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褐煤资源分布及提质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是一种低质、低热值、高水分、高挥发分的煤种,通常不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褐煤作为一种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提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褐煤的热值、密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更高效的能源来源。

本文将介绍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1.干燥技术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其热值和燃烧效率较低。

干燥技术是褐煤提质的首要步骤,通过降低褐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热值和燃烧性能。

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包括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

其中,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具有处理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2.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通过高温加热褐煤,使其发生热分解,生成固体炭、液体产品和气体产物。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碳转化率和热值,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水分和挥发分。

常见的热解技术包括高温热解、中温热解和低温热解等,其中高温热解具有处理效果好、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气化技术气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转化为气体燃料,主要包括水蒸气气化和氧气气化等。

水蒸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氧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

气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分析1.技术挑战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效低、副产品处理困难等。

此外,由于褐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节能环保要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褐煤提质过程的节能环保。

褐煤资源的利用现

褐煤资源的利用现

八、褐煤提质干燥装置
• (1)多层
多个类似高温水蒸汽干燥设备原型的干燥装置垂直方向上的叠加组合成为一套复 合干燥装置。多层,实现了一定空间内干燥换热面积的最大化;多层,解决了大 型设备制造难度大的问题;多层,装置更加紧凑,降低了投资成本。 (2)多级
每一层干燥单元,是一个的干燥环境,能够单独的进行调整操控。满足不同物料 不同时段的不同干燥条件。实现物料干燥工艺需要的逐级干燥。 (3)多效 物料在褐煤干燥提质一体化的装置中自上而下逐级有效干燥,采用了高位双料流 混料技术和强制溢流技术。使得物料与干燥设备避免缠粘相对位移顺畅,热传导 效率高;采用了多效蒸发干燥技术,将多级干燥湿物料蒸发的蒸汽,经过压缩机 压缩排掉凝结水形成饱和蒸气,作为二次热源供下一级干燥单元使用,节约了新 蒸汽能源。褐煤提质干燥装置最终将蒸发气体绝大部分变为凝结水排除。大大减 少了尾气的成分,避免了废气的二次污染。
九、装置特点
• (1)设备结构紧凑,装置占地面积小,小巧灵活,是同类机的 (2)热效率高,是普通设备的2倍以上,可达80%-90%,运行 费用低。 (3)辅机配套量小,减少投资。 (4)物料适应性广,拓展性强。 • (5)干燥能力强、处理物料量大 (6)干燥设备内部表面有相互自清洁功能。 (7)噪音低,无粉尘飞扬,无二次污染。 (8)较同类产品节省蒸汽40%,节电30%. (9)操作方法多样,可间歇操作,可连续操作,可常压操作, 可真空操作。 (10)实用以大型化制造,运输、安装、维修方便。
五、褐煤提质干燥的重要意义
• 褐煤的提质是指褐煤在高温下经受脱水和热 分解作用后转化成具有烟煤性质的提质煤。 褐煤脱水过程除脱去部分水分外,也伴随着一 些煤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它主要是由脱水作 用和过程引起的。所以,褐煤的提质过程主要 是褐煤的脱水过程。 水分 发热量 氧化速 燃后温

浅谈褐煤提质的意义

浅谈褐煤提质的意义
关键词 : 褐煤 ; 提质技术 ; f ;  ̄ I 综合利用 l
中图分 类号 :Q 2 T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47 5 (02)30 4 .3 10 -0 0 2 1 0 .0 40
引 言
我 国有着 很 丰 富 的煤 炭 资 源 。其 中 , 已探 明 的 褐 煤 保 有 储 量 达 133亿 t 占全 国 煤 炭 储 量 的 0 ,
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 , 其特点是含水 量高、 发分高、 热量低、 挥 发 易风化碎裂 、 易氧化 自 燃、 不适 于远 途运输 ( 般运输半 径在 30k 一 0 m之
内 ) 直接 燃 烧 时排 出 的 粉 尘 量 大 、 境 污 染 严 重 、 、 环
热利用率低 J 。因此 , 褐煤 的直接利用受到一定 的
限制 。 目前 , 主要 用作燃 料 发 电。与其 他煤 种相 比 ,
4 4亿元 , 一次水消耗约 30万 ta燃料褐煤消耗为 2 /, ,
5 o万 ta o /。 ,
褐煤有其特殊性 , 褐煤挥发 分高、 含油率 高, 是热解 提质提取焦油的理想原料 , 褐煤和低变质烟煤适合 用于炼制油品。因此 ,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褐煤资
褐煤提质同时得到 的煤焦油和煤气也是能源产 品。 考虑到褐煤 自 的特性 , 身 结合我国能源结构及产业 政策 , 对褐煤进行综合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
值 。近几年 ,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 , 价格相对低廉的褐 煤 开 发利 用开 始受 到重 视 。在 国家新 能源 战 略调整
中 , 煤 提质加 工 和综合 利 用逐渐 提 上议事 日程 。 褐
1% , 7 在我 国煤炭资源 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褐煤资 源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 自治区和云南省 …。内蒙古 的褐煤集 中在东部地区的褐煤盆地群 ( 主要集 中在 锡林浩特、 通辽和呼伦 贝尔地 区) 。这些褐煤煤 田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DOC)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DOC)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1、褐煤提质的必要性近年来,世界优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相对低廉的褐煤开发利用被重视起来。

拥有褐煤资源的国家现都积极研究褐煤作为燃料煤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其中德国、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储量大国,均将褐煤作为未来重要战略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达到1300亿t,占到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左右,迄今对褐煤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含水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含一定量的原生腐殖酸,碳含量低,氧含量高,氢含量变化大,挥发分一般在45%~55%。

褐煤与其他煤种相比,含氧量高、灰分及灰熔点变化较大、密度小、易自燃,煤粉容易爆炸,褐煤中较高的水分含量,增加了褐煤的运输成本,长距离运输还会带来自燃和爆炸的问题,限制了褐煤向较远地区的运输。

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

此外,褐煤作为原料转化利用也受到限制,褐煤液化、干馏和气化都需要把煤中水分降至10%以下。

褐煤若不经过提质加工将难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质量要求。

因此褐煤提质加工脱除褐煤中的水分,消除褐煤脱水后发生自燃、爆炸的潜在危险,从而提高褐煤品质,是扩大褐煤应用范围的关键。

褐煤脱水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煤炭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发电、造气、化工等使用。

2、褐煤提质的意义长距离运输高水分、低热值的褐煤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美国曾对褐煤脱水后减少运输量的效果做过评估,一种水分42.52%、发热量2847kcal/kg的褐煤,经2.02Mpa的蒸汽处理后,水分降至14.43%,发热量增加到4315kcal/kg,相当于提高了热值51.6%。

发电厂240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要用褐煤1100万吨,如果能将褐煤水分由36%降至16%左右,则一年可减少220万吨煤炭运输,节省运费6600万元。

2023年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褐煤是一种优质的燃料资源,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

然而,由于其水分含量高以及挥发分含量低等原因,使其无法直接作为燃料使用,需要进行干燥和提质处理。

此外,随着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从产业结构、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方面分析了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市场前景。

一、产业结构褐煤干燥提质行业产业结构相对简单,以生产企业和设备供应商为主。

目前,国内数十家褐煤干燥提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等地。

而设备供应商数量少,主要以国外厂家为主。

虽然国内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研发方面仍需提升,但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二、政策环境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例如《关于加快褐煤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褐煤干燥提质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三、市场需求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将会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可以降低燃料成本、提高炉膛温度、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关注和认可。

四、技术发展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为深加工技术,也是褐煤行业向绿色、环保、高效转型的关键技术。

目前,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主要以红外干燥、流化床干燥、旋风干燥和喷雾干燥等为主,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得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褐煤干燥提质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前景。

企业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优化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1500字)。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本文所说的年轻褐煤,是指形成晚第三纪的褐煤。

其主要特点:水分高(Mt35%-60%)、挥发分高(Vdaf50%-70%)、灰分中等(Ad10%-30%)、发热量低(Qnet.v.ar3000大卡左右);同时,富含蜡、腐植酸、锗等稀有资源。

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昭通、夸竹、蒙自、禄丰、罗茨、寻甸、临沧等,云南褐煤大部为晚第三纪的年轻褐煤)、黑龙江(萝北、宝清、虎林等)、吉林(春化)、内蒙(丹峰煤田)、广西(钦州捻子坪)、山西(繁峙)、海南(詹州)、四川等地区。

该煤若作为能源利用与开发,属于低品位能源,水分高、发热量低,不适合于长途运输,其经济性远不及作为原料。

该煤种不但含蜡量较多,而且腐植酸往往也较高。

另一大特点,挥发分高,所以是较理想的褐煤蜡、腐植酸及低温干馏原料。

一、年轻褐煤开发工艺路线1、精细化学品与环保产品煤首先干燥、破碎、筛分;0.5-5mm粒度煤,用于提蜡;提完蜡后的残煤与<0.5mm细煤粉,一道作为腐植酸原料;提完腐植酸后残渣,经催化水解,加工成土壤改良剂。

该产业链主要产品:褐煤蜡及其深加工制品;腐植酸及其深加工制品;土壤改良剂系列产品。

2、精细化学品、环保产品、清洁源能煤首先干燥、破碎、筛分;<0.5mm的细煤粉,作为腐植酸原料。

提完腐植酸后的残渣作为土壤改良剂原料;0.5-5mm粒度煤,先提蜡,提完蜡后残煤作为低温干馏原料。

通过低温干馏,获得半焦、煤焦油、煤气清洁能源。

该产业链主要产品:褐煤蜡及其深加工制品;腐植酸及其深加工制品;土壤改良剂系列产品;热解半焦清洁燃料;热解低温煤焦油;热解煤气。

从上述产业链不难看出,工艺路线不同于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

与其相比:工艺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少,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经济附加值高;并且充分体现了年轻褐煤的特点(含蜡、腐植酸,挥发分高),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使低品位能源变成资源、原料,或资源、能源并举。

褐煤开采情况汇报

褐煤开采情况汇报

褐煤开采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褐煤开采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褐煤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

褐煤的开采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我国褐煤开采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褐煤资源丰富。

据统计,我国褐煤储量居世界前列,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

其中,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份褐煤储量较大,为褐煤开采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其次,褐煤开采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我国褐煤开采技术不断提高,采用了更加高效、环保的开采方法,如露天开采、矿井开采等,提高了褐煤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再次,褐煤开采产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褐煤开采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我国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2019年我国褐煤开采产量达到了数千万吨,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褐煤开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褐煤开采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褐煤开采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虽然我国褐煤开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褐煤开采的技术创新和环保投入,推动褐煤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总之,我国褐煤开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褐煤开采的技术水平,促进褐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褐煤的提质工艺及发展方向

当前褐煤的提质工艺及发展方向

当前褐煤的提质工艺及发展方向1.我国褐煤资源在我国,褐煤是指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大于37.0%以上,透光率(PM)小于50%的煤。

其中,透光率(PM)在30%以下的称为年轻褐煤,其全水分(Mt)往往在50%以上,主要分布于我省等地。

PM为30%~50%、Qgr,maf不大于24MJ/kg的煤炭被称为年老褐煤,该褐煤是目前利用最广泛的褐煤。

我国的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大多为侏罗纪的年老褐煤,大约占全国褐煤地质储量的75%以上,以内蒙古东部地区赋存最多,其次是西南地区第三纪年轻褐煤,约占全国褐煤储量的1/8,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我省境内。

东北、中南、西北和华东四大区褐煤资源的数量均较少。

中国各大区褐煤储量分布见表1。

表1中国各大区褐煤储量分布(%)中国褐煤资源以年老褐煤为主,其总体煤质特征为:高水分含量,绝大多数年老褐煤的全水分在30%左右;高灰分含量,中国大多数褐煤的灰分Ad为15%~30%;较低发热量,年老褐煤发热量Qnet,ar一般在15.05MJ/kg左右;较低的煤灰熔融性温度,大多为较低软化温度煤灰(ST在1250℃左右)。

2.褐煤提质的必要性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风化和自燃,无论是作为锅炉燃料,还是气化原料,褐煤的适应性都较差。

若能采用深度干燥提質技术,脱除部分内在水分,使褐煤的水分降低至10%以下,其发热量(Qnet,ar)可相应升高至18.82MJ/kg以上,完全可用于烟煤锅炉燃料及气化炉原料。

同时由于水分减少,褐煤燃烧时热效率提高,减少了CO2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亦十分显著。

另外褐煤的高水分含量使其单位能量的长途运输相对成本高,一般只能就近利用。

我国主要褐煤产区的开采条件相对较好,产能也较高,若不采取适宜的加工手段,未来几年将会出现褐煤产量高而利用能力不足的矛盾。

3.工艺概况3.1提质工艺的发展褐煤提质工艺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在80年代工艺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90年代后该工艺的研发趋势开始下降,但2004年后褐煤提质工艺开始复苏,在近几年中工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也称为泥质煤或褐炭)是一种低质煤炭,主要由植物组成,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灰分。

与其他类型的煤相比,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且污染物排放较高。

然而,褐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因此对其提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和缺氧条件将褐煤转化为高品质煤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来提高煤炭的能源含量。

热解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干燥热解、热解燃烧和热解气化等。

2.浸出技术:浸出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褐煤浸泡在溶剂中并去除其中的杂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方法。

浸出技术可以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浸出剂,通过溶解和洗涤的方式去除煤炭中的水分、灰分和硫分等杂质。

3.燃烧掺烧技术:燃烧掺烧技术是一种将褐煤与其他燃料混合燃烧的方法。

通过将褐煤与高品质煤或生物质等其他可燃物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污染物的排放。

尽管褐煤提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提质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增加了提质成本。

其次,褐煤提质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

第三,褐煤提质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1.创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褐煤提质技术。

可以探索使用新型浸出剂、热解剂和掺烧燃料等,以提高提质效果和降低成本。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褐煤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加快褐煤提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谈我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

谈我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

谈我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作者:马杰来源:《广东科技》 2014年第10期马杰(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褐煤在我国煤炭资源储备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褐煤含水量高,含碳量低,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褐煤提质之后,水分大幅降低,热值大幅提高,其产品用途广泛,可作为动力、民用、液化、气化及炼焦用煤。

随着对褐煤经济价值认识的提高,世界各国开发出了多种褐煤提质加工技术,简要介绍了几种国内比较典型的褐煤提质技术及各种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对国内褐煤提质技术的工业化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褐煤;提质0 引言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为泥炭在适度压力下转变而成,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含水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含一定量的原生腐殖酸;含碳量低,含氧量高,氢含量变化大;挥发分一般在45%~55%之间,易自燃。

根据国际地质学家预测:全世界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地质储量约为6万亿吨,占煤炭总储量的60%;褐煤地质储量约有4万亿吨,占煤炭储量40%。

我国已探明的褐煤总储量达1303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在目前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中,以内蒙古东北地区最多,约占全国褐煤保有量的3/4,且资源集中,埋藏浅,煤层厚度大并有相当一部分可供露天开采,是未来东北地区的主要能源和煤化工原料。

1 褐煤提质的意义褐煤提质,是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改变煤的内部组织结构,提升煤的品质,包括干燥、热解及其他方法的提质。

由于褐煤含水量高,含碳量低,含氧量高,氢含量变化大,易风化,易自燃,低热值,难以长期储存及长途运输。

褐煤提质之后,水分大幅降低,热值大幅提高,运输成本相对减少,煤质接近于优质烟煤,其产品用途广泛,可作为动力、民用、液化、气化及炼焦用煤,为褐煤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我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用煤的缺口逐步增大和煤炭使用成本的增高,褐煤等低阶煤种的经济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开发出了多种褐煤提质加工技术,但和国外技术相比较,我国的褐煤提质技术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工业示范的规模普遍较小,距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段距离。

褐煤利用现状及前景

褐煤利用现状及前景

褐煤煤化工利用现状及前景1褐煤煤化工领域1.1直接燃烧褐煤最常见的直接利用方法就是燃烧。

由于褐煤含有较多的水分,不便于远距离运输,所以目前国内外产出的褐煤主要是在坑口电站用于燃烧发电,只有少量被部分干燥或制成型煤后运往别处供各种工业锅炉或民用。

如德国的褐煤占电力生产原料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估计有90%以上的褐煤被用于电站锅炉和各种工业锅炉的燃料。

与其它煤种相比,褐煤的发热量低、水分高、含氧量高、挥发分高、灰分多,通常被认为是劣质燃料,特别是高灰分高水分将在燃烧过程中带走大量的热量。

燃用褐煤的电站锅炉主要采用悬浮燃烧方式,即煤粉燃烧锅炉(煤粉炉)。

少量采用旋风燃烧锅炉(旋风炉)。

近几年,随着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流化床燃烧锅炉也开始用于褐煤的燃烧发电。

褐煤在用于小容量的工业炉和工业锅炉时,主要采用层状燃烧方式,如链条炉、往复炉以及流化床燃烧炉。

1.2褐煤的热解褐煤的高水分、低发热量限制了褐煤的使用,但其高挥发分、活性好、H/C比高等独特性质决定了它是极其适合的热解原料。

褐煤热解(干馏)提质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将煤加热,发生热解反应,最终得到焦油、煤气和半焦的加工过程(方法)。

进行褐煤热解的优点:①操作条件温和,褐煤热解加热的温度控制一般在400-700℃;②不需要氧气、氢气及昂贵的催化剂;③技术简单,设备简单,相应的基础投资较少。

热解后产生的热解煤气可以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用气或化工合成气,得到的半焦具有低灰、低硫、固定碳高的特点,可以用于合成气、电石等行业的生产,也可用作铜矿或磷矿等冶炼时的还原剂或用作炼焦配煤,也是生产活性炭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褐煤半焦孔隙发达,是用途较广的吸附材料、过滤材料,还可作为冶金工业的炭质还原剂和无烟燃料。

褐煤热解技术将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对褐煤主的提制和综合加工利用很有意义,作为洁净煤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当前褐煤利用的主要途径。

1.3褐煤气化褐煤的气化是以褐煤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汽或氢气等作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中的有机物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燃料的过程。

我国褐煤进入全面利用阶段

我国褐煤进入全面利用阶段

我国褐煤进入全面利用阶段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

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属于低阶煤的范畴。

中国褐煤量为2118亿吨,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15%,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云南东部、东北。

由于褐煤化学反应性强,在空气中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远运的特点,多年来褐煤在中国的利用并未受到重视。

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煤炭需求量快速增长,褐煤的利用也已全面提速。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根据低阶煤资源的特点,开发清洁高效利用途径,使低阶煤成为发电和煤化工的优质原料,目前已受到政策鼓励。

在国家发改委《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送审稿)》中,低阶煤提质被列入7大重大示范项目之一,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掌握100万吨低阶煤提质等大规模成套技术。

褐煤(低阶煤)利用的主要途径有煤气化、提质与清洁发电和热解多联产等。

以大规模褐煤气化为龙头的大唐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即将进入商业化运营。

中煤、京能、神华、华电和国电等将在内蒙古分别建设千万吨级的热解多
联产项目,通过热解可以得到煤气、焦油和半焦,再进一步转化与利用,可以得到油品、化学品和合成天然气等。

褐煤提质技术进展(1)

褐煤提质技术进展(1)

中国矿业大学褐煤提质技术进展中国矿业大学赵云鹏2012.10目录中国矿业大学一、背景及意义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动态三、典型褐煤提质技术简介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国消费量增加11.9%↓石油仍是全球主要的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3.6%,但连续11年市场份额缩水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石油消费量↓中国消费量增加10%↓IEA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10.5亿吨标油,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煤炭消费量↓全球消费量增加7.6%↓中国消费量增加10.1%中国矿业大学褐煤资源↓全世界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50%。

↓中国褐煤探明保有储量1300亿吨,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15%。

中国矿业大学褐煤基本特征↓毛细孔发达,内水丰富,全水分高达30%~50%;↓氧含量高(无水无灰基20%左右);↓热值较低,且热稳定性较差;↓不宜长距离运输;↓目前褐煤开发率较低,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5%;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我国褐煤分布特点分布相对集中,以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最多,约占全国褐煤保有储量的3/4,以云南为主的西南地区的褐煤储量约占全国的1/5;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的褐煤约占全国的5%左右。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鼓励开发利用“劣质煤”——褐煤↓褐煤资源往往赋存于落后地区,当地政府期望早日利用褐煤资源。

褐煤提质技术是适合的高效利用途径,有利于提高我国褐煤资源利用水平,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背景及意义中国矿业大学↓褐煤半焦可远距离运输,与运输同热量褐煤比较,可以节省运力25~30%以上。

↓褐煤半焦可制成水煤浆(也称水焦浆),成浆浓度达到60%以上,可以用于水煤浆气化(技术成熟),而褐煤成浆浓度。

通常在45% ~50%中国矿业大学国内外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归纳起来大体分为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成型提质技术、热解提质技术三大类。

中国矿业大学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通过高温高压等条件来改变褐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将之转变为洁净、高效的“烟煤”燃料的方法。

12-褐煤提质产业化报告(最终版)

12-褐煤提质产业化报告(最终版)

褐煤提质研究结论 褐煤干燥提质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资源配置政策。
内蒙褐煤热解提质项目20个,其中,建成6个,但普 遍反映出来技术成熟度差,不能长期连续运行或经济 性差、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要求褐煤为块状,限 制了褐煤的利用率。
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褐煤热解技术非常必要。
三.阶段性成果
1 2 3
• 干燥脱水提质技术 • 成型技术 • 技术研究阶段结论
51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40
锦州港褐煤价格:340元/吨 (3200大卡 锦州港褐煤(3200大卡1.5吨 价格:510元/吨 锦州港大混煤(5000大卡价 格:665元/吨
1
褐煤和型煤的产出比约为1.5:1
褐煤低温热解:是将褐煤在贫氧条件下加热到500℃600℃,得到半焦、焦油、煤气等产物。
褐煤热解经济性
煤气,85Nm3 Gas, 100元 1t原煤 Coal 200元 热解、气化 Pyrolysis 焦油,50kg Tar 140元 半焦,0.37t Semicoke 化工产品, 乙二醇 Chemical product 77kg 合成油,60kg高 附加值产品 Fuel oil
电力,970kwh,290元 Electricity 燃烧 Combustion 灰渣,0.15t Ash, 20元 水泥, Cement 金属V, AL, Fe 供热, Heat 制冷 每吨褐煤产生焦油、煤气、 电等产品价值总计: 550元
3.褐煤提质的意义
一、地方政府明确了资源配置条件,鼓励低温热解等化学转化 方法提质项目,对国电集团合理取得褐煤资源配置,完善煤炭 产业布局有着重要意义; 二、蒙东地区褐煤产量增速很快,就地消纳困难。外运能效比 差,铁路运能有限;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褐煤资源1.1世界的褐煤资源据测算,全世界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

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

褐煤资源可分为硬褐煤和软褐煤两大类,主要分布在欧洲,其次为亚洲和北美洲。

硬褐煤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软褐煤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约占世界软褐煤总储量的30%.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前南斯拉夫和波兰,软褐煤储量合计约占世界软褐煤总储量的40%。

1.2我国的褐煤资源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调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999年),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保有储量10032.6亿吨,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为1311.42亿吨。

约占煤炭保有储量的13%。

煤田地质勘探结果表明.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约占全国褐煤资源量的3/4以上,其中又以内蒙古东部地区赋存最多,煤种以中生代侏罗纪硬褐煤为主。

西南地区是我国仅次于华北地区的第二大褐煤基地。

其储量约占全国褐煤总储量的l/8.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主要是新生代第三纪软褐煤。

东北、中南、西北和华东各区褐煤资源量均不到全国资源褐煤资源总量的3%。

我国褐煤资源分布见下表。

2我国褐煤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加工提质的必要性2.1 褐煤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东北地区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对能源有高度依赖性。

而东北三省煤炭资源总储量仅277.2l亿吨,除黑龙江省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211.92亿吨).产能较大外,辽宁、吉林都是煤炭调入省,整体上属于煤炭资源调人地区.供求缺口较大。

与其相邻的蒙东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达857.87亿t.是东北地区总储量的3倍以上。

绝大部分是褐煤资源,只有呼伦贝尔市伊敏河矿区的五牧场区、河东区.以及扎赉诺尔矿区的灵东矿为长焰煤。

随着国家实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东北地区能源(主要是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本地区煤炭供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就为距离东北地区较近的内蒙古东部褐煤提供了巨大市场,蒙东地区的褐煤资源必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

关于褐煤的开发利用及现代煤化工发展趋势

关于褐煤的开发利用及现代煤化工发展趋势

关于褐煤的开发利用及现代煤化工发展趋势摘要:能源是当今社会向前发展、经济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种类齐全等特点。

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来看,煤炭资源的开采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需求量,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现有的煤炭资源。

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阐述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出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能源;煤化工;开发利用;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能源都得到开发利用,但现今整个世界范围内主要还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比较丰富、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的一种化石燃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耗的 70%以上,并且这种能源结构还会一直保持下去。

低阶煤指处于低变质程度的煤,包括低变质烟煤和褐煤。

当前,90%以上的低阶煤被用作发电、工业锅炉和民用燃料直接燃烧,不但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白白浪费了低阶煤中蕴藏的油、气和化学品等资源。

褐煤作为低阶煤的典型煤种,近年来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如何高效、清洁利用褐煤资源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褐煤的分布及特点地球上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据统计世界煤炭可开采的储量大概在10400亿吨左右,褐煤的可开采储量在3300亿吨左右,约占总储量的31.8%。

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也有一定储量。

我国的褐煤已探明储量多达1300亿吨,占世界煤炭总量的13%左右,内蒙古褐煤已探明的储量约占我国褐煤储量的77%以上,集中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赤峰、通辽和呼伦贝尔等地。

低阶煤由于具有埋藏深度浅、厚度比较大、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开采条件优越等特点,因此比较适合使用大型露天规模化的开采方式。

褐煤属于低变质煤种之一,它的挥发分含量比较高,在40-50%之间,其含水量也相对较大,在30—40%之间,矿物质含量在8%左右,热值一般低3200kcal/kg,不利于长时间贮存及长距离输送,所以限制其销售的最远距离仅限于300公里左右。

褐煤的提质与应用

褐煤的提质与应用

褐煤的提质与应用摘要:从褐煤特性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出发,分析褐煤应用空间,从而体现褐煤提质的必要性;同时介绍褐煤提质、成型的一种流程及提质、成型后褐煤性质的变化,使褐煤的应用领更加广阔。

关键词:褐煤提质成型应用面对越来越少的煤炭资源,各行业纷纷研究充分利用煤炭能源的各种技术,以保证能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资源。

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各用煤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对于精煤储量的大幅减少,储量丰富的褐煤的充分利用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新目标。

根据国家2006年发布的《中国节能技术大纲》规定“研发褐煤提干、快速热解工艺,褐煤直接液化和无粘结剂成型技术”,开发褐煤有效利用途径,既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也是褐煤产业的必然趋势。

根据褐煤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如下限制:1、褐煤发热量低,仅为12.6-14.7MJ/kg,使用范围窄,对于设计煤种为烟煤的电厂,要求发热量在21 MJ/kg以上,褐煤不能直接燃用,仅能掺烧。

2、褐煤含水分高(30%-50%),热值低,单位热值运输成本高,直接运输的经济性差。

3、褐煤挥发份高(30%-45%),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进行长距离运输时安全性较差。

一、褐煤提质褐煤的高效利用受到世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主要有:(1)、澳大利亚怀特能源高温烟气BCB技术。

(2)、德国RWE公司的蒸汽流化床技术。

(3)、德国ZEMAG公司的蒸汽管式干燥技术。

(4)、美国KFX公司高温高压燃料技术。

(5)、澳大利亚CCD公司的褐煤稠化技术。

(6)、美国瓷球热载体低温快速热解技术。

(7)、中国神华的高温烟气气流干燥无粘结剂挤压(HPU)技术。

(8)、唐山神州机械有限公司的高温烟气震动流化床混流干燥技术。

(9)、大连理工大学固体热载体的热解提质技术。

(10)、山东科院天力公司分级粉碎强化循环提质(SPU)技术。

(11)、国富炉热解提质技术。

各种褐煤提质技术,总的来看均是对针对褐煤的特性为主要处理目标来设计的各种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褐煤资源分布及提质的重要性
摘要: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它的典型特点是高水分、高挥发分、低热值、孔隙度大、易自燃氧化等,长途运输很不方便,直接利用效率又低。

我国有丰富的褐煤资源,因此对褐煤进行干燥提质,不但可以提高褐煤的利用效率,而且对煤炭清洁利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褐煤低温干馏制作半焦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的国家,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显示:除台湾省外,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

我国具有丰富的褐煤资源,已经发现的褐煤资源量为1303亿吨,约占我国煤炭保有资源总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南地区[1]。

其中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靠近东北三省的边境地区,开发较早的有元宝山、平庄、扎赉诺尔等煤田,随后有霍林河煤田、伊敏河煤田和大雁煤田,这些煤田储量都在几十亿吨到上百亿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与烟煤和无烟煤相比,它在组成、性质及岩相特征等方面均有所不同[2]。

褐煤的典型特点是高水分、高挥发分、低热值、孔隙度大、易氧化自燃、易风化碎裂等。

褐煤在空气中很容易风化变质,其热稳定性差,使热值更加降低,不方便作长途运输。

由于褐煤的诸上缺点,直接利用效率低,并且对环境污染很大,因此,褐煤的高效洁净加工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我国的褐煤资源分布
我国的褐煤资源主要形成于晚侏罗系-早白垩系地层[4],且分布很不均匀。

煤田地质勘探资料表明,我国的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大概占全国褐煤地质储量的3/4以上,其中以内蒙古东部靠近东北三省地区储存量最多。

内蒙古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有1667亿吨,约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0%。

西南地区是我国仅次于华北地区的第二大褐煤基地,其储量约占到全国褐煤总量的1/8,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

但是西南地区的褐煤几乎全部是第三纪比较年轻褐煤,而华北地区的褐煤则大多是侏罗纪年老褐煤。

我国其他地区的褐煤资源数量则很少。

全国主要褐煤储量分布见表1-1[5]。

二、褐煤的煤质特征及提质的重要性
1.褐煤的煤质特征
1.1褐煤的煤质特征与其成煤时代密切相关。

经统计,全国生产矿区褐煤的煤层平均灰分(Ad)为21.90%,其中以早、中侏罗世褐煤的灰分最低,平均仅10.55%,而早第三纪褐煤的平均Ad则高达23.26%,两者相差1倍以上。

1.2不同时代的褐煤挥发分相差更大,如全国褐煤的平均挥发分(Vdaf)为
45.21%,其中以成煤时代越迟的晚第三纪褐煤的挥发分最高,平均为55.92%,成煤时代越早的早、中侏罗世褐煤的挥发分最低,平均38.60%。

1.3褐煤的纯煤发热量(Qgr,daf)也与成煤时代有关,如全国褐煤的平均Qgr,daf为28.71 MJ/kg,其中以早、中侏罗世褐煤的发热量最高,晚第三纪褐煤的发热量最低,分别为28.54 MJ/kg和27.24MJ/kg。

1.4褐煤的水分(M)也与成煤时代密切相关,即以晚第三纪褐煤的水分最高,侏罗纪褐煤的水分最低,如云南可保的晚第三纪褐煤的全水分(Mt)平均高达46.6%,昭通褐煤的水分可达50%以上,而内蒙古霍林河矿区的晚侏罗世褐煤的Mt为3
2.2%。

1.5我国褐煤腐植酸以晚第三纪的最高,平均38.67%,早、中侏罗世的最低,平均5.29%。

1.6我国褐煤的苯萃取物(俗称褐煤蜡)则在不同时代之间的差异更大,如侏罗纪褐煤的蜡含量一般多在0.2%~1.0%,而在云南某些晚第三纪褐煤的蜡含量平均可达5%以上,其中潦浒和寻甸的蜡含量更高为8%~9%。

早第三纪褐煤的蜡含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如舒兰矿区的蜡含量在
2.5~5.5%。

2.褐煤提质的重要性
褐煤提质是指褐煤在高温作用下经受脱水和热分解作用后转化成具有烟煤性质的提质煤。

这个过程除了脱去部分水分外,也伴随着煤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下表为褐煤提质前后的性质对比。

3.褐煤提质制半焦
半焦,又叫兰炭,是煤中低温干馏的固体产物。

半焦由于具有固定碳高、化学活性强、含灰分低、比电阻高、低硫、低磷、低铝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铬铁、金属硅、硅锰、化肥、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中。

褐煤热解得到的半焦具有很好的理化性,具有较大的气孔率和结构强度[3],是很好的炭质吸附剂和还原剂,可用在结晶硅、电石、铁合金等冶炼领域。

褐煤的挥发分很高,适合对其进行低温干馏得到半焦、焦油、煤气等产品,提高褐煤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展望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资源潜力大;煤种齐全,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约占有很大的比重。

最近几年来,我国烟煤和无烟煤等中高等变质程度的煤被大量开采,而埋藏浅、开采成本低的低变质程度褐煤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13]。

虽然我国褐煤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左右,但年产量不到全国煤炭年总产量的4.3%,由此可见我国在褐煤开发利用方面还处于起始阶段[6]。

褐煤提质对我国发展煤基洁净能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柱.维多利亚褐煤科学进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戴和武,谢可玉主编.褐煤利用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38-40.
[3]马国君,戴和武,杜铭华. 年轻煤半焦及非燃料利用途径探讨[J]. 煤质分析及利用,1995,1:1-3.
[4]沈萍,刘喜奇等. 浅谈褐煤的形成机制及开发加工利用[J]. 中国煤炭地质,2009,21:17-18.
[5]戴和武,谢可玉. 褐煤利用技术[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6]曹代勇.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