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敦煌的交通地位变迁与敦煌兴衰
摘要:从历史上看,敦煌开始发展、逐渐繁荣达到鼎盛以及它逐渐走向衰落,都可以从敦煌的交通地位地理地位变化中找到线索。
本文通过敦煌的交通分析敦煌的兴衰变迁。
关键词:敦煌历史兴衰交通
敦煌地处欧亚大陆腹地,风沙肆虐,因此极端干燥、炎热和寒冷,但是又由于祁连雪山形成的党河等水源,在戈壁上形成了一片近百平方公里的绿洲。
1630年前的公元366年的一个黄昏,在敦煌的三危山对面的山崖上,游方的僧侣乐僔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由于佛教传入的契机,之后的1000多年间,由无数无名画匠和工匠在这里完成了世界上最大、最辉煌的佛教艺术宝藏——敦煌莫高窟。
春秋战国时期河西走廊的早期民族是月氏人,而当时敦煌地区则是乌孙人和塞种胡等游牧民族。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敦煌郡、设阳关、玉门关。
公元304~439年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归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个政权,前秦建元二十一年迁百姓近两万户到敦煌,促进了敦煌开发。
南北朝至唐代,敦煌由于丝绸之路而文化繁盛,敦煌的佛教艺术不断发展,达到佛教艺术的顶峰。
元朝,由于海上交通发达和西向交通不再通过敦煌,敦煌在地理上失去了以往的优势。
公元1524年,明朝关闭嘉峪关,明朝初期已经成为牧区的敦煌,被彻底废弃,城市已经不存在。
19世纪末敦煌已经荒废,去的人寥寥无几,敦煌莫高窟已经成为牧羊人、游牧人偶尔去的地方,敦煌受到劫难最深的时刻,当时敦煌藏经洞经卷都被盗走,壁画、雕塑也被搬走。
以上即为敦煌简要的发展历史。从中不难看出,敦煌的兴衰与其交通地位地理地位息息相关。《汉书·西域传》中开篇就说:“敦煌列四郡,据两关。”说的就是敦煌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可以说,交通决定敦煌兴衰。以下主要就丝绸之路的兴起及衰落分析敦煌发展。
自丝绸之路兴起之时,骆驼就成为大漠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来来往往的驼队,也就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标志,成为丝绸之路上最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尽管这些代步工具的速度非常缓慢,但是在过去的
日子,它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正是这些驼队,带走了古代中国的瓷器绸缎四大发明,带来了中亚的佛教义和文化,当然在经过敦煌这座沙漠绿洲时,带来了敦煌的繁荣,对敦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元朝时,发达的海上交通和西向交通逐渐替代了路途艰辛的“丝绸之路”,敦煌也随之逐渐衰败。明朝时嘉峪关的关闭使敦煌的地理地位进一步降低,到了清朝,敦煌已几乎无人问津。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敦煌东可以抵达酒泉、张掖、武威,向西可以进入西域,向南可以翻越当金山口进入青海,向北可以进入额济纳,然后北出蒙古。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敦煌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枢纽。
史书记载,以敦煌为中心的道路共有7条,有直通哈密的道路;有西北从敦煌到达吐鲁番的大海道;有沿着罗布泊北岸抵达龟兹的大碛道;还有沿着罗布泊南岸抵达鄯善的鄯善道;还有从敦煌到达吐谷浑、吐蕃地带的奔疾道;还有一条从唐代玉门关通往伊吾的莫贺延碛道,这条道路又被人们称之为“第五道”。
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域进军的需要,敦煌也成为进军西域的前哨基地,不仅集结士卒、转运武器、囤积粮草,还成为控制西域的一个政治中心。到了唐宋以后,随着中央政府统治中心的东移,敦煌在全国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尤其在元代,敦煌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补给基地,不再成为一个影响国家安危的军事重镇。
总之,不论是敦煌的兴起,还是敦煌后来的没落,都表现出,敦煌的兴衰与交通地位密切相关。现在,随着敦煌铁路的建成和敦煌在人们眼中重要性的大幅度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敦煌也会逐渐变得更加被人们认识了解。敦煌很有可能回复当年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敦煌学教程》[M],李并成,商务印书馆。
2.《敦煌的历史和文化》[M] ,宁可、郝春文,新华出版社。
3.《敦煌与丝绸之路》[M], 王书庆杜斗城,海天出版社。
刘文振
3090104864