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d73eb10740be1e640e9a8c.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含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含古诗、课文、日积月累)](https://img.taocdn.com/s3/m/697ae807b9f3f90f77c61b49.png)
部编四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容一、【必背古诗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兴,读xìng 杂兴,随兴写的诗,(2)蛱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宿新市徐公店【宋】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地名。
今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省京山县东北。
(2)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篱落:篱笆。
(4)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5)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6)头:树枝头。
(7)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8)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9)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10)无处:没有地方。
(11)寻:寻找。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10)卧:趴。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5e42cb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9.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1、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2、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3、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2《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f602d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9.png)
离愁别绪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唐 王维
唐 高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诗题
地点
诗人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人物 事件
知诗人
王昌龄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 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 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 圣手”之称。
壶雁
明诗意 悟诗情
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再读古诗,借助注释思考:诗人在什么时间, 什么环境下送辛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什么时间? 什么天气?
天刚亮 很冷、雨很大
什么心情?
内心孤独
朋友辛渐要离开了,诗人很失落,内心很孤独。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 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 南京)县丞时。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开元 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 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 (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 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 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 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 世情的玷污。
最新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7d218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8.png)
1.古诗三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积累导入
描写四季的 古诗可真多 呀!
今天我们要认识 一位专写四季乡 村美景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去看 看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张
沈 周 《 村 居 图 》
大
丰
千
子
《
恺
山
《
溪
村
村
居
居
》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
清平乐·村居
解诗 题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规定 间 题目,指乡村
了一首词的字 隔 生活
数和曲调
号
词牌名
思考 问题
老奶奶笑眯眯的看着三个儿子说:“是呀,只要咱们 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我就知足了!”
解析诗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 手巧,正在编织鸡笼;
解析诗句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趴着
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 由自在。
诗意分析
大儿:在豆田除草
中儿:编织鸡 笼小儿:卧剥莲 蓬
听完后大声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划 分节奏,并将句子读通顺。
初读古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 诚斋,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 一。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清 新活泼。 主要作品:《诚斋集》《宿新市徐 公店》《小池》《新柳》等。
四年级下册全部古诗
![四年级下册全部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ae07011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2.png)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第1课古诗词三首(第2-3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注释: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b90b7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4.png)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5.《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唐.杜甫)(唐.韩翃)(宋.王安石)黄四娘家花满蹊,春城无处不飞花,京口瓜洲一水间,千朵万朵压枝低。
寒食东风御柳斜。
钟山只隔数重山。
留连戏蝶时时舞,日暮汉宫传蜡烛,春风又绿江南岸,自在娇莺恰恰啼。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月何时照我还?【重点词语】:江畔娇莺啼叫御柳日暮隔离数字【词语解释】:江畔:江边。
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还:回。
【中心思想】《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写了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表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的景象。
诗中“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体现出花很多。
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的诗。
这首诗讽刺了唐肃宗、代宗时期的宦官专权。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按风俗这天禁火。
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了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泊船瓜洲》作者宋朝诗人王安石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2篇古诗三首一、默写三首古诗。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二、先解释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31a6310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6.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__________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__________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__________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 2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0ad5bb6294dd88d1d26b2c.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__________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__________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__________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1 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b88f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4.png)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l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 辛渐》
朗读背诵指导:朗读时,要联系作者的 背景资料,抓住重点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画 面。默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标点要写正 确。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l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 怎样的精神品格。
准备追击
想要。
天气严寒。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 弓刀。
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思考: “大雪满弓刀”突出表现了什么?
这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 艰苦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诗意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 击,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 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板书设计
同学们,关于送别诗你们知道哪些呢?
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感念友人深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今天,我们的古诗学习也是从一首送别诗开 始。
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 四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 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会认字
fúróng
luò
芙蓉楼 洛阳
yà n
qiá n kū n
砚台 乾坤
chán
单于
dùn
遁逃
我会读
洛
芙
单
蓉 遁砚
乾坤
luò fú dùn
yàn
kūn qián chán
róng
会写字
芙蓉洛壶 雁砚乾坤
多音字
单
_c_h_á_n__ ( 单于 ) __ ( 简单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645a2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7.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满:沾满。
【诗意】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
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都带着淡淡的墨色。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e6863e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e.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在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美丽的古诗。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三首。
第一首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雀楼,远眺四周美丽景色的情景。
诗中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表达登楼的痛快感受。
王之涣通过描绘山河、江海、群峰,使读者感受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第二首是杨朱逸的《题竹石》。
这首诗用简洁而独具匠心的语言描写了一片竹林,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诗中以“贞且直”形容竹子,表达出作者对品德坚贞的向往。
整首诗份外精炼,给人以清静、深沉之感。
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江山的视角,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诗中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形容登楼的欣喜之情。
通过描绘山河、江海、群峰,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这三首古诗各有特色,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歌颂,也有对品德的认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读者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还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卓越艺术才华。
记得在学习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欣赏课文中的美丽插图,辨别文字的简并,注重体会诗歌中的感情色彩,还学会了正确朗读和背诵。
这些古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力量,还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他们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出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读完这三首古诗,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这三首诗曲线展示了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字艺术的魅力。
总之,在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这三首优美的古诗,从中领略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这些古诗跨越了时空,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我们培养了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也深化了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欣赏和研究古代文学,感悟其中的智慧和美。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678011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d.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分别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静夜思》。
在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中,我们学习了这三首古诗,领略了古人诗意中的风景和哲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描写了离别之情和人生的无常。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用到了很多比喻手法,如“天苍苍、野茫茫”就形象地描述了茫茫大地的景象,让人有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他还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抒发了他对时间无常的感慨,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
第二篇《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这首诗描写了从高处俯瞰山河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阔,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奈的感慨。
王之涣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把纷繁的尘世世事和高远的心灵理想对比起来,让人感受到在大自然的包容下,人类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第三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表达了在寂静的夜晚中,诗人回忆往事,感触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这首诗语言简洁,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修辞,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思索和人生的沉淀。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反复叠句的手法,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文化传统的底蕴。
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不仅汲取了诗歌的
精华,还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涵养,这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7ca225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2.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1.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解析。
- 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像在给我们画一幅画呢。
你看啊,青海湖上空那长长的云彩,把雪山都给遮得暗暗的。
这“青海”“雪山”都是边疆那种很有代表性的景色,云彩一遮,就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好像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这片土地。
- “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里有一座孤城,远远地能看到玉门关。
这孤城就显得特别孤单,在那广阔的边疆大地上,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棋子,被战争的局势包围着。
而且玉门关也是很重要的关隘,是边疆的一个象征,从孤城能遥望到玉门关,说明这个地方离战争的核心区域很近呢。
-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打了一场又一场的仗。
这“百战”可不得了,说明战争次数特别多。
“穿金甲”就更厉害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穿了。
你想啊,铠甲是很结实的,能被磨穿得打了多少次仗啊,这就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 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那可真是太有气势了。
楼兰在这里代表着敌人,战士们就想着不打败敌人就不回家。
这就像战士们的誓言一样,特别坚定,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
他们在边疆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经历了那么多战争,还是这么有决心,真的很让人敬佩。
1.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解析。
- 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人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很宏大的画面。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高耸入云。
这黄河和华山可都是咱们国家壮丽的山河啊,它们那么雄伟,代表着大好河山。
诗人写这些,其实是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可是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就很让人揪心了。
那些沦陷区的老百姓啊,在敌人的统治下,眼泪都流干了。
“胡尘”就是指敌人统治的地方,那里尘土飞扬,老百姓过得很不好。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着朝廷的军队来解救他们,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等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b092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3.png)
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 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xǔduō)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 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 3900平方公里,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十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qǐfā),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 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
古诗三首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
宣州市郊外(jiāowài)。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李白(701-762),字 太白(tài bái),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 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 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 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 有深远的影响。
(李白很孤单、孤独)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 景,流露出孤独(gūdú)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 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 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 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 “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 孤独(gūdú)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 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 面貌。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 吗?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注解、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注解、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d14b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4.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注解、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是《古诗三首》,共包括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创作者的精神品格。
下边整理分享三首诗的诗文、注解、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北,下临长江。
连江:满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译文】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整整一夜,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明时你就要离去,只剩下我和那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现在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寓情于景,在抒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的同时,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点。
后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崇高品德。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解】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赏析】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
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诗人先以“蝉鸣空桑林”强烈渲染悲凉之氛围,写得有声、有境、有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d1440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c.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d3f48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2.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既有山水田园的优美,也有寄托诗人情感的深刻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古诗词。
但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表达技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也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和创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3.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年级下册第22课的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第22课的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a9c3ab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9.png)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是《题秋忆北固山》、《望月怀远》和《静夜思》。
这些古诗在内容上各有千秋,在形式上也各具特色,通过阅读与解析这些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还能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我们来探讨《题秋忆北固山》这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他以北固山为题材,通过秋季的风景表现了自己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描绘北固山的辽阔和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从而体会到家国情怀的伟大与深沉。
我们来品读《望月怀远》这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他以远方的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张九龄通过对月亮的寄托和远方的祈愿,表达了自己对于亲友的挂念和思念。
通过阅读和探讨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从而领略到人情深深、情意浓浓的真挚之情。
让我们来解读《静夜思》这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夜晚的寂静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和内心的吟咏,表达了对于生命的追问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阅读和品味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从而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意义。
《题秋忆北固山》、《望月怀远》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分别以对故乡的眷恋、对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为主题,展现出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和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与理解这些古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的美好与魅力,还能感悟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汲取到智慧的养分,体会到诗意的魅力,开启心灵的田园之旅。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触动了我的心灵。
在《题秋忆北固山》中,我领略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在《望月怀远》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亲情和友情的深挚情感;而在《静夜思》中,我体味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独特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平明,天刚亮。
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冰”“玉”体会到纯洁、无暇。
)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
“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山孤(孤寂)冰心玉壶(高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
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单(chán)于遁(dùn)逃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作者:(交流资料,出示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河中浑元帅府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
(“月黑雁飞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夜遁逃”)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欲将轻骑逐”)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
(“大雪满弓刀”)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勇敢,“将军夜引弓”;力大无穷,“没在石棱中”。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唯有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上“黑”下“土”。
2.理解“墨梅”。
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作者。
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王冕,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洗砚(yàn)池乾坤(qián kūn)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砚”是左右结构,右边是“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乾”右边的“乞”,不要写成“气”。
“坤”是左右结构,右边“丨”出头。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抽生读诗,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颜色很淡,梅花开得茂盛,朴素淡雅。
)3.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枣红,玫红……)“清气”是怎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
(色淡气清)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冕这个人,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被称为“画梅圣手”。
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有官员和大财主亲自下乡见他时,他还躲起来。
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
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
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气节,气度,骨气)“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
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