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范文一:浅析学校信息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浅析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进展路径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硬件资源限制
硬件资源是信息技术的前提和基础。截至2010年,全省中小学计算机数量达到了24.9万台。近年来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信息技术设备基本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但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在硬件设备普及等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掌握信息工具、信息技术能力较差,尤其是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与文字简单处理等最基本操作,尚不具备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比如基本的网络知识获取的能力等,就无法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因缺少计算机硬件这个实践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失去可供支撑的平台,计算机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基本的教学价值。
2资金不足
发展农村信息技术,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相关设备,而资金却是保障。虽然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不断加大资金和设备等资源的投入,但是还远远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学校资金紧缺,对于信息技术建设投入也就很少,加之计算机设备昂贵,机房维护等花销巨大,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来说,负担太重。近些年来只是在国家的资助下,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在缓慢发展之中才有了一些活力。
3师资短缺与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由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以及教育期望值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该项教育工作开展的困难偏大。尤其是绝大多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不知道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外加农村相比城市处于边远地带,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
4思想认识不足
信息技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技术的普及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它学科的教学工作与教学效果,也会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并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在城市及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早已作为一项教学辅助手段普遍进入各级学校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巨大的功能。而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授课,信息技术的教学地位处于边缘化;由于该课程与中考、高考无关,所以学生、家长,教师们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都不太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盲目注重于眼前的利益得失,从而忽略了学生将来的整体发展。这种现象在以"西北高考状元县"的会宁县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家长,教师们只注重学生的"主课"成绩,并且一些家长和教师明令禁止学生参与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一些活动。教师和家长还需要更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以期重新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当中的重要性。
发展对策
1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并且将发展与扩大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之中。学校应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拓宽课程内容,优化信息技术教师培养机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仅要学习、加深本专业知识,而且更应该优化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加大教师进修力度的基础上,大力招收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在保证教学岗位教师配备的前提下,更要保证其专业素质与素养。学校可以采用跟踪检查与学生监督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规范教师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可以广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效仿"国培计划"进行地区内教师的重点发展与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应以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等为重点,选配农村优秀教师与城市学
校教师互换代课,学习城市学校教育关于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加强资金投入及设施与资源建设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充分调动全社会创办教育的积极性,拓宽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充分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途径及资金用途。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建立信息中心或者专项资金委员会,以便接收和管理社会资金,并按照规章制度统一负责安排和落实社会资金的使用,合理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从而让农村教育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空白或边缘化的困境。结束语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资金的落实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师资队伍的强大更是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而新的教育观念是升华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发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于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范文二:信息技术教育历史与现实研究
美国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将信息技术定义为是"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设计、应用、管理的信息系统"。该定义采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认为人们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和管理着信息系统。相对于将信息技术等同于物质实体,信息系统观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信息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也只局限于用户对信息技术的单
向使用层面,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信息技术潜在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当信息技术在为我们带来便利和轻松的生活条件时,同样制造着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传递着它本身所固有的信息。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技术的本质进行了剖析,指出"每种新技术的出现,无论其所传递信息的具体内容怎样,新技术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的革新变革,就这一意义而言,技术本身就代表着时代的信息"[3]。因此,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如果只看到人对信息技术的掌控关系,低估了技术对人类的负面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度程序化的发展,当人完全融入信息技术系统中时,人类也很有可能为技术所控制,乃至成为技术的"奴隶"。
信息生态观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整体理解信息技术、人与社会的关系。该观点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不再是简单地创造物质财富的技术工具和技术系统,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乃至改变着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德国学者昆特(ThorstenQuan-dt)依据"人的生存空间"理论,分析了技术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建立了"技术应用的三角模型",认为"用户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不仅反映了用户需要的特征,同样会不自觉地把一些附属特征强加给用户,改变用户的特征;社会环境同样也影响着技术的应用的发展。三者中,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整响到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4]。由此可见,在复杂多样的信息社会中,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已不能只是"中性"的技术工具,还需要考虑技术、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正、负两方面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