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技术》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1.1895年以前:抽样调查处在实践探索过 程和萌芽阶段




1776,法国经济学家麦桑斯,《法国人口论》,以部分 地区人口推算全国人口。 1802,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全国挑选30个县,用连 续三年的出生人口数推算全国人口出生率。 比利时的凯特勒、俄国数学家奥斯特罗格拉茨基 、美国的 赖特 等等都对抽样的实践工作进一步法发展发挥了作用。 抽样调查的实践应用已经在许多领域展开,这些都为抽样 调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这时 的抽样调查仍处于探索过程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29



1927年,蒂皮特按费希尔的随机化原则制作发表 了《随机数字表》,使随机抽样便于进行。 1927~1929年英国生物统计学家克拉汉与威沙特 发表《利用抽样方法估计各类产量》和《抽样技 术的研究》等论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计算各种 类型的抽样单位所具有的抽样误差。 接着,卡弗(Carver)于1930年把组合分析理论应 用到抽样误差的估计上来,促进了抽样理论的发 展。他认为,借助于这一新理论可将任何抽样方 式或设计的误差估计值计算出来。
19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对重点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对其他单位进行抽样; 称为——目录抽样技术。

20
第二节 抽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抽样技术的历史概况 二、我国对抽样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1
一、抽样技术的历史概况




关于抽样调查的历史发展,可分三个不 同的时间段进行考察。 1.1895年以前:抽样调查处在实践探索 过程和萌芽阶段。 2. 1895~1925年:抽样调查逐步得以确 认的过程。 3.1925年以后:抽样调查进入全面发展 阶段、逐步走向成熟。
1980
1984 1988
里根(52%) 里(55.3%)
里根(59%) 里(59.2) 布什(56%) 布(53.9%)
9
第一节 什么是抽样技术
一、抽样技术的含义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获取数据,然后 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推断的技术。 非全面调查 广义上说,一切非全面的统计调查都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有两方面内容: —— 抽取样本 —— 估计总体 在抽样调查中,根据样本抽取方式不同,抽样可以分 为两类: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30



1934年,尼曼发表“论代表性方法的两个不同方 面”的论文,从理论上分析批判了目的抽样法, 并为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奠定了基础。 1935年,费希尔的《实验设计》一书出版,提出 了著名的实验设计原理,以及他的方差分析技术 与卡弗提出的组合分析技术的结合,使抽样理论 的总的轮廓基本确定。 1940~1950年间,尼曼又提出“区间估计理论” 亦称“置信区间估计理论”,为抽样推断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调查 各种社会专题调查和民意调查,例如: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状况调查,妇女地位调查,中 国儿童情况调查,老年人状况调查,青少年犯罪调 查,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等。 (四)其他调查 文化卫生调查,环境资源调查。 全国使用语言文字调查,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调查,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青少年肥胖症调查, 粮食农药污染情况调查等。

10
(一)概率抽样


又叫随机抽样,以概率论和随机原则为依据来 抽取样本的抽样。 各种抽样组织形式: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整群抽样 ——多阶段抽样
11
1.样本的抽取遵循随机原则 随机原则:样本的抽取排出了人的主观 随意性或目的性,调查对象总体中的每 个单位都按照一定的、事先已知的概率 被抽选。 ——根本特点:总体中每个单位的入样概 率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
34
三、抽样技术的应用

(一)人口调查 人口调查是最早应用抽样技术的领域。 美国的现时人口调查(CPS)就是一种在非普查年 份进行的经常性人口抽样调查,逐月提供有关人口、 劳动就业与失业等情况。 我国主要应用: 1.用于普查中提前估计人口总数和检验普查的质量。 2.用于两次普查年份之间的1%的人口的抽样调查。 3.用于每年一次的经常性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12
“随机”与“随便、随意” ——随机的结果可以用概率来描述,每个单 位入样概率已知,一般通过一定程序来实 现。 ——随意、随便的结果难以用概率来描述。

根本区别:能否确保总体中的每个单位事 先可以计算和确定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13


2.可以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推断总体数 量特征。 3.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14
(二)非概率抽样


又叫非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按照随机原 则、总体中各单位被抽中的概率事先未知或 难以确定的抽样,样本的抽取主要根据人们 的主观判断或简便性原则来进行。主要形式: 1.随意抽样:任意抽样,方便取样 2.判断抽样:有目的抽样,有代表性抽样 3.定额抽样:先对总体分类,再判断抽样 4.流动总体抽样:“捕获-标记-再捕获”抽 15 样
31




联合国统计局在设计抽样方法和推广抽样调查方面作出了巨 大的努力和贡献。 1947年,联合国专门设立“统计委员会统计抽样分会”,由 马哈拉诺比斯任主席,推动各国开展抽样调查。 1960年出版《统计抽样方法简要手册》第一卷《抽样调查理 论基础》,向世界各国政府推荐了行之有效的22种社会经济 的抽样方法。 1972年,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修订了《抽样调查理论 基础》一书,推荐的抽样方法由22种增加到32种,并出版 《统计抽样方法简要手册》第二卷《抽样设计的计算机程 序》。 进入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统计局又开始在世界各地成立统 计研修所,培养大批统计人才,促进联合国抽样方法的实施, 协助发展中国家采用多主题抽样方法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 就。 32
17
三、抽样技术的作用


1.省钱 2.增强实效性 3.提高数据质量 4.承担全面调查难以胜任的调查任务 5.与其它调查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6.通过假设检验,便于决策。
over
18
抽样调查与普查
1. 抽样调查作为普查的补充; 2. 用抽样调查对全面统计资料进行评估和修正; 3. 利用抽样调查做深层次分析; 4. 利用抽样调查,提前获得总体目标量的估计; 5. 普查为抽样框提供资料。Leabharlann 7
2005年中国内地地区人均性伴侣人数为 3.1个,在排名中倒数第2,倒数第一的是 印度为3人,全球人均性伴侣人数为9个。 从2004年全球第一的19.3人,到2005年的 倒数第二3.1人。 问题在于,样本是怎样产生的?
8
美国总统竞选预测
民主党候选人 1968 1972 1976 卡地(51%) 共和党候选人 实际 汉佛莱(50%)尼克松(50%) 尼(50.3%) 尼(62%) 尼(61.8%) 卡地 (51.1%)
抽 样 技 术
皇 甫 秀 颜
hpxiuyan@
课堂
平时 期中 期末
20% 作业
考勤
20% 60%
2
第一章 抽样技术概述

第一节 抽样技术的含义 第二节 抽样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抽样技术的应用
3
统计信息的重要性

预测需要统计信息 企业之间的竞争需要统计信息 各种政策的制定需要统计信息
如:人口变动调查、劳动力调查、社会问题 调查、电视收视率调查、满意度调查、各种民意 调查
5

抽样调查能测准吗?
看几个相关的例子
6
2004年全球性调查报告


的2004年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报告公布的中 国人平均拥有19.3个性伴侣的数字,远远高 于全球平均数10.5人。 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在媒体和性学专家 共同评选的“2004年十大性热点事件”中 排名第6,遭到了一片质疑。
25



鲍莱:中心极限定理可以作为抽样的概 率理论基础 戈赛特:小样本思想和t分布理论 费希尔:提出方差分析法,完善小样本 理论,阐述著名的试验设计原理。 等等
26



1908年为现代统计学特别重要的一年,t分布 的提出。 威廉·西利·戈塞特(William Sealy Gosset) 进入啤酒公司公司,是个23岁的牛津大学新秀, 拥有化学和数学两个学位。 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运用大数定理,只能做一 些小样本实验,最终提出t——分布。
27


从1895年到1925年,经过30年的反复讨 论,代表性方法,即抽样方法,才得到 人们的最终承认。在这一过程中,凯尔 以其坚持不懈的努力,被称为抽样调查 的先驱者是当之无愧的。 而鲍莱则从抽样理论上有力地支持了代 表性调查的主张,从而对抽样调查的初 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28
3.1925年以后:抽样调查进入全面发展阶 段、逐步走向成熟
23
2. 1895~1925年:抽样调查逐步得以确认 的过程



在抽样调查发展史上,挪威的凯尔(Anders Niscolai Kiaer) 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1895年,国际统计学会(ISI)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第五 次大会。会上,凯尔提出关于代表性调查的报告——《对 代表性调查的研究和经验》, 1897年,在俄国圣·彼得堡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统计学会大 会上,凯尔又作了长篇发言,全面阐述了代表性调查的思 想,为代表性调查进行辩解。国际统计学会仍未能采纳凯 尔的主张。但同意组成一个小组委员会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在理论方面,1925年费希尔发表《研究人员用统计方法》, 标志着由戈塞特开始的“小样本理论”(又叫“学生分布”) 最后得以完成。从而使统计学由“描述”向“推断”发展。 小样本的思想是:应该从小处着手,只要精心设计小样本, 用实验与推断的方法便可得到精确的结论。 同时,由于费希尔的努力,使1900年英国的皮尔逊提出的 “卡方检验法”也能适用于小样本。 1938年,费希尔又同耶茨(F.Yates)合编“F分布显著性 水平表”,为t分布和F分布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二)我国对抽样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总体来看,目前抽样调查在我国的应用 仍呈“四多四少”,即:宏观领域多, 微观领域少;政府统计中多,企业统计 中少;经济现象研究中多,社会现象研 究中少;管理过程中多,科研过程中少 等等。因此,抽样调查在我国的普及应 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33


我国数学家许宝騄(1910——1970)曾受 Fisher工作的影响,以扎实的数学基础, 将统计规律给出严密的数学证明, 赢得了 国际统计学界的赞誉和尊敬。 1979 年美国《数理统计年鉴》介绍了许宝 騄的生平和工作, 并高度评价了他对统计 学的贡献。
如:要分析人民生活的改善情况,就需要出生率、死亡 率、人口平均寿命、人民受教育程度及物质和精神文化 消费方面的资料。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充分的信息资源和有效的信息 处理技术
4
生活在调查中的现代人

调查无所不在 抽样调查是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方式 在国外,抽样调查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 在国内,抽样调查应用发展迅速
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简便,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 难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难以保证 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的挑战:非概率样本的推断问题。
16
二、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



1.设计抽样方案 2.编制抽样框、设计调查表调查问卷 3.试抽样调查 4.正式抽样调查 5.数据处理 6.推断分析 7.总结评估
35

(二)经济调查 是应用抽样技术最普遍最重要的领域。我国在经 济调查方面应用抽样技术的调查主要有: 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情况调查,农业产量调查, 城镇居民生活情况调查,工业调查,第三产业调查、 企业景气调查,物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调查等政 府统计调查,不同主体的各种市场调查、专题经济 调查等。
36
24



在1899年的国际统计学大会上,凯尔发表了《论代表性和 类型方法》的报告,同时又在《统计文汇》发表《论代表 性调查》的论文,并重申了他在国际统计学会的主张。 1901年,国际统计学会第八届大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 在会上凯尔发表《再论代表性和类型方法》的论文,继续 宣讲代表性调查的意义。同时,由于德国的博尔基威茨 “论检查的方法”的发表,指出对代表性可以进行检验, 从而为抽样误差的计算奠定了基础,也为凯尔的论据增加 了说服力。 1903年,在柏林召开的第九届国际统计学会上,凯尔的愿 望终于实现了。研究代表性方法的小组委员会“建议采用 代表性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