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的内容和特点。

”本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阐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当把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政治权利义务是什么?怎样行使政治权利与义务?学生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个知识点,学生初中就已经学过,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包含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两个概念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二者的区别。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这一框的教学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知识,使学生明白作为公民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怎样履行自己的政治性义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履行的义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难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性原则。

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PowerPoint和传统的教具。

教学过程【课前探究】.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案例,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合作探究”题。

【导入新课】教学导言: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回答)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其中公民胡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由此导入新课。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第一章:政治权利与义务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

1.2 教学内容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分类2. 政治义务的定义和分类3.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1.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政治权利和义务?它们为什么重要?2. 讲解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概念及分类。

3. 分析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

1.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2.1 教学目标1. 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

2. 掌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

2.2 教学内容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2.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生活?如何参与?2. 讲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

3. 分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

2.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

第三章:行使选举权的准则3.1 教学目标1. 了解选举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

3.2 教学内容1. 选举权的概念和重要性2. 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3.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选举权是什么?为什么重要?2. 讲解选举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

3.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

第四章:履行政治义务的准则4.1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

4.2 教学内容1. 政治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2. 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4.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政治义务是什么?为什么重要?2. 讲解政治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

4.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根据新课标对本框的提示和建议“联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围绕重难点知识,选取儋州本地的政治素材,着眼于“能力立意与目标立意”并重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9道题目和模拟李洹演讲,以渗透四项基本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组织过程设计理由对第一目的教学①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拉萨3.14事件”;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框的核心问题:我们如何做一个“公民”,而不做“暴民”、“乱民”,也不做“臣民”、“子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导入新课,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引起他们的深思.自主阅读给学生2分钟快速阅读本框内容.使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为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问题赢得时间.对第二目的教学①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引导评讲选择题1至5题;②由一个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方式模拟李洹演讲;③组织学生观看李洹演讲的图片.①第1至4题针对本目重难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监督权的对象”设计试题.在做题和评讲中自主建构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②第5题针对本目“公民政治义务”和第三目重难点“权利与义务不完全对等、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完全一致”命题.根据命题需要,整合教材;③模拟和观看李洹演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对第三目的教学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引导评讲选择题6至8题.第6至8题针对本目重难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意味着公民行使相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意味着立法平等、权利不等于权力”命题.对第一课的综合提升训练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引导评讲非选择题第9题:①让学生看完材料和设问后,各自在草稿纸上写答题的要点;②抽取部分学生答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③学习参考答案,在与自己原先想法中比较中得到提升.①第1到9题,大多数题目素材取自儋州本地,增强亲和力,激发他们对身边政治生活的关注和思考;②通过做引人思考和感兴趣的题目和动笔书写,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他们高考要求的四项基本能力;③通过第9题第(2)问将导入新课的“拉萨3.14事件”和儋州“禁三轮车”结合起来思考本框的核心问题:如何做一个“公民”,做到了首尾相应,深化了对主题的认识.五、对本教学设计的反思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破解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表面看似乎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但只要在试题素材、设问上构思巧妙,贴近学生认识盲点和误区,贴近生活,“旧瓶装新酒”,也可达到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课时设计课堂实录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根据新课标对本框的提示和建议“联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围绕重难点知识,选取儋州本地的政治素材,着眼于“能力立意与目标立意”并重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9道题目和模拟李洹演讲,以渗透四项基本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组织过程设计理由对第一目的教学①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拉萨3.14事件”;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框的核心问题:我们如何做一个“公民”,而不做“暴民”、“乱民”,也不做“臣民”、“子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导入新课,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引起他们的深思.自主阅读给学生2分钟快速阅读本框内容.使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为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问题赢得时间.对第二目的教学①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引导评讲选择题1至5题;②由一个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方式模拟李洹演讲;③组织学生观看李洹演讲的图片.①第1至4题针对本目重难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监督权的对象”设计试题.在做题和评讲中自主建构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②第5题针对本目“公民政治义务”和第三目重难点“权利与义务不完全对等、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完全一致”命题.根据命题需要,整合教材;③模拟和观看李洹演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对第三目的教学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引导评讲选择题6至8题.第6至8题针对本目重难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意味着公民行使相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意味着立法平等、权利不等于权力”命题.对第一课的综合提升训练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引导评讲非选择题第9题:①让学生看完材料和设问后,各自在草稿纸上写答题的要点;②抽取部分学生答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③学习参考答案,在与自己原先想法中比较中得到提升.①第1到9题,大多数题目素材取自儋州本地,增强亲和力,激发他们对身边政治生活的关注和思考;②通过做引人思考和感兴趣的题目和动笔书写,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他们高考要求的四项基本能力;③通过第9题第(2)问将导入新课的“拉萨3.14事件”和儋州“禁三轮车”结合起来思考本框的核心问题:如何做一个“公民”,做到了首尾相应,深化了对主题的认识.五、对本教学设计的反思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破解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表面看似乎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但只要在试题素材、设问上构思巧妙,贴近学生认识盲点和误区,贴近生活,“旧瓶装新酒”,也可达到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二)进行新课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教案生活的准则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教案生活的准则

《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预习导学:根据学习目标自读教材,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填空和判断。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代表和被选为代表的权利。

(2)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和。

(3)条件:。

3.政治自由(1)含义:指公民享有言论、、、、、、的自由。

(2)地位:行使政治自由的权利是人民行使的重要方式,是的具体表现。

4.监督权(1)含义: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和的权利。

(2)内容:它包括、、、、等。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

(1)原因:①我国是国家。

②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的重要保证。

2.遵守。

3.维护。

4.。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原则。

(1)含义: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平等地,平等地。

既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权利与义务都是。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又是。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确保。

(2)要求:①一方面,要,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另一方面,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相结合的原则。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探讨:(小组交流、讨论;班级内学生交流发言,学生和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探究活动一:做教材P8探究与共享,经过课前自主学习,尝试自制一张“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示意图。

探究活动二:1、今年铜山区棠张镇全镇人民已经经历了两次选举:第一次是新的镇人大代表的选举,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镇人大代表;第二次是进行新一轮村民委员会的的改选,某班小王同学的父亲既光荣的当选为该镇镇人大代表,又当选为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教案-3_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教案-3_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在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政治生活之中。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过渡: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通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履行的政治义务体现的,是有宪法保障的,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体现。

那么我国人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义务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本框题的内容。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探究与共享阅读教材P7-9的内容,分组探究:1.细读P7—8的图片及其文字说明,说说它们反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哪些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2.归纳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并简要说明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与政治生活的关系。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一).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2.含义:3.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②法律资格: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思想政治②必修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案.docx

思想政治②必修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案.docx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材分析木框第一目“生活屮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为情景导入。

通过6张照片展示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旨在使学住对本部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这一目的内容上课时可放在最后讲授。

第二目“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是情景分析,教材具体阐明公民的三项政治权利和四项政治性义务。

笫三冃“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是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木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本框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以及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作进一步的分析。

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通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体现的;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具体体现。

了解本目的内容对学好第三目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三大原则做好了铺垫。

木目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第二课的民主选举以及第三单元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好了伏笔;本目中的监督权、第二课的民主监督、第二单元对政府的监督和第三单元人大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政协的监督以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这些知识点串起來就可形成一个监督的知识专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牛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义务的关系、选举权少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牛•活。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木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悄,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木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三个基木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白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法定政治性义务的内容;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2.理解: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的必要性;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分析:联系实际,结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等问题。

2.培养应用能力。

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己的权利观、义务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今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公民应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3.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如何看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体现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材料、事例、图片。

【回顾旧】(1)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过程】[走进新]请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材料、事例、图片。

预设:公民投票选举;公民应征人伍;奥运健儿获金牌,面对国旗唱国歌;公民出版的著作;游行示威;政府门口的举报箱……提问:在同学们所举的事例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学生回答:略)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

这一节我们就要探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推进新]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师:权利是神圣的,义务是庄严的,我们不妨先从面上理解一下权利与义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准确表述出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内容、政治义务的内容,以及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必须把握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选举权被选举权的知识,判断这项权利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理解并表述出“自由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能够理解并表述出“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运用本课内容,分析并说明自己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教学难点】权利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每天早起,我都要习惯性的看看天气,除了关心一下温度、晴雨,还要格外注意一下空气质量指数(PM2.5).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镜头(视频)教师:我小时候,冬天阳光映在雪上晃得人睁不开眼,夏日的夜晚,抬头会看见漫天星斗。

而如今,我想给女儿讲讲星空,往往会说:来宝贝,我们百度一下图片。

面对这样恶劣的雾霾天气,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问题1:面对雾霾,我们是受害者对吗?我们仅仅是受害者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更应该成为雾霾的治理者。

问题2:你能否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角度谈谈,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什么?学生讨论,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

教师:这些内容,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要把握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白板画笔功能)【可以做的】——归纳权利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家的做法:(1)哪些是可以做的?(2)哪些是应该做的?(3)哪些又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必须注意的问题?(4)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做的—权利;应该做的—义务;注意问题—原则。

教师:在我国公民,还有哪些权利?哪些义务?哪些原则(PPT)教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重点〕(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2)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预习提纲〕: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和三个方面。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包括、、和。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2);(3)。

〔课堂结构〕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选举权是:公民的被选举权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我国宪法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政治自由的意义:思考:书本P9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辨析观点一和观点二。

单选“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目标:在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自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学习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学习难点】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二、【合作探究】材料一:针对钓鱼岛问题,我国很多城市举行了“还我钓鱼岛”、“抵制日货”等游行活动,表达爱国意愿。

人们在抵制“法货”、“日货”的现场活动中常常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如用国旗堵住家乐福、吉之岛超市入口、与警察、不同意见的人发生小摩擦、用矿泉水砸人、堵塞交通,甚至恶意攻击日本和法国驻华使领馆等。

各地政府劝导市民游行要讲文明,理性有序表达意愿,不要参与未经批准的游行活动,保持和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

材料二:姚明和王治郅都是从中国进入美国职业篮球队的运动员,都曾是众多中外篮球迷的偶像和心目中的英雄。

然而,他们的职业道路却截然不同。

对于国家队的召唤,姚明说:“我回去还是不回去,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如果国家需要我,我就回去。

”而王治郅则因为没能听从国家队的召唤,最后被国家队开除。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又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公民有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但同时应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材料二表明我国公民应履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义务如何参与政治生活:1、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国意愿,这是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公民行使游行示威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只讲权利,否定义务是错误的。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准确表述出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内容、政治义务的内容,以及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必须把握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选举权被选举权的知识,判断这项权利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理解并表述出自由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能够理解并表述出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运用本课内容,分析并说明自己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教学难点】权利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每天早起,我都要习惯性的看看天气,除了关心一下温度、晴雨,还要格外注意一下空气质量指数(PM2.5).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镜头(视频)教师:我小时候,冬天阳光映在雪上晃得人睁不开眼,夏日的夜晚,抬头会看见漫天星斗。

而如今,我想给女儿讲讲星空,往往会说:来宝贝,我们百度一下图片。

面对这样恶劣的雾霾天气,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问题1:面对雾霾,我们是受害者对吗?我们仅仅是受害者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更应该成为雾霾的治理者。

问题2:你能否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角度谈谈,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什么?学生讨论,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

教师:这些内容,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要把握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白板画笔功能)【可以做的】归纳权利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家的做法:(1)哪些是可以做的?(2)哪些是应该做的?(3)哪些又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必须注意的问题?(4)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做的权利;应该做的义务;注意问题原则。

教师:在我国公民,还有哪些权利?哪些义务?哪些原则(PPT)教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

政治: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doc

政治: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知识与技能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⑴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⑵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⑶政治自由。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⑷监督权。

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⑴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⑵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⑴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⑵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⑴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⑵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对立起来。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1.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及意义;2.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2.如何平衡政治权利与义务。

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3.小组讨论和演示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2.图表;3.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课内容:本课程是高中政治必修2中关于政治权利与义务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我们将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掌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30分钟)1.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及意义(5分钟)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获得的合法权利和权力,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示威游行自由等等。

政治权利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核心,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支持国家建设等等。

政治义务是公民应承担的责任,也是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25分钟)(1)依法参与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依法合理地、合法地参与政治活动,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搞非法组织和活动。

(2)文明参与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必须注意言行举止,弘扬民族文明,不得进行暴力、歧视、谩骂等不良行为,不得破坏别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理性参与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应该讲究理性,要保持客观、公正、理性的态度,不得盲目崇拜,不得轻信谣言和传闻,不得受到不正当的利益引诱或胁迫。

(4)平等参与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应该遵守平等原则,不得以任何种族、民族、宗教、地域、性别等为由进行歧视和排斥,应该平等、和谐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参考教案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参考教案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参考教案1一、学习内容和解析内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二、学习目标和解析目标:识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

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分析:教学重点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三、问题诊断分析在学习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时可能有问题[四、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本节知识梳理目标检测配餐作业(二)教学过程问题导入:问题1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民主有什么特点?问题2 仔细阅读8页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他们反映了我国的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哪些政治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①通过学生论坛,讨论:①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资格;②选举权与选举班长之间的区别②通过学生简单的讨论,由教师得出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选举权;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被选举权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③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由选举权,你会选举出什么样的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来代表你行使国家权利?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如果你没有认真行使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国家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如果你认真行使了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所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网络灌水,如果你在网上发表一些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人教版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word学案
3、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居投身于政治生活中。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3、重点掌握主要概念及相关知识,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及其地位,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
【学习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2、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5、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怎样的关系?
【我的收获】
【探究指导】
全面理解各个知识点,在理解了要点的基础上突出把握重要观点,掌握政治观点要领。
课堂训练案
一、选择题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D)为基础的
A依法享受政治经济权利,履行公民政治经济的各项义务
B依法行使社会生活的权利,履行公民社会生活的义务
②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
③依法在公共道路上游行、示威
④对以权谋私的国家公务员进行揭发、举报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9、截至20XX年底,我国共有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联合会、联谊会等各类社会团体14.2万多家。它们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自主地开展活动。这一事实表明我国公民享有(A)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B.公民应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公民的言论、集会、游行的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C)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创新教案】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创新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公民的政治权利。

2.能够背诵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3.能够概括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难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要求;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与要求二、学情分析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但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仅仅停留于对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

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本框题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还将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课前调查法等,让学生对本框题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教师准备: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渠道搜集生活中与民主监督相关的资料、正反面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能力过程】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20XX年月日
星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知道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参加政治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基础知识】
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课时
1课时
教具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民主,和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广大的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老百姓到底能享有什么权利?同时,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课堂
小结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力和义务
课件展示图片: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行使了什么权利?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探究问题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