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进化史
中华白海豚 (邝凤英)
拓展延伸
1.观看中华白海豚的纪录片《海豚湾》。
2.请设计一条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标语。
3.画一幅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宣传画。
一、海中国宝——中华白海豚
1.中华白海豚的外形。
2.中华白海豚不是鱼,是水生哺 乳动物。中华白海豚被选为香港 回归祖国仪式吉祥物。
3.中华白海豚主要生活的地点及相关趣闻。
二、内忧外患—中华白海豚濒临绝迹
据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截至 2001年,存活的中华白海豚仅有 802头,比陆地上的大熊猫还稀 有。
2.如何保护中华白海豚?
· 我们必须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 · 避免过度捕捞。 · 保持环境不受污染。 · 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
三、刻不容缓——保护中华白海豚
三、刻不容缓——保护中华白海豚
三、刻不容缓——保护中华白海豚
时代寄语
中华白海豚作为珍稀海洋哺乳动物, 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 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我们应保护海洋 环境,修复海洋生态系统,营造温馨家园, 让中华白海豚与我们人类和谐相处。
小学高年级海洋意识教育 《我们的海洋》
执教:青神县学道街小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邝凤英
徐徐海风中的思考:
1.中华白海豚是一种什么样的海洋生物? 2.中华白海豚的生存遇到了些什么问题?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可爱的“精灵”?
一、海中国宝——中华白海豚
一、海中国宝——中华白海豚
一、海中国宝——中华白海豚
一、海中国宝——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濒临绝迹的原因:
内忧:白海豚怀胎时间长,一胎一仔,哺 乳期长又易导致部分幼仔夭折。误入江河的 中华白海豚也大多伤痕累累乃至死亡。
外患:填海围垦;爆破;挖沙;渔业过 度捕捞;船只来往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的排放;农药污染;油污染;废弃物倾 倒区等等。
中华白海豚与人类的故事
中华白海豚与人类的故事
中华白海豚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长约2.5米,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
它
们生活在中国南海、东海和黄海的沿岸海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保护动物。
但是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中华白海豚数量急剧下降,处于濒危状态。
人类与中华白海豚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历史上,中华白海豚被赋予
了神圣的地位,被人们称为“海之君子”,被视为家园的守护神。
当时人们非常尊重它们的存在,没有过度捕猎或伤害它们。
然而,在近几十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受到了
极大的威胁。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渔具损伤等都对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和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行动。
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
律法规,禁止捕猎、捕捞和杀害中华白海豚,并且加大了对其栖息地的保护。
同时,人们在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建立保护区等方面积极投入,努力为中华白海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如今,中华白海豚已经成为生态保护的重点对象之一,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
视和关注。
虽然现在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中华白海豚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生存。
海豚的一生报告
海豚的一生之海豚生活週期〈海豚發育圖〉
海豚的一生之結論與心得
結論: 在這一次的報告中我學到怎樣保護好海豚他的一 生例如怎樣知道他是幼豚.少年豚.成年豚要怎 樣餵食他們這就是我這研究的目的 心得: 這一次的報告我學到海豚的保育怎樣分辨怎樣餵 食他這一次的收穫真的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收穫
群活動範圍的確定,以及調查次數的增加,我們將能 更準確地估計在珠江口的海豚數目。
海豚的一生之海豚數量〈數量圖〉
海豚的一生之研究居群結構
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常以小組群出沒,由1至23條不 等。除母親及幼豚之外,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結伴指 數平均為0.002,意思是指兩條個別海豚平均祇用牠們 0.2% 的時間聚合。因此,香港中華白海豚的群居結構是 流動性的,跟南非的海豚和其它沿岸體型較小的海豚一樣。 此水域的海豚喜歡追隨捕魚船後尋找食物。出沒於雙拖船 (香港的一種漁船)後的海豚群體比出沒於其它船隻(如吊 艇、蝦拖船)或沒有追隨船隻的組群明顯為大。從照片辨 認方法,我們得知個別海豚的活動範圍。每條個別海豚活 動範圍的大小和模式明顯有異。有些海豚的活動範圍比較 小,祇集中於北大嶼山一帶,大約為30平方公里;另一些 活動範圍則較廣,覆蓋面接近400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多 方水域和珠江口一帶。活動範圍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海豚 的年齡和繁殖狀況、與漁船聯結的習性、食物的分佈及多 寡、以及人類的活動和所做成的騷擾等。觀察所得,不同 個體之間的活動範圍是有季節性和時間性的分別。
海豚的一生之研究方法與工具
方法: 1.上網找他們的資料 2.去圖書館找他們的資料 工具: 1.電腦 2.書/雜誌
海豚的一生之海豚分布地區〈全球分布〉
海豚是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本地名稱,牠們 遍佈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近岸淺水區域,西 面由南非起,沿著印度洋海岸線,伸延至南 中國海東面以及澳洲北部。中國沿岸也有數 個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種群,牠們主要居住 於河流的河口一帶水域,如長江、閩江、九 龍江、漢江和珠江。在福建省的廈門港,駝 背豚全年可見。而在珠江口,包括廣東省、 澳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等水域活動的駝背豚 種群則是最為人熟悉的。
中华白海豚 一生不断变化颜色的五彩海豚
中华白海豚一生不断变化颜色的五彩海豚
洪家耀;荣杰(图)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地理》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在它们的成长过程中。
身体的颜色会不断转化,呈现出黑、灰、粉红、白等多种颜色,常常被人们称为“五彩海豚”;它们的声音有时像吹口哨、有时又像鸟儿在唱歌。
【总页数】12页(P82-93)
【作者】洪家耀;荣杰(图)
【作者单位】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会长;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41
【相关文献】
1.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调整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J], 吴洽儿;李纯厚;孙典荣
2.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调整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J], 吴洽儿;李纯厚;孙典荣
3.瓶鼻海豚、中华白海豚和糙齿海豚线粒体 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 [J], 李莉好;郭奕惠;黄桂菊;江世贵;贾晓平;喻达辉
4.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J], 陈涛;邱永松;贾晓平;钟智辉;蔡文贵
5.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食物变化 [J], 肖尤盛;陈海亮;王雪辉;王跃中;梁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海豚课件ppt
THANKS.
01
02
03
04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捕杀 、买卖和饲养白海豚,加大对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白海豚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保护其生
态环境。
科学研究与监测
开展白海豚生态学和保护生物 学研究,监测种群数量和分布 ,及时发现并解决威胁问题。
公众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白海豚保护的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 人参与到白海豚保护中来。
保护白海豚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建立保护区
在白海豚的栖息地建立自然保 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 白海豚的干扰。同时加强监管 力度,确保保护区内的环境质 量和水质安全。
02
加强科研监测
通过科研手段对白海豚进行监 测和跟踪,了解其生活习性和 繁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进白海豚的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价值
白海豚的生态习性和进化历程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白海豚的未来展望
05
保护白海豚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白海豚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如水污染、噪声污 染、捕捞活动等。同时,白海豚的数量稀少,繁殖率低,保护难度较大。
机遇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保护白海豚的认识逐渐增强。政府 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投入资金和力量,支持白海豚的保护工作。同时,国际合作 也在加强,共同为保护白海豚而努力。
气候变化
历史上,白海豚曾被猎捕用于制作传 统药材和鱼网浮球等物品。现代渔业 活动中,白海豚也常被误捕。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 响,导致白海豚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 境发生变化。
“海洋精灵”中华白海豚
海洋精灵”中华白海豚撰文I 温亭插画I 柠语百年前的一日,金色的晨曦穿透 云层洒向大地,流动的白云倒映 在碧海之中,有一种被称为“卢 亭”的海洋动物成群结队地游走穿梭,时 隐时现。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群充满 灵性、活泼可爱的生物就是如今极为稀有 珍贵的“中华白海豚”。
它们么H U 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命名 的海洋豚类,也是我国海洋鲸豚中的国 家一级保护动物。
1637年,英国探险家 彼得•文迪途径我国香港、澳门和珠江口 水域时,发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海洋生 物,并写在了游记中:海豚百余,牛奶色 或淡红色。
这是西方世界对中华白海豚这个物种的首次记录。
1757年,瑞士探险 家、博物学家奥斯贝克曾目睹一条雪白色 海豚在其船前嬉戏游玩,他在著作中给它 取名为“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世代生活在沿海25米以上 的浅层水域,淡水河流带来的大量矿物质 和营养成分,养育着这种神秘的白色精灵和其他千万物种。
虽然中华白海豚终生生 活在水中,身体又和鱼类一样呈流线型, 但是它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哺 乳动物,起源于陆生哺乳动物祖先。
鲸豚 类历经5500万年的进化,由陆地走向海 洋,如今俨然已经演化为一个大家族了。
中华白海豚与它的鲸豚类亲戚们最大 的不同就是它的体色,它们并非一生都是 白色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中 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我们可4 I Ocean World2020以把它们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分 别为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嬰/[朋:刚出生的幼豚体长接近1米,体色铅灰。
幼/I耶:体色浅灰,体长比上一个阶 段增长。
少年酣:体表开始出现大量、密集的 斑点,几乎布满全身。
青年酣:斑点数量开始减少,肤色变 浅,身体灰白各半。
社年酣:斑点明显减少,身上只有少 量灰点。
老年朋:浑身纯白或粉红,极少海豚 这个阶段会保留少量灰斑。
之所以会呈现出粉红色,是因为中 华白海豚剧烈运动时会导致身上的血管充 血,就像我们运动时脸会变得红扑扑一 般。
中华白海豚——精选推荐
中华白海豚摘要:中华白海豚,也叫印度太平洋驼背豚,1988年,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所列入的物种之一,还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标志。
它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极高,对其开展研究和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字:中华白海豚、濒危、保护一、分类地位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海豚科Delphinidae,白海豚属Sousa。
中华白海豚遍布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近岸浅水区域,西起南非,沿印度洋海岸线,至中国东南沿海以及澳洲北部。
我国广东、福建、台湾均有,南海终年可见【1】。
二、形态特征中华白海豚体长为220~250cm,体重约为235kg。
体呈长圆柱形,中部肥硕。
喙狭长,喙额间有V形沟。
体色随年龄而变化,幼体背部灰黑,腹部白色。
成体全身乳白,背部有灰斑。
背鳍、鳍肢及尾鳍棕灰色,眼黑色。
背鳍较低矮,略呈三角形。
由于中华白海豚在世界分布较广,各地的种类在形态及其他方面差异较大,但中国境内的中华白海豚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与其他各地的白海豚最大的区别在于:背部及背鳍基部没有骆驼峰状的隆起【2】。
年龄段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体色,但划分方法有所不同,厦门的调查分为老年(白色、粉红色)、中年和青年(灰斑纹、灰斑块)和幼仔(铅黑)3个年龄段【3】。
而珠江口的调查根据香港的调查方法分为6个年龄阶段:UC期,体色纯灰;UJ期,体色浅灰;SJ期, 身上布满灰点;SS期身体灰白各半;SA期,身上有少量灰点; UA期,浑身纯白,有的有少量灰点【4】。
三、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栖息在浅海的港湾和江河口,通常单只或2,只在一起活动也有5,只以至十几只结成小群在海面游弋翻滚,追逐鱼群或跟随船只游动。
据北部湾渔民反映,白海豚每天上午7时许至10时左右最为活跃,捕食鱼类。
有时甚至闯击渔网,抢食鱼群。
在这时候游速快,换气频繁,并且常跃出水面,有时离开水面高达1米多。
海豚的简要演化过程
海豚的简要演化过程
海豚是一种哺乳动物,归类于鲸目,属于齿鲸类。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海豚的演化过程大约始于5000多万年前的古新世晚期。
1. 有蹄类祖先:海豚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新世的陆生有蹄类动物。
这些动物具有四肢和骨骼结构,但逐渐适应了在水中生活的环境。
2. 陆生哺乳动物向水生哺乳动物转变:在适应水中生活的过程中,陆生哺乳动物开始进化出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比如肢体逐渐变成鳍状结构,尾巴也发育成扁平的垂直尾鳍。
3. 水生哺乳动物向鱼类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海豚进一步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并发展出了更多特征,比如背部变平,鳃裂消失,体表覆盖了光滑的皮肤,进化出了角质化的鳍,以及扁平的背鳍等等。
这些特征使得海豚的外形更像是鱼类。
4. 鱼类向齿鲸类转变:最终,海豚进化成了齿鲸类动物。
齿鲸类动物具有特殊的牙齿结构,它们的牙齿用于捕食猎物。
而相比于陆地上的哺乳动物,齿鲸类动物的鼻孔位于头部的最顶端,这样它们可以在水中呼吸。
总的来说,海豚的演化过程是由陆地生物向水生生物的适应过程,从有蹄类祖先到水生哺乳动物,再到鱼类,最终演化成齿鲸类。
这一演化过程帮助海豚适应了在水中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它们独特的特征和外貌。
中华白海豚:中国的海洋明珠
中华白海豚:中国的海洋明珠1. 引言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又称中华白鲸、中华海豚,是中国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我国特有的海洋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以其独特的外貌、生活习性和文化意义引人注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描述这一迷人的生物。
2. 动物学史中华白海豚在动物学史上曾被误认为是一种白色的鲸类,直到19世纪初才被正式确认为一种海豚。
它最早被描述于中国古代文献中,被誉为“海之明珠”。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中华白海豚体长约2.5到3.5米,体重约200到300公斤。
其体呈粉色或灰色,躯体背部较深,腹部呈浅色。
白海豚头部独特,具有突出的喙和高隆的前额。
与其他近亲种类相比,中华白海豚的体型较大,外貌更为优雅。
4. 栖息环境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于温暖的沿海水域,常见于浅海海域、河口、海湾等地。
它们热爱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因此通常可以在海浪拍岸的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
5. 生活习性白海豚是社会性动物,常见于小群体中,由数只到十几只不等。
它们以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为食,通常在潮汐涨潮时觅食。
白海豚善于跃出水面,展示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水中表演,这也使它们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
6. 分布范围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沿海、台湾、香港和澎湖等地。
它们常出没于珠江口、长江口等重要水域,与繁忙的航道相伴而行。
7. 繁殖与生育白海豚的繁殖周期约为2到3年,怀孕期约为10到11个月。
幼崽出生后会在母亲的照料下生活,母白海豚会长时间哺育幼崽,直至其能够独立生活。
8. 亚种分化根据不同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中华白海豚被分为不同的亚种。
其中,近岸亚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而远洋亚种则常见于海洋深处。
9. 分类信息中华白海豚隶属于哺乳纲齿鲸目白鲸科白海豚属。
它与其他鲸豚类动物在进化树上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10. 适应特性白海豚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性,如敏锐的听觉、喙的形状等。
水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水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欢休
【期刊名称】《海洋世界》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78种鲸类品种之一,一般称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
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杀人鲸的近亲。
素有“长江里的大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其他俗名尚有粉红海豚、镇江鱼、白鼯等。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欢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41
【相关文献】
1."海上大熊猫"之家——记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J], 《海洋与渔业》综合报道
2."水中大熊猫"中国鼋保护联盟筹备成立 [J], 廖静
3.保护"水中大熊猫",非法捕杀零容忍 [J], 彭波;谢君宜
4.四川开展"水中大熊猫"--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 [J], 无
5.我国建立专业研究所保护“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
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店铺。
店铺,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中华白海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白海豚属,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为220—250厘米,体重为250—235千克。
身体浑圆,呈现优美的流线型体态。
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32一36枚圆锥形的牙齿,齿列稀疏。
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
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
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
鳍肢上具有5指。
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中华白海豚是热带、亚热带靠近海岸生活的种类,也游弋于内海的港湾及河口一带,分布区从非洲的好望角附近沿非洲东岸向北,到红海、苏伊士运河口、阿拉伯湾、波斯湾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几内亚等地的沿海海域。
【中华白海豚的习性】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
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
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呼吸的时间间隔很不规律,有时为3一5秒钟,有时为10一20秒,也有时长达1一2分钟以上。
主要以鱼类为食,包括鲻科和石首鱼科鱼类的幼体,也吃小黄鲷和小鲳鱼等。
它的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达7千克以上。
中华白海豚每年主要在6一7月间在水中交配,雌兽的怀孕期为10个月左右,产仔于翌年3—4月份,幼仔的尾部先产出,头部最后露出。
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长大约为100厘米,是雌兽体长的1/3左右,背面为灰黑色,腹面为白色并带有粉红色,牙齿尚未露出,吻部生有10多根感觉毛。
动物世界_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又称印度白暨豚,太平洋驼背豚。
中文名也称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是一种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动物,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
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
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
是世界上七十八种鲸类品种之一,常见于我国东海,素有“美人鱼”和“长江女神”,“水生国宝”,“水中活化石”之称。
外形特征: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32~36枚圆锥形的牙齿,齿列稀疏。
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
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
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
鳍肢上具有5指。
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
这与调节体温有关。
一般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
除了母亲及幼豚,白海豚组群不会有固定的成员。
它们的群居结构非常的有弹性,而组群的成员也时常更换。
根据记录,组群最多可有23条白海豚,而平均为4条。
生活特征: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
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
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白暨豚
渐行渐远的“长江女神”白鳍豚白鳍豚简介: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是一种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动物,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
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白鳍豚又名白暨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
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为中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或许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目动物。
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
白鳍豚的进化史:根据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化石考证,白鱀豚在第三纪中新世及上新世就已经出现在长江流域。
1981年9月,中国地质学家在广西桂平发现了一块下颌骨化石片段。
这件下颌骨化石属于一种古老的白鱀豚,称为原白鱀豚。
化石记录着原白鱀豚在大约2000多万年前的古老性状,与现今的白鱀豚相比变化不大。
白鱀豚依然保留着不少原白鱀豚的骨骼位置。
白鱀豚之所以进化缓慢,可能是因为过去的生存竞争或环境变化较少的缘故,从而保留了祖先的古老形状,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如果不是很大的生态变迁,它是不会灭绝的。
分布:白鱀豚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
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鱀豚的分布。
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今天的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的人口,相当于全世界5%,他们的江畔活动形成了白鱀豚数量下降的第一大原因。
20世纪人们所收集到的白鱀豚标本中,有92%都是来自人为缘故所造成的死亡。
到了1990年代,白鱀豚在洞庭湖与鄱阳湖湖区已经绝迹。
在长江江水中分布范围的上限也已移至葛洲坝下游170千米处的荆州附近。
其下限缩减更为严重,到南京附近就已踪迹罕至。
在1997年至1999年的观测中,在南京下游临近的江阴以下就从未再有发现。
国宝_中华白海豚_李本亭
“
”
。
,
一道 v ’
“
体 背 散 有灰 黑 色 斑 点 有 的 腹 部带 粉 红 色 有 一 对 胸鳍 一 个北 鳍 和 一 个 与 水 面 平 行 的 新 月 形 尾 鳍 两 只 黑 圆 的 小 眼 睛 镶嵌 在头 部 两 侧 它 体 型 娇 健 游 泳 迅 速 最 快 时 速
。
,
’
型凹痕
。
,
上一 位 普 通 民 间 女 子 生 于 北 宋 太 祖 建 隆 元 年 ( 公元 9 6 0 年 ) 农 历 三 月二 十三 日 8 2 岁羽 化 升 天 相 传 她 法 力 玄 通 护 国佑 民 常 乘 席 渡 海 驾
, , ,
上 也 常导 致 死 亡 这 种 情 况 在 广 东 荤 庆 花 都 开平 南海 广 州等 内陆河 中都 出现过 前几 年
。
再次流动 起 来 原 油 吸 收 了 生 物 柴 油 使 人 们 容 易把原 油 与海 滩 上 的 沙 或 泥分 离 边 切
。
。 ,
,
二 十 三 日妈 祖 诞 辰 前 后 是 其 交 配 季 节 渔 民 把 成群 结 队 游 来 的 中 华 白海 豚 视 作 来 朝 拜 妈 祖 的
,
,
神圣 使 节 因 此 福 建 台 湾 等 地 的 渔 民 钦 仰 地 称 中华 白海 豚 为 妈 祖 鱼 奉 为 江 海 神 明 妈 祖 的
。 ,
, 、 ,
,
。
。
,
,
可达 1 2 海里
。
产 仔期 米
。
,
3一 5
月 每次 产 一胎 幼
,
,
,
云游 岛 保 护 过 往 船 只 救 助 海 难 我 国 沿 海 和 海 外 华 侨 聚 居 的 大 小 埠 头 都 先后 立 庙祀 奉 妈 祖
中华白海豚幼年段的形态特征
中华白海豚幼年段的形态特征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幼年段的形态特征如下:
1. 外形:幼年中华白海豚体型相对较小,呈纺锤形,头部圆润,背部微隆起,尾部宽大扁平,没有明显的喙,体长约1.2-1.5米。
2. 颜色:身体背部呈灰蓝色或灰棕色,腹部为灰白色。
幼年期的中华白海豚体色较暗,没有成年期的明显黑点和斑纹。
3. 脊鳍:幼年中华白海豚的背部有一块三角形的脊鳍,位置较靠近体中部,高约为体高的1/6左右。
4. 嘴部:幼年中华白海豚的嘴部较短,上下颚不明显突出,齿数较少。
5. 鳍肢:幼年中华白海豚的前鳍较为短小,形状呈扇形,后鳍较大,形状类似叉状。
6. 鳍上的纹路:幼年中华白海豚体背部有一些浅色或白色的纵纹,这些纹路在成年期会逐渐变深。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白海豚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年龄和生长发育而变化,这些特征主要是针对幼年期而言。
濒危野生动物
華白海豚愛吃的魚類跟我們平常吃的差不多,包括黃花魚、獅子 頭、鯷魚等。這些魚類品種大多在河口環境生活,這可能是中華 白海豚較為喜歡在香港西面水域(即珠江河口東面部份)生活的原 因。我們在海中常觀察到海豚覓食的情景,牠們有時會在水面團 團轉、有時會高速追向魚兒,甚至將牠們的獵物拋出水面玩弄一 番呢!
5)不可在海豚附近「開倒車」。
Hale Waihona Puke 6)不可追逐或穿越海豚游弋的路線,不可分開海豚母子或群體,不可迫趕海豚游往船隻,魚網及岸邊淺水處。
7)不可試圖接觸、餵飼海豚或與之游泳。
8)不可拋垃圾,不可棄置任何燃料及污染物。
綠海龜的名稱,是由牠們身體和甲殼的顏色而來的。古時在日本被 稱做「正覺大師」。分佈在香港水域的三種海龜中,綠海龜 (Chelonia mydas) 是唯一在本地繁殖的品種。成年的綠海龜體長約 七十至一百五十厘米,體重約二百公斤,四肢扁平如槳。 龜殼黃綠 至黑啡色、闊橢圓形。綠海龜跟其它品種的海龜一樣,會憑著本能 游回它們出生的海灘,上岸產卵繁殖下一代。
瀕危野生動物
中華白海豚,綠海龜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種鯨類品種之一;為統一起見,各地 學者都稱牠們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學名為Sousa chinensis), 而「中華白海豚」只是香港及中國居民給牠們的本地稱號。中華 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殺人鯨的近親。很多市 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牠們以及其他鯨魚 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像狗、猴子和人類一樣能夠恆溫、用肺 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動植物(瀕危物種保護 條例 動植物 瀕危物種保護)條例 瀕危物種保護 在本港進口、出口或管有瀕危物種均受香港法例第187章《動植物(瀕危物 種保護)條例》的嚴格管制。該條例是為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 公約》之規定而制訂。此國際《公約》於一九七三年簽訂,現時超過158個 國家覆行。
这些年,我们营救过的白海豚
这些年,我们营救过的白海豚佚名【期刊名称】《海洋与渔业》【年(卷),期】2015(0)11【摘要】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分布着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根据多年调查监测评估,目前约有1800余头。
中华白海豚一般生活在出海口水域,生性活泼,常跟随船只游泳,幼豚是灰色的,进入少年及青年阶段时,体色渐转为带有斑点的灰粉红色,成年期的海豚,体色为粉红白色,身上的斑点稀少或完全消失。
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中华白海豚的智商可达到5岁孩童的水平。
母海豚的怀孕期需要10~11个月,哺乳期8~20个月,每三年怀一胎,每胎只产一仔,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不愧于“海上国宝”的称号。
由于白海豚具有栖息江河口的习性,误入内江内河的事件时有发生截止2015年10月,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接到搁浅(或者死亡)海豚(含内河水域出没)报案12起,其中中华白海豚9头(幼体2头,成年个体7头),江豚3头。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营救过片段。
【总页数】2页(P26-2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调整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J], 吴洽儿;李纯厚;孙典荣2.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调整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J], 吴洽儿;李纯厚;孙典荣3.2018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全国开营式暨北京营开营活动举行 [J],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1]4.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全国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举办 [J],5.来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承诺:“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 [J], 孔一颖;吕华当;姜淑娟;粤海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进神奇动物——“美人鱼”中华白海豚
之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渔民与中华白海豚结识较早。
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的渔民称它为“卢亭”,也有人称它们为“海猪”和“粉色海豚”。
在闽南地区,中华白海豚被称为“马祖鱼”和“镇港鱼”,在当地妈祖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歌手专门写过一首歌: 《阿嬷是马祖鱼》。
因为中华白海豚具有强烈的家族依恋特性,每年都会游回珠江三角洲等地繁殖后代,象征不忘故土,热爱家园,名字又带有“中华”二字,因此被选为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吉祥物。
|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河口咸淡水交汇的浅水区和滨海湿地,通常离岸5~20米。
中华白海豚在中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两个: 厦门的九龙江口和广东的珠江口。
我国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有时进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广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300千米远。
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
除了母豚及幼豚,中什么动物最有美人鱼的风范?中华白海豚当之无愧——它作为海洋生物,却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用乳汁哺育幼儿。
|物种介绍|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
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2.5米,最长达2.7米,体重200~250千克。
虽然名为中华“白”海豚,刚出生时,它们却是浑身黝黑的模样;到了两三岁时变得灰不溜秋,之后会渐渐变成灰白色夹灰色斑点;成熟后,身体因为皮下血管调节体温而呈粉红色;老年时浑身呈纯白色,极少海豚在这个阶段会保留灰斑。
中华白海豚是海豚科白海豚属的一种,该属还有花白海豚、西非白海豚、铅色白海豚三种,都是非常珍稀的物种,而中华白海豚最为珍贵,其分布范围仅限于西太平洋、东南亚太平洋沿岸、非洲印度洋沿岸、澳大利亚北部以及我们国家的东海海域。
全世界的中华白海豚总数可能不足6 000头。
因为数量非常稀少,在我国它又有“海上大熊猫”品质生活■张 丹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硕士研究生——“美人鱼”中华白海豚40报复心理。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
作者:
来源:《海外星云》2021年第02期
作者:潘文石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广西钦州三娘湾海域是中国南方沿海唯一能看到中华白海豚的地方。
本书从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状况、分子生物学及相关的地质历史事件推测钦州白海豚的演化过程,从形态学和古气象学角度分析钦州白海豚与其他海豚的差异,介绍白海豚的空间分布及分布区的自然特征、種群数量、有效繁殖群体大小、食物类型、生存环境特征,并展现广西北部湾海域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潘文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主任。
长期从事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白海豚等濒危物种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白海豚进化史文丨高广银
士华白海豚不是鱼类而是一种哺
T乳动物。
认为中华白海豚是某种鱼类的想法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这是由于中华白海豚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乂和鱼类一样呈流线型,普通群众难免会把它们和鱼联想在一起其实,不光光是中华白海豚,包括所有鲸豚类都和鱼类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大多数刚出生的鲸豚都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发育成熟,鱼类则是卵生的脊椎动物,亲鱼一般没有照顾小鱼的习性;鲸豚的“鳍”其实是由四肢演化来的,而鱼类则不是;鲸豚用肺呼吸.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换气,鱼用鲍呼吸,无需露岀水面进行换气;鲸豚是恒温动物,而鱼是变温动物: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华口海豚不是鱼.那么它们为什么要跑到海里去生活?这个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其实这些问题.科学界早就有了一定解答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祖先是诞生在陆地上的,所以中华白海豚的祖先必然也是由某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
要探究中华白海豚的起源,就绕不开生物分类学了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首先提出,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口、科、属、种中华白海豚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目海豚科白海豚属既然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目,追溯中华白海豚的起源.就必然讲到鲸类的进化根据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它们在现代哺乳动物中最近的亲缘类群是河马(Gatesyetal.1999)因此,鲸类(包括中华白海豚)应当与骆驼、猪和诸如牛以及羚羊等反刍动物一样归入偶蹄目.即偶蹄类哺乳动物现在它们被统称为鲸偶蹄口
鲸豚是由陆生哺乳动物古偶蹄兽经过1000多万年的演化而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基因发生变异或突变,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
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古偶蹄兽一巴基斯坦古鲸一游走鲸一罗德侯鲸一龙王鲸一齿鲸(现代鲸)一须鲸。
资讯
古偶蹄兽游走鲸
也称陆走鲸
龙王鲸
生活在5000万年前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体型如现在的猪,体长50厘米,重约20千克,生活在在森林里,以森林里的植物为食有长的四肢和五趾.善于奔跑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生活所迫,开始下水捕食鱼虾,慢慢进化成山鲸
是巴基鲸的后代。
可
以同时行走及游泳,是一种
半水生哺乳动物生活在
4900万年前,以浅海和湖泊
里的鱼虾等为食,虽然仍保
留有古偶蹄兽的特征,但体
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型
更具流线型像水獭与鳄血的
是现代鲸的祖先,生活在4500-3400万年前的非洲、
亚洲和北美洲.体长可达18~20米,身体修长,后肢短
小.牙齿短小锋利,已经进化成肉食性哺乳动物,位于
当时海洋食物链的最顶端.常以鱼、鲨鱼、乌贼、海龟
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为食.为完全水生哺乳动物
齿鲸
合体,体长3米左右,头大,
吻突长.眼位于头部背侧面
仍有四肢和五趾,五趾间长
出了脚蹊,更适宜水里生活
是现代鲸目的一个大类,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圆
锥状牙齿,是肉食性哺乳动物,如虎鲸(最大的海豚)、
抹香鲸(最大的齿鲸)、各种海豚等.四肢完全进化成
船桨形.游泳速度可达70-100千米〃卜时
巴基斯坦古鲸
又名巴基鲸罗德侯鲸须鲸
体长15-20^,体重约25吨=牙齿犹如口大的毛发,
有三四百之多,故名须鲸.如露背鲸、座头鲸、蓝鲸(地
球上最大的生物)等。
不同的须鲸食谱不一样,进食常
常是“狼吞虎咽”,张开盆状大口。
是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鲸类:它们主要生活在浅海或大的湖泊岸边的陆地上,以捕食鱼类为生由美国古生物学专家飞利浦•金格里奇在1979年发现于巴基期坦而得名。
但因体型较小以及游泳技术受限.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水中生活,在距今约4900万年前灭绝.
生活在4700万年前.
已经灭绝:它是从陆地进入
海洋生活的典型过渡性物
种.后臀、脊椎与后肢融合
一起,特别是后肢大而有蹊,
犹如船桨.尾巴变得强壮.
已经明显适应了水里生活,
但它也是半水生哺乳动物
罗德侯鲸具备了水中生存的
基本条件,游泳速度远胜游
走鲸.但体型还不足以应对
它的天敌-鲨鱼。
卞同叶期餘豚骨骼对比图
鲸是动物进化的优胜者它们为了适应环境,由陆
生演化为水生,由植食性哺乳动物演变为肉食性哺乳动
物.由善于奔跑演化为擅长游泳,由体型相对娇小(儿
十千克)演化成巨型的流线型哺乳动物(数万千克)讓
(古生物学家猜想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