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荒漠化类型以及荒漠化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卡
“浅谈中国的荒漠化类型”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按荒漠化的成因、分布和特点,我国将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
1、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2、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3、红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或露出红色贫瘠的土壤,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4、次生盐渍化: 又称“次生盐碱化”“盐漠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特别是干旱的季节),在地势平坦低洼地、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5、高寒荒漠化: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地区,因低温引起生理干燥,而形成的植被贫乏地区,也被称做寒漠。
“浅谈沙尘暴对人类的影响”
沙尘暴所及之处,可能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例如:1993年5月5日的特强沙尘暴,为我国近百年来所罕见。沙尘暴瞬时最大风速34米每秒,能见度小于100米,横扫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陕西、内蒙古四个省区72个县100多万平方公里,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019年4月17日,北京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降尘天气,一夜之间,覆盖在地面的粉尘厚度超过2毫米。
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例一:很有意思,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工厂和交通工具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
热带荒漠:
西亚和北非(B)、澳大利
亚中西部、纳米比亚(C)等。
温带荒漠:
亚欧大陆内陆地区(A)、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D)等。 C
氧化物数量也决不比常降酸雨的南方许多大城市少。可是,北方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却很少有酸雨发生。原来,这是因为北方常有沙尘天气,而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正是由于沙尘能中和酸雨,所以科学家曾有用热气球在高空撒沙防治酸雨的建议。当然这既做不到,又会引起新的沙尘污染)。
顺便说到,欧美国家近20年来酸雨危害之所以迅速加剧,主要也是因为他们用静电除尘器大力清除火力发电厂烟囱排出的碱性飞灰,使烟囱同时排出的硫氮等酸性气体更少得到中和之故。
例二:随着第四纪初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强烈隆起,阻断了印度洋夏季风深入内陆,中亚地区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气候日趋干燥。干燥地区气温日差较大,夜冷昼热,岩石逐渐物理风化成为砂粒,形成了沙源。同时,青藏高原还使东亚高空温带西风急流分支,北上的北支西风急流得以把地面刮到高空的粉尘及细粒顺风输送到东部地区,从而形成了我国大约40万平方公里面积巨大、土粒物理化学性质却又十分一致的黄土高原。
我国黄土高原的面积和厚度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因而我国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窑洞中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多达4000多万。有些地方垂直崖上有多层窑洞,远看如一幢幢大楼一般。因为黄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窑洞中冬暖夏凉,居住十分舒适。
例三:据观测,沙尘颗粒并非圆形,而且表面凹凸不平,十分有利水气在其上凝结。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虽然年雨量只有5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则高达2000毫米左右。气候极为干旱,但是天上的云量却不少。例如年降雨量仅16毫米的吐鲁番,年平均总云量却高达4·4成(北京也不过4·8成),即天空平均44%为云所遮(沙尘暴最多的春季高达55%左右),主要就是这个原因。虽然这种云多是5000米左右的非常薄的高云,但还是起到了一点缓和地面高温干旱的作用。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因为雨小又多沙尘,常可见到东部一般见不到的“土雨”。这种雨滴极小,降落极慢,沿途大量吞并沙尘,最后自己却反而消失了。这种土粒掉到衣服上不易拍净,因为它是湿的。到了东部,雨滴更大而沙尘更少,因此成为泥雨。
例四:如前所说,沙尘粒子越小,飞行距离越长。所以,据考察,在东亚近海区域中,海底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度与离大陆海岸距离成反比。大约每离海岸450公里,沉积速度就减一半。因此在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区形成了全球海洋中土壤沙粒沉降量最大的海域,每年每平方米超过了10000微克。沙尘粒子富含海洋生物必需的、也是海水中常常缺乏的铁和磷,因而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长。
例五:1991年6月,菲律宾皮奈图博火山大喷发,巨量的尘埃粒子进入平流层大气,使得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强劲升温的势头暂时中止。科学家们得出了火山爆发使全球太阳总辐射量降低了6%的结论。火山尘埃云的这种反射阳光降低地面气温的作用,好比给地球撑了一把阳伞,因此被称为阳伞效应。
从地面飞到高空的沙尘云同样能产生这种阳伞效应。特别是在近地面,沙尘粒子大而浓度高,强沙尘暴中能见度常在50~100米以下,甚至伸手不见五指(因此群众称为黑风),使白天地面降温尤为剧烈。
不过,一地一次沙尘暴的影响毕竟有限,但是考虑到全球有约三分之一面积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不断向大气输送沙尘和土壤粒子,其总影响便不可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