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新制度经济学下的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学院 xxxxxxxxxxxxxx 专业名称 xxxxxxxxxxx 班级 xxxx 学号 xxx
姓名 xxxxxxxxxxxx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从以往的政策调整转变到制度创新上来,并提出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和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与新举措。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并结合产权研究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国国企改革制度。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国有企业改革
【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力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目前国有经济似乎正在经历全面的困难:国有企业亏损累计额大、资产负债比率高、企业资金短缺、产品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等等。
同时,大多数企业产品单一,多以一般原材料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正文】
一.简述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被认为掀起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甚至它的开创者科斯称其为“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
从交易费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新制度经济学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展了几个重要的分支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以科斯、阿尔钦、威廉姆森、诺思、德姆塞茨和张五常新制度经济学家为代表,指出无摩擦交易、完备的信息和明确界定产权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现实的。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体现在两篇论文里面,分别是1937 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 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而这两篇论文及其推论也就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他首先意识到了在经济生活中交易成本的存在和产权界定的重要性,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科斯认为,假定不存在交易费用,初始产权界定明晰,那么,不论造成负外部效应的一方是否有权这样做,当事人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都将产生有效的资源配置结果。
这个重要的结论后来被概括为“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有一个隐含的推论值得重视,即产权的明确界定至关重要,因为它能确定谁该向谁支付使用它的费用,从而使得产权本身能够进入市场交易并获得市场价格。
二.产权制度
研究产权制度更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德姆塞茨和阿尔钦则循着科斯的思路创立和发展了产权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产权的安排和效率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产权?按照阿尔钦的定义,“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实施的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产权,它不是指一般的物质实体,而是指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它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
因而,产权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预期。
一般而言,可以将产权分为三种类型:私有产权、国有产权、共(公)有产权。
德姆塞茨说:“共有产权是指共同体所有成员共同行使的权利。
共有产权意味着共同体否认国家或私人去干涉共同体内的任何人行使其权利。
私有产权则意味着社会承认所有者的权利,并拒绝其他人行使该权利。
国有产权意味着国家可
以在权利的使用中排除个人因素,而按政治程序来使用国有财产。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种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视它是否能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在共有产权下,由于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体所具有的权利,如果对他使用共有权利的监察和谈判成本不为零,他在最大化地追求个人价值时,由此所产生的成本就有可能有部分让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来承担。
且一个共有权利的所有者也无法排斥其他人来分享他努力的果实,所有成员要达成一个最优行动的谈判成本也可能非常之高,因而,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出现“搭便车”行为。
在国有产权下,产权是由国家所选择的代理人来行使,作为权利的使用者,由于他对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最后成果的分配都不具有充分的权能,就使他对经济绩效和其他成员的监督的激励减低,而国家要对这些代理人进行充分监察的费用又极其高昂,国家在选择其代理人时也有一定的从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因而国有产权下的外部性也是很大的,自然“代理人风险”问题就自然产生了。
而在私有产权下,私产所有者在做出一项行动决策时,就会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倾向,并选择他认为能使他的私有权利的现期值最大化的方式,来做出使用资源的安排,而且他们为获取收益所产生的成本也只能由他个人来承担,因此,在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下的许多外部性在私有产权下就被内在化了,从而产生了更有效利用资源的激励。
如果能够把产权界定清楚,那么提高效率是必然的,这样可以克服很多外部性。
三.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从一开始提出放权让利(1979- 1983),接着进行利改税和两步利改税,扩大企业自主权(1983- 1985),再到后来的承包租赁制(1985-1992),但是其效果均不能尽如人意。
直到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转换企业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原因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矛盾。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因为国有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
同时,国有企业既缺乏经济激励,也缺乏有效的经济约束。
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全体公民。
而在实际中公民作为国有资本的终极产权主体并没有获得显性的收益权,承担显性的偿债义务;同时,资本的支配权不在也不可能在全体公民手中,所以全体公民并不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国有资本的终极产权主体。
产权主体的缺位就意味着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
在我国,企业的领导人只负盈不负亏,企业倒闭破产了,有关的责任人却没有责任可追究,一走了之。
这使得有些企业领导不关心企业命运,经营企业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
这些都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弊端,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就成为当时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因此,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原因。
(二)国有产权制度的创新
张五常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是私有化。
要使国企有活力,必须彻底
进行产权改革。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国有产权制度的创新,使传统的国有企业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以往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效果总是不明显,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国有产权制度的创新,其基本目标是: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以及产权自由流动,使之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
而且,20多年改革实践也证明,绕开产权谈改革是行不通的,没有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产权制度的变革,其他一切改革都是无效的。
1.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的意思就是公司到底是有谁来负责,谁对运营盈亏负责,简单点说,就是公司到底属于谁,就是在现代企业形态管理和经营国有资本的过程中,国有资本管理经营系统中各机构作为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必须同时是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及责任主体。
在法理角度上,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确,但是在现实中,法理并不能很好的说明运用。
而产权清晰对于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产权结构合理化
产权结构分为两大类,即一元化产权结构和多元化产权结构。
实践证明,只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从我国经验看,过去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是一元化,只有一个国家政府出资主体,结果解决不了行政干预问题。
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有一个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过程。
在国有企业的多元化过程中,应该把国有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竞争性企业,它们都必须实行产权结构多元化;另一类是非竞争性企业,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自然垄断的、共用产品的和高新技术的核心企业,要保持适度的放开,让它走向多元化,但同时也要控制。
通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传统集体企业改制,以及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投资主体的相互渗透,使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成为企业普遍的财产组织形式。
3.产权的流动
若要实现多元化,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产权应该是流动的。
产权不能流动,股权不能转让、出售,企业产权就不能重组,产权结构多元化也就不可能实现。
但是,国有企业在产权流动上遇到了问题,就是它们的资产基本上都是实物资产,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大都表现为实物资产,而实物资产是无法流动的。
1994 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国曾搞了4000多家产权交易中心,但结果发现还是不能很好解决产权流动问题,这是因为实物性资产不能分割,而不能分割也就无法实现交易。
所以,我们在国有企业资产体制改革方面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有价证券化问题。
【结论】国企改革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也作为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更一直为学界所瞩目。
国有企业产权必须改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成果,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定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发展,使国有企业完成转型任务,同时效率地发展经济,最终使得国有企业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使社会经济保持正常有序的运行姿态。
【参考文献】
1.李勇刚,申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
3.王永兴,《产权制度安排与企业发展—兼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4.李继敏,周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5.胡杨,胡蓓,翁清雄,《现代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当代经济,2007
6.王佳,张千,《从产权清晰角度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
7.李重芬,徐元康,《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1
8.周业安,《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经济研究,2001
9.李再扬,《中国产权改革问题研究评述》,当代经济科学,2001
10.李卓,原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谈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山西同文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