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研究_吴文祥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进展

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C N O O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7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Ani o n a n d n o n—i o n i c s u fa r c t a n t s h a d t h e mo s t wi d e l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EOR.An i o n s u r f a c t a n t s h a d t h e h i g h i n t e r a c t a c t i v i t y wi t h l o w a d s o r p t i o n b u t b a d p e fo r r ma nc e o n s a l t t o l e r a n c . Me a n wh i l e, t he n o n— i o n i c s u r f a c t a n t s p e fo r r me d b e t t e r a b i l i t i e s o n s a l t t o l e r a n c e b u t wo r s e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t e mp e r a t ur e . Wi t h t h e s y n e r g i s t i c e f f e c t ,t h e mi x e d s o l u t i o n c o mpr i s i n g b o t h a n i o n a n d n o n—i o ni c s u r f a c t a n t wa a b l e t o i mp r o v e t h e p e fo r r ma n c e o f e a c h s u r f a c t a n t . Th e d o me s t i c l a t e s t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a n i o n /a n i o n a nd a n i o / n n o n—i o ni c c o mp r i s i n g s u r f a c t a n t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s y n e r g i s m wa s d i s c u s s e d .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研究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研究

a r t i f i c i a l c o r e s .T h e o p t i m a l s y s t e m w a s t h e n s e l e c t e d a m o n g v a r i o u s C O m b i n a t i o n s y s t e ms a s t h e o n e t o b e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f i e l d t e s t . R e s ul t s s h o w t h a t , t y p e s o f s u r f a c t a n t a n d c o m b i n a t i o n p r o p o r t i o n s h a v e a l i t t l e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 y o f b i n a r y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s u r f a c e t e n s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v a r i o u s c o m b i n a t i o n p r o p o r t i o n s i s m u c h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m a i n s u r f a c t a n t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o n e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f l o o d
t e n s i o n 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 sy s t e m w a s e v a l u a t e d a n d f l o o d e x p e r i m e n t s w e r e i m p l e m e n t e d w i t h h e t e r o g e n e o us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1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1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1/3焦煤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摘要:以1/3焦煤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表面活性剂,通过接触角、表面张力和沉降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溶液对煤尘润湿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实验,分析复配溶液对煤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结果发现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 后,继续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煤尘的沉降速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状态发生变化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0.4wt%APG0810+0.4wt%JFC-E 的等质量复配溶液,对1/3焦煤有着显著的协同润湿效应。

煤尘沉降速度达到了45.45mg/s 。

煤样经0.4wt%APG0810+0.4wt%JFC-E 的复配溶液浸泡处理后,含氧官能团和亲水官能团的比例升高,分别达到了50.24%和83.65%。

由此推断,复配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煤尘上有更高的吸附密度。

关键词:1/3焦煤;煤尘;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润湿中图分类号:X9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3-0145-06(1.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2.安徽理工大学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淮南232001)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其中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煤尘浓度可达3000mg/m 3[1]。

远远超过国家标准,严重危害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2]。

由于煤表面有大量的芳香族、脂肪族等疏水性官能团,而且纯水的表面张力高达72mN/m ,导致纯水难以在煤的表面铺展,对煤尘的润湿效果有限[3-5]。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大幅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提高对煤尘的润湿效果[6-8]。

朱森等[9]合成了一种Gemini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发现Gemini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方面具有极高的效率。

张政等[3]研究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溶液对烟煤有良好的润湿效果。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应用性能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应用性能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应用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化学性质的化合物,能够在液体界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

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往往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因此,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复配后的表面活性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性能。

我们将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基本性质,为后续复配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包括复配剂的选择原则、复配比例的确定以及复配工艺的优化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复配后的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化妆品、石油工业、农药、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性能,包括其表面张力、润湿性能、乳化性能、分散性能以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同时推动表面活性剂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二、表面活性剂复配原理表面活性剂复配,指的是将两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以产生协同效应,改善或优化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其复配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效应: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可能产生新的性能特点。

例如,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可能产生更好的润湿和去污性能。

增溶效应:某些表面活性剂在混合后,可以提高另一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从而增强其性能。

例如,某些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可以增强后者的溶解度。

协同效应:复配后的表面活性剂在某些应用中,如乳化、分散、润湿等,可能表现出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优越的性能。

这是由于复配后的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和排列更为紧密,从而提高了界面活性。

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降低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的种类、特性以及复配方法。

并着重介绍了复配体系的复配方法、性能以及应用用于学习交流。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一、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及分类表面活性剂是指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它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他们的性质极具特色,应用极为灵活、广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为了达到稳定,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1.在液面形成单分子膜将亲水基留在水中而将疏水基伸向空气,以减小排斥。

而疏水基与水分子间的斥力相当于使表面的水分子受到一个向外的推力,抵消表面水分子原来受到的向内的拉力,亦即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2.形成“胶束”胶束可为球形,也可是层状结构,都尽可能地将疏水基藏于胶束内部而将亲水基外露。

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

如溶液中有不溶于水的油类(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的泛称),则可进入球形胶束中心和层状胶束的夹层内而溶解。

按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的电性特征,表面活性剂可分为: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④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二、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概述不同表面活性各自有其特点。

通常,改变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设计合成新型表面活性剂,另一种是通过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产品。

开发表面活性剂新品种往往难度很大,而且进行毒性安全性试验也很困难。

相比较而言,通过复配的方法改进体系的特性就比较迅速、经济、有效。

近年来,对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增效的研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配体系不仅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体相缔合结构,而且在界面上可以发生协同吸附,比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界面张力的力更强,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提高界面活性已经成为强化采油等应用领域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一方面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性基团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减小,排列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二者的碳氢链由于疏水效应也会相互吸引。

牙膏中常用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分析

牙膏中常用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分析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ORAL CARE INDUSTRY第二十九卷第三册2019年6月29牙膏中常用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分析孟庆瑞彭丁长(广州中汉口腔用品有限公司广州510460)摘要:探讨了牙膏中常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效果,通过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对牙膏的泡沫量影响显著,结果表明月桂醇硫酸酯钠与月桂酰肌氨酸钠最佳配比为3:2,泡沫量170.5mm ;月桂醇硫酸酯钠与甜菜碱最佳配比为3:2,泡沫量180mm ;通过复配,泡沫量显著提高,且减少了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牙膏;复配中图分类号:T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3607(2018)03 -29 -02口腔清洁护理用品中牙膏、漱口水、牙粉等表面 活性剂使用量最多是©2 (月桂醇硫酸酯钠),其次 月桂酰肌氨酸钠、甜菜碱、PEG -40氢化蒐麻油等。

月桂醇硫酸酯钠这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牙膏生产中使用最普遍,有着优秀的发泡力,泡沫量多且 大,乳化力及生物降解性好,但其浓度在10%以上 时对粘膜有刺激性,浓度10%的人体斑贴试验和土 拔鼠积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都显示了强烈的刺激反 应⑴。

月桂酰肌氨酸钠具有丰富的发泡能力,泡沫 细密,但泡沫稳定性相对差⑵,其在弱酸性体系中具有抗菌能力,在牙膏中的使用限度在5%以下,当 添加量高于此限量时会引起口腔粘膜的脱落,此外 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味⑶。

甜菜碱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家族中常见的温和型活性剂,在任何的pH 值下, 不产生沉淀⑷,同时具有良好的起泡能力和显著的 增稠性,分散好,优良的配伍性和溶解性,低刺激和 杀菌能力,但相对前两种乳化剂成本较髙。

PEG-40氢化曹麻油多用在漱口水中,做为乳化剂。

目前 市面出现少量的低泡牙膏用氢化龍麻油做乳化剂,不做具体分析,同时也有部分泡沫漱口水中使用02与月桂酰肌氨酸钠复配。

本研究探讨复配乳化剂在牙膏中的应用,通过调整乳化剂配比,选择最优 配比方案。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进展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进展
季铵盐阳离子表 面 活 性 剂 由 于 其 优 良 的 表 面 活 性、渗 透、 乳化、抗静电以及杀菌性能而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新的研究发 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的复配体系 有 很 高 的 表 面 活 性,显 示 巨 大 的 增 效 作 用,在 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并催生出相关的混合表面活性剂 间相互作用的一些基础理论研究[7]。
表面活性剂从离子类型分类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但表面活性剂在实际使 用时往往采用几种同种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 使用,因为使用两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价值在极大多数 情况下大大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目前,对复配表面活性剂的 使用远远超过单一表面活性剂,这是因为使用复配表面活性剂 不仅可以减少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用 量,降 低 成 本,更 能 提 高 表 面 活 性剂的使用能效[1-3]。优选出恰当的表面活性剂混合配方,才 能使其在石油开采、土 壤 改 良、农 药 乳 化 剂、日 用 化 学 品、纺 织 印染助剂等领域达到最佳功能,所以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复 配一直是表面活性剂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 [4-6]
1.2 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根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中阴离子基的 不 同,可 以 分 为 羧 酸 盐 (AEC)、磺 酸 盐 (AESO)、 硫酸酯盐(AES)、磷 酸 酯 盐 (AEP)等 类 型,而 阳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主要集中在季铵盐型。
第 23期
肖勰阳,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进展
·95·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进展
肖勰阳,闫国伦,陈亚萍,穆怡佳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与材料工程系 ,江苏 江阴 214433)

复配生物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复配生物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按照复配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 1: 1 进行复配, 绘制复配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的界面活性图, 聚合
物浓度为 1600mg/ L,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范围为 0. 05% —0. 3% , 碱的浓度为0. 4% —1. 2% 。从复配体 系界面活性图看, 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界面 活性范围较宽。
图 3 1∶ 1 复配表面添性剂的界面活性 图
体系进行岩心驱油实验。从表1 看, 复配三元体系化 学驱采收率可达到 24. 4% 以上[ 2] 。
生物+ 0. 1% S 磺酸+ 1. 0% A + 1600mg/ LP 体系, 3 结论
进行流变特性和粘弹性对比, 以确定生物表面活性
最佳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三元驱油体系为 0. 1%
剂在三元体系中的作用。从图4 看, 随着剪切速率增 S 生物+ 0. 1% S 磺酸+ 1. 0% A + 1600mg/ LP 。
关键词: 复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评价 中图分类号: T E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981( 2012) 02—0019—02
目前大庆油田的强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已经 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由于三元体系驱油化学剂成 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 应用。如何降低化学剂成本, 成为油田科技工作者研 究的焦点。三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 酸盐成本很高, 因此, 寻找廉价的而不影响驱油效果 的表面活性剂取代部分高价的重烷基苯磺酸盐成为 降低三次采油成本的有效途径。S 生物是一种生物 表面活性剂, 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 其成本大约是重 烷基苯磺酸盐的一半[ 1] 。本文对两种表面活性剂在 强碱三元体系中进行复配, 对优选出的复配驱油体 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药品及仪器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与应用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与应用

2 4 润湿性能
由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表面吸附增强,体系表面张力较低,这样复配体系将具有较强的润湿能力。

图①是几种溶液在石蜡表面上的接触角,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等摩尔复配溶液的润湿能力有明显差别。

在同一浓度(1×10-2mol/L)时,后者在石蜡上的接触角为16°,而前者约为100°。

2 5 乳化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取决于本身的亲水亲油平衡、油相的亲水亲油值以及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形成膜的牢固程度等。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少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反之,由于电荷作用之故,复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增加,在油/水界面形成的膜致密性增加,故乳化能力增强。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溴化铵以9∶1(mol)复配时,乳化能力显著提高(复配体系的乳化稳定时间为43min,单一组分则分别为38min和6min)。

此外,复配体系还可同时具两组分的优点。

阳离子表活剂是较好的抗静电剂、杀菌防霉剂,但洗涤效果不佳,与阴离子表活剂复配后可得到化纤产品的优良洗涤剂,同时兼有抗静电、柔软、防尘等作用。

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出现的“防尘柔软洗衣粉”就是应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

高效去污最佳复配论文

高效去污最佳复配论文

高效去污最佳复配论文目前,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已形成热点,如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物、高聚物或表面活性剂之间复配等,其目的是增进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优化使用且提高经济效益,并由节约消耗、减少排放而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在表面活性剂复配应用过程中曾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视为禁忌,一般认为两者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会产生沉淀或絮状络合物,从而产生负效应甚至使表面活性剂失去表面活性。

事实上,经过各国科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在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降低临界胶团浓度(cmc)的能力、增大表面吸附能力等各种物化性能方面会显示出较大的增效效应。

同时,这样的复配体系正逐步应用于去污、增溶、泡沫、润湿、乳化等方面2。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期望在传统的洗涤剂中采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或者阴-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复配来提高产品的去污性能,即用较少量活性物便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从而以较低成本获得高性能的产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除此以外,复配体系还可能同时兼具各复配表面活性剂组分的优点。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是较好的抗静电剂、杀菌防霉剂,但洗涤效果不佳,而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之后可以得到化纤产品的优良洗涤剂,同时兼有抗静电、柔软、防尘等作用。

因此复配洗涤剂不但去污性能好,而且综合性能好。

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应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原理开发的产品。

对含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去污增效作用进行研究,利用物理化学、表面化学、化学结构等基础知识,加强研究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以及上述各因素对洗涤剂配方的影响等,在科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配方,将有助于充分发挥表面活性剂的最大效用,并配制出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洗衣粉产品。

目前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洗衣粉,它与传统的洗衣粉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在传统的的阴或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洗衣粉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这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但国内尚未见报导。

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驱油机理及改进方向

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驱油机理及改进方向

摘要:介绍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驱油机理,综述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改进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油;采收率;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常见的化学驱油剂主要有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碱。

asp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复合驱是在综合了单一化学驱优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化学驱油体系[1],具有驱油效率高的显著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庆油田矿场试验[2]表明,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0%以上,而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

可见对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3]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既具有较高的粘度又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在扩大波及范围、提高驱替效率的同时, 也提高洗油效率, 能改善水驱的“指进”、“突进”和油的“圈捕”,从而增加原油产量和提高采收率。

该体系驱油效果之所以明显优于单一化学剂驱。

是因为多种化学剂具有各自的作用与优势,且相互之间能发挥协同效应。

(1)聚合物的作用是增稠和流度控制。

目前最廉价,应用最成熟的产品是聚丙烯酰胺(hpam)。

hpam已被普遍用来提高注人水粘度和油层波及系数。

hpam的选择着重要与油藏渗透率、孔喉尺寸、注液速度等相匹配, 分子量越大增粘能力越强,浓度越大水解液粘度越大, 驱油能力越大。

(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提高洗油效率, 因温度、矿化度、原油组分等油藏条件的不同, 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也不相同。

石油羧酸盐、石油磺酸盐是现在普遍采用的驱油表面活性剂, 但石油磺酸盐耐温、耐盐性能比石油羧酸盐好。

(3)碱的作用是与原油中的酸性组分反应就地生成表面活性剂, 与外加表面括性剂协同效应更大幅度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作为牺牲剂改变岩石表面的电性, 以降低地层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

应用的主产品为naoh和na2co3或二者混用。

2、三元复合驱目前存在的不足室内和矿场研究表明[2],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可在水驱基础上再提高20%以上,具有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1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 3 ~5 ]
根据参考文献 [ 3 ~5 ] , 可以分别通过如下反应 制备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 ( 1 )丙烯酸和胺反应 RNH2 + CH2 CHCOOH RNHCH2 CH2 COOH
( 2 )脂肪醛和氨基丙酸反应
RCHO + NH2 CH2 CH2 COOH RCH N CH2 CH2 COOH + H2 RCH NCH2 CH2 COOH RCH2 NHCH2 CH2 COOH
造非均质大岩心上 ,按水驱 - 聚驱 - AAPZ /抗盐聚合物二元驱 - 聚驱 - 水驱的程序驱油 ,改变前置 HPAM 段塞尺寸
(011 ~01725PV ) ,注入 0121 ~01348 PV AAPZ (310) /抗盐聚合物 ( 210) 主段塞时 ,水驱后采收率增值差别很小 , 在 2912% ~3016%范围 ,而主段塞中抗盐聚合物浓度为 115 和 110 g/L 时 ,水驱后采收率增值分别为最高 ( 3117% ) 和
表 2 不加聚合物以及加有聚合物 3 的污水配制的 AAPZ 溶液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 ( 45 ℃)
AAPZ浓度 /mg ・ L-1 3000 500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 1 1 AAPZ基本物性 、 界面活性及稳定性 21111 AAPZ的基本物性 AAPZ呈白色膏状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 且耐硬
3 收稿日期 : 2008 2 11 2 06; 修改日期 : 2009 2 05 2 20。
(项目编号 2005CB221300 ) 子课题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 计划 )“ 化学驱和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 ”
项目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新型无碱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及驱油体系研究 ” 。 作者简介 : 吴文祥 ( 1961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学士 ( 1984) 、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 士 ( 1992)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 ( 1999) , 2006 年博士后出站 , 一直从事化学法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工作 , 通讯地址 :

泡排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实验研究

泡排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实验研究
FY —F5 01; F Y —F 5 02; RB 一8 01; RB 一81 1。
助 表面 活性 剂 : 正辛醇; 正 十二 醇 。 稳 泡剂 : 黄原 胶 ; 明胶 ; 聚 乙二 醇 ( P E G) 。
复 配之后 表 面活性剂 会产 生协 同效应 和 增效 作
用, 增强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 , 具有 比单一表面活性
液 速度 、 强化泡 沫 的稳定 性 。
的量度 。此 方法 简单 易行 , 但需 重 复振 荡 多次 。
1 . 1 准备 实验试 剂
表 面活 性剂 : 脂肪 醇 聚氧 乙烯 醚硫 酸钠 ( A E S ) ; 十二 烷 基 硫 酸 钠 ( S D S ) ; 十 二 烷 基 二 甲基 氧 化 胺 ( D MA O) ; 椰 油酸二 乙醇 酰胺 ( 6 5 0 1 ) ; T e x p o n N 7 0 ;
剂, 形成复配型泡排剂 , 以提 高表 面活性剂 的起泡 能力。通过 系列实 验得 到复配最佳 质量 比, 即乙氧 基化烷基 硫酸
钠( A E S ) 、 十二 烷 基 硫 酸 钠 ( S O S ) 、 十 四烷 基 二 甲基 氧 化 铵 ( D MA O) 的质 量 之 比为 1:3: 3 。同时 , 在 复 配 体 系 中 引 入 了稳 泡 剂 以增 强 其 稳 定 性 。
荡 后 以产生 的起 始泡 沫高 度作 为待 测试 液起 泡 性 能
用 是 降低 溶 液 的 表 面 张 力 , 使 泡沫更容易起 泡; 同 时, 起泡 剂吸 附在 气泡外 面 的液膜表 面上 , 形 成较 牢 固的膜 , 以延 长 泡 沫寿 命 J 。稳 泡 剂包 括 天然 产 物 明胶 、 高分子 化 合 物 ( 如 甲基 纤 维 素 ) 、 淀 粉 改 性 产 物、 合成 表面 活性剂 等 , 其 作用是 提 高表 面液膜 的黏 度 与弹性 、 增强 表 面膜 的机械强 度 、 延 缓膜 中液体 排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丰富形貌的介孔氧化硅合成探究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丰富形貌的介孔氧化硅合成探究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丰富形貌的介孔氧化硅合成探究张慧娟;王煜【摘要】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127(EO106PO70EO106)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复配体系中,通过酸性介质中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得到了形貌均一、孔道规则的介孔氧化硅.通过对反应物F127、CTAB、HCl和TEOS浓度效应和温度效应的单因素探究,发现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的改变对产物的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一个很窄的浓度区间且室温条件下才可以得到形貌规整的螺旋结构.在该混合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CTAB起到了致孔剂的作用;而F127则起到了调控产物形貌的作用,且F127的浓度需要控制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一个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者均为非手性试剂)复配体系中得到了螺旋状介孔SiO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A new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regulating the morphology and mesopore structure of mesoporous materials.A variety of mesoporous silica with complex architectur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in mixed F127 (EO106PO70EO106)-CTAB systems by the hydrolysis of TEOS in aqueous HC1 solutions,such as nanofiber,gyroids,spheres and curved shells.B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of the reactants and the temperature effect,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helical structures of mesoporous silica can only be obtained within a relatively narrow concentration ranges under room temperature.In these mixed systems,CTAB acts as the pore-induced agent,and F127 can tune the sample morphology on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127 is below the cmc.Based on the researchresults,detailed mechanism for the helical mesoporous silica synthesized innon ionic surfactants and cationic surfactants mixed systems were discussed innovatively.【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7(036)008【总页数】6页(P19-23,28)【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介孔氧化硅;螺旋;纳米纤维【作者】张慧娟;王煜【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重庆401331;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8.16具有介孔结构的无机材料突破了传统沸石分子筛孔径小于1.5nm的限制,因其高度有序的大孔径,窄的孔径分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佳的催化吸附性能而在药物缓释、生物分子分离、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气体传感、催化载体、光电器件,作为模板合成其他纳米结构,特定纳米结构的筛选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5]。

一种能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螯合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能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螯合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能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螯合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金辉,李兵,方玉琦,刘长海,杨晓凤,金虎,吴玉春
申请号:CN201711066795.6
申请日:20171102
公开号:CN107987221A
公开日:
201805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印染助剂技术领域应用的一种能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螯合分散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该能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螯合分散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马来酸酐8‑20份、烯丙基聚氧乙烯醚3‑5份、丙烯酰胺0.5‑3份、聚乙二醇40‑90份、有机羧酸0‑50份、烯丙基醚磺酸钠盐0.5‑3份、催化剂4‑5份、去离子水40‑60份。

本发明所公开的能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螯合分散剂能够适用于各种织物染色、印花后水洗操作过程中,具有优异的分散和悬浮效果。

同时该发明在染色中使用,可使织物色泽均匀,与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能复配出具有功能性的高效螯合分散剂。

此外本发明配制中减少了磷元素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能。

申请人: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北京路5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陈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
第 25 页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原理
7.1.7表面活性剂和高聚物复配及表面活性剂-高
聚物相互作用
1.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规律。 (1)在具有相同碳链的情况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
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聚合 物的相互作用弱得多。 ②带有相同电荷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没有或仅有很 弱的相互作用,如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与SDS、聚 苯乙烯磺酸钠(PSS)与SDS等体系。
第 19 页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原理
7.1.5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2.提高混合物溶解性的方法 (3)增大极性基的体积 增大离子的体积可以增加离子头基之间的空间位阻以降低
离子头间强烈的静电引力,从而减少体系形成沉淀的机率。 (4)引入聚氧乙烯基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引入聚氧乙烯基有利于降低分子
表面活性剂在配方生产中的选择与应用表面活性剂在配方生产中的选择与应用表面活性剂在配方生产中的选择与应用表面活性剂在配方生产中的选择与应用表面活性剂在配方生产中的选择与应用表面活性剂在配方生产中的选择与应用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数种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时比分别单独使用效果更好某些性能显著提高
第 章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
第6页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原理
7.1.2表面活性与无机电解质混合体系
1.无机电解质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机制 无机盐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反
离子压缩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头的离子氛厚度,减少了表面 活性剂离子头之间的排斥作用,从而使表面活性剂更容易 吸附于表面并形成胶团,溶液的表面张力与cmc降低。
变化,如溶液的表面黏性由于加入醇后而增加,这可被认 为有醇时的表面吸附膜比较紧密。 (4)在有醇存在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γ的时间效应更为明 显,即到达平衡γ需要时间更多。原因是醇和表面活性剂 间存在竟争吸附。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研究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研究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研究
吴文祥;张洪亮;胡靖邦;高树堂;李华斌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18)4
【摘要】讨论了三元复合体系在给定的聚丙烯酰胺浓度条件下碱和表面活性剂对聚丙烯酰胺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碱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复杂,与碱的类型、浓度有关。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

由于化学剂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有利的协同效应,使得三元复合体系的粘度略有提高。

此研究结果还为开展三元复合驱提供了重要的流变参数。

【总页数】4页(P31-34)
【关键词】流变性;表面活性剂;高聚物;化学驱油;驱油
【作者】吴文祥;张洪亮;胡靖邦;高树堂;李华斌
【作者单位】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6
【相关文献】
1.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研究 [J], 吴文祥;张洪亮;胡靖邦;高树堂;李华斌
2.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为主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相行为研究 [J], 王雨
3.疏水缔合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体系界面张力特征研究 [J], 罗凌睿;
叶仲斌;唐伏平;胡新平;颜泽江;胡万庆;陈洪
4.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影响因素 [J], 黄丽;宋俭;周浩;吴燕飚;高树棠;高歌;马荣堂
5.国外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研究进展 [J], 李挺;余维初;何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面活性剂BS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表面活性剂BS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表面活性剂BS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吴文祥;张向宇;郭明日【期刊名称】《油田化学》【年(卷),期】2010(0)1【摘要】以大庆油田使用的以重烷基苯磺酸盐Sy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的强碱ASP 三元体系作对比,考察了由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两性甜菜碱表面活性剂BS 配制的无碱SP二元体系和加磷酸钠牺牲剂的该SP二元体系的驱油效率。

实验岩心为Ka≈1μm2的环氧树脂胶结石英砂均质、非均质(变异系数0.72)岩心。

驱油实验模拟大庆油田条件(温度45℃),实验体系含表面活性剂3.0g/L,分等黏度(20,40,80mPa.s)和等聚合物浓度(0.5,1.5,2.5g/L)两个系列,化学剂主段塞0.35PV,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0.20PV。

体系黏度由20mPa.s增至40mPa.s或聚合物浓度由0.5g/L增至1.5g/L时,均质岩心上的采收率增幅很大,黏度或聚合物浓度继续增大时增幅很小。

均质岩心上的驱油效果,在等黏度条件下加牺牲剂的SP二元体系最好,SP二元体系和强碱ASP三元体系相近并较差,在等聚合物浓度条件下SP二元体系和加牺牲剂的SP二元体系最好且相近,强碱ASP三元体系较差。

在非均质岩心上的驱油效果,当体系黏度为40mg/L时,加牺牲剂SP二元体系最好,SP二元体系次之,强碱ASP三元体系最差,当聚合物浓度为2.5g/L时,加牺牲剂SP二元体系与SP二元体系相当,强碱ASP三元体系较差。

【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甜菜碱衍生物;两性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牺牲剂;磷酸钠;岩心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大庆油田【作者】吴文祥;张向宇;郭明日【作者单位】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TE39【相关文献】1.新型羧基甜菜碱BS13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张力及驱油效果 [J], 吴文祥;王磊;王超;张向宇;崔茂蕾2.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J], 吴文祥;张玉丰;胡锦强;刑德琪3.弱碱三元复合驱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优选研究 [J], 刘欢;黄斌;张威4.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方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吴文祥;侯吉瑞;卢文忠5.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泡沫驱油体系的驱油实验 [J], 刘承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两种复配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都随着主副表面活性剂 复配比例的降低而增加,在各种复配比例情况下,LY 与 HY 复 配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都高于 LY 与 HLX 复配体系的化学驱采 收率。
采收率 复配体系
水驱采收率 化学驱采收率
(%)
(%)
总采收率 (%)
参考文献
单独 LY
52.5
15.6
68.1
水驱至含水 98% 以上,注入前置段塞 0.04pv2500mg/L(3000 万),注入主段塞 0.35pvP1600mg/L(2500 万)+S0.2%wt(复配), 注入副段塞 0.2pv1600mg/L(2500 万)+S0.15%wt(复配),注入保 护段塞 0.1pvP1400mg/L(2500 万),后续水驱至含水 98% 以上。
Abstract: In this study, Liaohe LY is a main surfactant and Daqing Lianhua HLX and Huiyuan Binzhou HY are assistant surfactants. Using surfactant combination technology, the viscoelasticity and surface tension of combination system was evaluated and flood experiments were implemented with heterogeneous artificial cores. The optimal system was then selected among various combination systems as the one to be applied in the field test.Results show that,types of surfactant and combination proportions have a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viscoelasticity of binary system and the surface tension stability of various combination proportions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main surfactant proportion al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lood effect evaluation, the chemical flood recovery efficiency of combination proportions is increased by over 5 percent compared to that of main surfactant alone. Thus,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system can be selected as the one to be used in the field test. The selected combination system can not only reduce cost effectively but also increase relative benefit. KeyWord: Viscoelasticity; Interfacial tension;Surfactant compound; Displacement effect
1)将浇铸好的模型抽空 4 小时后,饱和水,测量孔隙度 ;
看出,不同复配比例下,二元体系弹性点基本重合,说明复配活性
2)将饱和好人工合成盐水的模型放在恒温箱内恒温 12 小
剂体系不会降低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因此复配体系与聚合物有一 时以上(55℃);
定的匹配性。
3)油驱水至模型不出水为止,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 ;
0 前言
辽河油田已处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可采储量逐渐减少,为 了开采此类剩余储量,二元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驱油技术,此类 技术又以表面活性剂 / 聚合物 [1]SP 二元复合驱 [2] 技术具有发 展前景,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是关键,表面活性剂用量大,费用 高,成本占二元驱化学剂成本的 70% 以上。本文针对现场中如此 昂贵的表面活性剂价格,找到一些价格低廉的副表面活性剂和辽 河主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不仅使复配体系的性能有所改善,而 且可以克服单一表面活性剂的局限性,实现降低二元驱成本、提 高二元驱驱油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Research on surfactant combination
Wu Wenxiang Song Ge Tang Jiabin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P.R.China)
复配体系稳态界面张力在 10 天内略有上升,之后维持在稳定在 4×10-2mN/m 左右。由此可知,LY 与 HY 复配体系界面张力的稳定
性要好于 LY 与 HLX 复配体系和单独 LY 复配体系。
3 驱油效果研究
的流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拉伸流动,当聚合物分子流经孔道时,聚 3.1 驱油实验步骤
合物分子受到的拉伸表现为弹性,使得弹性增大,从图中还可以
·268·
科技论坛
电子测试 ELECTRONIC TEST
第5期 2013年3月
序号 1
2 3
生产厂家 辽河油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50% 2.5 紫色 大庆炼化公司 滨州慧源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表 1 各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参数
简称
固含量 价格(万 / 吨)
LY
颜色
1.05-1.1 7.5-8.5
HLX
·269·
电 子 测 试
4)按规定的驱替速度水驱至模型出口含水 98% 以上,计算 高于 LY 与 HLX 复配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
水驱采收率 ; 5)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化学驱,注入量达到所规定的孔隙体
积倍数 ; 6)段塞全部注完后,继续水驱至出口含水 98% 以上,计算化
学驱采收率。
3.2 实验方案
[1] 周润才.表面活性剂 / 聚合物驱油的基本原理 [J].国外油
LY:HY(90 :10)
52.83
21.43
74.26
气田工程,1995 :9-12.
LY:HY(80 :20)
52.63
22.53
75.16
[2] 刘莉平,杨建军.聚 / 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性能研究 [J].
LY:HY(70 :30)
LY 与 HY 复配比为 80 :20 和 70 :30,LY 与 HLX 复配比为
70 :30,分别测定原始、第 1 天、第 3 天,第 5 天,第 10 天,第 15 天,
第 30 天,第 60 天,第 90 天的界面张力,材料及样品配制溶液与
粘弹性实验研究一致。
表 2 各种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
52.67
23.26
75.93
断块油气田,2004,11(4):44 ~ 45.
LY:HLX(90 :10) 52.73
3.3 驱油实验结果分析
表 3 LY 与 HY,LY 与 HLX 复配驱油效果对比
4 结论
1. 三种复配体系复配效果最好的体系 :LY 与 HY 复配比为 80 :20 和 70 :30,LY 与 HLX 复配比为 70 :30,表面活性剂的类 型和复配比例对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影响不大。
2.LY 与 HY 复配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要高于 LY 与 HLX 复 配。LY 与 HY 复配体系界面张力的稳定性要好于 LY 与 HLX 复 配体系。
50%
1.3
暗红色

密度(g/cm3)
0.95-1.0 0.9-1.1
PH 值
7.2-8 6-9
2 粘弹性及界面张力评价
2.1 复配体系粘弹性研究
复配体系流变性具体体现为体系的粘弹性。体系的粘弹性 对于提高无碱二元复合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都有利,是评价 驱油效果的重要指标。为此进行了不同聚合物分子量的粘弹性研 究。所用仪器为 HAAKE RS150 流变仪。 2.1.1 粘性实验及结果分析
本实验就是对这些复配体系进行粘弹性 [3,4],界面张力稳定 性 [5] 和驱油效果的研究,找到适合现场应用的最佳复配体系,希 望为辽河油田聚合物驱的大规模矿场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1 表面活性剂基本参数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三种表面活性剂,分别为辽河 EOR-SAA/ LY-IQ/SY LY0474( 简称 LY),大庆炼化 HLX-B05( 简称 HLX),滨 州慧源 HY-100A(简称 HY),它们都能够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 油水界面张力,其中 HY 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耐碱能力和抗盐 能力,LY 表面活性剂在浓酸,浓碱或浓无机电解水溶液中性能 稳定,以下是三种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参数。
10
0.034830 0.008444 0.006187 0.071636
15
0.050973 0.007208 0.006912 0.045126
30
0.046544 0.006413 0.005558 0.039581
60
0.045973 0.007404 0.008153 0.051467
90
时间 ( 天 ) 单独 LY
LY:HY (80:20)
LY:HY (70:30)
LY:HLX (70:30)
1
0.016820 0.009333 0.008486 0.049521
3
0.030811 0.009850 0.006187 0.054423
5
0.037133 0.008461 0.006025 0.067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