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第一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0-1岁的儿童,幼儿是指1-3岁的儿童。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发展是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对学前儿童来说,其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儿童年龄愈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包括从胚胎形成到出生和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渐慢下来。
二、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其中,婴儿期和幼儿期统称为婴幼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幼儿的发展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婴儿期(狭义)(或称乳儿期)0—1岁。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0——1个月
婴儿早期1—6个月
婴儿晚期6—12个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3—6、7岁。其中又可分为: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三、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关于影响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因素,按照主客观因素划分,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客观因素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人脑和周围显示是儿童心理发展必备的客观条件。人脑是儿童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周围世界是儿童下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儿童心理的发展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制约。
1.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与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婴幼
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人在感知以前,必须有各种感知器官;人们具有思维,必须有特殊组织的物质——脑的存在。不然,人就无从感知,无从思维。所以遗传素质对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②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的不同是造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可能性,这也是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心理学依据。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其次,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最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又叫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幼儿的生理发育和成熟是有一定顺序或规律的,影响或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如幼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即所谓的首尾方向和近远方向。
②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如果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再多的刺激和训练,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③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儿童生理成熟的时间、速度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影响并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比如,女孩的语言发展比男孩早,是和女孩的相应部分的生理成熟较早有关。
2.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条件。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遗传虽然提供了发展儿童心理的可能性,但如果人类后代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变成现实性。直立行走和说话本来是人类的特征,但对每一个具体的儿童来说,遗传只提供了直立行走和说话的可能性,没有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中,这种可能性不能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靠学习,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儿童的心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环境,从大处讲,指国家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儿童所处的地位等;从小处讲,主要指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所在的托儿所或幼儿园环境,幼儿生活的社区环境等。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中的自觉因素。它与遗传、家庭相比较,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更为独特的作用。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引导和影响活动,它决定儿童的发展方向,为儿童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组织活动和学习,尊重了儿童的年龄特征;教育从环境中过滤了符合儿童身心健康的内容;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具有系统性,注重的是儿童终身发展。由此可见,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因素与一般的环境因素的不同在于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影响。所以,通过这种教育可以使儿童优良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显现,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可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教育还可以对环境加以取舍,并可发挥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减少或消除不利因素,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