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服饰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宋代服饰的特点

作者:苏阳

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06期

中国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两宋时期虽然由于国家积贫积弱,面临内忧外患、战乱频繁的局面,但是服饰文化却并未因此而出现倒退的现象,反而呈现出“衣服无章、上下混同”的新特色。

服饰作为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每个时代不同的历史的主题和特色。因此,宋代的服饰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风貌,呈现出“衣服无章、上下混同” 的时代特征。

一、宋代服饰突破等级差异的原因

一是门阀士族的没落。从唐代初期兴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始,门阀制度开始衰落。到武则天时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对门阀制度进一步进行了打击,再到唐末五代,经过连年的频繁战乱,门阀士族势力已经损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两宋时期,所谓的高门大族已寥寥无几,他们在服饰上的特权也伴随他们的没落逐渐消失。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服饰所表现的等级身份,自然在服饰上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了。

二是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身份和地位转换频繁。这集中体现在很多士大夫都将“朝士今日不知明日事”奉为口头禅,这样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宋人开始改变“重农抑商”制度下的轻商态度,冲破了传统“农本位”价值观念的束缚,商业开始成为宋人家庭经营中的四种一种正当职业。一些激进的思想家甚至公开提出“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开始重新定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更明确指出: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这种农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出两宋时代的人民的思想已有由“农”转“商”的转变,在全社会追商逐利的经商热潮也开始兴起。这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官僚士大夫阶层抵挡不往金钱的诱惑,加入了“嗜利如命”的商人行列。如开国名相赵普,官高位重,“营邸店,夺民利”;石守信、石保去父子更是“专聚敛,积财巨万”,“所至有邸店、别墅”。另一方面,一些商人得以凭借自己的财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不仅可以一掷千金“榜捉下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能够以合法身份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能够通过与宗室、官僚之家联姻而获得特权,甚至可以通过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到北宋末年,身穿朝廷“命服”的富商大贾,已是“遍满天下,一州一县,无处无之”了。原本遭人冷眼的商人阶层,其身份慢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思想观念的变化其次表现在,宋人开始改变择偶的观念。宋代之前,人们择偶强调的是门第、身份、地位,并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比如唐德宗就曾下诏“令有司取门阀者配宗室女”。这导致一些人甚至因为门第、地位不匹配而丧失结婚的最佳时机,甚至终身不得嫁、不得娶。而到了两宋时期,这种情况得到了缓解。随着门阀制度逐渐衰落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在婚姻选择中,更加重视的是婚姻财产的多少。“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重视财产多寡的经济婚姻逐渐取代“重阀阅”的门第婚姻,成为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

在人们对于的身份、等级重要性的要求在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服饰其等级差异的破坏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二、“衣服无章、上下混同”特色的表现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服饰制度的等级性。宋朝也不例外。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宋统治者也时常发布有关服饰的禁令,禁止“士庶之服”混淆。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服饰制度。如在《宋史舆服志》中对皇帝、太子、后妃、命妇的服饰以及诸臣的祭服、朝服、公服和时服都做了严格而详尽的规定。宋初仍延续唐朝的制度,有官者皂袍,无官者白袍,庶人布袍,紫色仅施于朝服。

尽管制度是森严的,但是对现实社会中对舆服的控制并不与制度相吻合。宋哲宗元祐年间,文言博就曾奏:“臣窃以数十年风俗僭以,车服器玩多逾制度。”,哲宗至徽宗时甚至出现了“当时胥徒的冠服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卿大夫与武官、技术官的衣冠没有太大区别。”南宋孝宗时人梁克家也在文章中写道,三十年前,“自缙绅而下”,“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有陵躐”,而后“渐失等威,近岁尤甚,农贩细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妇女至用背子、霞帔”。

在配饰方面,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集中体现在女性的头饰上,奢侈的头饰配备也开始突破等级的限制。如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下令“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但是“然上之所好,终不可得而绝也”。民间女性盘头高髻假髻的人还是很多。比如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的彩塑宫女基本都是梳挽高髻,其中还有“朝天髻” 的样式。

南宋时期,服饰等级性的破坏比北宋时期表现的更为明显。北宋时期,“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但到南宋时朱熹就无奈地感叹道:“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

综上所述,由于门阀士族的没落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人民无论是氏族还是百姓,选择自己的服饰和配饰都不再以身份和地位作为唯一标准,呈现出“衣服无章、上下混同”的特点,使宋代服饰真正走入了中国服饰史的辉煌时期。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工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