南市的行 政 区划与其腹地都不相 匹配 , 存在调整 的必要。

区域发展中心-腹地理论

区域发展中心-腹地理论

浅谈“中心——腹地”理论[内容摘要]:“中心——腹地”理论是研究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本课程所重点阐述的一个理论。

中心与腹地的关系,就像是心脏与人体的关系,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汉城市圈、上海和天津港发展的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理论。

另一方面,也能从这三个例子的分析中更好地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中心;腹地;发展;区域[Abstract]:"Center - hinterland" theory is one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is course. Center and the hinterland of the relationship, like the heart and the human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purpose of through the Wuhan city circle, Shanghai and Tianjin port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o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eory, also can from these three examples analysis better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Key Words]: Center; Hinterland; Development; Region在现代经济区域中存在“点、线、面”的空间结构,即任何一个经济区域都由一个经济要素高度集聚的“经济中心(区域中心城市)”与要素分布相对稀疏的广阔“腹地”两个部分所组成。

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

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

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作者:孟祥林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8年第02期编者按:本期专题论坛的主题是“城市集群发展区域的规划管理”,共有7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视角、融入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构想、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的城市定位以及政策规划如何作用于城市一体化等角度,探讨了城市集群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效能提升、协调建设治理以及我国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日本首都圈发展过程中的政策路径等问题,对我国未来城市的集群发展提供了如何编制规划、如何分工协作等的战略性探究。

摘要:扩散效应是极化效应和回程效应的对偶效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腹地内核心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以极化效应和回程效应占主导,随着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和影响力增强,扩散效应会逐渐超过极化效应。

随着扩散效应增强,大城市腹地内的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增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分担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子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与子中心城市的联系开始加强。

在城市的自然发展过程中,资源因谋求聚集节省而导致大城市过度发展,同时在相邻区域内会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不足问题,为此需要通过行政力量的影响改变资源的流量和流向,从而使得资源在区域内的布局得到优化,在合适的区位上布局节点中心地,这些节点中心地在高级别中心地与低级别中心地间扮演中介角色。

城市群内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得到完善,城市群得以高效发展,整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受到来自城市和城市群的扩散效应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2.004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等城市群,这些城市群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将腹地内不同层次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为区域内的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高效互动搭建了平台,也在区域内初步形成了将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城市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突破行政区划限制,逐步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发展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

一小时经济圈尺度的中心城市与腹地关系测度研究——以东北地区四大核心城市都市圈为例

一小时经济圈尺度的中心城市与腹地关系测度研究——以东北地区四大核心城市都市圈为例
Ab s t r a c t : T a k i n g t h e n o r t h e a s t f o u r c o r e c i t i e s o n e h o u r 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 a s t h e o b j e c t , t h r o u g h t h e u s i n g o f c i t y l f o w i n t e n s i t y mo d e l a n d e c o —
n o mi c l i n k s me mb e r s h i p mo d e l ,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i e d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e c e n t r a l c i t y a n d h i n t e r l a n d. Th e a u t h o r s f o u n d t h a t o n e ho u r e e o n o m— i c c i r c l e o f S he n y a n g wa s n o w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f r o m s p a t i a l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t o d i fu s i o n, t h e c e n t e r c i t y a n d c l o s e h i n t e r l a n d h i g h l y p o l a r i z e d, h a d a n o b v i o u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e n d e n c y. Da li a n, Ha r b i n o n e h o u r e c o n o mi c c i r c l e c e n t e r c i t y wa s s t i l l i n t h e s p a t i a l po l a r i z a t i o n, a n d h a d t h e d e p r i v a t i o n e f e c t o n h i n t e r —

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

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

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1. 引言1.1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承载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功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其在全国战略布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提升河南省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郑州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协调区域内外的资源和发展需求,以实现区域和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

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对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1.2 当前建设进展情况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承担着连接中部地区各省份的交通枢纽作用。

近年来,郑州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力争将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目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郑州市政府发布了《郑州市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郑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了一系列高铁站、地铁线路等交通设施,提升了城市的交通便利度。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郑州市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城市环境改善和生活品质提升工作也在不断进行,绿化工程、环保设施建设等举措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承担着连接中原腹地和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功能。

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视,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发展将直接影响中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格局。

基于GIS技术的贵州省城市影响腹地划分

基于GIS技术的贵州省城市影响腹地划分


( 南京 大学城 市与 区域 规 划 系, 江苏 南京 20 9 ) 103 要 : 用 GI 网络通 达性 分析 功能 , 据 胡佛模 型 , 用 实际 交通距 离替 代 直 线距 离的 利 S的 根 采
方法 , 算贵 州省 九个地级 市的腹 地 范 围。通 过 划分结 果可知 , 阳腹 地规模 在 全省具 有绝 对 计 贵 优 势 , 省 内发 展 的龙头 ; 是 遵义 、 六盘水 、 毕节 、 凯里 、 匀、 都 兴义 、 仁 、 铜 安顺腹 地规模 依 次递减 。
腹地边界- . 2 假设城市 1 J 和城市 2的距离为 d2则断裂点为 x可得式 ( ) 城市 1 l' 1, 和城市 2的经济吸引力
收 稿 日期 .0 6—0 20 3—2 3
作者简 介: 易芳馨 (94一) 女, 18 , 湖南岳阳人 , 研究方向: 市规划 城
维普资讯
v 13 No3 o.5 .
Jn.06 u e2 0
( a r c ne d i ) N m  ̄Si c E i n e t o
文章编号:0 90 9 ( 0 6 0 .0 80 10 .1 3 2 0 ) 30 8 .4
基于 G S I 技术的贵州省城市影响腹地划分
易芳 馨, 殷会 良
1 城 市影响腹地的划分意义及 内容
1 1 城 市 影响腹 地的划 分意义 .
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 致使中心城市影 响力仍处于在相对抑制的状态 , 通过对城市影响腹地 科学、 有效的划分 , 引导城市突破发展约束 ,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潜力 , 并使 区域 内的投资、 融资能在城市辐射 能力的范围内进行 , 减小了区域投资风险, 能够促进 区域的健康发展- . 2 J

郑州城市辐射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郑州城市辐射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郑州城市辐射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1期本文运用经济首位度、四城市经济指标对郑州市的中心效应进行分析;对郑州城市辐射力进行比较研究,运用SWOT分析并分类讨论影响郑州辐射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最后总结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郑州市城市辐射力的结果,提出促进城市辐射力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研究郑州的辐射力、探讨区域间辐射力的差异,有助于认识区域间的产业关系,有助于加快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有助于拓宽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有利于提升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从而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以重点突破带动城市群加快发展,推动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由东到西梯次拓展,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近些年来郑州市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等不断增强,为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其周边腹地的发展是否受到了郑州这个中心城市辐射力的影响?研究郑州及周边城市的辐射力有现实性的意义。

一、城市辐射力的表现一些学者发现经济辐射与物理学的辐射在理论上非常相似,厉以宁(2000)提出了经济辐射理论,在资本流动、人才流动、思想观念等方面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与现代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产生流动和交换。

一般的传播媒介有中心城市、交通要道、大江大河等,通过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辐射强度与地区间的距离成反比,并且辐射的结果是为了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而不是地区间差距扩大的过程。

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科技水平较高、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可以看作是区域核心性城市,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引起人口、企业向周边地区的扩散和转移。

而要使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实现,需要通过资本流动、技术扩散、人才流动、产业扩散等途径。

二、郑州城市辐射力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心性问题是城市辐射力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对郑州市的中心度进行衡量。

关于新发展阶段都市圈理论与规划的思考

关于新发展阶段都市圈理论与规划的思考

关于新发展阶段都市圈理论与规划的思考作者:肖金成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04期【摘要】都市圈是城市圈的特殊形态。

都市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其形成之日起,单个城市的竞争力就转变为都市圈整体的竞争力。

研究都市圈、规划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应把握城市发展的极化效应和回波效应。

围绕提升都市圈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探索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可以强化都市圈规划与城市群规划、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确保协调配合、同向发力。

【关键词】都市圈城市群都市圈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1.04.0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笔者拟就都市圈理论、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关系、都市圈规划展开论述。

都市圈理论从理论上说,以都市为核心,其辐射影响的范围谓之都市圈,是城市圈的特殊形态。

城市越大,辐射影响的范围越大。

辐射半径以城市规模、空间距离、联系强度综合计算确定。

关于城市规模,一般认为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一型大城市)以上谓之都市,城市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可谓之大都市。

城市常住人口一定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不包括农村人口,甚至也不包括20公里之外城市和城镇的人口,不能把行政区的人口甚至市辖区的人口都算作城市人口。

所谓常住人口是在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口,虽然户籍不在这个城市,但长期在此工作与生活,就应该统计为常住人口,而虽然户籍在该市,但不在该市工作和生活,则不应统计为常住人口。

关于空间距离,一般以货车而非轿车和高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距离作为辐射半径。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引言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位于中国的云南省。

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昆明也被称为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本文将探讨昆明市在这一经济圈中的角色以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地理位置昆明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中部,地处东经102°10’,北纬24°37’。

它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与中国的其他省份,如四川、贵州、广西等相邻。

此外,昆明还靠近东南亚国家,如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

经济发展区域枢纽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昆明成为了连接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城市。

其作为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断提升。

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了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贸易中心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这得益于昆明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

昆明与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等国家之间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推动了经济增长和贸易的发展。

昆明已经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旅游中心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中心,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蓝天、白云、高原和温暖的气候使昆明成为了众多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昆明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景名胜和特色美食而闻名。

每年,无数游客慕名来到昆明,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交流中心由于昆明靠近东南亚国家,其还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昆明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区域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昆明通过文化节庆、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使得昆明市在这一经济圈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昆明市的未来发展昆明作为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交通发展昆明的交通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昆明将继续扩大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

昆明已经建设了现代化的机场以及高速铁路,更好地连接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

大都市与腹地问产业结构演变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3个城市一区域的实证考察

大都市与腹地问产业结构演变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3个城市一区域的实证考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6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 “ 国际城市服务经济结构演变反思与 中国大都市服务业发 展问题 研 究” ( 项 目批准号 :2 0 0 9 J J D 7 9 0 0 1 4)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 全球生产 网络 、网络权变 与中国传统产业集群 创
人认为大都市是在城市体系中占据高层位的城市 ,在区域中处于核心地位 ,并能主导区域的经济 发展 ;在 区域 网络体 系 中 ,有很 强的 中心性 。 因此 可 以说 ,区域 中心城市 ( 大都 市 )支 配着 整 个 区域 ( 腹 地 ) 的要 素集 聚的流 向与 能级 ,进 而决 定着 整个 区域 ( 腹 地 ) 经济发 展 的水 平 。
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本文将对我国大都市与腹地间产业结 构演变 的动态关 系做实证考 察 ,以认识大都市与腹地产业结构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对我 国而言 ,一般的大都市在行政区划上 都具有较高的行政级别 , 是一个省 ( 区)域 内的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⑦ 。本文将 以我 国的 2 7 个 省会城 市 和 5个 计划 单列 市 以及 1个 苏州市 与其 腹地 ( 即所在 省 区 )作 为研 究 对 象⑧,探讨 大
48
社会科学
2 0 1 3年第 7 期
邓智团
屠启字 :大都市与腹 地间产业结构演变的动态关 系研究
而作 为衡量 大都 市或 腹地 经济 发展 水平 的重 要指 标— —产 业结 构一 直 以来 都是 国内外学 者研 究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焦 点 之 一 。但 目前 国 内对 产 业 结 构 的研 究 ,主 要 侧 重 于产 业 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①、F D I 投 资及 对外 开放 对产 业结 构演 变 的影 响②、区域产 业结 构 升级 与政 策 选择 与 安排 ⑧、产 业 链 的形成 对 区域产 业结 构 的影 响④以及 产 业结 构 演 变 与 劳动 力转 移 的关 系⑤等等 ,对 产 业 结构 演 变 区域 差异 的关 注 主要是侧 重 于产业 结 构变 动趋 势 的地 区差异 以及 东部西 部地 区产 业结 构演 变 本 身 特征 的研 究⑥,而对 大都 市与 其腹 地 间产业 结构 演变 的动 态关 系研 究则 相对 缺乏 。

基于断裂点理论的中心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变化研究

基于断裂点理论的中心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变化研究
第 27 卷 第 1 期 2010 年 3 月
河 北 省 科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t he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
3
文章编号 :1001 - 9383 (2010) 01 - 0056 - 04
Vol. 27 No . 1 Mar. 2010
328. 4 1233 83. 8 122. 6 655. 8 5861 960. 58 2000
291. 4 934
124. 3 258. 6 598. 3 6962 1675. 05 4115. 81
226. 7 360 62. 2 97. 4
460. 2 1997 1061. 49 2665. 39
924. 2
631. 17

图 1 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距离 注 :资料主要来自《全国铁路主要站间里程表》
根据表 2 中的计算结果 ,结合交通线 、行政界 线 、自然界线等特征要素 ,在图上把各城市周围的 断裂点连接起来 ,即划定了各城市的吸引范围 。
结合断裂点计算公式 ,算出这七个城市在 1993 年 、2005 年距相邻城市断裂点的距离 ,并进 行比较 (见表 3) 。
(4) 广州 广州作为华南区的中心城市 ,影响区域包括 广东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从 1993 年到 2005 年其辐射范围有扩大趋势 ,其中广东 、广西 、湖南 影响范围没有变化 ,江西 、福建有略微增大 。广州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 ,滨江临海 ,区位优 势明显 ,因而城市综合规模值很高 ,城市规模增长 率在七个城市中位列第二 。近年来 ,广东省成为 农民工最青睐的地方 ,珠三角地区也已成为世界 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 ,该地区的高新技术 化 、电子信息化全国领先 。 (5) 重庆 重庆作为西南区的中心城市 ,影响区域包括 湖北 、湖南 、贵州 。从 1993 年到 2005 年其辐射范 围急剧扩大 ,影响范围在湖北 、湖南 、贵州都有明 显增大 。重庆的城市规模增长率排在第一 ,城市 发展速度在七个中心城市中是最快的 ,这吸引了 中部 、华南 、西北劳动力的流入 ,扩大了重庆的辐 射范围 。重庆作为内陆唯一的直辖市 ,体制优势 决定了其行政效率高 、行政成本低 。同时重庆的 区位优势明显 ,它位于中国地图的几何中心点。 之前由于交通不畅限制了城市发展 ,现在中央已 经将重庆定位于中国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 。区位 优势和交通枢纽相结合 ,投资环境自然更好 。对 重庆来说 ,有西部大开发 、库区政策 、少数民族政 策等各种优惠政策的叠加 ,财税成本较低 。而且

城市与腹地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以京沪为例

城市与腹地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以京沪为例
北京属于吸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指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核心1950年代腹地hinterland基本定型于指内陆或港口等各类经济巾城市的发展不但依托周同腹地的资源而且依托政策等制度优势实现心城市的附属地区有时它也称为城市贡地一经济资源向核心城市的单向富集这种单向富集只会在很小程度上对12城市腹地其经济腹地的发展产生良性效应于是城市化进程中核心城市的发展基于研究城市与区域的产业联系以城市竞争战略为指导讨论腹速度越来越高腹地却呈现相对衰退趋势地边界的需要
科技信息
城 市与腹 地关系硇经济学 分析
以京 沪为例
中国建筑科 学研 究院建研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 司 马晓琳 山东太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赵媛媛
【 摘 要] 腹 地为 中心城市的 经济活动提供 多种支持性资源 , 腹地 的大小、 质量对城市的发展有 着重要 的影响 , 由于城 市的发展 阶段 、 腹地经济基础 、 交通条件 以及产业结构等 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 , 城 市与腹地的 关系已经成为城 市提 高竞争 力的重要策略 。 [ 关键词 ] 城市
引 言
腹地 经济学

城市竞争力 资源之 所以 由腹 地转移 到大城 市是 因为在 大城市 可以得到更 大 的收 益。 当大城 市依托其雄 厚的势力对腹 地形成辐射 时 , 腹地资源 即使 不 转移到大城 市也可 以获得 相应甚 至更 大收益 , 腹地 资源就不再转移 到 大城市。 ( 1 ) 城市腹地的大小取决于城市对腹地 的经济 吸引力 和辐射 力 , 而 城市经济 吸引力和辐射力 又 由城市经 济实力 、 市场发 育程度和 开放 程 度等因素决定。显然 , 腹地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成正 相关 。 ( 2 ) 腹地 的大小与城市 所处 区域 的城市分布密度 有关系 。分布密 度越大则腹地范围就会越小 , 反之则越大。 ( 3 ) 现有的行政 区划 。我 国正处 于市场经 济不 断发育 的过程 , 行政 机构 的作用 在经济生 活中的影响 在减 弱 , 但是仍会 对腹地资源 的配置 产生影 响。例如 “ 撤县 ( 市) 设 区” 的行 政区划调整 , 在某种程度 上直接 促进 了中国都市 区的空 间 的有序 发展 , 使得 中国的许多 的都市 区从 一 个“ 城市型” 城市彻底转变为“ 区域型” 城市 , 而腹地的作用更 加凸显 。 2 . 1 北京城市发展与腹地的关系—— 内陆中心城 市代表 j E 京属 于吸收式 的城 市发展模式 , 其指在城市 的发展进程 中核心 城市 的发展不但依托周 围腹地 的资源 , 而且依托 政策等制度优 势实现 经济资 源向核心城市 的单 向富集 , 这种单 向富集 只会在很小程 度上对 其经济 腹地的发展 产生 良陛效应 , 于是城市化进 程中核心城市 的发展 速度越来越高 , 腹地却呈现相对衰退趋势。

吉林省城市空间结构及地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界定

吉林省城市空间结构及地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界定
公路网络联系度计算采用两市(县)间的公路 运输效率,即两市(县)间的运输时间与距离的比 值[24]。计算公式如下:
e = t /l (i, j)
(i, j) (i, j)
(3)
式中,e( 为 i,j) 两市(县)间的公路效率,t(i,j)为两市 ( 县 ) 间 的 交 通 时 间 , l(i,j)为 两 市 ( 县 ) 间 的 交 通 距离。 1.1.2 社会网络分析
2) 交通联系度计算。交通网络联系强度包括 铁路网路联系度和公路网路联系度。铁路网路联 系度计算采用 2 市(县)间的交通流入量和流出量 的和来表示,公式如下:
M = M + M (i, j)
(i− j)
( j−i)
(2)
式中,M(i, j) 为市(县)i 和市(县)j 间铁路联系强度; M(i-j) 为市(县)i 到达市(县)j 的日发铁路列车班 次数。
∑k CD (i) = Xij
j=1
(5)
式中,CD(i)为点度中心度;Xij 为节点间的联系强 度,k 为节点数。
3) 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分析区域联系网络 中,有较强、精密联系的城市形成的小子群现象。
8期
姜莉莉等:吉林省城市空间结构及地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界定
1321
凝聚子群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区域内部的网络关 系,进一步明确城市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1.2 数据来源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联系度计算
1) 经济联系度计算。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区
域内经济联系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即可以反映中
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也可以
反应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的辐射的接受能力 , [23]
公式如下: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

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发表时间:2010-05-07T10:45:04.747Z 来源:《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左正[导读] 关于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其作用问题,此前却一直受到多方质疑和担忧的困扰,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摘要:本文对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有能影响全国的综合实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即腹地资源。

后者恰是广州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存在的“软肋”。

文章提出借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契机,深化广州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展八大战略腹地,把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关键词: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泛珠三角战略腹地一、引言:问题的缘起今年初,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广州这个华南第一大城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使广州终于真正拥有了一张“国家名片”,虽稍嫌来迟,然却实至名归。

因为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规模已经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40多倍,从上世纪的0年代起就一直在国内特大城市中居第三位,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8216亿多元,30年来平均每年增长高达14%以上;人均GDP更一直居于全国大城市的首位,2008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1233元,以当年汇率折算约为11696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在与周边地区重新建立起的经济联系中,作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早已重新显现。

然而,关于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其作用问题,此前却一直受到多方质疑和担忧的困扰,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作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省会大城市,受当时体制和城市历史包袱等的影响,在珠三角和周边新兴工业城市迅速崛起的竞争中,一度发展曾相对滞后,更使广州对自身城市发展的定位总是显得信心不足。

尽管从80年代初起,广州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召开了首次关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研讨会,对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①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其后在市有关部门的“广州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征文中,更提出了广州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成为全国性、国际性城市”等的②观点。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第一节关键概念界定本书的关键在于讨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对腹地区域发展的影响,在临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学者对临空经济区和临空经济、腹地区域和腹地区域经济有着不同的界定。

因此,为了保证本书前后的一贯性,本书结合以往文献,先对临空经济区和临空经济、腹地区域和腹地区域经济等关键概念进行统一说明和新的界定。

一临空经济区及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区”一词最早来自Conway H.M.K.,他给出了与“临空经济区”极为相似的“航空综合体”(Airport Complex)概念,指以机场为核心综合开发航空运输、物流、购物、休闲及工业开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机场综合体[28],后来在我国这一概念逐渐衍化为“临空经济区”。

曹允春、踪家峰指出:“临空经济区是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在机场周围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形成的具备多功能的经济区域”[29],而后在其他文献讨论临空经济区的概念时,此概念被逐渐沿用。

但这样的定义只强调了临空经济区中生产要素的聚集,没有强调企业、产业的聚集,也没有反映产业聚集过程中,临空经济在以机场为核心的区域范围内的结构变化。

因此,本书对临空经济区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将临空经济区定义为“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所形成的区域,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影响带动作用,是传统机场与经济产业聚集区的功能结合”。

在此概念下,临空经济区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区域范围,一是以机场主业和辅业为主的核心功能区,客货运输、机场辅助服务是临空经济区的功能核心;二是位于机场周边,会聚了高新技术、研发设计等“临空导向性”产业的产业功能区,如图2-1所示。

图2-1 临空经济区区域范围层次示意以上两个区域的分布和构成,决定了临空经济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临空指向性特征,指具有航空偏好的产业在机场周边区域集聚;二是市场反应快速性特征,指临空经济区内布局的企业在空间上更接近机场,产品的运输或相关生产资料的获得时间上更为迅速,市场的反应速度更快,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三是科技导向性特征,临空经济区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利用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能够进一步促进临空经济区内以及腹地区域经济的产业调整升级;四是空间层次性特征,由于临空经济区内不同企业对机场的依赖和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并且企业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按照竞标地租理论,长期调整下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将呈现空间层次化的特点。

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三大因素分析

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三大因素分析

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三大因素分析2009-06-04《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东北振兴规划》、《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一份份区域规划相关文件的出台,影射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这样一个过程,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地理上相互临近、原本孤立发展的地区间经济交流逐渐频繁,经济分工合作日趋深入,经济联合发展与区划分割矛盾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矛盾,进一步实现区域经济联合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地区内行政单位协同行动,逐渐消除市场流通壁垒,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而协调各成员的社会经济政策,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在我国,要素流通的“壁垒”表现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下的行政分化所导致的市场分化和市场封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地区差异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日趋成熟,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出现在经济生活之中,并呈现出以城市圈为先导,部分行业或领域先行的特点。

1、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及其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国经济发展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作用的必然结果。

李嘉图等经济学家认为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区域分工内在机制和必然性。

弗里德曼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将从独立的地方中心发展到功能相互依存的城市体系,形成有组织的综合体所经历的四个阶段(见图1)。

我国正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阶段,将由简单的中心—边缘关系转变为多极结构,并逐步形成功能相互依存的城市体系。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图1 区域空间组织阶段次序资料来源:赛迪顾问对《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资料修改获得(1) 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持续进行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区域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主要是指通畅的区域交通体系和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

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一体化则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白雪【摘要】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but there is a big gap in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This paper,by employ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economic gravity center,calculates the location,direction and distance of the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1982 to 2013. Then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with indexes,such as the relativ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kewness coefficient,etc.,discuss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for th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

基于GIS的城市影响腹地划分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基于GIS的城市影响腹地划分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城市影 响腹地 ,也 称影 响范 围 、势力 圈 、边缘 区 ,是指 一个城市 的吸引力 和辐 射 力对 城市 周 边 的 社会 经 济 联 系 起 主 导 地 位 的 地 域 ( 下 简 称 腹 以 地 ) 。一个 明确 而又合 理 的城 市 影 响腹 地 划分 是 … 保证一定 区域 内各城市功 能整合 的关 键 ,是 对 城市 经济 区进行 各项研究 的基础 。因此 如何 划分 城 市影 响腹地一 直是学术 界讨论 的主要 问题 。
1 影 响腹 地 划分 的理论综 述
腹地 划分 的研究 方法 主要有经 验分 析 法 和理论 分析法 ( 也称 数 学模 型法 ) 。经 验法 可 以通 过 地 区 间 “ 态” 的分 析确定 中心城 市势力 圈 ,其 特点 是 流
2 城 市 影 响腹 地划 分 的理论基 础
2 1 场 强模型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第2 o卷
式 中 :S 为 i a 城市 在 k点 上 的场强 ;F 为 城 市 的 综合 规模 ;D 为 i 城市 到 k点 的距 离 ,b为摩 擦 系
流 、技 术流 、信息流 、资本流从 城市 高 密集 区 向 区 域低质 、低强 度区 的转移 。而中心 城市 的综 合 实力
如下 : S =F * /D
析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入相关 的统计值对城 市影响腹地 范 围进行推算 。城 市的影 响 范 围是根 据
收稿日期 :20 0 0 8- 5—2 ;修订 日期 :20 1 4 08— 0—1. 0
作者简介 : 吴扬 (9 4 ,女 , 18 一) 河北省威县人 , 士研究生,腹地划分的基础上叠加市域行政范 围来揭示长三角各城市腹地范 围与行政范 围的相互关 系。 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行政 区划调整等提供参考。

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

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

a mii rt e ein wi h p l i so dae t ie nh gd h itr do h ma i d ns ai go ; t tep ua o f j n t s c a e ,tehnel f u da t vr h o tn a c ci u n n a Z n
与市域面积基本相 同的程度 , 考虑 到其他城市的发展 , 如 只有 当驻 马店人 E是 周边 6个城 市 的平均 人 E的 1 5 l l . 倍 时, 才能保证 其影响腹地 面积 与市域面积基本一致 . 马店城市重 心的移动 对影 响腹地 消长有 一定 的影 响 , 驻 向南 优
于向北 . 区域性交通条件 的改善 会削弱驻马店影响腹地的 范围 .
V0 . 4No 9 13 .
C .2 0 Sp 06
中心城 市 影 响腹 地 的 动态 变化 研 究

(. 1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上海
德 项 ;2 , g
580 ) 10 0
2 0 9 ; . 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深圳分院 , 0022中 广东 深圳
摘要 : 以驻马店市及 相邻 6 市为研究对象 , 以城镇体系分析软件 U A S P作为分析工具 , 对驻马店 的影 响腹地进行划 分和动态分析 . 结果表 明: 马店现在的 中心城 区规 模明 显偏小 , 聚与辐 射功能 薄弱 , 影 响腹地 范 围覆盖 的 驻 集 现状 地域面积不及其行政 范围的一半 . 边城市规模不 变 , 当周 驻马店 人 1规模达 到 5 2 1 5万时 , 其影 响腹 地面 积 可扩大 到
c ywees de t ra se a a s ak g ( A )1 0 I i cn lddta e rsn z i r t i wi ub ns tm n l ip ca e US P . . ts o c e h t h ee t i t u d h y ys u t p 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1-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045)作者简介:王 德(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E mail:dew ang@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王 德1,项 曰丙2(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以驻马店市及相邻6市为研究对象,以城镇体系分析软件USAP 作为分析工具,对驻马店的影响腹地进行划分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驻马店现在的中心城区规模明显偏小,集聚与辐射功能薄弱,现状影响腹地范围覆盖的地域面积不及其行政范围的一半.当周边城市规模不变,驻马店人口规模达到55万时,其影响腹地面积可扩大到与市域面积基本相同的程度,如考虑到其他城市的发展,只有当驻马店人口是周边6个城市的平均人口的1.5倍时,才能保证其影响腹地面积与市域面积基本一致.驻马店城市重心的移动对影响腹地消长有一定的影响,向南优于向北.区域性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削弱驻马店影响腹地的范围.关键词:影响腹地;行政范围;驻马店市;城镇体系分析软件中图分类号:T U 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374X(2006)09-1175-05Research on Changes of Central City s HinterlandWANG De 1,XIAN G Bing 2(1.Sch 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 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China Institute of U rban Pl anning and Design,Sh enzhen Branch,Shenzh en 51800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ex of urban population,the hinterland and dynamic changes of Zhumadian city w ere studied w ith urban system analysis package(U SAP)1.0.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t size of Zhumadian city is obviously small and less attractive w ith the hinterland being less than half of its adm inistrative reg ion;w ith the populations of adjacent cities unchanged,the hinterland of Zhumadian city w ould ex tend to as large as its administrative range when its population reaches 550000.Consider ing the developm ent of those surrounding cities,the hinterland of Zhumadian city would be the same size of its administrative range only w hen the population reaches 1.5times of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adjacent six cities;the movement of the urban center of Zhumadian city w ill influence the extension of its hinterland;mov ing southward is expected to be better than mov ing northw ard;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will reduce the hinterland area of Zhumadian city.Key words :hinterland;the administrative reg ion;Zhumadian;urban system analy is package1 问题的提出1.1 中心城市影响腹地范围分析的意义城镇体系所在的区域应当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这个区域范围应当和中心城市的直接影响腹地范围大体一致.城镇体系规划几乎都以各级行政地第34卷第9期2006年9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 ONGJI UNIVERSIT Y(NATU RAL SCIENCE)Vol.34No.9 Sep.2006域为单元开展.尽管在几千年漫长岁月中逐步演变而来的省、县级行政区域往往与自然区域、社会经济区域高度一致,但也不能排除有不相一致的部分.这一问题在地级市就特别突出,因为在实行市带县体制时,中国对带县的合理范围没有制订具体的标准与依据.当规划的市域范围与中心城市的实际吸引范围差距很大时,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规划,其科学性就值得怀疑[1].规划开展之初先分析一下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有利于规划人员对规划的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地域范围过大或过小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1.2 研究地域概况与研究背景驻马店位于河南省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地级市之一.现状市域面积15083km2,辖1区9县,人口802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31.7万.2001年起,同济大学承担了该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了科学确定该市在区域中的地位,需要研究驻马店市的影响腹地范围及其动态变化.2 研究方法与步骤2.1 研究方法城镇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城镇都在对外辐射自身的影响力,影响力的大小一般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与此相应,一个地域同时接受复数城镇的辐射,但其中往往有一个城镇的辐射力最大,对该地域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里将城镇的影响腹地定义为一个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镇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换言之,城镇影响腹地的范围形成是区域内同级城镇空间相互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划分影响腹地的方法有经验法和理论法.经验法可通过地区间流态!的分析确定中心城市影响腹地,其特点是比较准确,符合实际,但工作量大,资料不易获得.Green[2]曾用人流、物流等6个指标划分过纽约和波士顿的影响边界,顾朝林等[3]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了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资本流5项指标的划分方法并在山东做过实例研究,周一星[1]在山东泰安有类似实例研究,笔者也在上虞城镇体系规划中应用信息流对城市影响腹地进行过划分[4].理论法通过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模式进行推算,其基础是城市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式,由此衍生出康佛斯的断裂点、赖利的阿波罗尼圆和赫夫的影响概率模式.陈田[5]运用断裂点原理分析了我国宏观城市经济影响腹地,杨吾扬[6]用几何原理证明过阿波罗尼圆的存在,周一星[1]曾用赫夫概率模式在山东济宁作过多城市影响腹地划分研究.由于断裂点原理应用起来比较简便,在近年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中应用较多.但由于断裂点原理是赫夫概率模式的一维简单形式,它得出的结论是线上的分界点,而不是面上的分界线,因此是不完全的影响腹地划分.赫夫概率模式可计算影响腹地的边界但计算量庞大,要用来解决多层次多中心影响腹地的划分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笔者已对此问题开始了研究,开发了计算机对城镇影响腹地的自动划分的软件HAP[7],经不断改进,HAP已升级至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城镇体系分析系统USAP1.0版本[8],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过实证研究[9].USAP软件采用赫夫模型的概率计算法,并根据择大法判断,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平面对象地域内的任意小区j都接受来自域内各城镇的辐射,其强度为:F i j=m i/d ij,其中F ij是i城镇对j地的辐射力,m i为i城镇规模,d ij是i,j间距离, 为摩擦系数,通常取标准值2.0.在m i和d i j已知的情况下,可对来自各城镇的辐射力分别求出,并根据择大原则判断每一小区j的归属.具体计算时将对象地域栅格化,利用计算机可以高速、重复运算的特点,对其中所有栅格作上述计算和判断,确定每一栅格的归属,即可得到各城镇的影响腹地.以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如不考虑网络空间的复杂性,距离计算可采用两点间直线距离.本次研究所采用的U SAP1.0正是基于上述方法而开发的软件系统,它为计算机完成此项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2 研究步骤本次研究将划分驻马店市的现状影响腹地范围,并研究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城市重心的移动对影响腹地消长的影响.首先,对驻马店及周边城市的现状影响腹地进行划分,并重点分析现状影响腹地与行政范围的关系.其次,探讨在周边城市人口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驻马店市人口规模的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腹地变化.分别计算驻马店人口规模达到50万、70万和100万人时的影响腹地范围,并对其变化作比较分析,进一步推测驻马店市人口规模应达到多少才能使其影响腹地覆盖全行政范围.再次,探讨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驻马店城市重心分别向南、向北移动对影响腹1176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地消长产生的影响,为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最后,探讨区域交通状况的改善对影响腹地产生的影响.2.3 数据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以各市1999年底的市区非农业人口为指标,之所以采用该指标是因为公布的城市总人口的统计口径差异较大,可比性差,而非农业人口相对来说是最具可比性的指标(表1).各城市的坐标数据以市区几何中心为准。

从地图上直接量出.表1 基础数据Tab.1 Population of dif ferent cities市地名称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规模/人驻马店204020信阳366304南阳477128平顶山619694漯河306565周口189377阜阳3198003 结果及分析以各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作为主要分析指标,以计算机软件USAP 1.0作为分析工具,对各市地的影响腹地进行划分.由于有USAP 1.0的支撑,划分过程十分简便,为分析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3.1 现状影响腹地分析现状影响腹地的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驻马店现状影响腹地东至平舆、新蔡县,西至泌阳县,南到确山县,北到西平、上蔡县,覆盖的地域面积经测算仅有6711km 2,不及其行政范围的一半,且有4个县(遂平、上蔡、新蔡、正阳)的大部分地区不在其影响腹地范围之内.相反,驻马店市域有8371km 2属于其他城市的影响腹地之内.其中,属于信阳的面积达2544km 2,为最多,属于漯河的面积也达1737km 2.从以上分析可知,驻马店现在的中心城区规模明显偏小,集聚与辐射功能薄弱,实际影响范围不能覆盖全部市域,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困难局面.实际调查也发现,位于驻马店周边地区的县,如西平县、上蔡县等的经济联系主要是相邻城市,这与影响腹地分析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图1 驻马店影响腹地现状Fig.1 Current hinterland of Zhunmadian city3.2 规模变化对影响腹地的影响为了揭示人口规模变化对影响腹地消长的影响,笔者对其他城市人口规模不变而驻马店人口发展到50,70,100万时的各市影响腹地进行划分.划分结果如图2所示,相应的影响腹地面积见表2.表2 不同人口规模时的影响腹地面积Tab.2 Hinterland changes with population s increasingkm 2人口规模现状50万70万100万影响腹地面积6805137531772732148从图2、表2中可见,驻马店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变化对影响腹地的影响非常明显.当驻马店中心城区人口达50万时,其影响腹地就拓展到东至新蔡县东侧,西至泌阳县西侧,南至正阳县以南,北至西平县南侧,影响腹地内的县城数从4个增长到8个,影响腹地面积为13753km 2,比现状扩大了一倍.而人口发展到70万时,驻马店的影响腹地继续向外拓展.此时,驻马店的影响腹地已经超过了市域面积,但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漯河和信阳的中心城区距离驻马店市域边界较近,同时驻马店市域范围东西向距离较大,造成驻马店市域东、西、南、北4个角均处于其他市地的影响腹地之内.当驻马店中心城区的人口达100万时,虽然其影响腹地面积已经是市域面积的两倍,但从图上可看到,泌阳县西部的一小块,正阳县南部地区,上蔡县北部地区及四平县北部近一半地区(尤其是其县城),仍处于信阳、漯河等市地的影响腹地之内.从以上分析结果推测:当驻马店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5万时,其影响腹地面积与行政区面积基本一致.由于笔者的分析是建立在其他地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基础上的,而实际上,所有的城市都是在发展,只有当驻马店的人口必须是周边各市平均规模的1.5倍时,其影响腹地面积与市域面积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驻马店的影响1177 第9期王 德,等: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腹地范围并未覆盖到其市域的全部,换言之,影响腹地范围与行政范围不一致.图2 人口规模增加与影响腹地的变化Fig.2 Hinterland changes with population s increasing仔细观察图2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发现,影响腹地随人口规模扩大的拓展在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上的速度是不一致的.即:∃东西向的拓展快于南北向.这是由于驻马店东西两侧的城市与其南北向上的城市相比距离较远,影响腹地拓展的阻力较小的缘故.%向南快于向北.驻马店北部有漯河、平顶山和周口三个城市,而南部只有信阳一市,影响腹地向北扩展遇到的阻力大于向南的阻力.&东南、西南方向的拓展潜力最大.这两个方向上由于没有同等级中心城市竞争,影响腹地拓展压力最小.表3列出了驻马店中心城区人口增长时各方向的拓展距离.表3 影响腹地各方向拓展距离Tab.3 Hinterland extension in 4directionskm影响腹地人口现状50万70万100万面积/km 26805137531772732148扩展距离向东2086向南1045向西2067向北8143.3 城市中心位置的转移给影响腹地带来的变化为了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笔者从城市重心转移与影响腹地变化的角度作以下分析.分析的指导思想是:如果城市重心在可能转移范围内转移到使其影响腹地获得最大限度扩张的位置,那么,从扩大城市中心辐射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城市向这一发展方向发展是值得考虑的.因此,假设在现状人口不变的基础上,考察城市重心分别向南、向北移动10km 对城市影响腹地的影响.之所以选择在南、北2个方向上各移10km 是基于以下原因:驻马店现在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南北向的京九铁路和107国道,而在东西向上则没有主要的交通干道,因此城市主体向东、西转移的幅度不会很大;另一方面,驻马店现状的中心城区行政范围南北跨度约20km,城市主体中心超出该范围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取南北位移的最大值10km.计算结果表明:当驻马店的中心城区向南移动时,影响腹地面积扩大了约150km 2,增加2.18%,而向北移动的话则会缩小约300km 2,减少4.72%,揭示了城市向南发展比向北发展有利的有趣现象.但对影响腹地消长的影响在2%~5%左右,并不能说十分明显.城市向南发展影响腹地扩张、向北发展影响腹地收缩的现象可通过驻马店与周边城市的相互关系来解释.即驻马店以北分布有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而南部仅信阳一市,向北发展必然与北部三市在影响腹地上激烈竞争导致影响腹地的缩小.而向南发展影响腹地发展的阻力相对较小,从而能够使影响腹地得到有效的扩张.3.4 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影响腹地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周边城市对驻马店影响腹地的影响,笔者分析了交通条件的改善给驻马店的影响腹地状况带来的变化.笔者以 摩擦系数!来表示交通的可达性,摩擦系数的值越小,交通条件越好.前面所作的分析都是以摩擦系数为2.0进行计算的,假设在驻马店及周边城市的人口均保持现状的情况下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使摩擦系数下降到了1.5,重新划分的各市影响腹地如图3所示,为方便比较,现状影响腹地图一并列出.从图3中可以看出,交通条件的改善对驻马店是不利的,影响腹地减少了1607km 2,约占现状影响腹地的23.6%.而规模较大的平顶山市的影响腹地则有了明显的扩张,其范围甚至超越了驻马店的影响腹地.漯河、信阳两市影响腹地也有所增加.中心地理论可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即: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较高等级中心地的辐射半径扩大,从而1178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拉大了各等级之间的差距.从河南省范围来看,由于驻马店规模较小,处于中心地体系的较低等级上,因此交通条件的改善削弱了它的影响腹地.图3 交通条件改善与影响腹地的变化Fig.3 Hinterland changes with transportation s developm ent4 结论(1)驻马店影响腹地范围覆盖的地域面积仅有6711km 2,不及其行政范围的一半,且有4个县(遂平、上蔡、新蔡、正阳)大部分不在其影响腹地之内.驻马店现在的中心城区规模明显偏小,集聚与辐射功能薄弱.(2)驻马店人口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引起影响腹地的扩大,当驻马店人口达到55万时,其影响腹地面积和市域面积基本相同.考虑到其他城市的发展,只有当驻马店人口是周边6个城市的人口的1.5倍时,才能保证其影响腹地面积与市域面积大致相同.(3)驻马店城市重心向南移动对影响腹地范围造成的影响优于向北,但总体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4)由于驻马店在现状河南省城镇体系中处于相对较低的等级,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削弱驻马店的影响腹地.参考文献:[1]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ZHOU Yixing.Urban Geography[M ].Beijing:T he Commercial Press,1995.[2] Green H L.H interland boundaries of New York and Boston i nSouthern New England [J ].Econom ic Geography,1965,31:283.[3] 顾朝林,刘志红,万利国.济南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划分[J].地理科学,1992,12(1):15.GU Chaolin,L IU Zhihong,WAN Liguo.On the division of Jinan urban economic influence area [J].Scienta Geographica Sinica,1992,12(1):15.[4] 王德,耿慧志.上虞市城镇体系规划专题研究[R].上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9.WANG De,GENG Huizhi.Report on urban system planning of Shangyu city[R].Shanghai:Tongji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1999.[5]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 ].地理学报,1987,42(4):308.CHEN Tian.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system of influen ce re gions of China s urban economy[J].Acta Geographi aca Scinica,1987,42(4):308.[6] 杨吾扬.高等经济地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YANG Wuyang.Advanced economic geography [M ].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1997.[7] 王德,赵锦华.城镇影响腹地划分计算机系统HAP 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影响腹地的空间结构特征[J ].城市规划,2000,24(12):37.WANG De,ZHAO Jinhua.A computer assisted hinterland divi si on system,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J ].Ci ty Planning Review ,2000,24(12):37.[8] 王德,赵锦华.城镇体系分析系统USAP 的升级开发与研究[J].城市规划,2002,26(8):60.WANG De,ZHAO Jinhua.Research an d th e development of up graded urban system analysis package USAP [J].City Planning Review ,2002,26(8):60.[9] 王德,郭洁.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148(6):6.WANG De,GUO Jie.Hinterland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in H u -Ning -Hang Region[J].Urban Planning Forum,2003,148(6):6.(编辑:杨宁霞)1179 第9期王 德,等: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