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土壤热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的热量,还有一部分被辐射和反射回大气,
真正被土壤吸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 生物热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生命活动中,产生 一些热量,其中一部分被微生物作为同化作用 的能源,大部分则用来提高土温。
据估算,含有机质4%的土壤,每英亩耕层
有机质的潜能为6.28×109~6.99×109 KJ,相
射强度记为S,占到达地球总辐射能的20%左右。
被大气散射和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能,通
过多次的散射和反射,又将其中一部分辐射回
地面,称为天空辐射或大气辐射,这部分也是
短波辐射,记为s,占到达地球总辐射的27%左
右,大于前项S。
S+s,称为总的短波辐射。这部分能量到 达地面后,有一部分会被土壤反射回去,用a
影响土壤中水分蒸发的因素,除上面这些
外,还与土壤的水吸力和土壤水由底层向表层 传导的速度有密切关系。
(二)影响乱流热交换的因素 土壤获得热量以后,相当大一部分能量传播
给近地面空气层,借空气的乱流,进行热量传播。
因乱流而产生的热交换,称为乱流热交换。
在一定时间内,土壤表面单位面积上乱流
导热率越低。
土壤的容重由1.1增至1.5时(孔隙度由约
50%减少到43%),土壤导热率由1.0×10-3增
至2.1×10-3卡/厘米· 度,增加1倍以上。 秒·
容重增加所造成的导热率增加,比加水所
造成的影响小。
例如:将容重为1.1的干土的导热率作为
100,则容重为1.2、1.3、1.5的干土导热率分别
3、生物过程所消耗的热量。土壤中生物的生理
活动需要的热,这种消耗很少,一般可忽略
不计。
4、长波辐射。
二、影响土壤热量平衡的因素
(一) 影响蒸发热交换的因素

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很大一部分地面辐射 能,通过蒸发作用,耗散在大气中,土壤越湿, 消耗于蒸发的热量越高。

热带地区土壤温度不致过高,主要是水分蒸 发造成的,如又热又干,则土温会很高。 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饱和 差、风速、气压等。
Q / AT Qd = 或 (t1 t 2 ) / d AT (t1 t 2 )
:土壤导热率;
Q: 在一定时间内流动的热量;
A: 土壤面积;
T:
时间;
(t1- t2)/d: 土壤温度梯度。
土壤三相物质的导热率差异显著,水的 导热率为0.0013—0.0014,空气为0.000055— 0.000056,水为空气的25倍左右。
通过,故干燥的砂土在刚刚湿润时, 导热率
明显增加,以后再增加供水,就接近最高导 热率。
粘重的土壤情况基本相反,由于表面积 大,形成包被土粒的连续水膜所需要的水多, 最初供水时导热率增加的不多,继续供水, 土壤导热率显著增加。
2、土壤孔隙度

在干燥的情况下,土壤孔隙中充满空气, 而空气的导热率很低,所以,孔隙度越大,
2) 土壤的容积热容量受三相比源自文库的影响,同一
种土壤翻松、压实后,容积热容量会发生很
大变化。就是说,土壤的容积热容量受容重
的影响。
二、土壤导热率(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土壤能够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土壤导热性。
导热性的强弱,用导热率来衡量。
土壤导热率() 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 每秒钟从单位断面(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单位是J · · -1 · -1。 cm s ℃
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 量,单位是卡/cm3 · 度,常用Cv来表示。 容积热容量有两种。
1、Cv = C · D,
D为土壤的容重 2、 Cv = 0.46Vm+0.60Vo+Vw+0.0003Va Cv:各组分容积热容量之和。

0.46: 一般矿质土粒的C为0.17卡/克· 度,取比重
当于20~50吨无烟煤的热量。
在局部范围内,利用生物热来提高地温 还是很有效的。如早春温度偏低,用各种有 机物料作成温床培育幼苗,可以延长生育期, 使蔬菜提早上市,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 地球的内热 地球内部也可以缓慢地向地表土壤传递热 量,只因为地壳导热能力很差,每平方厘米地 面全年从地球内部获得的热量只有54卡,相当 于半小时的太阳辐射。

常见矿物的导热率是在0.004—0.005 之
间,是水的3.1—3.6倍,因此三相物质的导 热率顺序为: 固相>液相>气相。
(二) 影响导热率的因素 1、土壤含水量和质地 湿润的土壤,导热率较高,因为水的导热
率比空气高20多倍。
质地粗的土壤,不需要很多的水分,就
可以在土粒间形成连续的水膜,使热量易于
值2.7,则矿质部分的Cv = 0.17×2.7 = 0.46卡
/cm3 · 度。
0.60:有机质的C为0.46卡/克· 度,比重为1.3
则有机质的Cv = 0.46×1.3 = 0.60卡/ cm3 · 度。
土壤水的C和Cv = 1.0,故Vw的系数为1。
土壤空气的C为0.24,比重为0.0013,则土 壤空气的Cv = 0.0003,由于数值小,可忽略不计,
第八章 土壤热状况
土壤热状况的意义 一、是土壤肥力的4个要素之一,对其它3个 肥力因素有重要影响。

1、土壤温度状况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直接的—风化、纯化学反应,
间接的—通过微生物。
2、土壤温度影响水分的蒸发、蒸腾、再分布, 影响水的能量状况、粘滞度,因而对水分 的运动和有效性有直接影响。
3、影响土壤空气的交换和更新。 4、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直接影响。
二、土壤的辐射平衡
土壤接受太阳辐射,同时也向空气中辐射, 两者的差额,称为土壤的辐射平衡。
a
H
I E
(一) 短波辐射 太阳的辐射是短波辐射,波长为0.3~4微米。 当透过大气层时,有相当一部分被大气中的水汽、
云雾、CO2等吸收、散射和反射,直接到达土壤
表面的只有一小部分,称为太阳直接辐射能,辐
来代表反射率,则:
a = 反射出去的短波辐射/投入的总短波辐射,
反射出去的部分为( S+s ) × a。
(二) 长波辐射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便向大气 层进行长波辐射,波长为4~100微米,其强度记
为E。
与此同时,大气因吸热升高温度后,又向地 面产生长波逆辐射,其强度记为G。
这两种长波辐射的差值,代表地面的有效长

(一) 太阳的总辐射强度 这是影响地面辐射平衡最重要的因素。太 阳的总辐射强度主要和纬度有关,在纬度一定 的情况下,和坡向、坡度有关。
在中纬度地区,南坡比北坡接受的太阳辐射 能多,土温也比北坡高。坡度越陡,坡向的温差 越大。坡向的这种差异,具有巨大的生态意义和
农业意义。
在中纬度地区,南坡坡度每增加一度,约相当
面反射率比平滑土面低。
在农业生产中,用各种覆盖物,或实行间
作套种,能使地面粗糙度增加,减少反射率,
有利于提高土温。
(三)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净放出的热量: r = E-G,是长波性质的辐射,在无云时为 0.12~0.24卡/cm2/分。
1、大气质量
云雾、水汽、烟尘能强烈地截留和反射地
时, 水层反射率为20%,5°时,水层反射率为
50%。
2、土壤表面状态 土壤颜色、粗糙程度、含水量、植被覆盖 度,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度有极大影响。积雪 反射率最大,达75~95%,森林覆盖为5~20%, 低洼过湿的草地为12~ 30%。
同一土壤,湿土反射率比干土低,深色土 壤比浅色土壤反射率低。如黑色土壤为5~ 15%,而浅灰白色土面为25~45%,粗糙的土
为130,165和210。
当这4种干土有25%的孔隙充满水时,相 对的导热率别为400、410、420和440,如有 50%的孔隙充满水时,则分别为670、625、 800和860。
三、土壤的导温率

土壤既然能传导热量,而热量能使土壤温度
升高,因此土壤也具有导温性。
土壤传导温度的性能称为导温性。
6~7℃,但山峰上却可以常年积雪。
3、地表特征
起伏地面比平滑表面辐射面大,有效辐射也
大,从这个角度看,地面粗糙,不利于土壤热量
的保存,与反射的情况相反。 因此,地表粗糙对土壤热量收支的影响,不 能一概而论。
第二节 土壤的热量平衡
一、土壤的热量平衡

土壤接受辐射后,能量有以下几个去向:1、 蒸发消耗 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要消耗掉大量 的能量。 2、向空中散发的乱流热。
于纬度南移100公里所产生的影响。
在高纬度,由于天空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
很大,坡面的不同对土壤热量的收支影响不大。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利用坡向、坡度等小 地形因素,来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数量,提高土
壤温度。
(二)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1、日照高度 日照越高,即太阳光的入射角越大,反射率 越小。入射角为45°时,水层反射率为5%,15°
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大,减少
地面的有效辐射,即减少地表热量的损失。
初秋的夜晚,有云的天气不很冷,而睛朗 的天气却比较冷,容易发生霜冻。
2、海拔高度
空气密度、水汽、尘埃等,都随海拔高
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逆辐射相应减小,有
效辐射增大。
这个效应在自然界是相当明显的,在很多
纬度不是很高的地方,平原地区最低气温也在

利用防护林网,可以调节乱流系数,减
少乱流交换造成的热量损耗,这在北方地区
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第三节 土壤的热性质

一、土壤的热容量
(一) 重量热容量(mass heat capacity)

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oC所需要的热
量,一般用C来表示,单位是卡/克· 度。
(二) 容积热容量 (volume heat capacity)
但绝不表明空气的容量是无关紧要的。
从上式中可见,Va越大,总的Cv可能越小,
这是因为前三项都受Va的影响,不是独立变量。

1) 在容重一定的情况下,土壤热容量的大小, 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因为在土壤 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幅一般不
大,前两项对于特定土壤可以看成常数,土
壤的Cv因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波辐射,记为r,
r = E-G
(三) 辐射平衡 R =〔S+s-(S+s)×a〕- (E-G) = (S+s)(1-a)-r
R可以为瞬时值,也可以是某一段时间的总
和。R为正,表明地面辐射收入大于支出,R为
负,表明地面辐射支出大于收入。
R的大小,表示增热与冷却的程度。
三、影响地表辐射平衡的因素
在一定的热量供给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变化
多少取决于土壤的导热性和热容量。
(一) 导温率的概念 土壤导温性的强弱通常用导温率来衡量。 导温率在有些国外文献称为热扩散率:
地球虽然只获得太阳总辐射能的极小部分, 大约20万分之一,但比从其它方面所获得的总 能量要大数千倍。
当地球与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 部边界测得的太阳辐射强度为1.90卡/cm2/min。 但是,实际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远远小于这个
数量。
因为太阳光线通过大气层时,一部分被大气
和云层吸收,一部分被云层和大气散射。到达地
2、dt/dz是土壤表面与空气的温度梯度,土壤 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越大,这种交换作用越 强;所以太阳辐射强时,土面热,土壤传递
给空气的热量多,而在夜间,只有长波的逆
辐射,因而dt/dz减小,乱流交换也弱。
3、 k值:温暖季节较冷季高,白天比夜间高,晴
天比阴天高,风大时比风小时高。
4、乱流的大小还与近地层的湿度梯度有关, 湿度梯度愈大,乱流愈强。因此,控制 近地层的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梯度,能有 效地控制乱流。
交换的热量P与温度的垂直梯度及空气的热容量
有关:
P = Ca · · · Pa K dt/dz
Ca — 空气的重量热容量
Pa — 空气的密度
K—乱流交换系数,在单位温度梯度下,每 秒钟内单位土面上,因乱流而进入空气中的 热量卡数,单位卡/cm2/秒。 dt/dz —垂直的温度梯度。
1、空气的重量热容量是一定的,而空气的密 度受气压影响,气压高时,这种交换作用 加强。
二、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从赤道到两极,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温度的不同造成的。在土壤分
类中,土壤的热状况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放在高
级分类单元。
第一节 土壤的辐射平衡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一) 太阳的辐射能 太阳的辐射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源泉,
也是土壤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