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形成3个研究模式,其中之一是拉波夫的社会阶层语言变异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变异和语体变异。社会变异随使用者的社会属性发生变化,语体变异随语境发生变化。拉波夫在1966年做的随机抽样访谈,这些被访谈者是居住在该地区两年以上的成年人,他们代表不同的民族、社会阶层和年龄。然后拉波夫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将这些访谈者划分为10级4个经济阶层,这样调查后发现纽约市下东区的各阶层的语言分化。在拉波夫给出的两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阶层对于语言的影响。拉波夫将被访谈者按一定的方法分为4个经济阶层:下层(0-1),劳动阶层(2-4),下中阶层(5-6,7-8),上中阶层(9)。在(th)的阶层分化图中,纵坐标表示(th)的标志值,横坐A、B、C、D分别表示4个经济阶层在随便说话,留意说话,读短文,念词表四种不同的情景里发thing,this, three等词中的齿间摩擦音(th)的变化趋势中。从不同阶层间对比可以看出,阶层越低的发(th)的非标准音的频率越大,而阶层越高的发(th)的非标准音的频率小;而同一阶层的人们由于语体的随意性不同,标准音和非标准音出现频率也不同。即使在同一阶层由于语体的随意性差别,(th)发音频率不同,语体越正式,非标准音出现的频率越小,语体越随意,非标准音出现的频率越大。
这样将语音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在各阶层中都有人使用非标准变体,只不过是下层和劳动阶层的人使用非标准的频率要大,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下层和劳动阶层的语体变异坡度要比下中阶
层和上中阶层的语体变异坡度要陡。
其次在(r)阶层分化图中可以看出,上中阶层的人使用较多的标准音其他阶层无太大变化,在正式语体中,其他阶层人使用标准音的频率要较大。由其是下中阶层让人的增长幅度尤为显著而在图中可以发现一种超越模式,即在正式语体中6-8层的发音标准频率超越9阶层的发音标准频率,这种几乎偏离正常的分布格局的现象的出现与一定的背景因素有关。拉波夫在调查期间发现纽约人对(r)音的变体评价发生变化,在(r-0)和(r-l)标准体转化的过程中,处于下中阶层的人向上等级移动的可能性大,他们要纠正自己粗糙的发音,结果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下中阶层中年人发(r-l)频率超过上中阶层人发(r-l)的频率。
通过对以上分析的两个图中可以总结出社会阶层对语音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