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基础第五章 大气压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基础第五章 大气压力
地球大气时时刻刻都在运动……


水平运动(风)
( 对




空气的运动使不同地区、不同高度间的热量和水分得以传输和 交换,使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接近、相互作用,直接影响 着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
空气运动的原因:大气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气压梯度力)
第一节 气压随高度和时 间的变化
(2)海洋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 出现在夏季,最低 值 出现在冬季,气压年较差小于同纬度的陆地。
(3)高山型:一年中气压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 低值出现在冬季。
(三)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
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的变化不存在固定周期的 波动,它是气压系统移动和演变的结果。
第二节 气压的空间分布
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等温大气压高公式的用途
根据不同高度上的气压
差和气柱的平均温度, 求这两处之间的高度差。
Z2Z1184(10 20 tm7)l3gP P1 2
(气压测高原理)
根据某高度的气压值和 气柱的平均温度,推算 另一高度的气压值。 (海平面气压订正)
由不同高度上的气压, 求两高度之间的气柱的 平均温度。
3、高压 等压线闭合,气压由中心向四周低,气流自中心向 四周顺时针辐散的地区,高压又称反气旋。
4、高压脊 是高压在某一方向的延伸部分,高压脊中,等压线 曲率最大处各点的连线称脊线,气流自脊线向两侧 辐散。
5、鞍型场 由两两相对排列的高、低压区组成的气压系统,其 空间等压面形似马鞍,故得此名。鞍型场两高压区 之间是气流的辐合地带。
动力因子: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气柱质量的变化, 可分为三种情况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
1、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
辐合与辐散:由于空气运动速 度的不均匀而导致空气质量在 某些区域堆聚或流散的现象
空气都背着同一条线或同一点散开, 而且前面的空气速度快,后面的空气 速度慢,显然这个区域的空气质点会 逐渐向周围流散,引起气压降低,这 种现象称为水平气流辐散
2、等压面图
等压面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的曲面(因为同一 高度上各地的气压不相同),为类似地形一样起伏不 平的曲面。
等压面是曲面的原因: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水平方向 上温度分布和动力条件的不均匀,所以同一高度上各 地的气压不一样
通常用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来表示等压面附近的气压 分布。
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
气层平均 温度
Z2Z1184(10 20 tm7)l3gP P1 2
利用等温大气压高公式实际大气大气的厚度和高度时 存在的问题:实际大气并非等温大气
解决办法:将实际大气划分为许多薄层,每一薄层可以看作是等温 的,求出每一薄层的tm,然后分别计算各薄层的厚度,最后把各薄 层的厚度求和便是实际大气的厚度。
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
(一)等压线和等压面
1、等高面图 等高面是空间高度相等的(平)面。在等高面图上, 各点气压值不同,所以 可以通过分析等压线来了解 空间气压分布情况。
等压线:同一等高面上各气压相等点的连线。等压 线的形状和疏密程度反映着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分布 形势。
等压面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的曲面(因为同一 高度上各地的气压不相同),为类似地形一样起伏不 平的曲面。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一)气压变化的原因
气压: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截面积垂直空 气柱的重量
空气柱的重量是其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重力加速度通常可以看作是定值,所以一个地
方气压的变化决定于其上空气柱质量的变化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因子
热力因子: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的体积膨 胀或者收缩、密度的增大或减小以及伴随的气 流福合或福散所造成的质量增多或减少。
1、气压的日变化 气压的日变化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型式,其中
以双峰型最为普遍。其特点是一天有一个最高值,一 个次高值,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
气压日变化的原因
与气温日变化有关 与潮汐有关
2、气压的年变化
气压的年变化是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可以分为以 下三种类型:
(1)大陆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 出现在冬季,最 低值出现在夏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 纬逐渐增大。
位势米和几何米的换算公式
位势 高度
H g z 9.8
几何 高度
重力加 速度
位势米是能量单位,几何米 是长度单位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1、低压 等压线闭合,气压自四周向中心递减,气流自四周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地区。低压又称为气旋。
2、低压槽 是低压向某一方向延伸的部分,低压槽中等压线曲 率最大处各点连线称槽线,气流自槽线两侧向槽线 辐合。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不同密度的空气交替会引起气压变化。性质不同的气 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气团 密度大,则该地上空空气柱中质量会增多,气压随之 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降低。
冷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其南下时会造成流经之地气 压明显上升
夏季时暖湿气流北上,引起流经之处密度减小,地面 气压下降
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气压(大气压力)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 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 量,也是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截面积垂 直空气柱的重量。
PMg/A
固定地点气压变化的原因 空气柱质量产生变 化,空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都可能造成空气柱 质量改变。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 是随海拔高度的增高 而递减
方法 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 分
p2 dp z2 gdz
p1
z1
任意两个高度上的气压 差等于这两个高度间的 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重 量
因为 pz1
通用形式的 压高方程
p2 dp z2 g dz
p p1
z1 RT
z2
g
dz
RT
在实际的大气中,下层密度大,气压随高度减小得快;上 层密度小,气压随高度减小得慢。
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
推导静力学方程的前提条件是假定大气是静止 的,即静力学方程是静止大气的理论方程,但 除在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的地区外,其误差仅有 1%,因而除了有对流运动的地区不能运用外, 其他地区均能利用此方程。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
1、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
辐合与辐散:由于空气运动速 度的不均匀而导致空气质量在 某些区域堆聚或流散的现象
空气向着同一点或同一条线集聚,而 且前面空气质点运动速度慢,后面运 动速度快,结果这个区域里空气质点 会逐渐聚积起来,引起气压升高,这 种现象称为水平气流辐合
实际大气中空气质点水平辐合、辐散的分布比较复杂 ……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并非 均匀分布,这导致了在不 同的高度上变化相同高度, 气压值变化不一样。大气 低层密度大,因而气压随 高度变化大;大气高层密 度小,因为气压随高度变 化小
(一)静力学方程
作用:描述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 定量关系
假设 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 止状态
P 2 P 1 P g ( Z 2 Z 1 ) g Z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
3、空气垂直运动
当空气有垂直运动而空气柱内质量没有外流时,空气 柱中总质量没有改变,地面气压不会发生变化。但空 气柱中质量的上下传输,可造成空气柱中某一层次空 气质量改变,从而引起气压变化。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二)气压的周期性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在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呈 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的和 以年为周期的波动。
高空常见的气压系统
高空气压系统比低空气压系统相对简单,大多呈现沿纬向 (即东西向)的平直或波状等高线,有时也有闭合系统如 切断低压、阻塞高压
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
1、温压场对称的系统 温压场对称的系统指气压系统的高、低压中心与温 度场的冷暖中心重合的系统。包括深厚系统和浅薄 系统两类。
(1)深厚系统 有冷低压和暖高压两种系统。 冷低压:低压中心与低温中心重合。其空间结构特 征为:等压面坡度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冷低压随 高度逐渐增强
冷高压:高压中心与低温中心重合,冷高压随高度 减弱,在一定高度以上消失,出现冷低压
(二)温压场不对称系统
指地面的高、低压中心与温度场的冷暖中心配置不相重 合的系统。系统的中心轴线不铅直,而发生倾斜。地面低压 中心轴线随高度升高不断向冷区倾斜,高压中心轴线随高度 升高不断向暖区倾斜。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冷空气多从西北方 向移来、因而低压中心轴线常常向西北方向倾斜;高压的西 南侧比较暖和,高压中心轴线多向西南方向倾斜。
p2 p1e z1
z2
g
dz
RT
p2 p1e z1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方程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g、R、T均随高度
产生变化,积分困难
解决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做某些特定假设
忽略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和水汽的影响,假定气温不随 高度发生变化,得到等温大气(温度不随高度的变化 而变化的大气)的压高公式
暖高压:高压中心与高温中心重合。其空间结构特征 是:等压面坡度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暖高压随高度 逐渐增强
(2)浅薄系统
有暖低压和冷高压两种系统。
暖低压:低压中心与高温中心重合。暖低压的空间结 构是:随高度的增高等压面坡度减小,低压中心下凹 的程度越来越小,到某一高度以上,等压面反而隆起 ,暖低压随高度减弱,在一定高度以上消失,而出现 暖高压
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高时,静力学方程 可以用来粗略地估算气压与高度间的定量关系, 或者用于将地面气压订正为海平面气压。
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空气柱中上下 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无法直接利用 静力学方程,需要采用适合于较大范围 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式,即压高方程。
(二)(气)压高(度)方程
引入目的 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 因为实际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如海平面气压订 正,野外工作中的气压测高等,都要在较大的 高度范围内进行压高计算
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降低
P 2 P 1 P g ( Z 2 Z 1 ) g Z
dP
如果空气柱取得非常薄,则 Z 趋向无穷小
dPgdZ
大气静力学 基本方程
dp g
dz
dp g
dz
物理意义 高度差为dz 的两高度上的压力差应等于两高
度之间单位截面积上的空气柱所受的重力
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程度与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由于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的数值一般很小,所以气压随 高度递减的快慢主要决定于空气密度。
(二)位势高度(重力位势)
位势高度:将单位质量的空气从海平面(令其位势等 于零)抬升到任一高度Z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又称 为重力位势,以J/kg为单位,简称为位势。
在国际单位制中,1位势米定义为1㎏空气上升1米时, 克服重力作了9.8J的功,也就是获得了9.8J/kg位势能, 即
1位势米=9.8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